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其驱动机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市中心城区增长极作用强,以“集聚型”、 “均衡型”地市为主
均衡型 (Iij值约为1)
代表城市:潍坊、泰安、济宁、威海、聊城、
滨州、菏泽
✓ 市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等于县市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除威海外,其市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和县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处于山东省中等及 以下水平;
✓ 市区与县市人口比值等于市区与县市国民生产总值比值,这类 地市的市区与县市的发展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地市的功能得到 有效地发挥。
(三)区域经济板块日渐合理化和高度化
鲁南城市带
经山东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 《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 2013年8月面世,“一带”战略正 式启动。地域包括枣庄、济宁、临 沂、德州、聊城、菏泽6市和泰安 市的宁阳县、东平县,共60个县(市、 区)。
(三)区域经济板块日渐合理化和高度化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一)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呈“均衡→非均衡→均衡”趋势
根据世界银行通用做法确定的分类标准划分山东省地区发展水 平类型(参见表 1),山东省最不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其中菏 泽的人均 GDP 最低,仅为人均 GDP最高的东营市的11.38%。东西 部之间、地市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 阻碍了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
集聚型。(Iij值在1.80-3.70之间)
代表城市:济南、青岛、淄博、日照、 临沂、德州
✓ 市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山东省中等及以上 水平,
✓ 县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山东省中等及以下 水平; ✓ 市区与县市人口比值小于市区与县市国民生产总值比值,市区高度发 达,较少的人口可以创造出高出县市数倍的国民生产总值,市区优势 明显。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 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上 升为国家战略。地域包括东营、滨州及 潍坊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 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 市。
(三)区域经济板块日渐合理化和高度化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上升为国家战略。蓝区包括山东全 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 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 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
Tony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Tom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1、背景为方形效果填充,可更换,或调透明度。
2、高楼为元素图片可删可换
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是区域或空间单元内要素的赋存状态,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 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密切相关, 区域要素禀赋的空间分异通过分工作用传 导机制和循环积累因果机制共同作用于区域空间,自然禀赋、人力资源禀赋、 物质资本禀赋、科技禀赋、制度禀赋都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但在不同阶 段作用是不同的。
全球化
全球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于实现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产生 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合理化,扩大了区域与外部的交流 与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成长与进步,也引起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动。
全球化
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
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对于提高资源的配置率、调控地区差异、促进社会 公平等方面都起到重的作用,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重要推手段。
I ij
yi yij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
• Rij为i,j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Pi,Pj为i,j地区的人口数量;Di, Dj为i,j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Dij为i,j两地区基于道路网络的最短路 径距离。
Rij PiGi PjGj Di2j
目录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综述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三、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 四、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驱动机制分析
9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根据东、中、西区情不同以及 依托胶济、京九铁路干线引导产业与人口集聚,提出了东部 开、 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西联动发展,沿海带动内陆的 发展战略,适时提出了“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两大跨世 纪工程的开发建设工程,此段时期区域发展差距在波动中上 升,经济增长的重心依然在沿海地区。
中心地市的不平衡发展及空间扩散问题是区域经济间结构 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市的功能在于带动周围县市的发展,通过 集聚与扩散作用,推动其中心市区与周围县市的联系,不断促 进整个地区的发展,根据区域均衡发展测度(参见表 2),山东 17 地市“集聚型”、“扩散型”、“均衡型”中心地市并存。
(二)地市中心城区增长极作用强,以“集聚型”、 “均衡型”地市为主
• Ri2代表GDP权重下,i地级市市区对其县市的中心性,Gi为i地级市市区 的国内生产总值,Gij为i地级市j县市国内生产总值
• 其中Ri1,Ri2越大表示地级市与区域发展差异越大,但同时也说明中心 地市对周围县市的增长极作用越强
Ri1
Pi Pij
,Ri2
Gi Gij
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测度
• Iij代表区域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度,yi 为i地级市市区的国民生产总 值,yij 为i地级市县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在国家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 陆梯次推进的战略背景下,山东省开始优先发展山东半岛沿 海地区、胶济沿线地区,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地市以及 济南、潍坊、淄博等胶济沿线地市,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 区域差距拉大。
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
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对于提高资源的配置率、调控地区差异、促进社会 公平等方面都起到重的作用,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重要推手段。
陆大道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及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 度和集聚形态,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经济要素的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是长期经济发
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6]。
王世豪,金丹华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
间组合形式[7]。
本文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一个动态概念。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发展 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组合状态,表现为各种经济要素在地域空间分化、组合、 集聚的过程。在一定时间维度内,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不仅是经济关系在地域空间 中的反映,而且更是各经济要素的空间组合形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具有 不同的发展状态、形式、和最佳模式。
二、理论研究
1、国外理论研究
研究成果有杜能的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论、佩鲁的增长 极理论、威廉姆的倒U理论、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2、国内理论 国内突出的理论有陆大道的点轴理论、叶大年的对称分布理论、陆玉麒的双核结构理论等[2]。
通过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内涵的重新定义和其相关理论的指导,以此来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 结构特征。
秦耀辰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及所形成的空间集聚 程度和集聚形态[3]。
陈修颖认为空间结构是指区域经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及其组合类型的空间关系和 反映这种关系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程度[4]。
郭腾云,徐勇等认为区域经济的各种空间形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组合及其空间分异 称之为区域经济结构[5]。
Add Your Title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文 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高速公路分布图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Cathy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John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基尼系数 优势度测度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
变异系数
• CV为变异系数,n为某尺度对应的单元总数,y为i单元的人均GDP, y
为y的平均值。
CV
1 Y
n
yi
i 1
y
n 1
集中指数
• Pi为第i个地级单元的GDP,P为区域总GDP,n为地级单元数。
n
2
H pi p
i 1
优势度测度
• Ri1代表人口权重下,i地级市区对其县市的中心性,Pi为i地级市市区 总人口,Pij为i地级市j县市的人口
(二)地市中心城区增长极作用强,以“集聚型”、 “均衡型”地市为主
扩散型 (Iij值在0.8以下) 代表城市:枣庄、东营、烟台
✓ 市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县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县域经济发达;
✓ 市区与县市人口比值大于市区与县市国民生产总值 比值,说明市区经济扩散能力强,人口虽然倾向集 中于市区,但是县市的发展要强于市区的发展
➢ 1995-2010年呈现先小幅度上升,后缓慢下降,总体保持稳定 阶段,区域向均衡协调的方向发展,区域之间的扩大趋势得 到及时的遏制。
表1 山东省2010年地区发展水平类型划分
资料来源: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2011)数 据整理;人均GDP 占 全 省 人 GDP75% 以 下 地 区 为 最 不 发 达 地 区 ,75%-100%为次不发达 地区,100%-150%为较发达地区, 150%以上为发达地区。
(二)地市中心城区增长极作用强,以“集聚型”、 “均衡型”地市为主
根据计算结果Ri1、Ri2最高值基本都大于1,有些甚至高达 37.19,这都从整体上说明中心城区对于县市的发展具有绝对的 优势,每个地市都形成了一个“中心-外围”发展结构模式,中 心城区对周围县市的带动力较强,增长极作用强。
(二)地市中心城区增长极作用强,以“集聚型”、 “均衡型”地市为主
目录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综述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三、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 四、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驱动机制分析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所采用的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辉煌山东60年》, 各个地级市之间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地理信息数据库。
二、研究方法
变异系数 集中指数 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测度
目录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综述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三、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 四、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驱动机制分析
四 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驱动机制分析
区位和交通 全球化
要素禀赋
区域发展战 略和区域政 策
区位和交通 区位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区位的优劣直接 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次序和程度并致使其他经济增长因素的差异, 交通条 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的可进入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的绝对区位。
目录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综述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三、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 四、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驱动机制分析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综述
一、概念与内涵研究
李小建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 合形式[1]。
陈才认为经济空间结构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组合关系即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 在地域上的空间关系。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看,空间结构是指区域经济的核心、外围、 网络诸关系的总和,这一定义概括了空间结构基本内涵[2]。
(三)区域经济板块日渐合理化和高度化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01 02
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
鲁南城市带
03 04 山东省经济四大板块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三)区域经济板块日渐合理化和高度化
山东省济南都市圈
经山东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 2013年8月面世,“一圈”战略正式 启动。地域包括济南及淄博、泰安、 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共7市,52 个县(市、区)。
图1 1978-2010年山东省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集中指数
(一)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呈“均衡→非均衡→均衡”趋势
图1中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集中指数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大抵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1978-1982 年大幅度下降阶段,区域向均衡方向发展,区域 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 1983-1994年大幅度上升,呈现剧烈波动变化且总体维持高位 阶段,区域向非均衡方向发展,区域之间差异越来越大。
三、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呈“均衡→非均衡→均衡”趋势
地市中心城区增长极作用强,以“集聚型”、 “均衡型”地市为主 区域经济板块日渐合理化和高度化
主讲人:彭鹏
(一)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呈“均衡→非均衡→均衡”趋势
均衡 非均衡 均衡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是区域经济发展 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对区域经济发 展决策、区际经济关系、国家经济整体 运行乃至社会发展都会产生直接或者间 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