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浅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编研工作浅探
档案编研工作是系统、广泛、高效的利用档案的手段,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形式和措施。我国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伴随着档案业务范围的扩展和档案利用需求的增长而逐步开展起来的。
一、编研工作的特点
1.编研工作是科学研究活动。
编研工作是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期工作,部分编研成果本身就是科学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编研工作是创造性工作。
编研工作是一种智能服务,摆脱了档案原件以现象记录事实的状态,升华到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事物本质的高度,是一种创造性成果。
3.编研可提供适量信息。
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导致信息量剧增,于是出现了“信息污染”和“信息危机”。编研工作把大量的档案信息浓缩为精练、适度的信息,从而控制信息的流量,提高了信息的质量。
4.编研工作可提供增值信息。
编研工作为利用者提供原档案信息中反映不出来的新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增值。
5.编研工作作用广泛。
档案编研成果的输出形式,可以摆脱原件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使所有利用者可以同时获取到档案信息,人人均可保管、随时利用,最广泛地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满足利用者共享档案的需求。
二、编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1.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档案法》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配备研究人员,加强对档案的研究整理,有计划地组织编辑出版档案材料,在不同范围内发行”。《档案馆工作通则》规定:“档案馆积极开展档案史料的研究编纂工作,根据需要编辑档案文件汇集和其他参考资料”,“省级以上和有条件的档案馆,要设立编研机构,有计划地编辑出版各种档案史料汇编。”由此可见,档案部门如果搞不好或取消档案编研工作,应当被视为一种失职甚至违法行为。
2.档案编研工作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方式。
档案编研工作能有效解决档案史料数量庞大、保存分散的矛盾,解决档案的原件、复印件有限和人们对档案的利用需求广泛之间的矛盾。
3.档案编研工作是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开展档案编研有利于推动档案管理体系和档案人员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一方面能够促使档案工作体系从保管型向智能型、从被动服务向主动开发、从实体管理向信息开发的转变,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档案人员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从而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
提高了档案工作的地位,也会不断增强档案部门自身的活力。
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有利于推动档案业务建设的良性循环。编研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各项业务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对档案实体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等各项业务建设又具有检验和推动作用。通过编研成果为各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利用者更愿意支持档案工作,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予以整理、归档。这样,在档案信息资源的积累、储存和开发利用之间,建立一种良好互动关系,从而推进档案工作的开展。
三、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方法
1.提高编研人员的自身素质。
编研人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编研工作的工作水平、质量和效率。编研人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字写作能力,牢固树立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熟悉和掌握本单位的工作动向,学习和掌握本单位的新政策、新法规,提高编研服务所需的科学预测能力。要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使编研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展,并应彻底了解馆藏,避免工作的盲目性。认真钻研档案编研理论,注意总结编研工作的规律、原则和方法,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知识与经验的双重积累。
2.明确服务对象,突出编研特色。
利用需求是推动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满足利用者对档案编研信息的需求,编研成果才有市场,才能顺利传播。编研
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敏感,与领导部门、业务部门保持经常的沟通和联系,随时捕捉他们的需求信息,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第一需要,立足于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找准“着眼点”,做到本单位工作重心延伸到哪里,档案编研工作就同步跟进到哪里。
3.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步伐。
创新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编研工作效益的重要保障。编研中首先选题要创新,只有选题新颖才能编写出独具特色、贴近本单位实际的编研材料,从而获得支持和市场。其次编研形式要创新,实现由单一纸质载体向多载体、全方位、深层次发展的转变,满足网络环境下档案资源利用的新模式,实现成果共享的最大化。
传统的档案编研成果以图书为媒介传播档案信息,分公开出版和内部参考两种形式。从以往出版的各级各类档案编研成果来看,内部参考类成果明显多于公开出版类,而出版份数有限造成了出版物单位成本的增加。
利用网络传媒同样可以按照一定的题目对档案文献进行筛选、考订、加工、编排和评价,以出版的方式提供档案信息。它同样是主动、集中、科学、系统和广泛地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积累、传播档案信息的有效手段。利用网络媒体发布编研成果,尽管传媒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档案编研的社会意义并没有受到削弱和改变。而且,网络媒体在传播档案信息、减少档案原件
提供利用频次、延长档案原件使用寿命的同时,大量节约了档案编研的成本。
4.在做好编研工作的同时兼顾丰富馆藏。
馆藏档案是编研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丰富的馆藏,就很难编出有价值、高质量的编研材料,编研人员要立足于深入挖掘现有的库存档案,让“死档”变“活档”。同时,编研工作也是检验馆藏档案齐全完整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编研工作促进档案资料的搜集,使馆藏档案更加全面、完整、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以丰富的馆藏赋予编研工作新的内涵,促进丰富馆藏和档案编研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发展。
5.重视编研质量。
目前编研工作中尚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和“只编不研”的状况,一些编研成果缺乏实用价值,部分成果仍停留在文件汇编、大事记、组织沿革等基础性材料的编写上,研究工作还是一块空白。
提高编研质量,加强对编研质量的过程控制,是增强档案利用效果的重要手段。编研工作者应把编研成果的质量放在首位,在选题选材、整理加工、谋篇布局、编辑审查等环节中,始终坚持“打造一流、精品至上”的原则。只有编出高质量、深层次的编研成果,才能使档案资料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编研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