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PPT课件69 人民版.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 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11
知识归纳:
主要思想
孟子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 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 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百家争鸣
3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 生了儒、道、墨、法、名、 阴阳、纵横、农、杂、兵、 小说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 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 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 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6
7
儒家学派
1、代表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2、主张
8
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
材料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②辩证法思想: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③政治观点: 消极悲观,幻想“小国寡民”的社会 30
2、庄子的思想
庄
子
①道为根本,宣传自然无为
②齐物论:
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
③崇尚逍遥, 追求精神自由
31
(二)道家学派
知识梳
理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变”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作 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 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38
知识点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株 待
民,皆守株之类也。”
兔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 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14
学习延伸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15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16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
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部著作吗?
17
18
老子
19
三、老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老子简介
《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
道
——
周字名姓曲楚老
守 藏 室
聃
耳
李 氏
仁 里 人
苦 县
子 者
史
也厉
也
乡
《
史
记
》
20
道
?
21
道
?
22
道
。
?
23
道
。
?
24
道
道生一,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
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
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
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
间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5
知识·梳理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荀 子子子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墨子
主要内容
Biblioteka Baidu
思 哲学 1."道"是万物的本源
想 思想 2.朴素辩证法思想
学
说
政治 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思想评价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庄子: “天道”;“齐物”“逍
遥”
32
问题探 究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
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 献。
9
知识梳理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想
政治 思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
学 说
教育 思想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文化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10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 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 神对于它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说, 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 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
——冯友兰(我国著名哲学家)
请思考: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 想是什么?
儒家思想
1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
2
第1课
36
阅读下列材料: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 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韩非子》
请思考:韩非子哪些思想主张? 37
知识梳 理
理论来源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韩 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非
子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
33
(三)法家学派
1、代表
李悝 吴起 商 鞅 韩非子 申不害
2、主张
34
李悝
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 以严酷刑法确立集权政治秩序 《法经》,古代第一部完整法典
35
商鞅
①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 ②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买 卖 ③重农抑商 ④加强中央集权 ⑤燔诗书、明法令,加强思想 控制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
——《道德经》
25
道
老子的思想 ①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
26
图文一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道德经》
27
图文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28
图文三
台 风 来 了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29”
道
老子思想
①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
①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39
课堂探究:
结合韩非子思想 分析为什么说法 家思想是战国时 期最“有用”的 思想?
40
参考答案
12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
阅读下列材料:
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荀子》
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等
13
知识归纳:
荀子 政治:主张“仁义” , “君舟民水” 主要 思想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等唯物思想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 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11
知识归纳:
主要思想
孟子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 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 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百家争鸣
3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 生了儒、道、墨、法、名、 阴阳、纵横、农、杂、兵、 小说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 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 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 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6
7
儒家学派
1、代表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2、主张
8
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
材料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②辩证法思想: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③政治观点: 消极悲观,幻想“小国寡民”的社会 30
2、庄子的思想
庄
子
①道为根本,宣传自然无为
②齐物论:
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
③崇尚逍遥, 追求精神自由
31
(二)道家学派
知识梳
理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变”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作 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 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38
知识点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株 待
民,皆守株之类也。”
兔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 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14
学习延伸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15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16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
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部著作吗?
17
18
老子
19
三、老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老子简介
《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
道
——
周字名姓曲楚老
守 藏 室
聃
耳
李 氏
仁 里 人
苦 县
子 者
史
也厉
也
乡
《
史
记
》
20
道
?
21
道
?
22
道
。
?
23
道
。
?
24
道
道生一,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
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
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
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
间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5
知识·梳理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荀 子子子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墨子
主要内容
Biblioteka Baidu
思 哲学 1."道"是万物的本源
想 思想 2.朴素辩证法思想
学
说
政治 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思想评价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庄子: “天道”;“齐物”“逍
遥”
32
问题探 究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
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 献。
9
知识梳理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想
政治 思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
学 说
教育 思想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文化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10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 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 神对于它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说, 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 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
——冯友兰(我国著名哲学家)
请思考: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 想是什么?
儒家思想
1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
2
第1课
36
阅读下列材料: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 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韩非子》
请思考:韩非子哪些思想主张? 37
知识梳 理
理论来源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韩 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非
子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
33
(三)法家学派
1、代表
李悝 吴起 商 鞅 韩非子 申不害
2、主张
34
李悝
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 以严酷刑法确立集权政治秩序 《法经》,古代第一部完整法典
35
商鞅
①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 ②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买 卖 ③重农抑商 ④加强中央集权 ⑤燔诗书、明法令,加强思想 控制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
——《道德经》
25
道
老子的思想 ①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
26
图文一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道德经》
27
图文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28
图文三
台 风 来 了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29”
道
老子思想
①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
①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39
课堂探究:
结合韩非子思想 分析为什么说法 家思想是战国时 期最“有用”的 思想?
40
参考答案
12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
阅读下列材料:
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荀子》
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等
13
知识归纳:
荀子 政治:主张“仁义” , “君舟民水” 主要 思想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等唯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