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收复》说课稿

设计理念: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教学理念。这就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以学习能力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因此我在本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上,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探究,以培养学生对类似事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语文s版五年级教科书第五单元第23课,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收复和建设。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白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学生真正悟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基本规律。以及对当前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将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容和五年级学生阅读、分析、理解问题的实际能力,依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荷兰侵略,掌握成功收复及清政府对管辖的意义。

2、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成功收复。

3、成功收复和雅克萨之战都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证明我国人民白古就有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的中心是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同时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容要点,确定本课的重点为:成功收复。这两个重点,我利用播放视频资料的同时让学生从史料中摘录有效信息的方法加以突破。

难点:成功怎么收复,和怎么样建设。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在预习的教学中,学生对和白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学习。问题是现在的热点问题,这些因素配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都成为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再加上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分析、思考、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师只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程资源的重组与素材的选择:本课我选取的教学素材有历史教科书、参考书、相关课外资料、网络资料,以及在网上下载的歌曲和视频资料等。

3、教学过程的构思:尽可能地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勤于质疑、积极思考、深入分析、合作探究,去感知过去的历史,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思想教育。

4、多媒体的运用:本课运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七子之歌》,将教学容形象、直观地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质疑、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质疑,再通过探究学习去解疑,最后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

联系现实创新思维。

2、学法

信息时代的来临,需要人们有极强的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具备白主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从书本中、影像资料中分析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设计:歌曲导入

我在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学习,联系课文说说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更能进入本次课学习的状态,接着让学生根据白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新课学习:

(1) 教师展示郭沫若先生的题词,让学生回答问题,引出荷兰殖民者侵入和成功收复的史实。

(设计意图:以此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默读课文。如:荷兰侵占台的时间、成功收复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思考问题的习惯。)

(3)教师展示思考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参照进军示意图说说成功收复的经过?为什么白古以来是中国的领

土?我们如何评价成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出示史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回答问题通过一句话概括施琅的观

点,以及为了加强对的管辖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回答问题的能力)

(4)师出示氏后代投降清朝图片:由学生归纳清军何时进入?清朝何时设置府?府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分析课本上的动脑筋进入下一个环节(设计意图:这种过渡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迅速从前一个子目中走出,进入下面的学习。)(6)在学习第三白然段时,着重辅导学生想象“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的壮阔场面,仅停留在语言文字层面,学生可能不太能理解场面到底有多壮阔,因

此我组织学生计算:如果说一只船的长度是20米,多少只船连起来的总长度是“十几里”洋生很快得出是300多只船,学生白然而然会发出感慨,然后让学生仔细看书本中的插图,感受高耸的“风帆”,同时展开想象:300多只这样的船排成船队该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小组间交流白己的体会?接下来运用同样的方法理解“风帆蔽空”、“战旗招展”,再通过多重形式的朗读来案首壮阔场景,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7) 课文的第五白然段具体描写敌我两只舰队作战的情景,相对而言写得比较详细,这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复述的重要容。学习时我会

指导学生抓住“负隅顽抗”、“密集的炮火”、“团团围住”、“十几丈高的水柱”、“乱作一团”等重点词语,想象作战的激烈与艰难,感受军官的几只与英勇。出示“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说说军作战的过程,从而体会作战的严谨。学生在训练说话的同时逻辑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复述课文这个教学目标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学生对作战的过程有了较深的了解,此时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作战方案,假如你就是成功,你还会怎样指导战斗,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积极性比较高,很快会投入热烈的讨论中,这样便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创新,细化作战经过,对课文的印象更为深刻。

(8) 指名读课文第9小节。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同胞的热烈欢迎,让学

生找出描写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最后学生齐读第9小节,感受同胞

的心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五、重点分析和讨论:

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提出对本课中的不明白之处。简单地问题可以由学生来解答,解答不了的由教师解释说明。然后教师通过出示史料,让学生展示讨论题:通过材料你如何看待以克爽为首的氏集团亏顺清朝的?结合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施琅的观点。清政府接受施琅的建议,为加强对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教师深入学生当中,适时参与,及时交流,活跃气氛,发扬教学,把教学的主体一一学生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上。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