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5.1内容提要

5.1.1 基本概念

吸光分析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对光的吸收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称为吸光分析法或吸光光度法。它包括分子吸光分析法和原子吸光分析法等。

分子吸光分析法──基于物质的分子对光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比色法和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基于比较待测溶液颜色的分子吸光分析法,它分为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

目视比色法──通过日光照射待测溶液,用肉眼比较待测溶液与标准溶液颜色的深浅来确定待测物质含量的方法。

光电比色法──利用光电比色计进行测定的比色分析法(用白炽灯光通过滤光片获得的相对单色光代替日光的复合光作光源,用光电池和检流计测量吸光度或透射率代替人眼比较颜色)。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法(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分子吸光分析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曲线)──当用紫外、可见光照射溶液时,物质分子吸收光能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光的吸收所形成的光谱(或吸收曲线)。具体表现为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一条曲线。

最大吸收波长──紫外可见光谱中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以λmax表示。

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物理意义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A=lg(I0/I)= K cL。

透射率──透过光强度I和入射光强度I0的比值I0/I称为透射率或

透光率,以T表示,其数值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摩尔吸收系数──用K表示。单位为L·mol-1·cm-1。它表示吸光质点的浓度为mol·L-1,溶液的厚度为1cm时,溶液对光的吸收能力,也称摩尔吸光系数。它也是光度法灵敏度的一种表示。

互补色光──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这两种光就叫互补色光。

显色反应──能将待测物质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叫显色反应。

显色剂──能与待测物质反应并将待测物质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叫显色剂。

吸收带──物质相关基团的吸收峰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波带位置称为吸收带(如R带、K带、B带和E带等)。

发色团(生色团)──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π→π*或n→π*跃迁的基团(如>C=C<、―C≡C―、>C=O、>C=S、>C=N―、―N=O、―N=N―、―COOH等)。

助色团──含有未成键n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发色团相连时,能使发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如―NH2、―OH、―OR、―SR、―X等)。

长移(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深色效应──吸收峰强度增强的现象。

短移(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浅色效应──吸收峰强度减弱的现象。

共轭效应──分子中共轭体系形成大π键,使得各能级间的能量差减小,因而产生吸收峰长移并产生深色效应的现象。

助色效应──当助色团与发色团相连时,由于助色团的n电子与发色团的电子发生共轭,结果使得吸收峰长移并产生深色效应的现象。

超共轭效应──由于烷基的σ电子与共轭体系的π电子共轭,使得吸收峰长移并产生深色效应的现象。

溶剂效应──由于溶剂的极性不同引起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峰发生长移或短移的现象,增强溶剂的极性,通常使π→π*跃迁长移。使n→π*短移。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采用一束入射光交替通过参比溶液和样品溶液进行测定的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采用(单波长)双光路方式,利用切光器将入射光一分为二,同时分别通过参比溶液和样品溶液进行测定的分光光度计。利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双光束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采用两种不同波长(λ

1和λ

2

)的单色光交替

照射样品溶液(不需参比溶液)进行测定的分光光度计。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光电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计──利用光电二极管阵列作检测器,由计算机控制的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示差分光光度法──以与试液浓度接近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采用量程扩展技术进行测定的分光光度法。采用一个标准溶液进行量程扩展的分光光度法称为单标准示差分光光度法;采用两个标准溶液进行量程扩展的分光光度法称为双标准示差分光光度法。

5.1.1 基本内容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由于物质不同,其分子内部结构不同,因而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形状和λmax不同,所以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用最大吸收峰或次强峰所对应的波长为入射光,测定待测物质的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即可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2. 朗伯-比尔定律及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朗伯-比尔定律为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主要是入射的单色光不纯(有一定的频率宽度)及溶液本身的化学变化所引起。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低浓度、均匀、非散射的溶液,并且溶质不能由解离、缔合、互变异构等化学变化。

3. 显色反应应具备的条件

(1)选择性好所用的显色剂仅与待测组分显色而不与其他共存组分显色,或其他组分干扰少。否则需进行分离或掩蔽后才能进行测定。

(2)灵敏度高要求显色反应中所生成的有色化合物有较大的摩尔吸收系数,一般应有104~105数量级,才有足够的灵敏度。

(3)有色配合物组成恒定,稳定性好显色剂与待测物质的反应要定量进行,生成有色配合物的组成要恒定,符合一定化学式。有色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