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目的 (1)

1.3 适用范围 (1)

2 工程概况 (1)

2.1 工程简介 (1)

2.2 工程地质 (2)

3 人员仪器计划 (2)

3.1 人员配备计划 (2)

3.2 仪器计划 (3)

4 施工工艺 (3)

4.1 施工监测目的 (3)

4.2 监测实施原则 (4)

4.3 监控量测项目 (4)

4.4 工艺流程 (5)

4.5 监控量测方法 (5)

4.5.1 洞内外观察 (5)

4.5.2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 (5)

4.5.3 地表下沉量测 (8)

4.5.4 选测监控量测项目 (9)

5 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 (10)

6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信息化施工 (11)

6.1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预测 (11)

6.2 监测数据的信息反馈 (11)

7 质量保障措施 (13)

8 安全保障措施 (14)

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宁波段)合同段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标中标通知书》

(2)《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招标文件》

(3)《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第SS03合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4)《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第SS03合同施工图设计阶段地质勘察报告》(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获得的调查资料

(8)我单位的技术实力以及近年来参加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 编制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中人员及设备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以规范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管理和施工作业行为,实现安全质量生产管理标准化。

1.3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浙江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宁波段)标(大岙岭及老猫山)隧道监控量测施工。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本项目起于象山戴港,起点桩号K46+912.043,接浙江省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终点,路线终点桩号K101+405.299,接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路线全长54.493km。

本标段标起讫里程桩号K62+330-K67+700,里程长度5.37km。含老猫山隧道(连拱隧道)K63+480-K63+698,218m;大岙岭隧道(连拱隧道)K66+098-K66+335,237m。

2.2 工程地质

老猫山隧道处于剥蚀丘陵区,丘陵总体东西向延伸,山体宽度约380米。隧道处山体较窄,山脊略偏转为北东向。洞身地面最高点73.3米,隧道最大埋深52米,自然坡度25~35°。进洞口坡脚为虾塘,出洞口坡脚为龙王头湾处滩涂。

大岙岭隧道处于剥蚀丘陵区,进洞口位于黄吉岙村东南方向,出洞口位于双岙村;山脊近东西向延伸,洞身地面最高点约72m,隧道最大埋深53.8m,自然坡度25~35°。

3 人员仪器计划

3.1 人员配备计划

3.2 仪器计划

4 施工工艺

4.1 施工监测目的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4.2 监测实施原则

(1)监控工程安全与改进设计、指导施工相结合,以监控工程安全为主。

(2)监测将侧重地质条件差、结构受力复杂及工程薄弱环节等重点部位,并将各监测项目的测点(线)布设在该部位,设置成重点监测断面。

(3)将重点监测断面与一般监测断面、临时监测断面相结合,以重点监测断面为主。

(4)选用稳定、可靠、新型、先进的观测仪器设备。

(5)所选择的监测项目应具有代表性和可信性,获得的观测资料能够满足反馈施工设施、综合评价工程的工作状态、预报和控制工程安全等要求。

4.3 监控量测项目

4.4 工艺流程

4.5 监控量测方法

4.5.1 洞内外观察

(1)洞外观察

重点在洞口段及岩溶发育区段地表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地表植被变化等。

(2)洞内观察

1)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观察后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2)对已支护地段的观察每天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立即上报设计、监理单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5.2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

目的:根据收敛位移量、收敛速度、断面的变形形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的设计施工是否妥当和衬砌的浇注时问。

方法及工具:净空位移监控量测采用收敛计测量,测试精度0.1mm;拱顶下沉监控量测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使用水准仪、铟钢尺等工具,测试精度0.1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