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紧张素Ⅱ主要作用:
①全身微动脉强烈收缩→外周阻 力↑(是NE的40倍)。 ②交感N末梢释放NE↑。 ③交感缩血管N紧张性↑→引起 渴觉; ④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
血管紧张素酶A (血浆或组织)
(3)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 心房钠尿肽:降低血压 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抑 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抗NE;刺激迷 走神经;抑制ADH合成释放。 (5) 组织胺:舒张小动脉
接受传入
腹内侧,迷走神经 背核和疑核
心迷走神 经
心脏活动减弱血 压降低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心血管反射
(1)降压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 感受性反射)
a.感受器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b.传入神经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窦神经→舌咽神经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减压神经→迷走神经 (主动脉神经)
血管收缩
血管平滑肌舒张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降压反射的反射过程
压 力 感 受 器 压 力 感 受 器
窦神经 颈动脉窦 (+) 主动脉神经 主动脉弓 (+) 窦神经 (-) 主动脉神经 (-)
血压
延 髓
心抑制中枢(+) 心加速中枢(-) 缩血管中枢(-)
心迷走神经(+) 心跳 心交感神经(-) 减慢 交感神经(-) 血管 舒张
动脉(分布系统) 项 目 大动脉 生理别称 生理功能 血压 总口径 线速度 小动脉 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 (交换系统)
静 脉 (引流系统)
弹性贮器 血管 缓冲高压 辅助射血
交换血管
容量血管 60%~70%血, 调节回心血量 低 中(2~4倍) 中
口径易变,影 通透性大, 响外周阻力 进行物质交换
中 大(800) 慢(0.05~0.08)
基础—平均充盈压 动力—心缩 阻力—必要条件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二)动脉血压的变化
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升高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脉压)。
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 1/3 脉压
(三)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②由于房室交界处于超极化状态→兴奋性↓→传导↓。
③由于细胞膜对K+通透性↑→3期复极过程↑→动作电位时程和不 应期均缩短。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 血管的神经支配
(1)缩血管神经:交感神经
(2)舒血管神经
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3)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α受体
高 小(1) 快(40~50cm/s)
总血流量


体循环各器官血流关系
二、血流动力学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1.血流量 指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 截面的血量,也称容积速度。
2.血流阻力:指血液在血管内 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R=8η L/π r4 血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器 官阻力血管口径。 当某一器官阻力血管半径增 大1倍或缩小1/2时,其血流 量将增加或减少16倍。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
动脉血压是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动脉血压过高或 过低都会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供应和心脏的负担。 若动脉血压过低,将引起器官血液供应减少,尤其是脑 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将导致严重后果。 若血压过高,则心脏和血管的负担过重。长期高血压患 者往往引起心脏代偿性肥大、心功能不全,甚至导致心力衰 竭。血管长期受到高压,血管壁本身发生病理性改变,甚至 可导致破裂而引起脑溢血等严重后果。
四、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基本 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1.微循环的组成
典型的微循环由7种成分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 细血管、通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三、微循环及淋巴回流
2.血液通过微循环的3条途径
(1)直捷通路:血液→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 管→微静脉。
-(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影响因素
下 肢 淋 巴 水 肿
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1.淋巴液的生成
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2.淋巴液回流生理意义
回收蛋白质,清除组织液中 大分子物质 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 维持循环血量,调节血浆与 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发挥淋巴结的防御、屏障作 用
第二节 血管生理
脉管系统 包括 心血管系统和 淋巴系统。
体循环—大循环 肺循环—小循环 淋巴回流—辅助
学习目标
1.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影响因 素
2.理解微循环的物质交换,影响静脉血液 回心的因素;
3.了解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以及淋巴循环 的生理意义;
一、各类血管的机能特点
并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内皮细胞收缩,增加 通透性,血浆渗出形成水肿。
冻疮、荨麻疹、青霉素过敏等充血性水肿
3. 前列腺素(PG) 分多种类型:A、B、C、D、E、F、G、H、I等
Biblioteka Baidu
心脏:PGA2能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血管:PGE、PGA、PGI具有舒血管作用(PGI2最强)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二、体液调节
(1)肾上腺素(E,Ad)和去甲肾上腺素(NE)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3)血管升压素(VP,即ADH,抗利尿激素) (4)心房钠尿肽 (5)血管活性物质
(6)激肽释放酶和激肽
(7)前列腺素 (8)组胺
(1)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 兴奋受体:α 受体 β 受体 心脏:心率 心输出量 血管: 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肌肉肝脏血管收缩 ++ ++ + +++ + - 肾上腺素 + -(整体) ± +++ +++ 去甲肾上腺素 +++
c.反射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d.传出神经: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心脏
缩血管纤维
舒血管纤维
血管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e.效应器 右 心交感 左 右 心迷走 左 缩血管 神经 NE
β受体
窦房结 房室结 心肌细胞
NE→β1受体心 脏活动增强
窦房结 房室结
α受体
Ach→M受体 心脏活动减弱
血管平滑肌收缩
缩血管 神经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管收缩 血管平滑肌舒张
NE
β受体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 心血管中枢
中 枢 部 位 传出神经 效 应
缩血管区 (含心交感中枢) 舒血管区 传入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 (心迷走中枢)
头部和腹外侧部 尾部腹外侧部 延髓孤束核
交感神经
心脏活动加强, 血管收缩,血压 上升 抑制(1) 影响其他部位
三、微循环及淋巴回流
(二)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1.局部代谢产物 2.神经体液因素
交感神经、儿茶酚胺
三、微循环及淋巴回流
(三)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1)扩散
(2)胞饮
(3)滤过和重吸收
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血浆滤出生成组织液及其回流血管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总外周阻力
血压: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临床应用
±
+++ +/- + 强心药
+++
+++ ++ ++ 升压药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肾素 酶、肾旁球细胞分泌 血管紧张素原 肝脏合成、肾素底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肺血管) 血管紧张素II(八肽) 血管紧张素III(七肽) 血管紧张素I(十肽)
影 响 动 脉 血 压 的 因 素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容量血管口径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右 心交感 窦房结 房室结 心肌细胞 NE→β1受体心 脏活动增强
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作用 负性变时、变传导、变力作用


窦房结 房室结 Ach→M受体 心脏活动减弱
等突变情况下,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作用,使动 脉血压保持相对的稳定。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血容量(+) →心肺感受器(+)→迷走神经干→心血管中枢→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 →血压下降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性反射
血流动力学
3.血压
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压强单位为帕(Pa),即牛顿/米(N/m)。血压数值通 常用千帕( kPa)表示。 血压的形成前提:血管内的血液充盈。 血压的形成基本因素:
(1)心脏射血。 (2)外周阻力。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形成
六、静脉血压与静脉血回 心
㈠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
㈡压力很低的静脉血如何返回心脏?
平均充盈压 心室舒张抽吸 骨骼肌挤压—肌肉泵 胸内负压抽吸(呼吸) 重力和体位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调节的主要作用是:
前负荷(静脉回流量) 每搏输出量 后负荷(大动脉血压) 心输出量 神经因素 心缩力 心 率 体液因素 小动脉管径 红细胞数目 外周阻力 血液粘滞度 血浆成分 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贮器的作用
当血液中缺O2、PCO2↑、[H+]↑→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 脉体化学感受器→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到中枢→ 兴奋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反射地引起心率加快; 当血液中儿茶酚胺↑→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在整体中总的表现为:心率↑、心输出量↑,血压↑, 皮肤和内脏的血流量↓,以保证脑和心脏有足够的血供。
血 压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
血压
延 髓
心抑制中枢(-) 心加速中枢(+)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心跳 加快 加强
缩血管中枢(+) 小动脉血管收缩 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
血 压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降压反射的意义
–生理意义: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经常性监视动
脉血压的波动。在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血量
③房室交界0期Ca2+内流↑→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及幅度↑→房室传导速 度↑ 。
④复极相K+外流↑→复极时程↓→不应期缩短→ 0期离子通道复活↑→ 房室传导速度↑→心率加快。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迷走神经作用机制
ACh与膜M型受体结合→腺苷酸环化酶活性↓→cAMP↓ →膜对Ca2+通 透性↓、膜对K+通透性↑。 ①由于膜对K+通透性↑→K+外流↑→4期自动除极速度↓→舒张期 电位增大(绝对值)呈超极化状态→窦房结自律性↓→心率↓。
三、自身调节
㈠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真毛细血管) ㈡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心肌异长调节)
四、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目标检测
1. 体循环中血压下降最显著阶段的阻力血管主要是指 A. 大动脉 B. 小动脉和微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小静脉 E. 大静脉 2. 作为动力性贮血库的容量血管是指 A. 大动脉 B. 中动脉 C. 微动脉 D. 微静脉 E. 静脉 3. 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叫收缩压 B. 主动脉血压和左心室内压的变动幅度是相同的 C. 平均动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 D. 其他因素不变时,心率加快使脉压增大 E. 男女性的动脉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4. 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B. 生理值为4~12 mmHg C. 可反映心脏的射血功能 D. 中心静脉压过低提示静脉回流受阻 E. 可作为临床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的参考指标
心迷走

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交感神经作用机制
去甲肾上腺素与β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激活蛋白激 酶和磷酸化酶系→膜对Ca2+通透性↑。 ①自律细胞4期内向电流If↑→4期自动除极速度↑→窦房结自律性↑→ 心率↑ ②动作电位2期Ca2+内流↑→使心肌细胞收缩力↑; NE →糖原分解↑→提供ATP→ 心肌收缩能力↑。
特点:开放,流速快,物质交换很少。 主要机能:血液能迅速回心。
三、微循环及淋巴回流
(2)动-静脉短路:血液→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特点:壁厚,流速快,不进行物质交换。
功能:调节皮肤血流量。 (3)迂回通路:血液→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 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特点:管壁薄,透性强,血流缓慢,是物质交换场所。
1.主动脉、大动脉:管壁坚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称为弹 性贮器血管
2.微动脉:口径变细,管壁变薄,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3.毛细血管:口径极细,通透性极大,称为交换血管
4.中动脉:称为分配血管 5.静脉:口径大,管壁薄,容量大,扩张性大,称为容量血管
一、主要血管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 响 动 脉 血 压 的 因 素 前负荷(静脉回流量) 每搏输出量 后负荷(大动脉血压) 神经因素 心缩力 心 率 体液因素 小动脉管径 红细胞数目 血液粘滞度 血浆成分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贮器的作用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容量血管口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