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九年级第24课《诗经》两首(第二课时)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3、了解朗读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德育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及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教学方法
1、朗读
2、点拨、讨论
3、欣赏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把握诗意;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表达效果。比较阅读。
一、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雎》,今天我们学习《蒹葭》,再一次体味《诗经》之美。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体味感情。
2、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蒹葭 jiān jiā
伊人 yī rén
溯洄 sù huí
晞 xī
湄 méi
跻 jī
沚 zhǐ
坻 chí
涘 sì
3、教师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宜读的平缓。这两句以秋景起兴,引起正文。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成浓霜,在这一苍凉的深秋清晨,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翘首眺望。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要读的肯定一些。这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明他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的人。“所谓” 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的。“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阻隔,相会不易。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可读的稍稍急切一些。这两句写诗人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伊人仿佛在水中央。虽相距不远,但茫茫秋水,咫尺天涯。诗人恍惚迷离、思见而不能的形象如在眼前。
第四、第五两章要读的缓慢沉重。试想,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的旷野,寻人不见,其心情何等焦急而惆怅!在这里,写伊人所在地点,用了“方”、“湄”、“涘”。又用“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描述他寻找伊人困难重重,心情急切的情景。
根据提示朗读这首诗。
4、注意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此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众多。
已:停止。未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5、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试译读全诗。
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蒹葭
深秋的芦苇莽苍苍,清晨的白露凝成霜。
我思念的人儿她在哪,她正在隔水的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水中央。
深秋的芦苇一片片,清晨的白露没晒干。
我思念的人儿她在哪,她正在隔水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难登攀。
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沙洲间。
深秋的芦苇花灿灿,清晨的白露没全干。
我思念的人儿她在哪,她正在隔水的那一岸。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又绕弯。
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她又在那小岛间。
6、诗歌大意
在一个深秋的清晨,一个小伙子来到河边,徘徊观望,眼前大片芦苇,脚下一层白霜。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在河对岸的那个地方。可是,有河水相隔,芦苇挡住视线,他走了一段漫长而艰险的道路,那姑娘却依旧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
全诗共三章。由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诗人相会艰难、失望惆怅的心情,和深深的相思。表现了他的痴迷、执着。
7、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
三、合作学习领悟鉴赏
(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交流。每组推荐两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感受诗意和人物形象。)
1、谈谈初读这首诗的感觉。
2、诗歌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惘之情。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这些艺术形象的特点是什么?
蒹葭、霜露、秋水——凄清的秋景
(实景)(渲染气氛)
伊人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及
(幻境)
上下求索的青年——执著追求
(实景)
3、有人说诗歌写一个人在苦苦地追寻。“苦苦”这个词用得好,这个“苦苦”从哪里体会出来?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为了心中的伊人,诗人追寻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特点是什么?
三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长”、“跻”、“右”。
四、体会人物形象:
1、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一会儿逆流而上,一会儿顺流而下,在大河上下反复追寻。漫漫行程,咫尺天涯,而“伊人”可望不可即,令人无限惆怅!他却神魂颠倒,执著专一。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之灯的情感状态。若把三章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意味。从环境上,由首章的“苍苍”,到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