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功能主义社会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目 前已取得的成就与他们期望达到或者应该 达到的境界之间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生于1929年,曾先后在德国哥廷根 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瑞士苏黎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Zürich),德国波恩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onn)学习哲学、心理学、 历史学、经济学等,并以论文《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获哲学博士学 位;1961年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已有中译本)一书获得教授 资格。1961-1964任海德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哲学教 授;1964-1967任法兰克福大学(the university of Frankfurt)哲学-社会 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1971-1983任德国马格斯·布 朗克研究院科技世界生活条件研究所(Max-Planck Instut zur Erforschung der Lebensbedingungen der wissenschaftlichtechneschen Welt)所长;1983-1994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社会学教 授;1994年退休。
“解释”又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类型化 (typification)与发明(invention)。
第三节 卢曼的新功能主义理论
Niklas Luhmann(1927-1998) Luneburg Speyer行政专科学校 比勒费尔德(Bielefeld)大学 黑格尔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 评价
就将功能主义理论朝着一个新的、更 具“多维性质”的综合性理论方向推进而 言,新功能主义者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十章 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Neofunctionalism)
第一节 新功能主义运动
新功能主义与传统功能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亚历山大认为,“功能主义传统”由以下六 个特征构成: (1)功能主义在描述性而非说明性的意义上提供了 一种社会各部分间相互关系的一般图景; (2)功能主义不仅关注结构而且关注行动,不仅关 注行动的实践性与手段性方面,而且也关注它的 表意性与目的方面;
• Fin-de-Siècle Social Theory: Relativism, Reduction and
the Problem of Reason. Verso, 1995.
Chinese translation: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Structure and Meaning: Relinking Classical Sociology.
代表作:
• The Civil Sphe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 Cultural Trauma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with
Eyerman, Giesen, Smelser, and Sztompk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The Meanings of Social Life: A Cultural Sociology.
“科学连续体” →“后实证主义”(postpositivism)
“后实证主义”思潮三时期:
1、1930-1940年代 激进的实证主义科学观 2、1950年代后 逻辑经验论 3、1980年代后 “后实证主义”或“后经验
主义”立场开始在社会理论中发生影响
亚历山大概括了后实证主义的四个基本原则:
1、所有的科学资料数据都是由理论内在构成的。 2、经验的承诺(empirical commitments)并非仅以实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9.
• Action and Its Environments: Towards a New Synthesi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 Twenty Lectures: Sociological Theory Since World War Two.
哈贝马斯的行动类型学 普遍语用学 有效性要求:可领会性要求、真实性要求、
真诚性要求、适当性要求 四种行动概念:目的性行动
规范调节的行动 戏剧行动 沟通行动
vol. I: Positivism, Presuppositions, and Current Controversies
vol. II: The Antinomies of Classical Thought. Marx and Durkheim
vol. III: The Classical Attempt at Synthesis: Max Web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Chinese translation: Wu-Nan Book Inc. Forthcoming
• Neofunctionalism and After. Basil Blackwell. 1998.
Chinese translation: 译林出版社, 2003.
第二节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理论
杰弗里·C. 亚历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 1947- )于1969年在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 以优等成绩毕业(cum laude)并获学士学位,并 以197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获博士学位,1981—2001 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任教,2001年至今任耶 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教授。于2004年被聘为 Lillian Chavenson Saden Professor of Sociolog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Hutchinson, 1987. Chinese Translation: 华夏出版社,1999.
• Theoretical Logic in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and
Routledge Kegan Paul, 1982-83:
(3)功能主义关注社会整合及社会控制的变异及过 程;
(4)功能主义假定人格、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区别是 社会结构所必需,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所产生的 张力是变迁与控制的持续根源;
(5)功能主义认为分化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
(6)功能主义强调概念化与理论化的独立性。
“新功能主义者:亚历山大、柯罗米(P. Colomy)、明赫(Münch)、艾森斯塔德(S. N. Eisenstadt)、斯梅尔瑟(Smelser)、贝拉(R. Bellah)、罗西(Lossi)、卢曼(N. Luhmann) 等
第一节 沟通行动理论的出发点: 社会理性化的困境
理性化 “单向理解”(momological understanding) 主客二分法(subject-object dichotomy) “双向理解”(dialogical understanding) →“沟
通”
第二节 沟通行动与沟通合理性
验证据为基础。
3、一般理论的阐发在常态下是独断论的和水平向的, 而非怀疑论的和垂直向的。
4、科学信念的基本转变仅当具备了其他理论承诺从 而足以应付经验变化之时才会发生。
二、社会行动理论
更具综合性的微观行动理论模式
行动总是沿着两个基本的维度进行:
解释(interpretation)与谋划(strategization) 二者是相互交错又相互影响的
vol. IV: The Modern Attempt at Synthesis: Talcott Parsons Chinese translation: The Commercial Press(商务印书馆), forthcoming.
一、以后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亚历山大指出,在对于科学的本质及 其内部各因素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 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实证主义的理解; 另一种是非实证主义的理解。实证主义专 注于经验归纳活动,非实证主义专注于理 论之间的分析与综合。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生于1929年,曾先后在德国哥廷根 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瑞士苏黎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Zürich),德国波恩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onn)学习哲学、心理学、 历史学、经济学等,并以论文《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获哲学博士学 位;1961年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已有中译本)一书获得教授 资格。1961-1964任海德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哲学教 授;1964-1967任法兰克福大学(the university of Frankfurt)哲学-社会 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1971-1983任德国马格斯·布 朗克研究院科技世界生活条件研究所(Max-Planck Instut zur Erforschung der Lebensbedingungen der wissenschaftlichtechneschen Welt)所长;1983-1994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社会学教 授;1994年退休。
“解释”又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类型化 (typification)与发明(invention)。
第三节 卢曼的新功能主义理论
Niklas Luhmann(1927-1998) Luneburg Speyer行政专科学校 比勒费尔德(Bielefeld)大学 黑格尔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 评价
就将功能主义理论朝着一个新的、更 具“多维性质”的综合性理论方向推进而 言,新功能主义者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十章 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Neofunctionalism)
第一节 新功能主义运动
新功能主义与传统功能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亚历山大认为,“功能主义传统”由以下六 个特征构成: (1)功能主义在描述性而非说明性的意义上提供了 一种社会各部分间相互关系的一般图景; (2)功能主义不仅关注结构而且关注行动,不仅关 注行动的实践性与手段性方面,而且也关注它的 表意性与目的方面;
• Fin-de-Siècle Social Theory: Relativism, Reduction and
the Problem of Reason. Verso, 1995.
Chinese translation: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Structure and Meaning: Relinking Classical Sociology.
代表作:
• The Civil Sphe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 Cultural Trauma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with
Eyerman, Giesen, Smelser, and Sztompk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The Meanings of Social Life: A Cultural Sociology.
“科学连续体” →“后实证主义”(postpositivism)
“后实证主义”思潮三时期:
1、1930-1940年代 激进的实证主义科学观 2、1950年代后 逻辑经验论 3、1980年代后 “后实证主义”或“后经验
主义”立场开始在社会理论中发生影响
亚历山大概括了后实证主义的四个基本原则:
1、所有的科学资料数据都是由理论内在构成的。 2、经验的承诺(empirical commitments)并非仅以实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9.
• Action and Its Environments: Towards a New Synthesi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 Twenty Lectures: Sociological Theory Since World War Two.
哈贝马斯的行动类型学 普遍语用学 有效性要求:可领会性要求、真实性要求、
真诚性要求、适当性要求 四种行动概念:目的性行动
规范调节的行动 戏剧行动 沟通行动
vol. I: Positivism, Presuppositions, and Current Controversies
vol. II: The Antinomies of Classical Thought. Marx and Durkheim
vol. III: The Classical Attempt at Synthesis: Max Web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Chinese translation: Wu-Nan Book Inc. Forthcoming
• Neofunctionalism and After. Basil Blackwell. 1998.
Chinese translation: 译林出版社, 2003.
第二节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理论
杰弗里·C. 亚历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 1947- )于1969年在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 以优等成绩毕业(cum laude)并获学士学位,并 以197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获博士学位,1981—2001 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任教,2001年至今任耶 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教授。于2004年被聘为 Lillian Chavenson Saden Professor of Sociolog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Hutchinson, 1987. Chinese Translation: 华夏出版社,1999.
• Theoretical Logic in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and
Routledge Kegan Paul, 1982-83:
(3)功能主义关注社会整合及社会控制的变异及过 程;
(4)功能主义假定人格、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区别是 社会结构所必需,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所产生的 张力是变迁与控制的持续根源;
(5)功能主义认为分化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
(6)功能主义强调概念化与理论化的独立性。
“新功能主义者:亚历山大、柯罗米(P. Colomy)、明赫(Münch)、艾森斯塔德(S. N. Eisenstadt)、斯梅尔瑟(Smelser)、贝拉(R. Bellah)、罗西(Lossi)、卢曼(N. Luhmann) 等
第一节 沟通行动理论的出发点: 社会理性化的困境
理性化 “单向理解”(momological understanding) 主客二分法(subject-object dichotomy) “双向理解”(dialogical understanding) →“沟
通”
第二节 沟通行动与沟通合理性
验证据为基础。
3、一般理论的阐发在常态下是独断论的和水平向的, 而非怀疑论的和垂直向的。
4、科学信念的基本转变仅当具备了其他理论承诺从 而足以应付经验变化之时才会发生。
二、社会行动理论
更具综合性的微观行动理论模式
行动总是沿着两个基本的维度进行:
解释(interpretation)与谋划(strategization) 二者是相互交错又相互影响的
vol. IV: The Modern Attempt at Synthesis: Talcott Parsons Chinese translation: The Commercial Press(商务印书馆), forthcoming.
一、以后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亚历山大指出,在对于科学的本质及 其内部各因素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 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实证主义的理解; 另一种是非实证主义的理解。实证主义专 注于经验归纳活动,非实证主义专注于理 论之间的分析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