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脑血栓形成——治疗要点 2
2.2 特殊治疗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活血化瘀 脑保护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血管内治疗 外科治疗 康复治疗
脑血栓形成——预后及预防
预后:
病死率10%,致残率〉50%; 急性期:主要死于脑部病变; 恢复期:主要死于合并症.
预防:
寻找、控制危险因素; 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
脑血栓形成——护理要点 2
2.3 预防并发症
①预防肺部感染 ②预防压疮 ③预防尿路感染 ④预防口腔溃疡 ⑤预防便秘
脑血栓形成——护理要点 2
2.4 康复护理
① 肢体康复 ② 语言康复
2.5 日常护理
饮食、心理
2.6 健康指导
饮食、危险因素、正规服药、康复
小结
? 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 由于脑动脉内形成血栓使脑动脉闭塞,导致脑组
? 栓塞性脑梗死 (embolic infarction) 占脑梗死 15%
脑栓塞——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1.心源性 ★占60%~75% 2.非心源性 3.来源不明性
发病机制
栓子
堵塞脑动脉
阻断脑血流
脑组织缺血、 缺氧、坏死
脑栓塞——临床表现
1.发病特点 :
? 活动中急骤发病而无先兆 , ? 局灶性神经体征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 ? 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大脑中A觉障碍
? 失语、失认
椎-基底A 闭塞症状
主要影响脑干及小脑
? 眩晕、呕吐、 ? 共济失调 ? 交叉性瘫痪 ? 够音/吞咽困难
脑血栓形成——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最常用、 最方便、思快考捷
1、CT: 梗塞区出现低密度灶 一病人入院后头颅CT示
24h内CT显示正常,排除低出密度血灶,能否用溶栓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课件

《腔隙性脑梗死》课件

控制基础疾病对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性
高血压:控制血压可 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糖尿病:控制血糖可以 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血脂异常:控制血脂可 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肥胖:控制体重可以 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吸烟:戒烟可以降低 脑梗死的风险
饮酒:适量饮酒可以 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坚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腔隙性脑梗死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腔隙性脑梗死的定义 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关系 腔隙性脑梗死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支持与护理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 的脑血管疾病
主要表现为脑部小血管的 阻塞和狭窄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记 忆力减退等
恢复期:发病后24小时至数周, 症状逐渐减轻,但可能遗留后 遗症
腔隙性脑梗死分为急性期和 恢复期
腔隙性脑梗死的分类还可以根 据病因、病灶位置、病灶大小
等因素进行细分
● 头痛、头晕、眩晕 ● 肢体无力、麻木、瘫痪 ● 语言障碍、失语、失读、失写 ● 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 情绪变化、抑郁、焦虑 ● 睡眠障碍、失眠、多梦 ● 平衡功能障碍、行走不稳、跌倒 ●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 尿便失禁、便秘 ● 视觉障碍、视野缺损 ● 听力下降、耳鸣 ● 味觉、嗅觉减退 ● 皮肤感觉异常、麻木、刺痛 ● 心慌、胸闷、气短 ● 发热、寒战、出汗 ● 恶心、呕吐、腹泻 ● 血压、血糖、血脂异常 ● 体重下降、消瘦 ● 疲劳、乏力、虚弱 ● 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

支持疗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供氧,必要 时气管切开。
3)营养:72小时以内可以靠静脉输液维持, 72h仍不能进食者插鼻饲管。
恢复期: 脑水肿、颅高压症状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
1、一般治疗:按病人经济条件可适当造用
改善脑循环、神经促代谢药和中药。
2、康复治疗:有神经功能缺损(语言障碍、 瘫痪等)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眼一过性失明、同侧Horner征 精神障碍、尿潴留、强握、吸吮反射、对侧
短暂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眩晕、呕吐、平衡障碍、复视、眼 震、共济失调、偏盲或象限盲、面部麻木、 交叉性瘫痪; 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昏迷、高热、瞳孔缩小、 死亡;
脑干综合征: Weber 综合征、Benedit综合征、椎—基底 动脉尖综合征(TOBS)、 Millard-Gubler 综合征、Foville 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 征、闭锁综合征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一)
一般特点




TIA












一般特点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中老年多见 由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 静息状态下发病 1/4病前有TIA发作史 大多无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症状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 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三偏症状、失语、体象障碍、单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腔隙性脑梗塞ppt课件

腔隙性脑梗塞ppt课件

四、临床表现
• 感觉运动性卒中(SMS)
– 以偏身感觉障碍起病,再出现轻偏瘫,可为 PSS合并PMH。
– 病灶在丘脑腹后核及邻近的内囊后肢(丘脑内 囊综合征),是丘脑膝状体动脉分支或脉络膜 后动脉丘脑支闭塞。
10
四、临床表现
• 腔隙状态(lacunar state)
– 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累及双侧锥体束,锥体外系 – 严重精神障碍、痴呆 – 假性球麻痹、双侧锥体束征 – 类帕金森综合征 – 尿便失禁等
8
四、临床表现
•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DCHS)
– 起病突然,发病后症状即达高峰。 – 严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 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 – 同侧手轻度无力及精细动作笨拙,书写时易发现,指
鼻试验不准,行走时轻度平衡障碍。 – 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可见
于内囊最上部的膝部病变。 9
的病灶。 – 除外小量脑出血、感染、囊虫病、moyamoya病、脑
脓肿、颅外段颈动脉闭塞、脑桥出血、脱髓鞘病和转 移瘤等非梗死性腔隙病变。
15
七、治疗
–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疾病的 复发:二级预防。
– 急性期可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增加脑组织的血 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须慎用抗凝剂以免发生脑出血。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形成的小血栓累及和阻塞深穿支 动脉。
– 糖尿病小动脉病变。
3
三、病理
• 腔隙性梗死灶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狭长形,
直径多为3-4mm,小者可为0.2mm,大者可达 15-20mm。
• 病变血管多为直径100-200um深穿支,多见于
豆纹动脉、丘脑深穿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旁中线支 分布区。

脑梗死专科查体ppt课件

脑梗死专科查体ppt课件
04
04
脑梗死查体的注意事项
查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对于疑似脑梗死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查体以明确诊断。
禁忌症
对于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进行查体,避 免加重病情。
查体的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操作技巧
查体时应轻柔、细致,避免过度刺激患者。
注意事项
查体时应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意识状态和肢体活 动情况。
普及与提高
推广脑梗死查体的知识普及和技术 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 平。
THANKS
感谢观看

瞳孔变化
检查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 反射是否正常。
颅神经功能
评估面神经、动眼神经、滑车 神经等颅神经的功能是否正常

运动功能检查
肌力评估
检查患者肌肉的力量, 判断是否存在肌力减退
或瘫痪的情况。
肌张力检查
观察肌肉的紧张度是否 正常,有无肌张力增高
或减低的情况。
共济运动
评估患者的协调性和平 衡能力,判断是否存在
记忆力
检查患者记忆信息的能力,判断是否 有记忆力减退。
计算力
让患者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评估其 计算能力。
定向力
评估患者对时间、地点等定向能力的 认知情况。
03
脑梗死查体的临床应用
急性脑梗死的查体
意识状态检查
评估患者是否清醒,是否有意识障碍。
语言能力检查
观察患者语言表达能力,有无失语或语言 障碍。
面部表情和肌肉力量检查
感觉功能检查
检查患者面部表情是否对称,肌肉力量是 否正常。
评估患者痛温觉、触觉、位置觉等感觉功 能是否正常。
慢性脑梗死的查体

(2024年)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2024年)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在使用改善脑循环和代谢药物时,需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风险。
2024/3/26
18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 探讨
2024/3/26
19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 导管等器械在血管内进行操作, 以治疗脑梗死等血管疾病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 断发展和完善,如球囊扩张术、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管 炎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 引发脑梗死。
4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 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随 年龄增长而上升。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 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脑梗死的 危险因素。
2024/3/26
5
03
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
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药物治疗
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降压等药物,预防 复发。
2024/3/26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 言训练、认知训练等。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疏导和治疗。
1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 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7
诊断依据及方法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塞PPT课件

脑梗塞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7
可编辑课件PPT
18
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 失语,写字困难;个性忽然改变,沉静 寡言、表情淡漠或暴躁多语、烦躁不 安,或出现短暂的判定或智力障碍。
可编辑课件PPT
19
4、困乏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 格外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 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 峻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 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 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可编辑课件PPT
4
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将脑梗死分为: ❖ 完全型 指起病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 ❖ 进展型 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小时至数天
可编辑课件PPT
5
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使按发病机制分为:
❖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 脑梗塞 ❖ 腔隙性脑梗塞 ❖ 分水岭梗死
可编辑课件PPT
6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可编辑课件PPT
8
病因 : 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
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
可编辑课件PPT
9
发病机制:
缺血性机联反映 ― 神经细胞在完全缺血、缺氧厚十几秒即出现
电位变化,20-30秒厚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消失, 30-90秒后小脑及延髓的生物电活动也消失。脑动 脉血流中断持续5分钟,神经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 性损害,出现脑梗死。
可编辑课件PPT
13
脑梗塞发生的八大前兆
可编辑课件PPT
14
日常生活中,事情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前兆,比 如夏季要下雨时,蚂蚁会搬家。同样的道理,脑梗塞 作为一种疾病,它的发生也不会悄无声息,而会有一 定的前兆,对这些前兆的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是患者 早日康复的前提,因此了解脑梗塞前兆就显得比较重 要了。专家告诉您脑梗塞发生的八大前兆,希望能对 您有一定的帮助。

《腔隙性脑梗死》课件

《腔隙性脑梗死》课件

伴随症状
意识障碍
腔隙性脑梗死可能伴随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如嗜睡、昏睡等。
偏瘫
腔隙性脑梗死可能导致 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
无力、活动受限。
感觉障碍
腔隙性脑梗死可能引起 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
、疼痛等。
眩晕
腔隙性脑梗死可能引起 眩晕,表现为天旋地转
的感觉。
并发症
脑水肿
腔隙性脑梗死可能导致脑 水肿,进而引发颅内压增 高、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肺部感染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能并 发肺部感染,多见于长期 卧床的患者。
褥疮
长期卧床的腔隙性脑梗死 患者还可能发生褥疮,因 此需要加强护理和翻身拍 背等工作。
03 腔隙性脑梗死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1 2
CT和MRI检查
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手 段,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梗死灶的位置和大小。
分类
腔隙性脑梗死可分为单纯性腔隙 综合征和复杂性腔隙综合征,后 者常伴有其他脑血管病变。
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是腔 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此 外还与年龄、吸烟、酗酒等因素
有关。
病理生理
高血压导致小动脉玻璃样变,使动 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发腔隙性脑 梗死。
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低血压、心律失 常等也可能导致腔隙性脑梗死。
脑电图
脑电图可以检测脑部电活动的变化,对于某些腔 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可能出现异常波形。
3
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
这些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检测脑干和小脑功能, 对于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有一定的帮助。
鉴别诊断
脑出血
脑肿瘤
脑出血和腔隙性脑梗死在影像学上有 相似之处,但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完 全不同,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腔隙性脑梗死护理查房PPT

腔隙性脑梗死护理查房PPT

护理效果评价:对 患者的护理效果进 行评价,及时调整 护理措施,确保患 者得到最佳的护理 服务
05
患者病情评估
生命体征评估
体温评估:监测体温变化,判断 有无感染等并发症
呼吸评估:监测呼吸频率、深度 及节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脉搏评估:观察脉搏节律、强弱 及持续时间
血压评估:观察血压变化,判断 有无高血压或低血压
神经系统评估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清醒,有无意识障碍 语言能力:评估患者语言表达能力,有无失语或语言障碍 运动功能:检查患者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偏瘫或肌肉无力 感觉功能:评估患者感觉功能是否正常,有无感觉障碍
肢体功能评估
肢体活动度评估: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是否受限,有无僵硬、痉挛等异 常表现 肌力评估:检查患者肌肉力量,包括上肢、下肢及核心肌群
情况
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病 情采取的护 理措施及效
果评估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 属进行相关 健康教育指

护理评价: 对患者护理 效果进行评 价并提出改
进意见
诊断结果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病史摘要:简要介绍患者的病史、症状等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 诊断结论:明确患者的诊断结果,如腔隙性脑梗死等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方案调整建议
增加心理护理干预: 针对患者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增加心 理护理干预措施,如 倾听、安慰、解释等。
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 的关心和支持,提高患 者的治疗依从性。
调整护理方案:根据患 者的心理状况,调整护 理方案,如增加心理疏 导、放松训练等,以缓 解患者的心理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脓肿、颅外段颈动脉闭塞、脑桥出血、脱髓鞘病和转 移瘤等非梗死性腔隙病变。
.
17
治疗
–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疾病的 复发:二级预防。
– 急性期可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增加脑组织的血 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须慎用抗凝剂以免发生脑出血。
.
18
预后
– 该病预后良好,死亡率及致残率较低,但易复 发。
6.06:1 腔梗约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0% 尸检发生率为6%-11% 70~80岁多见,50岁以下仅占8%左右 男性多于女性,为女性的2~6 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国脑卒中防治.2011(01);4
.
3
现代脑血管病学.2003;227
腔隙性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识别、诊断不易, 但其对患者生活影响巨大
部分锥体束)、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枕桥束及锥 体束)、丘脑伴内囊后肢受损、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 2/3交界处。
.
14
临床表现
•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DCHS)
– 起病突然,发病后症状即达高峰。
– 严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 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
– 同侧手轻度无力及精细动作笨拙,书写时易发现,指 鼻试验不准,行走时轻度平衡障碍。
.
10
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 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无 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主要临床体征 为舌僵、说话速度减慢,语调语音变化, 轻度的中枢性面瘫,偏侧肢体轻瘫或感觉 障碍,部分锥体束征阳性,而共济失调者 少见。
11
临床表现
• 纯运动性轻偏瘫(PMH):较常见
– 出现一侧面部和上下肢无力,无感觉障碍、视野缺损 及失语;
– 可分为TIA型、持续感觉障碍型、TIA后转为持续型。 – 病灶位于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脑干
背外侧部累及感觉神经核或传导束。
.
13
临床表现
•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AH)
– 病变对侧轻偏瘫伴小脑型共济失调,下肢重,足、踝 尤为明显,上肢轻,面部最轻。
–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动作等(+)。 – 病变部位:放射冠和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
– 反复发作的腔隙性脑梗死可形成腔隙状态,引 起功能残废和并发症。
.
19
总结
腔隙性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组成,危害重大,再发卒中 率高、长期生存率低,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痴呆
微/小血管病变是腔梗导致认知损害的主要病因
从早期血管干预开始,一点点改变,遏制和延缓认知损害/痴 呆进展
.
20
谢谢
21
8
Neurosurgery, 43(4), October 1998, 877-878
பைடு நூலகம் 病理
• 腔隙性梗死灶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狭长形,直径多 为3-4mm,小者可为0.2mm,大者可达15-20mm。
• 病变血管多为直径100-200um深穿支,多见于豆纹动脉、 丘脑深穿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旁中线支分布区。
腔隙性脑梗死
Lacunar infarction
神经四科 王琛雅
1
腔隙性梗死—定义
•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或脑干 深部小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小梗死 灶。
• 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 移走而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
.
2
流行病学
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 04年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比例上升到
.
6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常见的有: • 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的脂质透
明变性,引起管腔闭塞。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形成的小血栓累及和阻 塞深穿支动脉。
– 糖尿病小动脉病变。
.
7
微小血管占脑血管的绝大部分
微血管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脑血管铸形图
Neuron 57, January 24, .2008 a2008 Elsevier Inc. 179
– 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可见
于内囊最上部的膝部病变。
.
15
辅助检查
• 头颅CT
– 可见深穿支供血区单个或多个直径2-15mm病灶,呈 圆形、卵圆形、长方形或楔形腔隙性阴影,边界清晰, 无占位效应,增强时可见轻度斑片状强化。
– 以基底节、皮质下白质和内囊多见,其次为丘脑及脑 干。
• 病灶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和脑干,尤以基 底节区发病率最高。
腔隙性梗死.
1例72岁老年男性基9 底 前脑处的“腔隙状态”
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 • 好发年龄:多发生于40~60岁及以上的中
老年人
– 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压。 – 起病:多在白天活动中,常较突然。 – 临床表现多样,可有20种以上的临床综合征。 – 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 – 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
– 多在2周内开始恢复。
– 病灶位于内囊后肢、脑桥基底或大脑脚。
– 可以合并运动性失语、水平凝视麻痹、动眼神经交叉 瘫(Weber综合征)、外展神经交叉瘫、闭锁综合征 等。
.
12
临床表现
• 纯感觉性卒中(PSS):较常见。
– 对侧偏身或局部感觉障碍,如麻木、烧灼或沉重感、 刺痛、僵硬感等。
– 多为主观感觉体验,很少有感觉缺失体征,但亦有感 觉缺失者。
– C T对腔隙性梗死的发现率与病灶的部位、大小及检查 的时间有关。
.
16
诊断及鉴别诊断
• 诊断依据:
– 中年以后发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等危险因素。 – 临床表现符合腔隙综合征之一。 – CT或MRI影像学检查可证实存在与神经功能缺失一致
的病灶。 – 除外小量脑出血、感染、囊虫病、moyamoya病、脑
.
4
腔梗显著增加痴呆风险
《JAMA》Nun研究
1-2个腔隙性梗死灶即可使痴呆风险增加20倍
OR 20.7 (OR 20.7, 95% CI 1.5-288.0)
痴呆
.
5
JAMA. 1997 Mar 12;277(10):813-817 .
思考
腔隙性梗死与认知损害关系密切 腔梗是如何导致认知损害的呢? 从病因谈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