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嘉川:
外貌:林道静心里微微一动。那高高的挺秀的身材,那聪明
英俊的人眼睛,那浓密的黑发,和那和善的端正的面子。
交往:“怎么?你还不放煤球?劈柴就要过劲啦。”卢嘉川
含笑站在炉子边,拿起簸箕就把煤球添到炉口里。接着小小的炉 子冒起了浓浓黑烟。
升华: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觉得有勇气,有力量。
江华:
二十世纪初,杨沫的父亲、一个思想 开明的清末举人从湖南来到北京,考 入京师大学堂。毕业后,他留京办起 了私立大学。然而,却以办学为名, 募集捐款。 杨沫的母亲也是湖南人,懂得诗词歌 赋。家庭发迹以后,她得不到幸福, 整日吵闹。杨沫就在这样一个物质上 颇为富有,精神上非常空虚的书香人 家度过童年。
个人出路的启蒙
卢嘉川对道静说起来,“小林,这么说 吧,一个木字是独木,两个木既成了你 那个林,三个木变成巨大的森林时,那 么,狂风再也吹不倒它们。你一个人孤 身奋斗,当然只会碰钉子。可是当你投 身到集体的斗争中,当你把个人的命运 和广大群众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时候, 那么,你,你既再也不是小树,而是那 巨大的森林啦。”
《青春之歌》的女性话语
林道静的女性观 《青春之歌》的潜文本——寻找主题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书写
林道静的女性观:邓肯的隐喻
独立 追求个性
寻找主题:男性魅力的寻找
余永泽 【朦胧的爱情】
卢嘉川
【理性的爱情】
江华
【现实的爱情】
余泳泽:多情的骑士、有才学的青年
初见:他留着短分头,穿着黄色卡其布学生制服,眼睛虽然
1.从取材上来说,《青春之歌》带有自传的 性质。 2.从文体上来说,《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 的成长小说。现代小说理论将以启蒙时代的 歌德为代表的“成长小说”视为现代小说的 开端。 成长小说: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发 展—“成长”成为小说的主要线索,这里的 “成长”与进步同义,是一个带有鲜明的目 的论色彩的现代性概念,“成长”不是生理 学意义上的长大,而是在线性历史中,从某 个设定历史点向某个理性方向的发展。
林道静的成长道路(被拯救)
苦闷彷徨阶段(生命的拯救者)
追求探索阶(精神的拯救者)
锻炼成长阶段(革命道路的拯救者)
林 道 静
苦 闷 彷 徨 阶 段
苦闷彷徨阶段
这个阶段的实质是:反对封建道德、追求 个性解放、婚姻自由。 成长危机:阶级压迫 拯救:出逃——寻求个人解放 骑士英雄:余永泽
林道静这一形象正是作者自身的体验和理 性认识的产物。 林道静逃离自己的大地主家庭是中国版的 娜拉出走。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说:“不是堕落, 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
《青春之歌》故事梗概
1.北平—北戴河杨庄 (第一次)反抗封建家庭 的包办婚姻,只身离家出走,想过自己养活自己 的独立的生活。 2.杨庄—北平 (第二次)不满反动校长的思想 束缚,毅然辞职出走,回到北平,寻传单宣传革 命而被捕入狱,求独立而自由的生活。 3.北平—河北省定县宋庄 (第三次)因张贴传 单宣传革命而被捕入狱,被保释出狱后,到宋庄 小学教书。 4.宋庄—北平 (第四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 因宣传、组织农民反抗封建地主的斗争,被反动 当局发现,又返回到北平。
杨沫《青春之歌》
杨沫(1914—1995)
杨沫的成长小说《青春之歌》
一、杨沫简介: 杨沫(1941——1995),原名杨成业,194 1 年生于北平一个没落官僚地主家庭。1928年考入 北平西山温泉女子中学读书,后来因家庭破产而 失学,曾经当过小学教员、书店店员。曾在北京 大学旁听,并开始接触进步思想,逐步参加了革 命活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杨沫在北京市妇 联任宣传部长,业余时间从事写作,1951年开始 写作《青春之歌》,1957年完成,1963年开始成 为专业作家。后创作了《青春之歌》的续集《芳 菲之歌》和《英华之歌》。
外貌:一个高高的、身材魁伟的、面色 黝黑的青年。 会家务:为林道静买吃的、作家务。 精神:卢嘉川的化身。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书写
性别魅力与政治魅力呈现为一种互为转喻的 关系。一方面是以性爱方式对政治观念的演 绎,另一方面是通过政治话语对性爱的改写。 爱情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两性相悦,不是 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的确立,而是性 别消失后的一种精神隐喻 —— 无产者之爱不 仅抛弃了有形的物质享受,而且抛弃了内在 的私有观念,他们在彻底的改造后获得了纯 洁的精神生命。对革命女性来说,只能选择 爱情的政治关系而不能选择爱情的伦理关系。
苦闷彷徨阶段——个人解放的失败
危机重现:阶级压迫——崇拜胡适、呵斥魏老三。 余永泽:由骑士转化为阶级危机的象征。
政治隐喻:林道静抗婚离家出走,幻想到社会上 寻找个人出路,然而“水远山长处处同”,残酷 的现实使她的希望破灭,最后只能以死抗争。这 是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真实写照。个人解放 的道路在现实社会中行不同通。
1931年春,父亲破产,逃亡不知去向, 这个家庭瓦解了。母亲把十六岁的杨沫 叫回家,强迫她嫁给一个国民党军官。 杨沫正读初中三年级,对社会已有了自 己的看法,对包办婚姻,她毅然反抗, 又跑回西山的学校。女儿的行为激怒了 母亲,她断绝了对杨沫的一切供给。
郭沫若的小说《落叶》是她读的第一 本新小说。 最初读的是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 朱自清、冰心、庐隐的作品。接着是 鲁迅、茅盾、丁玲、蒋光慈、萧军、 萧红及日本的厨川白村、小林多喜二、 芥川龙之介等人的作品。
上弦的月亮已经弯在天边,除了海浪拍打 着岩石的声音,海边早已悄无人声,可是 这两个年轻人还一同在海边的沙滩上徘徊 着、谈说着。林道静的心里渐渐充满了一 种青春的喜悦,一种绝处逢生的欣幸。对 余永泽除了有着感恩、知己的激情,还加 上了志同道合的钦佩。短短的一天时间, 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了。
卢嘉川
作为拯救者和余永泽这个拯救者 有何不同呢?余永泽拯救的是身 体,它是传统“英雄救美”模式 的再现;卢嘉川拯救的是灵魂, 是一个必然伴随革命者勇猛前行 的战斗单位。余永泽的失败、卢 嘉川的成功标志着革命阶段性的 转折,即现代革命已经超越了五 四革命而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 个阶段,人的先进与否,全看他 所选择的思想阵营体系。¨ 性别的魅力与政治的魅力呈现为 一种互为转喻的关系。
张中行对杨沫的评价
“文革”期间,有人找到张中行希望他揭露杨 沫的“罪行”,可张中行却在揭发材料上写上 了“她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理想,并且 有求其实现的魄力。”杨沫看到后大为惊讶, 甚至还写了封感谢信给张中行。后来有人著文 谈她当年感情,杨沫以为是张中行指使,两人 关系再度恶化。 杨沫去世后,她的子女曾经请张中行来参 加遗体告别仪式,却遭到张中行意外拒绝, “是她不再是,或早已不再是昔日的她。”
林 红 与 林 道 静

江华
林 道 静 入 党
林道静组织学生运动
林道静的形象
是一个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知 识分子发展的典型形象。
林道静的双重性
余永泽:个性解放(骑士英雄)
林道静
卢嘉川:民族独立(精神英雄) 江 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革命英雄)
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
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艰苦的思 想改造,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从个 人英雄式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放的集 体斗争,她的生命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 的实现。
余永泽常谈的只是些美丽的艺术和动人的缠绵的故 事,可是这位大学生却熟悉国家的事情,侃侃谈出 的都是道静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话” 。 卢嘉川给她的仅仅是四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写 成的一般社会科学的书籍,道静一个人藏在屋子里 专心致志地读了五天(初一到初五)。可是想不到 这五天对于她的一生却起了巨大的作用——从这里, 她看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从这里,她看见了 真理的光芒和她个人所应走的道路;从这里,她明 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原因,明白了 她妈因为什么而死去。……于是,她常常感受的那 种绝望的看不见光明的悲观情绪突然消逝了;于是, 在她心里开始升腾起一种渴望前进的、澎湃的革命 热情。……
从理论上给林道静启蒙的卢嘉川后来 被反动派逮捕和杀害,他未能带领美 丽的女主人公完成成长之旅 。
锻炼成长阶段
林红:革命的艰巨性的认识——林红与 李伟的故事 江华:革命行动的引路人:帮助林道 静组织学生运动 在近乎严酷的革命暴风雨中,林道静经 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克服了小资产 阶级思想,铸造了崭新的灵魂,成为一 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余永泽 不管是小说中还是电影中的余永泽, 都给人一个自私自利、胆小怕事的 落后分子形象,在翻拍的《青春之 歌》中,谢君豪赋予了新版余永泽 更深厚的内涵,他不再是一个胆小 怕事的懦弱书生,他只是认为不能 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他和林道静之 间也曾热烈的相爱过,只是随着战 争的爆发,两人道不同才分开。谢 君豪凭借着自己深厚的表演功力和 对人物的独特理解,将这个复杂的 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颠覆了以往 人们心目中的那个余永泽。诗人骑 士与红色骑士¨
余永泽并不像她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他 那骑士兼诗人的超人的风度在时间面前已 渐渐全部消失。他原来是个自私的、平庸 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
林 道 静 与 卢 嘉 川
精神英雄:卢嘉川【阶级意识的启蒙 者】
个人出路的启蒙 革命理论启蒙 个人表现:配合卢嘉川革命行动——发传 单。 政治含义: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启发教育 下,通过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和实际斗争 的锻炼,林道静克服了软弱思想,和余 永泽彻底决裂,走上了革命的人生里程。
不大,却亮亮的显着灵活和聪慧。这样的人在农村里是少见的, 道静不由得对他注起意来。
相救:一双温暖的臂膀”和那个人的声音———“年轻人的,
亲切的”。 交往:一种青春的喜悦,一种绝处逢生的欣幸……她简直把他看 做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了。 同居:被余泳泽的相思所感动 这是多么深挚的刻骨相思呀,而 且他是救了自己生命的人!于是在余永泽的眼泪和拥抱中,她答 应了他的要求,决定和他搬到一起去。
三、林道静形象分析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 1.林道静由反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出走,到独立 谋生的幻想破灭后投海自杀,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搭 救,并相爱而同居,是她成长的第一个阶段。 2.林道静在与余永泽最终决裂,构成了林道静成长 的第二个阶段,即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 义,向往革命人生的阶段。 3.第三个阶段,即知识青年将革命的理论与中国的 实践相结合,在伟大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成长的阶段。
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渐 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道静生活在这么个 狭窄的小天地里(因为是秘密同居,她不愿 去见早先的朋友,甚至连王晓燕都渐渐疏远 了),她的生活整天是刷锅、洗碗、买菜、 做饭、洗衣、缝补等琐细的家务,读书的时 间少了;海阔天空遥望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 退下去。她感到沉闷、窒息。
杨沫(1914——1995)
张中行(1909——2006、2、24)
原名张玄,河北香河人。193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 学系。张中行先生治学严谨, 博学多识,造诣深厚,精通中 国古典文学,谙详西方哲学, 他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 等人被尊为“未名四老”。张 中行先生早年专于文史语言, 后偏于人生哲学,著有《文言 和白话》、《诗词读写丛话》、 《负暄琐话》、 《顺生论》、 《流年碎影》等。
创作过程 1958.1.作家出版社出 版。1950年,杨沫开始 《青春之歌》的创作,初 稿完成后。1952至56年间 进行了几次重大的修改, 至1957年七月脱稿、1958 年1月问世。
电视剧剧照
二、情节与主题
小说以1931、9、18——1935、12、9这段时 代为背景,以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 线,艺术的再现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心灵 变化和精神面貌。是对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史 的成功演绎。形象的说明知识分子只有在产 党的领导下才能的得到解放,才有值得歌颂 的青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