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结合 为培养人才提供强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教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
2013-10-09
高等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人才培养,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均离不开科研的支撑。洪堡提出了“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教育原则,认为科学研究是培养人的手段,不通过科学研究,大学就培养不出“完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推动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的作用,构建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稳定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在科研中深化学习,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升,是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和价值追求。
一、科教互促,抓住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大学与其他组织根本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提升学校的“发展力”
大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大学发展力除了具备组织发展力的一般特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独特的功能性,即大学发展力要求大学组织必须担当独特使命、履行独特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独特的结构性,即大学发展力是由独特的能力结构要素即大学组织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与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能力要素所组成;独特的规律性,即大学发展力是大学组织按照其独特的规律即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以及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作用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尽管大学发展力在总体上表现为大学组织履行其职能的一种综合能力并实际体现了大学的综合素质,但就大学四大职能的关系而言,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能力在大学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它们是大学发展力之根本。一所大学,一个学科能形成特色、保持优势、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教学和科研互促共进的过程,大学的发展特别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会从科教结合的实践中获得原动力。
教学虽是教师的天职,但大学教师也应该重视科研,大学不仅仅讲一本书而是要传授一门学科的道,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从事科学研究,关注学科前沿,讲课内容才能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讲述过程才能展现逻辑性和启迪性。教学是科研的推动力和催化剂,教学过程也是对科研工作的审视,科研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
依存于教学实践的积累、总结和提升;教学活动使教师对基础理论更加融会贯通,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甚至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哪里,使教师的科研活动有更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高质量的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活跃的思维在教学互动中将为教师带来更多的课题灵感,在科学领域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相互提升。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注重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也就抓住了大学内涵发展的本质,抓住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大学与其他组织根本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二、科教协同,为高校“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导向,形成有效的“教育力”
大学以培养人为宗旨,立身的根本原则是在最广泛、最深入的意义上培植科学。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高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融合,注重学思结合,积极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在科学研究中培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支撑和引领创新型国家以及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大学是教学和科研中心,科研和教学应该把培养人才当成共同使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这一使命的主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上,科研是“源”,而教学是“流”,实施科研教学一体化,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协同育人,形成有效的教育力,是大学区别于科研机构的重要特征。光搞科研不搞教学,可能在专业领域里越走越窄;光搞教学不搞科研,提高不了真正的教书育人水平。高水平的大学教学必须是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教学,而知识创新必须依赖科研;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已有的知识不可能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研与教学结合,探索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点,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使教学更有广度和深度,科研更有活力和张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学生“真刀真枪”做科研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经验,广大教师和学生成为科技创新的共同体,他们不仅是高水平科技论文的主要作者,也是专利发明群体的重要成员。
三、科教结合,将科研成果、科研团队和科研设备及时充分转化为现实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充分认识科学研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要把科研成果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作为科研工作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大限度地将丰富的科研资源、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学校优质教学资源。高校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跟进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科教结合,用好用足现有的科研资源,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将一流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用现代研究技术、设施更新实践课程,发挥科研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1.促进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结合,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大学教学应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启发性、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等,但这种创造性活动仅靠改进教学方法和积累教学经验不可能实现,主要靠科学研究,通过科研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创新,研究成果越多,教学内容就越丰富。要让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提供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和探索学科前沿的动态与问题,在更高层次上保证大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让教学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
推进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快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的速度,补充课程内容,开拓课程资源,创新课程与教材持续更新机制,解决学生所学知识与科技前沿、社会需求隔膜的弊病。将教师科研成果嵌入讲授内容,把研究成果以教学案例的方式内化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及早了解学科前沿,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增加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撰写小论文、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讨论会、报告会。根据教师各自的研究特长和方向,选取部分课程开展团队教学,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由最擅长的教师进行讲授,并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师资力量,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到校进行科技讲座,通过“学术沙龙”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把科学研究经历、科学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与智者同行,并成为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