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扩招的利与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扩招的利与弊
高校扩招是近年来饱受争议也是非议的老问题,高校扩招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此我就个人的看法说说扩招的利与弊。
扩招的利:
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可以分配工作,因此考上大学就等于拿了“铁饭碗”,就成了国家干部,人们认为高考是最好的出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高考更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选择。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流传几千年,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而现在大学急剧扩招,门槛越来越低,高中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再是难事。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北京的录取比率达到70.8%,广东省的录取比率与2002年持平,陕西达到 56.47%,江苏为70%,江西为62%,湖北为6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考录取率都是比较大的。
现在家长、学生和高中学校所关心的不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
2、大学扩招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由一穷二白到初步建成,中间曲折,直至高速增长,GDP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这一过程。
大凡这个时期,需要的培养各种各样的知识型、技能型的人才。
这是大势所趋,1960年代的日本,1980年代的韩国都曾经经历了这一过程。
随着,我国由以粗放型、外包型经济为主的世界加工基地,到逐步转型为以科技为推动引擎的智力型输出国,这中间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所以,高校扩招既是遴选人才的一种制度,也是大势所趋,它对提升整体的国民素质具有深远、潜在的影响,它同样也在社会的不同侧面,“慢摇“着我们彼此的生活。
3、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市场疲软、消费热点消失等问题,而高等教育一直供不应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学界呼吁:应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
这一政策的实施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
4、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伯克利大学的马丁·特罗教授以美国和战后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
为研究对象,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探讨数量增长与性质变化的关系,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
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
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
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因此,我国大规模扩招,也是提升教育发展阶段,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教育的一个措施。
5、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1600万人,全国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达 1462.52万人,其中,普通高校903.36万人,成人高校 559.1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62.98万人和103.18万人,增长25.63%和22.63%。
研究生发展较快。
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共招收研究生20.26万人,比上年增加 3.74万人,增长22.65%。
在学研究生50.10万人,比上年增加10.78万人,增长27.41%。
从数量上衡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规模指标有相当大的差距。
经过近几年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6、大学扩招可以给学校创造发展的机遇。
大学扩招带来一系列要解决的问题。
如新增教室、宿舍、教职工人员-----这些都需要资金。
刚开始几年学校的资金可能出现困难。
扩招的学生学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等有了固定资产,后续的扩招生学费就不会投入这方面的建设。
多招一些学生,学校可以创造收入,然后用这些收入再来改善大学校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声誉出名了,学生自然来这里学知识。
因此,这给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7、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当前阶段,正是人口出生率高峰期所诞生的婴儿成长时期,这一年龄段的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
有数据表明,1995年幼儿园学生规模最大,这批人在1997年进入小学,实现了小学规模最大化,从1990年到2002年初中阶段学生规模依次递增,小学六年教育到2003年达到顶峰。
从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看,学校平均在校生依年份递增,至目前还没有达到顶峰。
这一方面反映出生高峰期学生高潮正随年龄增长逐渐上移,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教扩招的效果。
显然,如此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
发展高等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
也是按学龄期学生人数比例发展教育的必要措施。
扩招的弊:
1、高校扩招降低录取分数线,引起学生水平和教育质量下降。
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使招生录取分数线总体下降,这对大多数普通高校影响很大。
有些升学扩招实际上是降低分数.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使扩招的一般高校学生的素质和从前比平均素质降低。
扩招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另一面,也使被录取的学生群体良莠不齐,无论在学习能力、学习风气还是在其它素质能力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F 滑的局面。
2、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跟不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进程。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衡最政府投人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1993年的《巾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投人占GDP的比例要在2000年达到4%,但直到200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只有2.79%。
与人均4%相差甚远,与世界平均水平(5.1%)相距更远。
在世界上有此项统计的128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排在100位次之后。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长期不足,必然使得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招生规模上去了,但政府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却没有跟上。
3、教师队伍建设艰不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进程。
高校学生数量激增,但教师数量增长相对缓慢,跟不上高等教育快速增长的需求。
高校生师比由1998年的11.6:l增加到2005年的16.77:1。
高校生师比过高。
导致课程的班级规模过大,几百人的课堂到处可见。
教学质罱难以保证。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尽快提高,大批教师是随着高校的升格而“升格”的。
从学历构成看。
2005年,全国高校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37%.有博士学位的只有9%多一点。
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工院工委直属的80多所重点高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平均也只占60%,有博士学位的只占20%多。
4、高校扩招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
高校扩招的最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大学生供给,在人才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离开学校就是失业的现象已非少数现象。
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出I=I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
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
由于全国高校大幅度扩招。
本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了考研。
人才高消费现象便产生,且愈演愈烈,人力资源被无谓浪费。
出现了教育“过度”问题。
研究生、博士生含金量逐渐降低,教育的“过度”导致了知识的失业,反过来。
知识的失业又促进教育层次
的进一步扩张,由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越来越被动,普通高校不遗余力争上硕士点、博士点,名校则拼命扩大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规模。
5、盲目开设新专业。
大学扩招后,各个高校为了吸引生源,陆陆续续开设了许多类似于金融会计、牛物技术以及生物制药等热门专业。
新专业设置缺乏足够的前瞧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普遍都存在几个问题:专业的整体规划指导性不强;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专业开设条件不足,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部分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专业设置雷同,有广泛社会影响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专业不多;部分学科专业的内涵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需要脱节等等。
高校盲目设置新专业在一定程度卜都造成了教学质培低下、教育资源的重复设置和浪费以及学生就业难等问题。
6、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调查显示,在课程设置方面,在校学生认为专业课设置合理的只有8%。
认为基础课设置不合理的有18%,认为选修课不合理的学生比例已达72%,表明当前高校课程没置有较大的问题。
大学期间的课程主要分为阴类: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程。
在课程安排卜.,高校一般会将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安排在大一以及大二学期,专业必修课程则是安排在大二下学期以及大三学期,而大四学期则是学习专业选修课程。
这样的课程安排就出现了以下问题:专业选修课程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分水岭,是学校根据学牛的知识水平能力和兴趣,结合学生自身专业所开设的,可以充分发展学牛能力,使学生都能在某一方面学有所成的课程。
然而,高校扩招后,由于就业形势变得很严峻,学生一般在大四学期就会开始寻找就业单位,根本没有时|.BJ和精力来学习专业选修课程,学生经常为了参加招聘会、公司面试等原因而缺席,任课老师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采取默许态度。
此外,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还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科目设置范围过大,许多学生反映部分科目与所学专业完全搭不上边,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的帮助不大。
完善高校扩招所带来问题的一些对策:
1、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的根本任务足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整个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教育教学质最应该作为是高校教育永恒的丰题,如何保质保量地满足社会对高校的全面要求,不仪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进程,而且也决定了高校自身从社会获取资源的能力及其生存发展状态。
在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应当实行“差异化”教学。
高校扩招后,生源质量的参
差不齐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针埘此问题,高校不应再采用之前统一化的教学模式,而应当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教学”。
即在人学之后,根据人学成绩或者对学牛进行综合能力测评。
分别建立“基础班”和“普通班”两种教学模式。
“基础班”以强化基础知识为主,帮助学乍填补由高中阶段跳跃大学阶段后出现的“知识断层”,尽快在专业知识1-.的赶上“普通班”学生。
而“普通班”的学生则在常规专业教学计划之外,根据自身兴趣多选修一些其他课程。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高质量的师资,教育质量从何谈起。
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高校应当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完善师资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日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
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任务,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再者,要扩宽引资渠道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提高教学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基础设施紧缺的状况会越来越明显。
高校在保障国家财政拨款的前提下,自身也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高校本身可依靠校办企业或制定相关政策激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餐来投资高等教育.同时也可向田家炳、邵逸夫等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海内外华人华侨募集资金,进而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2、依托本校优势特色专业,开办新型专业。
目前,综合型大学普遍是我国各大高校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此形势下,新号业设置是无法避免的。
然而,高校并不能卣目开设新专业,应当从本校实际出发,理性的考虑新专业的设置问题:首先。
要明确新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制定好专业培养计划,确保新专业的设置适应社会发展所需。
其次,应当依托于高校自身的优势特色专业,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开办新型专业,注重已有专业与新设争业之间的协调性。
3、继续深化课程设置改革。
高校要继续深化课程设鬣改革。
课程设置要与专业培养计划紧密联系,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并兼顾灵活性。
课程设置中不应太多的公共课,庞该把重心转移到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当
将一些主要的专业课程放在大二、大三学期。
而相对轻松的公共选修课则町放在大四学期。
此外,高校注重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工作,要加强学生对于专业选修课的重视程度。
总之,高校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实施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践体系,通过开展丰富的创业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创业方向,探索出一条创业一就业联动机制i要按照大学生的成长发育规律.建立一套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技能、创业实践能力和创业成果为内容的系统的教学体系,循序渐
进地对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生因材施教;要建立起涵盖支持体系一激励体系一指导体系一评价体系的综合性创业教育体系,并在各项教学活动中贯彻创业理念,使学校真正成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成才的支撑点和平台。
数学科学学院 0710120040 赵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