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及美学特征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摘要:中华武术,国之瑰宝。
中华武术作为悠久文化的一部分,不单拥有锻炼自我保护的实际用途,并且还拥有独一无二的美学特征。
武术之美是根据武术的动作、表情、功夫底子等一些外在风范来诠释出的,所以影响到了习武者个人的经验和看客的体会,让心情愉快、舒心而意会到中华武术之美。
关键词:武术套路;美学特征;艺术性中华武术,独具特色,源远流长。
中华武术聚集五湖四海的精粹,采用中国民族特征,印天然环境来景物,展天地之转化。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珍贵遗产,它经历过数千年的历史岁月的进阶下兴盛到至今,中华武术的基本结构都已经慢慢步入无暇。
以武术套路而言,它的操练可以反应人身体形体美而且还有进攻与防守作用的健身作用,使人可以感到视觉享受。
它不同的拳法,工具活灵活现的演出,让大家蔚为大观,让看客故事到中华武术美的影响,习武者展现出的民族风范和民族精神更加让大家激昂。
不过,中华武术套路这方面运动带给人的不仅仅只有视觉享受美感,而是多方面的。
所以,该篇文重点围绕中华武功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给出一些看法和观念。
1.中华武术套路的外在美学特性中华功夫为什么会给大家带来美的感触,这首先关键在于套路运动操练中自我身体在指定的时长和环境内一直的行动而勾勒的一系列艺术形象给大家增添了更加直观的美感。
它关键发挥在形象美、构架美和协和美。
1.2结果美武术套路运动更加讲究手脚的设计组织,同一情况下务必做到创作设想上美学内容的质感。
一套打法设计,第一要看其丰富性。
怎样起势,怎样表达热潮部分,怎样收势都要精心设想,反复探索,如同一首澎湃的歌曲,大起大落;然后就是要适合武术思路,着重假和真、自动开合等转化,或者在结构中来回连贯,环绕蜕变,都需要合理进攻与防守步骤。
功夫中的种种招式都是从功夫的推行,运动和美感的条件出发,依据功夫个人身体的特征产生的。
因为武术结构谨慎构造完好,固有逻辑性比较强,才能够足够反映出功夫的美学特征。
武术的美学价值与欣赏
武术的美学价值与欣赏
武术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自卫技能,更是一门充满美学意义的艺术。
通过独特的动作设计、优美的身姿表现以及精湛的技巧展示,武术展示了独特的美学魅力,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震撼。
美学价值的体现
武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高超和实用性,更包含着独特的审美意义。
在武术动作设计中,通过运用动作的连贯性、流畅性和韵律感,展示出一种优美和谐的美感。
比如,太极拳的“开合动作”、“张弛有度”等原则,通过身体的舒展和连续变化,展现出优雅的美学价值。
另外,在武术表演过程中,运用旋转、跃起、腾空等高难度动作,体现出激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运动美感。
这种动作的设计和表现,不仅令人惊叹技艺的精湛,更体现了人体在运动中的优美和强大。
欣赏的魅力
在欣赏武术表演时,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学享受。
首先,武术动作的设计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身体的自由和舒展,带来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其次,武术表演过程中的意境和氛围,给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忘却烦恼,沉浸在运动之美中。
最后,观赏武术表演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武术作为一门融合了实用性和美感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魅力。
通过欣赏武术,观众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震撼,领略到动作设计的精妙和技巧的高超,体会到运动之美和身体的自由舒展。
因此,武术的美学价值和欣赏意义不可忽视,对于提升人们审美素养和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的力量与美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的力量与美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种独特的身体技巧和精神境界,不仅仅是一种战斗技艺,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智慧和哲学。
通过深入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力量与美感。
一、武术的力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融合了身体的力量和内外调和的理念,展现出了独特的力量特质。
首先,武术注重身体的锻炼和力量的发挥。
练武者通过不断的拳法、器械、套路的训练,使身体逐渐变得强健有力。
其次,武术重视内外调和的理念,通过呼吸、内功、心性的修炼,达到身、心、意的协调与和谐。
这种力量不仅仅是肌肉和体力的表现,更是内外结合、身心合一的体验。
武术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技巧上,更表现在意志和精神层面上。
传统武术注重练功的内涵和精神状态的培养,要求练习者具备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在持久的练习过程中,武者锻炼出了毅力和忍耐力,不断超越自我,战胜困难。
这种力量可以使人具备战胜外界困扰和抵御身心疲惫的能力,具有强大的心理韧性。
二、武术的美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以它独特的身体美感和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首先,武术强调身体美。
通过各种动作和招式的组合,武者的身体在空间中形成一种优美的姿态,如行云流水、动静结合。
同时,武者的身体线条与动作的韵律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美感。
其次,武术强调心境美。
武者在修炼中注重塑造一种内敛淡定的精神状态,这种心境美贯穿于他们的身体语言中,通过动作和表情传递出来。
最后,武术强调意境美。
在武术表演中,武者通过挥洒自己的身体、呼吸与内力,创造出一种高度集中、深入人心的表现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
武术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更表现在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智慧上。
武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民族情感。
不同的武术流派传承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武术的展示和传承,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智慧的深刻。
浅析中国武术文化中美学的表现形式
人 ,以气贯穿始终 ,如一首首优美的抒 情诗或奔放的进行 曲,使人 在刀 光 剑 影 中 享 受 美 ,品 尝 着 醇 香 的 武 术 文 化 。 同 时 中 国武 侠 电 影 也 充 分 展 示了武术的意境美 ,它取 材于民族 传统 文化,纳 为己用 ,致力于美 的综 合创造 ,形 成了独 具特色 的中国武侠 电影 。例如 :武 打电影 中,将 武术 演练格斗与江南的小桥流水 、西北 粗狂苍 茫的沙漠 ,幽静神秘 的荒 山古 刹等这些 自然 景观相 结合 ,呈现 出特有 的民族风情 ,具有 独特的观赏 价 值 。对 观赏者产生强 大的诱 惑力 ,使观赏者能身 l 临其境感受 武术文化 与 现代 电子艺术相结合所呈现 的意境 。蕴含深厚武术文化 和 自古就有 的侠 客情 怀以及武 打场景相结 合 ,呈 现 L H“ 天人 合一 ” 的美 学境 界 ,最终 表现 的是 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 的信息 。 2 . 中国武术文化具有极高 的美学价值 ,需要我们传承与发扬 武术 可以丰富我 们的文化生 活 ,它 以其独 特 的方式 表现 出武术 之 美 ,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着 人美 对审美 意识 的提 高 。欣 赏武 术表演 ,就 像是欣 赏舞 台剧 ,歌剧要对其 有所 了解 ,才 能 明 白其 中的含 义 , “ 外 行看 热闹 ,内行看 门道 ” 。武术 文 化与 中 国传统 文 化息 息相 关 ,与 中 国传统 哲学 、中医学 、美 学 、古代 养 生学 等 多种传 统 文化 相互 渗 透 , 相互影 响 。例 如古代哲学 中整体 观 、阴 阳 、形 神论 、动静学 说 、天人 合一 观念等 ,武术 文化 中都有 体现 ,所 以说 要想 真正 的读懂 武术 ,了 解武术 拳种所要体 现的意 义,就要博 览群 书 ,深人 多方 面学 习。武 术 文化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各异 。不同种 类的拳 术套 路 ,其 的演 练特 点 风格各 不相同 ,例 如内家拳 ,注 重 内功的练 习 ,讲 究 内外相 合 ,每 一 个动作 都要将呼 吸 、意念 、外形 三位 合一 ;外 家拳 注重 抗击 打 、功 力 的 练 习 ,将 意 念 、 呼 吸 、发 力 集 中 于 一 点 进 行 练 习 。 这 些 只 是 武 术 练 习 的 皮 毛 ,武 术 的美 具 有 强 大 的 渗 透 性 , 能 在 潜 移 默 化 中起 到 陶 冶 情 操、 造人格的力量 。武术美以新鲜生动的艺术形式感 染人 ,在参 与其 欣赏中不知不觉被 “ 融化 ” ,拨 动人 们的心 弦,从 而在人 们的心 中构起 座真与善的丰碑。借助武术之美所蕴含的不可抵 御的吸引力 ,使 人们 无形之中摆脱 同有的心理定 势的束缚 和道 德说教 的局限 ,乐而忘返地 享 受 到 陶 冶 情操 。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与审美价值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与审美价值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美学和审美价值。
在中华武术的练习过程中,强调内外兼修、刚柔相济,追求内在修养和外在技艺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人的全面塑造和修炼的追求。
同时,中华武术注重“以柔克刚”,强调顺势而为、以柔胜刚的策略,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太极”、“道法自然”的理念,展现了一种以和谐为美、以超凡脱俗为美的审美观念。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体现在其独特的动作美、节奏美、形态美等方面。
在中华武术的演练中,武者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对内在力量的掌控和外在形态的展现,追求动作的流畅、准确、有力,展现了一种优美而刚健的美学境界。
同时,中华武术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注重节奏的平衡与变化,使得每一个动作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反复练习和修行,武者在展现动作美的同时,更能体验到身心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达到意境美学的境界。
此外,中华武术还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出独特的审美魅力。
在表演中,武者会配合音乐节奏,运用华丽的服饰和道具,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来传递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出丰富的审美内容。
中华武术的表演不仅展示了武术本身的技艺,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启发。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美学和审美价值。
在其练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武者们通过不断修炼和实践,将武术内涵的力量与美学的表现完美结合,展现出一种优美、内敛、含蓄、坚韧的审美风采。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和审美价值,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世人展示了一种和谐统一、自然超然的审美境界,传递着人类对美好生活和内心追求的共同向往。
武术之美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武术之美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武术之美——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一、引言武术,作为一门古老而精深的传统艺术形式,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而武术之美便是在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中展现出来。
本文将深入探讨武术中力量和美感的结合点,以及这种结合对于武术的独特意义。
二、力与美的辩证关系力量和美感在武术中并非相互对立,而是辩证关系的两个方面。
力量是武术的基础,它体现着武术技术的实用性和战斗性。
然而,力量仅有的话显得单一而粗糙,无法在观赏层面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美感则是指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等表现形式所营造出的审美体验,它使观众能够从视觉和心理上获得享受。
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是武术艺术得以长久传承的关键。
三、力之美——力量的体现力量在武术中体现为技击的威力、攻防的准确性以及身体的爆发力。
技击动作的流畅与迅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感,而体现了力与速度的绝妙结合。
技击的力道和精确性形成了武术的核心,让观众感受到了力量所带来的安全感和直观的战斗效果。
同时,力量所产生的动态美感,也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四、美之力——美感的展现武术中的美感在于动作的雅致、身体的协调以及形式的美学感受。
优美的动作和迅猛的动作结合,使观众在观看中感受到一种矛盾统一的审美效果。
身体的协调性是美感的重要体现,武术运动员优美而灵活的身姿,为观众展示了人体的力量和柔韧性。
而形式美学则使得武术呈现出了自成体系的艺术特征,如拳术中所谓的“气势磅礴”、“千斤坠地”的姿势,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五、力与美的结合——武术之美当力量和美感完美结合时,武术才能展现出独一无二的魅力。
力量的美感使得观众在感受到技击所体现的力量的同时,也能够在审美上获得愉悦。
力量为美感提供了根基,美感则使力量展示得更加生动鲜活。
力量与美感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武术的独特之美。
六、力与美的意义——武术的价值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使得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战斗技艺,更是一门艺术形式。
力量的表现让武术可以在实际战斗中发挥作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论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内涵与特征
字正腔圆的特点和价值
字正腔圆是指歌唱时字音准确、纯净,腔调圆润、优美。字正腔圆不仅在传 统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音乐 中,字正腔圆的特点表现为音色优美、咬字清晰、声音圆润,使歌唱更具表现力 和感染力。此外,字正腔圆还强调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使歌唱更具艺术性和审美 价值。
因此,继承和发展字正腔圆的美学理念,对于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 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谢观看
总的来说,杜夫海纳的美学思想主体间性内涵在于他强调了人与世界的审美 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他提出了主体间性美学的理论,这一理论 强调了多元性、互动性和协商性的重要性,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引言
字正腔圆,这是中国传统唱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标准。在歌唱艺术中,它一 直被视为评判演唱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字正腔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有着 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现代音乐的重要参照。
其次,武术精神之美。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武术练习者通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体现了武术精 神之美。例如,武术中的武德教育,强调忠诚、孝悌、尚武崇德等精神,这些都 是武术精神之美的具体体现。
最后,武术行为之美。在武术表演和比赛中,观众可以欣赏到武术运动员行 云流水般的动作和内外兼修的表演风格。通过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韵律,展现了 武术的和谐之美。例如,舞狮、舞龙等具有民间特色的表演形式,将音乐、舞蹈 和武术技巧融为一体,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论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内涵与 特征
基本内容
中国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技击技巧和健身价 值,还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内涵与特 征,以期更好地理解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武术美学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
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哲理性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
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事一……"(周继旨:《论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思想模式的形成》,见《论中国哲学史》,浙江人民出版1985年版),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
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
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
如孙福全《八卦掌》借助天地之气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
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
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
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
论中国武术的体育美学特征
论中国武术的体育美学特征摘要: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生产不断发展。
它集儒、道、释等宗教思想的精华于一身,将其本身所具有的体育美挥发的淋漓尽致。
本文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对中国武术包含的精神美,运动美,和谐美进行一番审视。
关键词:中国武术;体育美;美学特征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原始社会文明的产生是相一致的,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在无数次的战事中学会了搜集一些关于自卫与进攻的有效手段并进行不断的演练和创新。
中国武术的发展成熟是在元明清时期,那时流派林立,拳种、器械等百花齐放,加之儒、道、释等宗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
现代武术在传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虽然技击性有所保留,但审美性逐渐增强,其意义更多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论起美来,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动作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
武术所产生的美恰恰说明这一点。
武术,是中国文化孕育下的特有产物。
从武术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心态范式和价值取向,它是一种体育文化形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从体育美学理论研究进入中国到现在,体育美学和武术已紧紧连在了一起。
正如张耀庭所说“从广义上讲,武术的某些功能属于体育范畴,但它有许多内涵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体育概念。
它与西洋体育处于不同层次。
武术除重视形体之外,还讲究精、气、神,注重内外兼修,天人合一。
”[1]只有把武术和体育、体育美学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运用体育美学理论来突出武术的美,让更多的人来热爱、关心武术。
一、精神美精神性,是中国所独有的传统艺术特性和基本特征,这里所说的精神使之与宇宙相关的宇宙之精神。
武术源于我们祖先的生存实践,它不仅是一项生存技能,还是锻炼人身心的一种外在动力。
它要求人们锻炼调养自己的眼、耳、心三性,使其目光锐利,心性灵勇,耳目灵通。
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陶冶自己的情操与情趣,培养出刚强不屈、勇猛无畏的性格气质。
武术美学的基本表现特征
武术美学的基本表现特征
武术起源于远古,形成、发展于秦汉,完善于明清.华武术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其美学特征仅具有装饰美、形体美、造型美、结构美等外特征,更具有名称美、节奏美、精神美等内美学特征.
武术套路从其本质来讲,说艺术另类表现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化艺术视角,沿着武术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武术套路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认,武术套路技术特征归纳技击性,多样性和艺术性;武术套路美学特征包含:武术套路运动美表现战斗"生活";种"距离"美;经过创造,所表现出种感染力、震撼力美三方面.武术套路通过形式美、意蕴美表现武术套路运动艺术性.。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技艺,更是一门融合了哲学、美学、人文精神的艺术形式。
中国武术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不仅在技法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在观念和哲学思想上具有深远的内涵。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探索和研究,不仅能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智慧启示。
通过对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也对当代社会的文化传承、文明互鉴、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背景】部分所要探讨的内容就是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1.2 研究意义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探究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美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自然和道德的理解和追求,通过研究武术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是可以促进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和提升。
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旨在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通过研究武术美学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激发人们对保持健康和平衡的意识和行动。
三是可以启发人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强调平和、谦虚、忍让等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研究武术美学思想,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困扰。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索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探讨其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当代价值。
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研究
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研究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武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成为了一种富有艺术性和哲学性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对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武术的美学价值中国武术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特的韵律美:中国武术注重节奏和韵律,将身体的运动与呼吸、意念相结合,形成一种优美的韵律美。
如太极拳中的“行云流水”,形意拳中的“势势相承”,都体现了这种韵律美。
动态的造型美:中国武术注重造型之美,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做到“式式均匀,步步到位”。
如少林拳中的“童子拜佛”,动作刚健豪放,塑造了雄壮有力的形象。
内在的精神美: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兼修,不仅要锻炼身体素质,更要提高精神修养。
通过练习武术,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实现人格的完善与提升。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内涵: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击美:武术的技击属性是其实用性的体现。
在搏击中,运用攻防技巧、身法、步法等战胜对手,展现出武术的技击之美。
形体美:武术注重身体形态的塑造,通过锻炼身体素质和形体的灵活性、稳定性等,使身体各部位协调统一,展现出形体之美。
意蕴美:武术追求“以意导体,以体达意”,强调将意念贯穿于动作之中,达到内外合身心交融的境界,展现出意蕴之美。
道德美:中国武术注重武德,强调习武者应具备诚实、正直、谦虚、坚韧等美德,以实现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
追求和谐: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追求身体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天人合内外合一。
注重整体:武术注重整体观念,将身体各部位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协调各部位的动作,达到最佳的攻防效果。
倡导实用:武术强调实用性,以技击为本质,将各种技巧应用于实战中,以达到制胜目的。
强调意念:武术注重意念的运用,将意念贯穿于动作之中,使身体与意念相协调,以实现内外合一。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摘要: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现在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由于它具备健身自卫的用途,而且还由于它是一种很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
本文通过对中华武术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的美学特征和其表现、价值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武术美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武术、美学、产生、发展、特征、文化、审美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
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武术可以说是源于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种健身技艺,而且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
武术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其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男女老少锻炼,不受场地、设备、季节、气候等限制,是强筋健骨、陶冶情操、自卫防身的良好手段。
而在当今武术更是以一种文化被世界各地社会各界的人士所喜爱,在体育界或是在艺术界都是作为中国的象征性的文化发挥其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武术可以说最具有常有的审美文化色彩,而各拳种都有自己的审美风格。
在现代体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使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屹立于国际的舞台,我们固然要修改规则适应国际环境,也应该要从武术文化蕴含着的美学价值来把握。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
其中诸如意、味、道、境、力、神韵等范畴是西方美学所不具有的,而这些范畴在武术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武术美学的表现形式(一)武术的形式美武术的形式美是指武术审美客体在演练武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动作姿态、精神神韵等方面的美。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形神兼备的和谐美武术形式中的“形神兼备”是其他体育项目所缺少的,也是武术运动作为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
只有形神达到和谐统一,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器械、肢体与意识、动作与意识的高度统一,而最终达到“形神兼备”和谐美的要求2动作的矛盾变化美“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武术运动也是如此,而每一个套路无不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变化。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
浅谈中国传武术文化中的美学姓名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信息工程10-01学号:541007070138电话: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摘要: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现在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由于它具备健身自卫的用途,而且还由于它是一种很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
本文通过对中华武术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的美学特征和其表现、价值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武术美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武术、美学、产生、发展、特征(一)中国武术美学的产生及发展中国武术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原始人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自然的秩序、规律!如节奏、次序等〕的了解、熟悉、掌握、运用,使外部的规律性与自身的主观性和目的性达到统一,从而产生了最早的美的形式和审美感受。
在原始的生产劳动中,人们为了生存便以模仿飞禽走兽捕食、搏斗的动作作为打斗之法与自然界中的猛兽斗争,于是,原始的象形武术在自然的条件下被创造形成。
后来人们把这些动作中比较成功和优美的招式在狩猎前的祭祀活动及闲暇活动中进行表演交流。
表演者获得了一种自豪感,而欣赏者不仅从中获得了技击方法还得到了美的享受。
武术之美从一开始便在这种“原始积淀”中客观存在。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进人了阶级社会。
武术也发生了职能上的变化,由原来的生产劳动方式转变为军事训练的内容。
先秦战乱,尚武之风大盛,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宫廷、军中及民间武术逐步成为种娱乐活动,武术之美悄然孕育。
先秦至两汉,是中国武术作为审美对象的萌芽时期,武术作为娱乐的形式已非常普遍。
到了宋代武术的强身自卫、娱乐健身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文人佩剑成为时尚。
虽然元朝统治阶级禁止武术活动但未能使武术绝迹,武术以另一种形式潜人戏曲杂剧之中,不断地发展和表现自己,以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而戏曲不仅保存了武术的精华同时也增添了自身的美感,为自身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浅谈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及美学特征
浅谈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及美学特征作者:吴正好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6期(合肥市第五中学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深受传统美学思想的熏染。
因而,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就体现在悦目、悦心、悦志三个方面;中华武术的美学特征表现为:“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对立统一美;阳刚与阴柔的完整统一美;“气”与“和”的结合美;“韵”和“意”的渗透美。
【关键词】中华武术;审美功能;美学特征在漫长的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极为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悠久的渊源,厚重的蕴含和博大的包容量在世界文化之林散射着独特的魅力。
深深植根于这一方沃土中并发展壮大的中华武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
它既是自卫防身的技击术,又是文明的健身术。
同时也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它自从创始以来就与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熏染。
武术套路和搏击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相得益彰的结合,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美学中“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的独特魅力的审美特点,使得人们在审美的情趣中得以欢娱、陶冶和净化。
武术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后在审美意识上的外显,是东方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
中华武术历经岁月的洗礼,已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一、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美,是人类心灵的光环;美,是人类生活的色彩”。
武术的审美功能就是在遵循武术和美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武术的美的功能的直观感受和运动实践中对武术动作美的激发和创造。
它具体地体现在悦目、悦心、悦志三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方面,它们在递进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1、悦目悦目是在参加武术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上的直接的审美愉快。
它是武术第一层面上的审美功能,它直接给人们以视觉的审美感受。
自古代,人民便知道以武为娱。
《史记·项羽本记》中所记,鸿门宴中,便有项庄舞剑助兴的记载。
浅谈武术美学特征与武术教学的美育渗透
浅谈武术美学特征与武术教学的美育渗透论文关键词:武术美学特征美育渗透论文摘要:武术具有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其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根本特性。
而它所具有的美学特征主要是通过动作姿态、劲力、节奏、精神、造型等特有要素显示出来,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理论指导、形体美的培养、音乐融入、语言、心灵美的培养等有效途径,将美育渗透到武术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1.前言早在1884年马克思就曾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科学命题,并且指出:“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形态。
”(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是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而发展的。
人类通过自身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了一个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的美的世界。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学校教育将人类文明传统文化传授给青少年一代,是体育教师的神圣职责。
在武术选项课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武术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特征的优势,去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他们的形体美、行为美、心灵美,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笔者试就在武术教学中渗透美育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2.美育的性质与武术美学的根本特性美是人的本质和力量的对象化,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从而陶冶其思想情操,提高其生活趣味,使他们在思想情感上全面健康地发展。
体育教学的特点就是寓教育、教学于娱乐之中,它不是单靠理论上的讲解,而更多是靠人体形象、音乐旋律、动作节奏、体育精神影响感染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心灵。
人体美,即体形健美,它是美之精华,是最自然、最基本的美,形体美以其匀称的体态和柔和的线条,以形动人,以情感人,成为大自然中最为完善的一部分,标志着人体的健康和尊严。
结合自身对武术审美的实践,谈谈武术审美的作用与意义
结合自身对武术审美的实践,谈谈武术审美的作用与意义
武术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体育项目,其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自卫能力,还具有审美价值。
武术审美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武术审美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通过欣赏武术表演,观众可以领略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增长知识和扩展视野。
武术表演的形式多样,有器械、套路、散打、对练等,每种形式都蕴含着不同的审美特点和价值。
其次,武术审美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
武术表演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和动作,以及音乐、舞蹈等元素,这些元素的组合可以产生美感,让观众享受到美的感受。
通过欣赏武术表演,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最后,武术审美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欣赏、学习、传承武术,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国粹精神。
总之,武术审美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它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武术审美活动,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武术审美体系形成的三维论略
武术审美体系形成的三维论略武术审美体系是指以武术为对象的审美体验与审美评价的一种理论框架。
武术审美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三维论略,即武术的形体美、动作美和心境美。
形体美是指武术运动员在动作中所呈现出来的身体形态之美。
武术强调“形式即神形”,追求力量与美的统一。
武术运动员通过长期的锻炼,使肌肉线条更加修长,肌肉比例更加协调,体形更加匀称。
在武术动作的表达中,运动员通过调整姿势、运用力量等手法,使得整个动作形象更加饱满、美观。
形体美既是武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武术动作的完美呈现。
动作美是指武术运动员在表演动作时所呈现出的动态美感。
武术是一门动作艺术,强调动作的流畅、协调和优美。
武术运动员通过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手、足、腰、腿等,使得动作更加富有节奏感和变化,增强观赏者的视觉冲击力。
在武术动作表演中,运动员还可以通过速度、力量、灵活性等方面的把握,使得动作更加协调、优美。
动作美的实现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心境美是指武术运动员在表演中所呈现出的内心状态的美感。
武术是一门内外结合的艺术,运动员在表演中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动作更加出色。
武术运动员需要具备专注、冷静、沉着的心态,以保持动作的准确性和力量的发挥。
运动员还需要通过呼吸调控和表情表达等方式,使得动作更具情感和内涵。
心境美是通过内在的情感体验和外在的神态表现来实现的,需要运动员有较高的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武术审美体系形成的三维论略,即形体美、动作美和心境美。
这些美感元素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武术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武术的表演和欣赏中,观众可以从中获得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愉悦,并能够对武术的艺术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赏识。
武术审美体系形成的三维论略
武术审美体系形成的三维论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武术不仅是一种武器技能,更是一种审美体验。
武术审美体系形成的三维论略,不仅可以从技术、身体和心理三个维度来阐释,更可以通过文化、历史和哲学等方面来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对武术审美体系进行探究。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武术的审美体系形成与武术技术的独特性密不可分。
武术技术包括招式、动作、借力、身法、步法、节奏、力道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柔和的梅花拳、刚猛的魁星踢,动作的流畅和优美、力道的精确和有韵律感等都是武术的审美特质。
这些技术中所蕴含的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注重“动静相宜”、“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等审美理念。
从身体的角度来看,武术的审美体系也受到身体形态、动作表现等要素的影响。
武术要求练习者必须具备力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并且在动作表现上要求端正、矫健、优美。
这些身体素质和动作表现不仅是技术运用的基础,更是武术审美的载体。
武术练习者在训练中不断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健壮、更美丽,这种美丽不仅仅停留在外在形态上,更体现了内在精神和道德修养,这是武术审美的重要内容。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武术审美体系的形成也与武术对练习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
武术讲求“静如处子,动如疾风”,要求练习者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冷静沉着的心态和坦然面对困难的胆识。
这种心理素质也成为了武术审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挑战和克服自己的极限,练习者不仅在身体上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得到修养,培养出一种超脱凡尘的品格和气质。
武术审美体系的形成具备多个维度,从技术、身体、心理到文化、历史和哲学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审美体系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武术审美体系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为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为了自身的防卫和健身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体育方式。
中国武术也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中国武术的美学内涵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内涵。
中国武术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境界,强调“心性与气质”的培养,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
中国武术强调“柔中有刚、刚中藏柔”,注重“化解对抗、融合共生”,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辩证法”和“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
中国武术注重“身法、手法、步法、眼法、意法”的协调统一,讲究姿势的美感和优美的表演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之美”。
中国武术的审美情趣融合了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的审美理念。
二、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研究现状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研究者主要从哲学、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探讨武术的审美意蕴、意境表现、艺术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已经形成了诸多学术成果,但整体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成果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性;二是研究方法单一,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探索;三是研究视角狭窄,缺乏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
三、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研究展望当前,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研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有必要加强研究力量,构建系统的研究框架,推动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应当借鉴西方美学理论,拓展研究思路,对中国武术的审美意蕴、审美特点、审美价值等进行深入探讨。
应当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实践探索,挖掘中国武术的审美内涵和表现形式,推动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走向现代化。
要加强学科交叉,引入文化学、体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集中、互补、共享的研究合力。
应当加强社会认知和传播,推动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普及和传承,使之成为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平面设计中的辅助元素及运用
浅谈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及美学特征
吴正好 (合肥市第五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
摘 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深受传统美学思 想的熏染。 因而, 中华 武术的审 美功能就 体现在悦 目、悦心、悦 志三个方 面; 中华武术的美学特征表现为: 形神兼备 、 内外兼修 的对立统一美; 阳刚与阴柔的完整统一美; 气 与 和 的结合美; 韵 和 意 的渗 透美。
此外, 要加强心理疏导, 使馆员 保持健 康心理 情绪, 引导馆 员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提高 自身心理的承 受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8] 。
On theQu alities of College Lib rarian and th e Channels to Im prove Them
(下转第 173 页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6
新西部 2011. 18期
浅析民办高校融资问题
高校管理
来, 使其服务结果最优化, 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 [ 8]。个人素质高低与人 们所受的教育有相当大的关系, 因此, 要提高馆员个人素质, 必须下大力 气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 可以采取请专 家学者来学校举办讲座, 送馆员出去参观, 进修, 参加学术交流, 定期组织 综合培训等等。以此来开阔馆员的视野, 及时更新和补充各学科的新知 识, 努力把馆员培养成为适应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专门人才。
3、 气 与 和 的结合美 传统美学认为美和 气 是 分不开的, 美离不开 气 , 气 乃美的 本源。美孕育于生命 之中, 生 命即是 美, 以 和 为 美。中 国武 术讲究 外练筋骨, 皮、内练一口气 , 达到 元 气充足 , 精神 健旺、体 魄雄伟、 动作敏捷、发力充实。在演练中, 讲究以气帅形、以气催 力、以气传达武 术特有的韵味。以生命的合规律、和谐发展为美, 从人与 自然的统一中 去寻求美, 直接 或间 接 地实 现与 美 的统 一, 从而 感受 美 在生 命、美在 其中。
版社, 2003. [ 6] 李遇秋. 歌曲作法十二讲 [M ]. 北京: 华岳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 魏安石 ( 1974- )男, 陕西城固人,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讲师.
关键词 中华武术; 审美功能; 美学特征
在漫长的中国五千年文 明的历史 进程中, 中 华民族 创造了 极为灿 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历经 几千年的 传承和 发展, 中 国传统 文化及 其悠久的渊源, 厚重的蕴含和 博大的包 容量在世 界文化 之林散 射着独 特的魅力。深深植根于这一方 沃土中并 发展壮 大的中 华武术, 是民族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民族文化 遗产中 的一朵 奇葩。它 既是自 卫防身的技击术, 又是文明的 健身术。同 时也是 最富有 民族审 美文化 特色的传统体育 项目。它 自从 创始 以来就 与美 学有 着密 不可分 的关
老子 说: 万物 负阴而 抱阳, 冲 气以为 和 。认为 宇宙万 物都产 生于阴阳气的和谐之中。武术中阴阳气运化形式复 杂多变。表现为开
合、虚实、动静、阴柔、进退、屈 身、吞吐 等。其最 规范的 审美特 征是: 雄 浑、壮丽的阳刚之美和淡雅、柔和的阴柔之美的完整 统一。这与传统美
学一脉相承。太极拳家陈鑫论 述阳刚之 美、阴柔 之美与 气的运 化关系 时说: 太极拳者, 刚柔兼至, 而浑于无 迹谓也。 气 形诸外, 而内持 静重, 刚训势也; 气屯与内而 现轻和, 柔 势也, 用 刚不可 无柔, 用 柔不可 无刚。 其意思是说: 太极拳必须具有阳刚之美与阴柔 之美的完整统一;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是相互转化的; 刚柔并非截然分开, 而是相互转化 渗透以至于无迹的。陈鑫的论述, 不仅适用于太极拳, 也 同样适用于其 它拳种。这充分体现了武术重阳刚与阴柔之美的完整统一。
4、 韵 和 意 的渗透美 在传统美学中 意 是审美意识的主导方面, 指主观意识、趣旨及其 在创作中的艺术表 现。 韵 是 超然于 世俗之 外的生 动含 蓄的 风采气 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 讲究写意, 注重 意 存笔先, 画 尽意在 , 写一 时之意, 意尽言止 的境界。由于受这种美学思想的影响, 导致了武术
一、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 美, 是人类心灵的光环; 美, 是人 类生活的 色彩 。武术 的审美功
能就是在遵循武术和美的客 观规律的 前提下, 通 过武术 的美的 功能的 直观感受和运动实践中对武术动作美的激发和创造。它 具体地体现在 悦目、悦心、悦志三个既独立又 相互联系 的方面, 它们在 递进中 发挥着 各自的功能。
Abs trac:t The C ollege L ibrarian bu rnou t p erform ance of the s tatem ents,
aris ing from its an alysis of the m ain reasons pu t forw ard to solve som e librari an s burnout effective. Key words: burnou,t lib rarians, the quality of staff
3、悦志 悦志是武术审美功能的最高层次。它是在道德基础 上达到某种人 生的感性世界, 是对某种道德理会的追求和满足, 是对 人的意志、毅力、 志气的 陶冶 与培 育。武 术 的要 旨 不在 逞 凶斗 狠 , 而 在于 好 仁恶 杀 。武术作为物化的 止 善 情感, 从中 引出人 与人之 间种种 仁爱为 怀、温情脉脉的世间留恋和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那些 放纵的情欲、行 为, 各种残忍、凶暴、险毒的心理情绪, 各种野蛮和邪 恶都被摒弃。建立 起以 仁 为心理情感的 自觉的人 性 。这 时, 武术的审美就 已是具有 高扬了人性的愉悦快感和崇高意味, 最终奠定了人格完成的基础。 二、中华武术的美学特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它是在中华文化的总 体氛围中产生 并衍化发展起来的, 自诞生的 那一天起 就融入了 中国传 统美学 的思想 和观念。
2004( 8 ). [ 7] 李 静. 高校图书馆 员工作倦 怠现状调 查与分析. 福建图书
馆理论与实践, 29. 1. [ 8] 殷占兵. 职业倦怠: 高校图书 馆员的隐 形杀手. 图 书与情报,
2004( 4 ).
参考文献
[ 1] 何永 珍, 周 颖. 论 图书馆 馆员职 业倦 怠产生 原因及 干预措 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9).
1、悦目 悦目是在参加武术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上的直接的 审美愉快。它是 武术第一层面上的审美功 能, 它直接给 人们以 视觉的 审美感 受。自古 代, 人民便知道以武为娱。 史记 项羽 本记 中所 记, 鸿门宴 中, 便有 项庄舞剑助兴的记载。唐代大 诗人李白 的好友崔 宗宗曾赞 他 起舞拂
长剑, 四座皆扬眉 , 杜甫在 观公孙大 娘弟子舞剑器 行 中亦有: 昔有 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 为之久低昂。遂 如羿射九 日落, 矫如群帝 骖龙翔 的描述, 这些都说明了 武术给人以赏 心悦目的直接感观的美的 享受。它既在 生理基 础上给 这种感 观愉快, 却又超出生理基础之上, 它主 要是培育 人的感 知。譬如 对套路 演练的 感觉, 通过变化的招 式, 人 们会 在眼 前不断 地感 悟到 一副 副流动 的画 面。这些画面时而波涛汹涌; 时而 如行云 流水; 时 而如巍 巍重 山, 泰然 耸立; 时而像惊魂脱兔, 狡黠多 变; 时而 骠悍猛 放; 时而 通达干 练; 时而 如鹰击长空; 时而如浅底鱼游。正是这些层出不穷的变化, 时时唤起人 们新鲜的感知而使人享受到美的愉悦。
天女散花 的创作手法独特新颖, 既继承了中国传统 江南丝竹 的音 乐风格, 又恰当地运用了西洋现代作曲技法, 出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 充 分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使这首作品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 1] 王琦. 李遇秋手风琴曲 天女散花 赏析 [ J]. 艺术教育, 2006( 7). [ 2] 李姿. 手风琴 独奏曲 天女 散花 的创 作特色 [ J]. 西 安音乐
学院学报, 2007 ( 1). [ 3] 申 波. 中 国 手 风 琴 创 作 发 展 轨 迹 [ M ]. 北 京: 文 化 出 版
社, 2003. [ 4] 任士荣. 手风琴作品名家指导 [M ]. 北京: 文化出版社, 1998. [ 5] 李聪, 王从余. 手风琴 考级训练 问答 [M ]. 上海: 上 海音乐出
系, 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熏染。 武术套路和搏击的两种基本 运动形式 相得益 彰的结 合, 充 分反映
出中国传统美学中 以美启真 、 以美储 善 的 独特魅 力的审 美特点, 使得人们在审美的情趣中 得以欢娱、陶 冶和净 化。武术 之美是 中国传
统文化长期积淀后在审美意识上的外显, 是东方古老文 明之美的缩影。 中华武术历经岁月的洗礼, 已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作者简介
刘丽辉 ( 1977- )女, 就职 于西安邮 电学院图 书馆, 馆员, 以 数字图 书馆为研究方向.
(上接第 154页 ) 富, 扎根民族风情, 体现民族特点, 彰显生活的本色, 让我 们感受到真正 的音乐的美和力量, 手风琴独奏曲 天女散 花 无论 是内容还 是形式上 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 2] 吴爱惠. 浅谈高校图 书馆员的 职业倦怠 及心理调 适. 江西图 书学刊, 35. 2.
[ 3] 都东浩. 克服高校图书馆员 职 业枯竭症 的对策. 成都大学 学报, 2005 ( 5).
[ 4 ] 李焱.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枣庄学院学报, 2008( 8 ). [ 5] 陶文萍. 高校图书馆 员职业倦 怠的影响 因素的分 析. 湖北师 范学院学报, 28. 1. [ 6] 吴 涛.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归因及其对策. 图书馆学研究,
1、 形神兼备 、内外兼修 的对立统一美 武术上的 形神兼备 、 内外兼 修 即 形神 统一 , 它是 中国武术 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哲学上归 属物质与 意识、存 在与精 神方面 的命题。 唯物主义观认为, 物质决定 意识, 意识 能动地反 作用于物 质。 形体与 精神 是人类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 是生命活动整体不可 分割的两大要 素。形是神的物质基础, 神是形的机能表现。有形才能 有神, 形健则神 旺, 形具而神生。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在武术 运动中, 由形象 化的真实摹仿到把握审美 价值的个 性化特征, 并予以 概括、提 炼, 即完 成了由形似到神似的过 程, 从而表 现出 以形传 神 、 以神 统形 、 形 神统一 的神气韵度之美。 2、阳刚与阴柔的完整统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