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疏散理论-大赫尔辛基、大巴黎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的背景
西方城市随着土地的扩张,常驻人口的增长,昔日的市中心变的越来越拥堵,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越 来越差,主要是城市的初始阶段为了工业的发展将轻重工业都聚集在市中心,没有考虑到市民日常生 活的环境需要以及人口聚集带来的交通压力,城市的开始衰退。
1915年,沙里宁与贝特尔·荣格受一家私人开发商的委托为芬兰的赫尔辛基新区蒙基涅米-哈加制定了 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也称“大赫尔辛基”方案。方案符合有机疏散理论的原则,主张在赫尔辛 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定向疏导城市,以控制城市的进一步扩张。这是有机疏散理论最初的 出现形式。
1943年,埃列尔沙里宁在著作《城市:生长、衰败、未来》中正式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
“有机疏散”论概述
集中 布置
区域分布 原则
分散 布置
减低交通量 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 “日常活动”的区域
提高车速 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 位置
1.把个人的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进行集中布置,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 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
沙里宁以树木生长为例,大树枝从树 干上生长出来时就本能地预留空间, 以便较小的分枝和细枝将来能够生长。 他的理论是把无秩的集中变为有秩的 分散。
“有机疏散”论的具体内容
1.理论来源: 通过利用对生物和人体的认识来研究城市,认为城市由许多“细胞”组成,细胞之间有间隙,有 机体通过不断地细胞繁殖而逐步生长。大城市一边向周围迅速扩散,同时内部有出现了被称之为 “瘤”的贫民窟,而且贫民窟也在不断蔓延,这说明城市史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有机体。沙里 宁将交通要道视为动脉、静脉;将街区内道路视为毛细血管;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视为有机体的 不同的器官。
有机疏散理论
作者介绍——埃列尔·沙里宁(1873--1950)
埃列尔·沙里宁,芬兰学者,著名建筑师。 他和格色柳(Herman Gese曾创办了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 代表了本世纪初的民族浪漫主义思潮。 20世纪10年代是埃列尔沙里宁从事大规模城市规 划的时期。 1922年沙里宁参加了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大楼的设 计竞赛并获二等奖。 1923年沙里宁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而移居美国。 1925年他结识了威廉布特,后者在密歇根建立了 克兰布鲁克培训中心。沙里宁在克兰布鲁克渡过 了余生,克兰布鲁克的大多数建筑都是他设计的, 他还担任上述中心的校长兼教师。
赫尔辛基也是芬兰最大的工业中心,不仅是 机器制造工业和造船工工业的中心,也是印刷工 业和服装工业的中心。
1.规划背景
1918 年,沙里宁受一家私人开发商的委托为芬兰的 赫尔辛基新区明克尼米 -哈格制定了一个 17 万人口 的扩展方案,也称“大赫尔辛基”方案。在着手赫 尔辛基规划方案时, 发现单元中心城市存在中心区
2.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可不拘泥于一定的位置而进行分散布置,因为再日常活动范围外缘的绿地中设有畅通 的交通干道,可以迅速往返。
“有机疏散”论的具体内容
沙里宁认为: 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式能使人们居住在一个兼 具城乡优点的环境中,这一结构方式既符合人 类聚 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又不脱离自然。 城市是一有机体,秩序优良是其活力所在,乱七八糟的聚集,导致城市秩序混乱,是城市衰败之根 源,只有按城 市的功能要求,将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 可供合理发展的非中心地域,城市才能 获得新生。
“有机疏散”论的具体内容
3.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 当然,许多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 城市中心地区由于
工业外迁而空出的大面积用地,应该用来增加绿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须在城市中心地区工作的 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居住,让他们就近享受家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业,尤 其是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日常生活供应部门将随着城市中心的疏散,离开拥挤的中心地区。 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许多家庭疏散到新区去,将得到更适合的居住环境。中心地区的人口密 度也就会降低。
拥挤问题, 而当时赫尔辛基已经在古城郊区开始建
造的卫星城镇, 因为仅仅承担居住功能,导致生活
与就业不平衡,使卫星城市与中心市区之间发生大 量交通阻 塞问题(半独立的卫星城),并引发了其他 社会问题。
卫星城示意图
2.解决办法——有机疏散
沙里宁从有机生命的观察中得到启示:所有 生命的生命力都取决于个体的质量以及个体相互 互协调的好坏。 沙里宁提出了城镇建设的基本原则: 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和有机秩序的原则, 并实现到大赫尔辛基规划中。
2.城市作为一个机体,它的内部秩序实际上是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相一致的。如果机体中的 部分秩序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躯体的瘫痪和坏死。为了挽救今天城市免遭衰败,必须对城市从 形体上和精神上全面更新。再也不能听任城市凝聚成乱七八糟的个体,而是要按照有机体的功能 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远离中心的地域。
4.有机疏散论认为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 这种理论还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不善,迫使在城
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
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
赫尔辛基简介
赫尔辛基(Helsinki),赫尔辛基毗邻波罗的 海,面积448平方公里,近150万人口,芬兰首都 及芬兰第一大城市,芬兰第一大港口,是芬兰的 经济、政治、文化、旅游、贸易、交通和航运中 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 一,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有机疏散”论的具体内容
有机疏散理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是在 吸取了前些时期和同时代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在对欧洲、美国一些城市的发展中的问题 进行调查研究和思考后的结果。沙里宁认为卫星城确实是治理大城市问题的一种方法,但他认为并不一 定需要另外新建独立于中心城市的卫星城,而可以通过建立于中心城市有密切联系的半独立的城镇,来 定向发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因此,他提出对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有机疏散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