几种周期的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基本周期、结构自振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场地卓越周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结构基本周期:是指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自振周期T: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是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仅与结构的质量m、刚度系数k有关。
设计特征周期:是在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场地卓越周期:是根据覆盖层厚度H和土层剪切波速VS按公式T0=4H/VS计算的周期,表示场地土最主要的振动特性。
卓越周期按地震记录统计得到,地基土随软硬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卓越周期,可划分为四级:
一级——稳定基岩,卓越周期是0.1-0.2s,平均为0.15s。
二级——一般土层,卓越周期为0.21-0.4s,平均为0.27s。
三级为松软土层,卓越周期在二级和四级之间。
四级——为异常松软的土层,卓越周期为0.3-0.7s,平均为0.5s.
特征周期Tg:即建筑场地自身的周期,是建筑物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水平段与下降段交点的横坐标,反映了地震震级,震源机制(包括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地震本身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场地的特性;如软弱土层的厚度,类型等场地类别等。
在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特征周期Tg与场地类别有关:场地类别越高(场地越软),Tg越大;地震震级越大、震中距离越远,Tg越大。
Tg越大,地震影响系数α的平台越宽,对于高层建筑或大跨度结构,基本周期较大,计算的地震作用越大。
剪切波速是指震动横波在土内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
可通过人为激震的方法产生震动波,在相隔一定距离处记录振动信号到达时间,以确定横波在土内的传
播速度。
测试方法一般有单孔法、跨孔法等。
剪切波速是抗震区确定场地土类别的主要依据。
地震时,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土层中传播时,经过不同性质地质界面的多次反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
若某一周期的地震波与地基土层固有周期相近,由于共振的作用,这种地震波的振幅将得到放大,此周期称为卓越周期。
由多层土组成的厚度很大的沉积层,当深部传来的剪切波通过它向地面传播时就会发生多次反射,由于波的叠加而增强,使长周期的波尤为卓越。
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即当地震波的振动周期与地表岩土体的自振周期相同时,由于共振作用而使地表振动加强。
巨厚冲积层上低加速度的远震,可以使自振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物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共振。
场地卓越周期Ts:地震波在某场地土中传播时,由于不同性质界面多次反射的结果,某一周期的地震波强度得到增强,而其余周期的地震波则被削弱。
这一被加强的地震波的周期称为该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场地卓越周期只反映场地的固有特征,不等同于设计特征周期。
其由场地的覆盖土层厚度和土层剪切波速计算求的。
(概念十分清晰)
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
本规范的设计地震共分为三组。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
自振周期避开特征周期可以减小地震作用。
当结构的自振周期超过设计特征周期时,地震作用就会随其自振周期的增大而减小。
当结构的自振周期小于0.1s时,
地震作用会随其自振周期的增大而急剧增大。
实际的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大都会大于设计特征周期,但一般不大于6.0s。
(十分精辟,对于概念的理解)
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时地震时可能发生共振,震害比较严重,反之震害就小,国内外根据震害研究表明,在大地震时,由于土壤发生大变形或液化,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导致土层剪切波速Vs发生变化。
因此,
在同一地点,地震时场地的卓越周期将因震级大小、震源机制、震中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密切相关,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是主要的动力特征,与结构的质量和刚度相关。
经验表明,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时,建筑物的震害较为严重。
如果仅从数值上比较,场地脉动周期Tm最短,卓越周期Ts其次,特征周期Tg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