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连续性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连续性不足

李海飞郭世英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履行职能,实现公共利益。由于公共政策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所以其连续性如何就显得十分重要,关系到公共利益能否实现。目前,我国的公共政策连续性不足,并产生了一些问题,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连续性

一、公共政策连续性的必要性一般意义上,公共政策的连续性指的是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是一种动态可调控的过程。

这种延续性可以进一步解读出以下两项内容:第一,公共政策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目标偏离等问题,并有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所以,政府需要对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使其回归目标并正常进行;第二,每一项公共政策都有其生命周期,不能随意缩短或延长。虽然评估一项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有一定的困难,但仍然可以找到一个基本依据———看这项政策能否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至少是不能阻碍,所以还是需要保持政策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这是政府有效调节社会各领域的基础。

如果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缺乏连续性,则会增加政策的随意性,容易出现朝令夕改,无章可循,全局性变成了片面性,长远性变成了短期性,这将会扰乱市场、社会的原本秩序、出现混乱,

并使公众难以预期政府的行为,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威性受损,并容易激发矛盾,引发一系列问题,不利于社会和谐。

由此可见,保持政府公共政策的连续性十分重要。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尤其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连续性不足,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连续性不足1.“经济人”角度,短期行为过多。我国地方官员的任期为五年,相对比较短,中途可能还会有特殊情况的调用,以及职位轮换,这使官员的任期十分不稳定。根据“经济人”假设,官员为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即干出政绩,获得职位提升,再加上任期较短和不稳定,因此会片面追求短期政绩最大化,产生投机行为,致使一项政策的持续时间和领导人的在职时间挂钩,直接对部分公共政策的连续性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不良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短期政绩,GD。

在短期内的快速增长,为此不惜发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透支下届政府的资源也在所不惜,致使下届政府资源短缺,无力支持一些公共政策的继续进行,导致政策连续性中断;二是追求新的政绩,为了展现自己开创新气象的能力,便推倒一切重新来,产生“新官不理旧政”的现象,致使一些长久性、全局性的政策连续性中断,成为一张废纸;三是追求政治价值。

不关注实际效用,背离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使制定政策的目的成了不断出台政策,成为一种政治宣传。这样产生的公共政策必然短命,不具连续性。

可见,部分地区的公共政策已偏离了原来谋求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而成为地方政府官员追求政绩、谋取提升的工具。

同时,地方政府行为的短期化和公共政策的频繁更换,也会影响当地人或外资等在投资等方面的选择,使其为了避免损失同样行为短期化,这样就更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2.政策频换,资源浪费严重。公共政策从提议考虑、制定出台,到具体执行、落实到底,都伴随着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时间的消耗。如果政府只追求短期政绩,只看重GD。

的快速增长,搞“形象工程”、“政治秀”,以及像之前所说的“新官不理旧政”,不去考虑以前的政策是否需要继续推进就断然放弃不顾,这些都会使公共政策的连续性不足,并因此导致资源的无效使用和纯粹浪费。而这种资源浪费会导致下一届政府资源不足,但是下一届政府也会想尽办法去追求自身政绩,如此一来,很有可能就会一届一届地恶性循环,给地方政府带来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3.政策体系混乱,公信力降低。如果公共政策变动频繁,缺少连续性、一贯性和必要的稳定性,则会导致地方政府的整个政策系统发生混乱,没有全局战略,没有长远规划,成为一盘散沙,不但可能没能实现公共利益,反而使其受损。

更重要的一点是,政策连续性不足还可能导致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破产。政府之所以能够实施公共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基于公民的信赖,因为政府的权力和威性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信任政府,相信其言出必行,行之必果。一旦地方政府长期朝令夕改,

言而无信,或是言过其实,公民对其的信赖度就会逐步降低,政府的权威就会受损,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遭到破坏,这最终会导致政府信任危机和社会的不稳定。

三、保持公共政策连续性的对策思考1.适当调整任期,树立正确政绩观。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可以对任期制和轮换制进行适度调整,避免上级的随意性行为和“一刀切”行为,使地方政府官员能够定下心来扎根地方,深入工作。

而且,公务员的离任交接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样,上一届的公务员卸任时将一切职务事宜详细整理好,而继任公务员能够依法接受。

继续应该完成而未完成的事项,交接有序,维持政策的连续性。需要指出的是,离任审计是公务员交接程序中的重中之重,科学严谨地进行离任审计可以有效打击“泡沫业绩”和“政绩工程”,有效纠正官员片面追求短期绩效的行为。

同时,思想教育不能光说不练。官员应当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眼光放向全局、看向长远,而不是只看个人。做官应有“官德”,地方官员更应为百姓服务。

2.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进行长期观测。一方面,要科学制定政绩考核的评价要素。对于政绩的考核,不应简单局限于GD。

增长这一方面,更要着眼于地方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繁荣,关注民生,为老百姓做实在事。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正确指向,那么地方官员也会保持“理性”,踏实干事;政绩考核的要求严格、

实事求是,那么地方官员也会追求真实政绩,减少“泡沫”政绩。

另一方面,要实施多样化的政绩考核方式。以往官员的政绩如何。

主要以内部测评为主,而上级领导未必了解下层真实情况,容易被“泡沫”政绩误导;而且我国的公民意识还比较薄弱,诉求表达的渠道较少。

以及出于“各人自扫门前雪”等心理,公民不能或不愿指出政绩中的“泡沫”也在所难免。所以,要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短期和长期观测相结合,政府、社会多领域参与。

3.健全行政公开制,扩大社会监督。一项公共政策能否长期有效。

最主要看其是否符合人民需求,是否符合发展规律。但是我国目前的关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都比较封闭,人民并不清楚这些信息。

所以不排除有“拍脑袋”决策等情况的发生,这样产生的公共政策必然连续性不足,有碍公共利益。

所以,公共政策的的制定需要民主化,增强对多元利益诉求的回应,获取公民信任;而政策执行则需要科学化、效率化,以及获得民众的支持。而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行政公开,信息对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公共政策系统。

同时,权力的运行离不开有力的监督。除了完善体制内的监督,加强行政问责制,还需要体制外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力量,鼓励公民参与,并合理运用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建立起一张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