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补气药
人参(《本经》)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朝鲜半岛、前苏联东西伯利亚等地。栽培者为“圆参”,野生者为“山参”。原植物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喜寒冷、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抗寒力强,对土壤要求一般,以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最宜生长。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临床用名有生晒参、红参、糖参、边条参、白参须、红参须、生晒山参。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又云马蔺为之使,消胸中痰,主肺萎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海药本草》:味甘,微温。主腹腰,消食,补养藏腑,益气,安神,止呕逆,平脉,下痰,止烦躁,变酸水。
《日华子本草》:杀金石药毒,调中治气,消食开胃。食之无忌。
《开宝本草》:味甘,微温,无毒。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类法象》: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能补肺,气促、短气、少气。补而缓中,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可为相得也。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
《药性赋》:味甘,气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三:止渴生津液,和中益元气,肺寒则可服,肺热还伤肺。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甘而微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阳中微阴,无毒。
《象》云: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能补肺,气促,短气少气。补而缓中,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为相得也。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
《心》云:补气不足而泻肺火,甘温而补阳利气。脉不足者,是亡血也,人参补之。益脾与干姜同用,补气。里虚则腹痛,此药补之,是补不足也。
《珍》云:补胃,喘嗽勿用,短气用之。
《本草》云: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液》云:味既甘温,调中益气,即补肺之阳、泻肺之阴也。若便言补肺,而不论阴阳寒热何气不足,则误矣。若肺受寒邪,宜此补之,肺受火邪不宜用也。肺为天之地,即手太
阴也,为清肃之脏,贵凉而不贵热,其象可知。若伤热则宜沙参。沙参味苦甘,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人参补五脏之阳也;沙参苦微寒,补五脏之阴也。安得不异!
易老云:用沙参代人参,取其味甘可也。
葛洪云:沙参主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细末,酒调服方寸匕,立瘥。
《日华子》云:治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海藏云:今易老取沙参代人参,取其甘也。若微苦则补阴,甘者则补阳。虽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使,随所引而相辅一脏也,不可不知。
《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而能补阴火。与黎芦相反,若服一两参入芦一钱,其一两参虚费矣,戒之!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之甘,以缓脾气。
洁古云:人参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肺气喘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少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可为相得。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甘草梢子生用为君,去茎中病,或加苦楝,酒煮玄胡索为主,尤佳。《主治秘诀》云:性温,味甘。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其用有三:补元气,止渴,生津液也。肺虚者用之,又能补胃。治喘嗽则勿用,短气则用之。
《本草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阂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本草经疏》:人参得土中清阳之气,禀春升少阳之令而生。故味甘微寒而无毒,气味均齐,不厚不薄,升多于降。洁古谓其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中之阳也。又曰阳中微阴,盖亦指其生长真元之气而言欤。神农微寒,《别录》微温,二义相蒙,世鲜解者,盖微寒者,春之寒也;微温者,亦春之温也。神农直指所禀,故曰微寒。《别录》兼言功用,故又曰微温。既云微矣,寒不甚寒,则近于温,温不甚温,则近于寒,故知寒温虽别,言微则一也。以言乎天,则得其生生升发之气,以言乎地,则得其清阳至和之精。状类人形,上应瑶光,故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功魁群草,力等丸丹矣。其主治也则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则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其曰安精神,安魂魄,止惊悸,开心益智者,以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精与志,脾藏意与智故也。心肾虚则精神不安矣,肝肺虚则魂魄不定矣。惊悸者,心脾二经之病也,心脾虚则惊悸,心脾之气强则心窍通利,能思而智益深矣。邪气之所以久留而不去者无他,真气虚则不能敌,故留连而不解也。兹得补而真元充实,则邪自不能容,譬诸君子当阳,则小人自退。清阳之气下陷,则耳目不聪明,兼之目得血能视,阳生则阴长,故明目。真气内虚,故肠胃中冷,气旺阳回则不冷矣。心腹鼓痛者,心脾虚故也,二脏得补,其痛自止,所谓按之快然者是也。故经曰:可按者虚也,不可按者实也。不可按者勿用。胸胁逆满者,气不归元也,得补则气实而归元也,脾胃俱虚则物停滞而邪客之,故霍乱吐逆也,补助脾胃之元气,则二证自除。调中者,脾治中焦,脾得补则中自调矣。消渴者,津液不足之候也,气回则津液生,津液生则渴自止矣。通血脉者,血不自行,气壮则行,故通血脉。破坚积者,真气不足则不通健行而磨物,日积月累遂成坚积,譬夫磨管纳物无力则不转,不转则停积矣。脾主消化,真阳之气回则脾强而能消,何坚积之不磨哉?令人不忘者,心主记,脾主思,心脾二脏之精气满,则能虑而不忘矣。久服轻身延年者,纯阳则充举,气积则身轻,五脏皆实,延年可知矣。斯皆敦本之论也。
简误:人参论其功能之广,俱如《本经》所说,信非虚语。第其性亦有所不宜,世之录其长者,或遗其短,摘其瑕者,并弃其瑜,是以或当用而后时,或非宜而妄设,不蒙其利,徒见其害。二者之误,其失则一,遂使良药不见信于世。粗工互胜其口说,惜哉!岂知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