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菱形的定义和菱形的特殊性质,并熟练运用其进行有关的证明
和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实践、观察、猜想、探究得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
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几何画板”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
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而她有着自己的定义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即是平行四边形定义与性质的延续,又是以后学习正方形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1、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与性质
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综合应用.
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关键在于把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引伸到菱形定义,再研究菱形的性质。
●教学方法
由于八年级学生思维的不成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考虑不够深入。并根据本节内容,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和学生动手实践、观察、猜想、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演示折纸剪纸探究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1、情景创设,引入新课(9分钟)
2、探索活动,讲授新课(14分钟)
3、例题讲解,指导应用(8分钟)
4、课堂练习,动手实践(8分钟)
5、归纳小结,反馈回授(3分钟)
6、知识延伸,分层作业(3分钟)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创设情境(1分钟)
在前面同学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相关
知识,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种新的图形。
引入新课(8分钟)
用“几何画板”画出等腰△ABC,并作出
关
于底边中点O对称的图形。如图,在△ABC中,
AB=AC,O为BC边上的中点,△DBC为△ABC关于
点O的对称图形。
观察猜想:四边形ABCD为什么图形并且具有什
么特点
师生探究: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老师提问
和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的方式,最后得出四边形
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组
邻边相等。
归纳总结:
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又是中
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
启发导入:
为四边形ABCD是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吗带着这
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共同来探讨这种特殊的平行四
边形的性质。
⑴简单的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指明了课
型的性质。
⑴通过几何画板演
示,自然地从平行四
边形过渡到菱形,为
引入菱形的概念做
铺垫。
⑵引导学生观察猜
想,探究四边形ABCD
的性质和特点,学生
观察思考过程中学
会了动眼、动口、动
脑三维一体,多种刺
激,调动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勇于探索,团结协作
的精神。
⑶归纳总结,得出菱
形这种特殊的平行
四边形具有对称性,
为用对称图形的性
质得出菱形性质做
铺垫。
问题一:菱形的性质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题设:四边形ABCD是菱形。
结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平分一组对角。
问题二:菱形的性质是我们通过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到的,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数学方法呢
利用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证明(2分钟)⑴强调菱形定义和性质的本质,让学生理解记忆菱形的几何特征。
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三、例题讲解、指导应用例题讲解:(8分钟)
例1、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
点,AB=5cm,AO=4cm,求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长
度。
解:应用菱形的性质⑵和勾股定理(见幻灯片)
例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
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
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和花坛的面
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解:∵花坛ABCD为菱形
∴AC⊥BD, ∠ABO=
1
2
∠ABC=
1
2
×60°=30°
在Rt△OAB中,AO=
1
2
AB=
1
2
×20=10(m)
BO=22
AB AO
-=2
2
2010
-=300(m)
⑴通过例题讲解,指
导应用,加深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应用,使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⑵熟悉、应用菱形的
有关性质;由于菱形
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平分,菱形的二条对
角线就将菱形分成
了四个全等的直角
三角形,结合图形思
考求出菱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数型结合
的思想。
⑴教学中应注意引
导学生探索解题途
径,培养学生有条理
地思考
∴花坛的两条小路长 AC=2AO=20m BD=2BO ≈ 花坛的面积 S=4×ABC S =
1
2
AC ﹒BD ≈2m 导析应用:⑴菱形的辅助线的做法通常是做对角线。
⑵利用菱形的性质。 和表达并规范书写。 ⑵突破辅助线难关,让学生熟悉解题的一般方法。
四、课堂练习,动手实践
课堂练习:(8分钟)(幻灯片展示)
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6cm ,12cm ,那么这个菱形的高是_______.
2. 已知菱形两邻角的比是1:2,周长是40cm ,则较短对角线长是________
3.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F 为BC 、BD 重点,求证:AE=AF 。(用两种做法)
思路: 证法1:利用菱形性质
再运用△ABE ≌△
ADF
证法2:连线AC ,证△
AEC ≌△AFC (SAS )
⑴同步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回授,强化知识点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