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 题库 - 副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简单地说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具体来说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与技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调节方式,从而阐述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

1.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2. 氨基酸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 表示。

3.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6.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7. α-螺旋的特点:①右手螺旋②氨基酸侧链伸向螺旋外侧③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0.54nm ④α-螺旋的每个肽链的N-H和第四个肽链的羰基氧形成氢键,氢键的方向与螺旋长轴基本平行。

11.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12.变性特点?空间结构破坏(即次级键断裂);一级结构存在(肽链存在);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改变:如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等;易被蛋白酶水解。

8.基酸分为三大类:非极性氨基酸(脂肪族、芳香族酪氨酸除外*)极性不带电荷极性带电荷的氨基酸(正电、负电)

1.酶酶是一类具有高效率、高度专一性、活性可调节的高分子生物催化剂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较松,可透析除去。与酶蛋白以次级键相结合。

核酶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较紧。与酶蛋白以共价键相结合。

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得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2.酶活力,是指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酶促反应)的能力。

2.酶的比活力

比活力是指每毫克蛋白含有的酶单位数。表示:比活力=活力单位数/蛋白质量(mg)4. 可逆抑制

1竞争性抑制生物化学中最常见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抑制作用中,抑制剂通过和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性中心而达到抑制作用。

2.反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是因为I只与ES结合,不与游离酶结合, 从而抑制了ES生成产物,达到了抑制效果。

3. 非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剂既可与E结合,也可与ES结合,生成EI和ESI,从而达到抑制酶活性的作用。(又叫混合型抑制)

4/..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等5.酶促反应的特点?

答:(1)酶的催化效率高;(2)对底物有高度特异性;(3)酶在体内处于不断的更

新之中;(4)酶的催化作用受多种因素的调节;(5)酶是蛋白质,对热不稳定,对反应的条件要求严格。

4.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通常在有限度的蛋白质水解作用后,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

5.退火(annealing):当将双股链呈分散状态的DNA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而形成双链螺旋结构,这现象称为“退火”。

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1 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的主要方式。

1 磷氧比: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TP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P/O)。如NADH的磷氧比值是3,FADH2的磷氧比值是2。

1.Tm:造成DNA变性的中点温度。即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

2.增色效应:在DNA解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共轭双键暴露,DNA在紫外区260nm

处的吸光值增加,并与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称为DNA的增色效应。

3.B-DNA双螺旋的特点:

(1)互为反向平行,右手双螺旋,螺旋直径为2.0纳米,相邻碱基对平面距离

0.34nm,螺距3.4nm;

(2)大沟,小沟相间,沟是DNA与功能蛋白质结合部位;

(3)脱氧核糖-磷酸在螺旋外侧,碱基对在螺旋内侧,碱基互补:A-T,G-C;

(4)氢键维持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纵向稳定性。

真核生物DNA超螺旋结构特点:其三级结构为核小体,由核心颗粒+连接区组成。

4. 核酸的变性,复性的特点。核酸双螺旋结构被破坏,氢键断裂,变为单链,并不引起共价键的断裂。引起变性的因素很多,升高温度、过酸、过碱、纯水以及加入变性剂等都能造成核酸变性。核酸变性时,物理化学性质将发生改变,表现出增色效应。

答:变性:OD260nm增高,粘度下降,比旋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生物活性丧失。

复性:OD260nm降低。变性的核酸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变性DNA缓慢冷却可以复性DNA片段越小、浓度越大越容易复性

5.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的总和。是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分解代谢(氧化)合成代谢(还原)

6 电子传递链的概念

生物氧化体系中的传递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叫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的顺序是:

代谢物→NAD H→复合体Ⅰ→辅酶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氧

1.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是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2. 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

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