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2 年高考热点:唐宋变革论、民族主义、清末新政、民主与民本、长城、南方谈话与十四大。

2012 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20 周年,之后的十四大就确定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次南巡讲话对于深化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高考在这地方,可以从1978 年的改革开放一直延伸到1992 年最终到十四大市场经济

的建立,同时还可能由这个纪念热点延伸到另外一个时事热点,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因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有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推广。

从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和创新。传统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

义的经济特征,社会主义要搞计划经济,教科书上尽管没有直接呈现经典作家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论述,但从前人的实践中

可以鲜明地看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商品、货币、市场,实行实物

分配制。随后的“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和货币流通,但很快就被斯大林取消,代之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新中国

建立后,从1953 年开始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78 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尽管取得伟大成就,

但姓“社”姓“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这些散落在课本各处的社会主义实践共同的教训就是对市场和社会主义的

关系缺少正确的认识,综合讲述它们更可以体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伟大意义。)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来看,南巡讲话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邓小平

理论的成熟。一般认为,我们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1956 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还有同

时期的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也是我们党为避免重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所做的努力,遗憾的是

这些正确的探索没能得到坚持贯彻;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标志着我们开始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2 年党的十二大系统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2 年南巡讲话是我们党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的新的里程碑,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从这一角度编织题目,可以进一步明确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一基本的历史方向。)

从影响来看,南巡讲话最明显的结果之一是导致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改革发展到新阶段。要梳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从南巡讲话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到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十四届三

中全会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再到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理论,直到21 世纪初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从这个角度命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体会中国改革的艰辛。)

从精神层面上来看,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是把改革和发展作为硬道理。认清这一点在今天具有强烈现实意

义,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南巡讲话以后的二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所以能不断推向更高水

平,如加入世贸组织,获得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权,无可否认,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精神。(从这个

角度组织题目,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的意识,并更深刻地体会邓小平的伟大人格。)

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阅读下列有关清末新政的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方面主要是改革官制,1901 年决定今后永远停止“捐纳实官”,即不许捐款交钱买官位,力求做到精兵简政。同

年设“督办政务处”,作为推行新政的总指挥机关。随即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调整,陆续新设外务部、商部、巡警部、学部

等。1906 年对各部又进行大调整,分为留、改、并、增四类:保留的有军机处、吏部、礼部、学部、外务部等;改名的有

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改户部为度支部,改兵部为陆军部等;合并的有将太常寺(管宗庙社稷礼仪)、光禄寺(管祭祀所需

物品)、鸿胪寺(鸿指音信,胪指传递,鸿胪指传声引导,鸿胪寺管接待宾客)归并于礼部,将太仆寺(管车马)、练兵

处归并于陆军部;增设的有海军部、邮传部、资政院、审计院等。规定各部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即一个部长,两个副

部长)。地方官制也进行改革,各省督抚的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政府。裁减冗员始于1901 年,到1906 年全面铺开。这

样就造成各部门官员人心惶惶,互相猜疑,生怕自己被裁去,因此也加剧了官场的矛盾。当时宫中曾经传言,主管宫廷皇

家事务的内务府也要裁撤,太监也都是冗员。于是引起太监群起抗议。主管整顿吏治的北洋大臣兼政务处大臣袁世凯有一

次进宫退朝时竟有百余名太监把袁大人包围起来,纷纷对他提出抗议,大声咒骂,甚至有人要动手殴打。袁氏见势不妙,

赶紧叫人把首席军机处大臣兼首席政务处大臣奕劻请来帮他解困。幸有这位庆亲王权贵亲自出面说情,并且承诺决不会裁

减太监,这些包围者才悻悻散去。还有一些王公大臣到慈禧处状告袁世凯,认为袁氏主持的官制改革是阴谋扩大自己的权

势,其实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权势在改制中受到损害。怨声四起,令慈禧感到阻力重重,难以为继。一向飞扬跋扈、铁石心

肠的老佛爷,有一次竟对身边的人表白:“我如此为难,真不如跳湖而死。”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政治方面的改革举措及特点。( 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改革产生的影响。(9 分)

45.(1)措施及特点: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地方财权、军权收归中央。( 3 分)特点:加强对对方的控制;不触动君

1页

.

主专制体制;带有近代色彩。( 3 分)

剧官

场矛(2)影响: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一定程度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适应近代化需要。加

46.( 3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民之所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

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

之。见

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

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

可无以乱,外可无以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

录外编》

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 民为贵,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

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

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 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0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

必然性。(14 分)

(1)①内涵:【分析】《尚书》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根据人民的意愿来制定政策,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并把民意看作是选拔人才的关键,荀子则提出人民可以推翻统治者。

推翻。所【答案】民贵君轻,人民是国家之本,应该根据民意来制定政策,选拔人才;统治者违背了民意就可能会被

4分,结合所学知识给4分。)

以君对民要“施仁”,实行仁政;同时也要求民对君要“守礼”。(正确分析材料给

②理想的政治是:根据民意制定政策,选拔人才,君民和谐的理想社会。( 4 分)

民(2)①异:王韬重在宣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孙中山已发展到结合中国实际,构建民主社会的阶段

,提出了中华

国的民主政治构想。( 6 分,要看到孙中山的政治家身份和王韬的宣传家身份是不同的。)

②同:托古改制,宣传中国古代就有民主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三代的“禅让制”,孟子的“民贵君轻”)。

( 4 分)

(3)①关系:近代中国民主思想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A. 两者都强调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主张重视

人民

的利益,所谓“惟民所止”,按照人民的意愿来治理国家。 B. 同时,先秦民本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是为

封建统治长治久安出谋划策;近代民主思想则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与法制社会。

( 6 分)

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B. 传统

②必然性: A.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影响,民族资产阶级要求获

上,中国古

代就已经出现过民主思想; C.思想上,西学东渐,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 政治上,要挽救民族危机,就必须推翻腐

朽的封建专制制度。(8 分)

4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租佃制的普遍实行、农业的精耕细作以及农商并重的政策,促进了宋朝经济的繁荣;虽与辽

、西夏、金发生战

臣之权”, “以儒立国,而儒道但内部没有发生席卷全国的农民暴动,且更多的是和平友好局面;“首用文吏而夺武

之振,

独优于前代”;新兴的市民阶层诞生,市民的富裕闲暇的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

宋朝立国初期,发生了多次农民包括手工业者、兵士等起义,到真宗时,宋祁曾上书提出“三冗”,⋯⋯宋朝向辽、

金割地、纳贡,还向西夏输银、帛⋯⋯宋朝削弱相权、兵权、行政权以及大搞另类思想专制等举措,强化了专制集权;宋

事上怎

最发达的学科是理学,但理学家研究的都是远离现实的“性理”,对抵御外敌丝毫无补⋯⋯宋虽发明了火药,但军

安领地

么都处劣势;经济实力强,养的多为“冗兵”,科举取士越多,越无才可用,甚至奸臣辈出,火药越多,宋的可偏

越少;指南针越多,越找不到可供流亡的生路——陆秀夫只好抱着南宋最后的小皇帝跳海。——孙景坛《关于宋代的历史

定位及总体评估新探》

评材料中关于宋朝历史定位的观点。(12 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