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全面体现《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高[2012]9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有关要求,培养更多复合式应用型人才,为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学校在总结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历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开展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战略发展目标,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二、基本原则
1. 立足区域、面向行业。
坚持立足中南地区尤其是湖南省,紧跟行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定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 夯实基础,强化实践。
坚持夯实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素质基础,持续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坚持实践育人导向,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三增三减一加强”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即适当减少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减少必修学时,增加选修学时;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加强外语、计算机学习,优化课程体系。
4. 发挥办学优势、突显国际化特色。
坚持发挥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积累的优势和特色,努力将学校多年办学实践中所积累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新资源,转变为学生的竞争能力。
突出国际化特色,加强外语教学,鼓励有需求的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开设相关课程;设计SAP(Semester Abroad Program),将学生国际交流以及境外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三、基本要求
各专业应立足我校实际,结合区域与行业需求,深入研究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符合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和理念,尤其是教育部及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定。
2. 符合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尤其是本专业所对应企事业单位对相应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
3. 符合我校的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应能有效利用学校办学资源,有利于发挥我校的办学效益,有利于形成或巩固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4. 培养目标应系统、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基本准绳,能用于本专业的检测、监控、评估等,应包含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方面。
四、培养规格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
2.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3.具备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以及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自觉意识。
4.具有一定的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具备岗位所要求的实际工作能力,获得专业必须或鼓励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
五、具体要求
1. 总量控制
课内学时每16~18学时计1学分(第一学期按16学时计1学分,其余学期按18学时计1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
文科类专业总学分数控制在175左右,理工科类专业总学分数控制在185左右。
2. 结构控制
选修课学分占总课时数的比例≧20%;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数的比例文科类专业≧20%,理工科类专业≧30%。
各专业依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提高选修课和实践课的比例。
3. 年度安排
本科专业课程主要安排在前七个学期完成。
第八学期主要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4. 教学周安排
按照“Teach less, learn more”(教少一点,学多一点)的指导思想设计课堂教学;鼓励教
师采取333模式,即1/3的学时用于讲授,1/3学时用于应用、实践、思考与讨论,1/3学时用于学生汇报与反思(特殊专业除外)。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第一学期按18周制定教学计划,前2周为军训及入学教育;第二至第七学期按20周制订教学计划,每个学期的最后两周为课程考核周。
各专业根据专业需要和实际条件灵活安排各类实践教学环节。
5. 课程模块
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含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以及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几个模块。
各专业课程原则上应包含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中所列出的核心课程。
6.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训、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
7. 课程考核方式
此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再将课程考核方式明确区分为考试或考查。
要求各课程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编写基于TOC(Target-oriented Curriculum)课程理念的教学大纲,并对课程考核方式作出具体说明,同时提供合理可行的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
课程考核包括结业考核和过程考核,分别形成结业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原则上结业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各课程可依据课程特点适当调整总评成绩构成比例。
课程考核可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需明确指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六、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和授课计划。
附件:1. XXX专业培养方案(模板)
2. 数学类课程一览表
3. 素质拓展学分标准一览表
特别提示:
由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件太大,不便于放在网站上,在此不提供,请各位专业负责人或老师到涉外教务群的群共享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