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01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斯纳金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 ( Stimulus ) 与反应 ( Response ) 之间的联结。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 巴甫洛夫(Ivan Pavlov)在研究人 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 把食物(无条件刺激)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 液分泌(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 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 刺激(如铃响),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没有食 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可见,一个中性的刺激(条件刺激)与一个原 来就能引起动物某种反应的刺激(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 结合多次后,就会使动物对那个中性刺激也产生这种 反应。巴甫洛夫将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即条件刺 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使得条件刺激也能引起与无条 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相同的反应。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 媒体理论和媒体应用技术 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信息技术理论和应用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与评价。
1.1.3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教 学与学习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系统 与控制理论、媒体教学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学习 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现代教 育心理学理论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 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层次上,利用学习环 境和学习条件,发挥自身的经验、能力和信念, 接收和感受信息,构建更新、更高的知识层次。 提倡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 的学习资源和媒体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末20年代初——电子时代的到来。以电为代表 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声、光技术的迅速发展。照相、幻 灯、无声电影应用于教育教学。 ——视觉教育 20世纪20年代——无线广播、有声电影开始在教育中 推广应用。 ——视听教育 20世纪50年代——语言实验室、电视、通信卫星和电 子计算机陆续进入教育领域。 ——媒体技术阶段 20世纪60年代——在视听领域中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 学问题。 ——教育技术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也称顿悟说,是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其代表人 物有韦特海墨(Wetheimer M)、苛勒 (Kohler K)、考夫卡(Koffka K)、托尔曼 (E.c.Tolman)、布鲁纳(J.B.Brunr)、奥苏 伯尔(D.R.Ausubel)和加涅(Gagne RM)等。
桑代克(E.L.Thorndike)是一位美国极有声望 的心理学家,他从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学习的实验研 究,先后对鱼、小鸡、猫、狗和猴子进行过研究,其 中最著名的是对猫所做的“疑难笼”实验: 他设计了一个“问题箱”,里面装有门钮, 他把一只饿猫放到笼子里,笼外放有鱼、肉等食物, 观察猫能否出笼取食物。开始时,猫在笼内盲目地乱 抓乱咬、来回跑动,后偶尔碰到了门钮,笼门打开, 猫逃出笼外,取得了食物。然后,再把猫放回笼内, 再做同样“开门”的实验。他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 增加,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打开笼门所需时间越 来越短,最后直到把猫一放进笼内它立刻就去转动门 钮,打开笼门。到这时,猫已经完成了打开笼门取食 物的学习。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 在程序教学运动中出现的一些观点,如重视教学机器 的作用、重视学习理论的基础与指导作用等,对教育 技术的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程序教学的思想在个别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等教学形式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斯金纳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人的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他的理论尚存在不足之处。 斯金纳还提出如下公式: 反应 十 强化——增强反应 反应(无强化)——减弱反应 反应 十 惩罚——压抑反应
1.1.2 教育技术的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简称 AECT) 对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 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此定义的特点: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教育技术的研究要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学院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1、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 2、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 3、知道教育技术名词的演变过程 4、了解教育技术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5、明确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 术能力
1.1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1.1 教育与教育技术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在一定的自然和 社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社会服务能 力的社会活动。 各时期采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 手段,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方式和教 育手段的影响。
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的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陈 礼江先生提出。 ——电化教育 20世纪40年代——由于“电化教育”相当于英文中的 “视听教育”,但直译为英文(Electrified Education)后 不易理解,在国内,局外人常误会为为“电话教育”, 金陵大学孙明经先生提议改为“影音教育”。 ——视听教育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90年代——均有人提出更名。 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高校教学工作会议。 ——教育技术
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 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它系统地回答了有 关学习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他发现的学习律 虽然有些简单和粗糙,不能完善地说明学习的 根本规律,但也有部分的合理性,对我们了解 学习过程,特别是动物的学习过程及其外部条 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他的有关学习的理 论对后来的一些联结主义者(如赫尔、斯金纳等) 关于学习的研究,影响也很大。但他不重视领 会、理解等心理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尤其对 人的学习的论述是非常不充分的,因此他没能 揭示出人学习的实质。
1.1.3.1、教学与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研 究学习理论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如何发 生的、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怎样才能 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教育、教学有更坚实的 理论基础,还可以据此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 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习理论的流派 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 1、设计:针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包 括设计学习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2、开发: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尤其是新兴的信息 科学和技术加以整合和集成,用于教学系统和其他相 关系统的开发研究,包括开发教学软件、硬件、课程 和教学模式。 3、运用:指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尤其是对新兴 技术的利用,如多功能教室,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 等。 4、管理:指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包括教学系统管理、教学 资源管理和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等。 5、评价:指对相关系统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进行 测量,给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并及时反馈,以使相关 系统达到最优化。
斯金纳在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中提出了强化 原则,并认为立即强化优于延缓强化,部分强化优于 连续强化。 ——程序教学机 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向学习者 呈现一个小单元的信息(称为框面)作为刺激,学习者通 过填空或回答的方式作出反应,然后由反馈系统对反 应作出评价。若反应错误,就告诉学习者错误的原因; 若反应正确,反应就得到强化,学习者就可以进入第 二个框面的学习。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不断反 复,直到学习者完成一个程序的学习。
1.1.3. 1948年创立。 1.拉斯威尔的理论 在传播学研究史上,第一次提 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政治家哈罗 德· 拉斯威尔(Harold Lasswell)。1948年, 他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5种基本 要素,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形成了后来被人们称之为传播过程的 “5w”模式,即:
强化对学习很重要。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B.E.Skinner)是行为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 之一,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任何刺激-反应单 元都应看作是反射。斯金纳将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 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由己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应答行为包括所有的反射在内,如用针刺激一下手 时手马上就会缩回来,当遇到强光时眼睛马上就会收缩等。 操作性行为:是由人自身发出的反应。 操作性行为由于一开始不是与已知的刺激相联系, 因而是自发的行为,如唱歌、开车、打电话、上网等,人们的大 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不同于经典条件反 射的另一种基本的学习机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而不是刺激与 反应的联结。
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而是突然顿悟的。 实验基础:基于苛勒在黑猩猩身上所 做的实验(让关在笼里的黑猩猩取笼外的 香蕉)。
学习的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应该强 调的是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 化作用。 对现代教育技术而言,认知主义的学习理 论告诉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习内容和所提供的材 料的研究上,还必须研究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 中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哪些变化。要针对学生的心理, 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充分调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积极 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包括以认知过程为主要研究对 象的各种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的研究成果对心理学产 生重大影响,学习情境中有相当一部分 行为都可以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 但对学校中的知识学习,经典条件反射 的原理却少有应用价值。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 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 应逐渐增加,而最终形成固定的刺激反 应,直到最后成功。
桑代克认为,这种学习的建立就是笼内门钮 这一情境同转动门钮开门这一反应之间建立了巩固的 联结,学习即联结,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 之间的联结,即S-R联结。这种联结形成的过程是渐近 的尝试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因此,桑代克的联 结说又被称为试误说。 桑代克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三 个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感到 满意,有准备而不给予活动就感到烦恼,学习者没准 备而强制给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练习律:一个联结加以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 的力量,不应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 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效果的行为会被加强, 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教育技术的内涵
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2、学习过程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的共同特征
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 习 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 和实践 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技能
我国教育专家对教育技术的定义: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相结 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 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 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 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 计、开发、利用和评价,实现教学优化的理 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