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感染

合集下载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口腔颌面部感染是指在口腔及颌面部组织内引起的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疾病。

这些感染通常会引起疼痛、肿胀、发热和功能障碍等不适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威胁生命。

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这些感染至关重要。

1. 细菌感染病原学细菌是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

不同类型的细菌可引发不同类型的感染,包括牙源性感染、颌源性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等。

牙源性感染主要由厌氧菌引起,例如厌氧链球菌和厌氧梭菌。

颌源性感染由口腔中的革兰阴性细菌引起,如脆弱劳氏菌和副劳氏菌。

软组织感染则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链球菌等致病菌引起。

2. 真菌感染病原学真菌感染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较为罕见,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更常见。

口腔念珠菌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主要由念珠菌属引起,例如白色念珠菌。

该病通常表现为白色斑块或片状病变,易在唇内侧、颊黏膜、舌背或硬腭等处出现。

3. 病毒感染病原学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

例如,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单纯疱疹性口腔炎,其特征性症状包括口腔黏膜上的疱疹性溃疡和疼痛。

此外,带状疱疹病毒也是口腔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分布在面部及喉部一侧的带状疱疹病变。

4. 其他微生物感染病原学除细菌、真菌和病毒外,其他微生物也可能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

寄生虫感染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较为罕见,但在特定地区的一些疾病中有报道。

例如,口蜱病是由寄生于口蜱身上的蜱虫传播的疾病,初期症状为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口腔溃疡和颌面部淋巴结肿大。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了解感染的病原学有助于医护人员快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医护人员应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仔细观察病变特点,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共同确定感染的病因,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接种疫苗等,也是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重要方面。

口腔颌面部感染后的并发症病例分析和管理经验

口腔颌面部感染后的并发症病例分析和管理经验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细菌培养等)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对于确定感染部位和范围也有重要价值。
02
并发症类型及病例分析
局部并发症
01
02
03
脓肿形成
感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液化,形成脓肿,需及时 切开引流。
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 问题。
高危人群筛查
针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加 强筛查和监测。
早期干预措施
对检查中发现的口腔问题,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如洁牙、充填龋 齿等,防止病情恶化。
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开展
社区宣传活动
组织口腔健康知识讲座、义诊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优化治疗方案。
04
护理经验分享与总结
术前准备工作要点
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和病情
心理护理
包括感染部位、程度、有无全身性疾病等 ,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 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消除患者紧张 和恐惧情绪。
术前检查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 、凝血功能、心电图等,确保手术安全。
加强口腔卫生护理,包括 漱口、刷牙等,减少口腔 内细菌滋生。
全身性治疗策略
01
抗菌药物应用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 物进行治疗。
支持治疗
02
03
免疫治疗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给予适当的 营养支持、补液等全身支持治疗 。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难治性感染的指导原则和治疗选择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难治性感染的指导原则和治疗选择
转归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访期间无 复发。
03 难治性感染指导 原则
早期识别与评估
01
早期症状识别
重视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早期症状 ,如红肿、疼痛、发热等,及时 进行初步评估。
02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染严重程度评估
病原菌检测
根据感染部位、范围、病程及患 者全身状况,综合评估感染严重 程度。
探讨了多种治疗选择及其效果
本次病例分析中,我们探讨了多种治疗选择,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并对 其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难治性感染的发 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对口腔颌面部难 治性感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 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 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找 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难 治性感染的指导原则和治疗 选择
目 录
• 引言 •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 难治性感染指导原则 • 治疗选择及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的深入分析,总结难治性感染的特点和治疗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抗感染治疗应持续至感染症状完全消 失后3-5天,以巩固疗效,防止感染 复发。
对于轻度感染,可口服抗生素;对于 中、重度感染,应采用静脉给药方式 ,确保药物迅速达到感染部位。
手术干预时机与方式探讨
手术时机
在抗感染治疗无效或感染扩散时,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 对于脓肿形成者,应立即切开引流。
手术方式
根据感染部位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脓肿切开引 流术、清创术等。术中应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确保 引流通畅。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例分析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它往往由各种细菌引起,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来分析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旨在增加对这一问题的了解。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25岁的女性,近期出现了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症状。

她抱怨有口腔溃疡、牙龈肿胀和疼痛,并且伴有高烧和乏力。

她还注意到有口臭和咬合困难的现象。

经过初步检查,发现她的脸颊有一块肿胀的区域,并有明显的红斑和渗液。

病情分析:口腔颌面部感染是由感染进入口腔组织引起的,可能是由于牙齿龋坏、智齿问题、牙龈疾病等。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感染:牙龈炎症、智齿发炎或牙根周围炎症。

牙龈炎症是指牙龈组织发炎的情况,可以由于牙齿周围的细菌感染、刷牙不当或牙垢过多引起。

智齿发炎可能是由于智齿生长时牙床组织受到挤压或感染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牙根周围炎症则是由于牙根附近的组织受到感染和炎症引起的。

治疗方法:针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不同原因,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对于牙龈炎症,患者应积极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洗牙等。

如果炎症较为严重,口腔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并且进行局部治疗,如口腔漱口药水或药膏。

智齿发炎的治疗常常需要拔除智齿,尤其是当智齿对周围牙齿产生影响或疾病反复发作时。

在拔除智齿之前,口腔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来减轻感染症状。

拔牙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会引起刺激的食物。

对于牙根周围炎症,口腔医生可能会选择根管治疗,即清除牙根内的感染物质并填充根管,以阻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在治疗期间,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预防措施: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最佳方法是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来预防。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到口腔医生那里进行洗牙,可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的含糖食物和饮料,因为细菌会利用糖分导致牙齿腐蚀。

总结:口腔颌面部感染可以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甚至危及健康。

口腔颌面部感染—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部感染—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治疗
• 急性期
局部---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脓肿切开引流术
全身---抗菌、支持
• 慢性期 病灶处理
脓肿切开排脓指征
• 局部肿胀、有压痛点、波动感 • 凹陷性水肿、穿刺见脓液 • 急性炎症伴全身症状,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
发病5—7天 • 儿童颌周蜂窝织炎(包括腐败坏死性) • 脓肿已破溃,引流不畅者 • 结核性脓肿(寒性脓肿),已近自溃,
口腔颌面部感染
(oral and maxillo-facial infection)
临床表现
• 局部症状
急性期:①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淋巴结肿痛
②炎症累及咀嚼肌部位导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③急性炎症局限成脓肿,脓液性状有差异
慢性期:①局部形成较硬的炎性浸润块
②脓肿自行破溃成Βιβλιοθήκη 口 ③可再度急性发作临床表现
• 全身症状
①局部反应轻微的炎症可无全身症状 ②局部炎症反应较重的,全身症状也较明显 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
脓肿形成的诊断
• 浅部脓肿--波动感 • 深部脓肿--压痛点、凹陷性水肿
辅助诊断:穿刺、B超、CT等 菌培和药敏试验
波动感检查
一通到底
常见的引流方法—片状、管状、纱条、负压
感染扩散
切开引流
撤除引流的指征
• 24h内引流量不超过20—30ml(负压引 流)
• 术后防止积血积液,引流物应在24—48h 撤除
• 脓肿引流应至完全无脓时
一般采用闭式引流
脓肿切开排脓目的
• 排脓——消炎解毒 • 减张——缓解疼痛 • 减少并发征——边缘性骨髓炎 • 预防扩散——颅内、胸腔、血循环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牙源性颌骨骨髓炎
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分为: • 中央性骨髓炎
病变始发于颌骨中央的骨松质和骨髓
• 边缘性骨髓炎
病变始发于颌骨周围的骨膜和骨皮质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1. 感染来源以龋病继发病、牙周膜炎、根 尖周炎为主
2. 感染途径是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质, 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病变可 累积松质骨与密质骨
切开引流术要点
• 注意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如面神经、 知名动静脉、腮腺导管和下颌下腺导管, 避免造成大出血、面瘫、涎瘘等并发症。
切开引流术要点
• 手术操作应准确、快速、轻柔,忌挤压; • 表浅脓肿:局麻/表麻,用尖刀刺破后, 再向两侧扩大切口以利引流; • 深部脓肿:先穿刺,探查脓腔的方向和 深度,再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采用钝 性分离,进入脓腔。
常用青霉素和甲硝唑,病情无好转应及时更换 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调整抗 生素。
•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 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和理 疗,使炎症消散或局限; 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急性炎症消退后,及时拔除病灶牙,清 除死骨或异物。
概念
•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因致病微生物入侵引 起的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局部乃至全 身的复杂的病理反应过程。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4. 骨髓炎的病源牙多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5. 病变部位多发生在下颌角及下颌支,很 少波及颌骨体 6. 慢性期X线所见系皮质骨疏松脱钙或骨 质增生硬化,或有小死骨块,与周围骨 质无明显分界
治疗
• 急性期:全身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治疗 局部切开引流或拔除松动牙 • 慢性期:死骨刮除术 拔除病灶牙
第一节
概述
口腔颌面部感染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 崔明军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课件
• 深度:粘膜下或者皮下,血管钳扩大脓腔 • 长度:≤脓肿大小 • 冲洗:生理盐水,1%-3%过氧化氢,抗生素 • 引流条
33
34
清除病灶——易忽视
牙源性感染——去除病灶牙 颌骨骨髓炎——死骨及病灶清除
35
概 述---治 疗
➢治 疗
全身治疗
支持治疗:充分休息,对症、支持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特异性感染: 结核, 梅毒 ,
艾滋
12
微生物: 宿主:
细菌的毒力、种类、数量
机体的抵抗力、营养状态、年 龄
治疗 :
治疗措施是否得力、彻底,及 时
13
Virulence, quantity of microbes
Balance
Host defense system, treatment
strategy
1. 明确诊断,针对用药 (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2. 个体化 ( 生理、病理、免疫状态 ) 3. 避免滥用广谱、随意联合 4. 剂量适当 5. 严格联合用药 ( 避免二重感染 ) 6. 合理的预防用药 激素治疗: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短程适量
36
葡萄球菌---青霉素,红霉素,头孢,氯林可霉素 链球菌-----磺胺,青霉素,红霉素 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红霉素 结核-------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真菌-------制霉菌素,酮康唑
❖切开引流: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全身治疗:支持、抗菌药物。
消除病灶
❖冠周龈瓣切除术 ❖阻生牙拔除术
阻生牙冠周龈瓣切除术
54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特点
以咬肌为中心的红 肿、压痛明显
张口受限严重 不易扪到波动感,
有凹陷性水肿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治疗
沿下颌角下缘作弧形 切口,距下颌骨下缘 1.5--2cm,长约5cm
术中检查有无边缘性 骨髓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史+临床表现+口腔检查+x线检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下颌全景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治疗
急性期:
消炎、镇痛、建立引流 及对症处理。
慢性期:
去除病因: 消除盲袋 拔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翼下颌间隙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解剖:位于下颌升
支内侧骨壁与翼内 肌之间
内容:下颌神经分
支、下牙槽动静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嚼肌间隙(masseteric space)
解剖:位于下颌升支骨 壁与咬肌之间
界限:前界为咬肌前缘 后缘为下颌支后缘 上平颧弓下缘 下界为咬肌在下颌
支的附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感染来源
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 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 磨牙后三角粘膜炎症扩散
⑴切口低位,口内不口外,顺皮纹较隐蔽 ⑵操作快、准、轻,勿挤压; ⑶口内引流橡皮片,口外引流橡皮管,深部 脓肿用凡士林纱条或橡皮管。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与治疗进展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多样化。

本文将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进行探讨,并介绍目前的治疗进展。

一、病因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可以分为细菌感染与真菌感染两大类。

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口腔中的细菌数量众多,当口腔卫生不佳时,细菌有可能通过牙龈,牙齿龋洞或口腔黏膜等途径进入口腔组织,并在合适的环境中繁殖引发感染。

最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原体包括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和放线菌等。

2.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较为罕见,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或经过放疗化疗的癌症患者。

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念珠菌属,如白念珠菌和滇南念珠菌等。

二、治疗进展针对口腔颌面部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首选方法。

通过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消炎药物等,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和症状的缓解。

具体采用何种药物需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确定,因此,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尤为重要。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口腔颌面部感染,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佳,此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清除感染的源头并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脓肿引流术、牙齿拔除术和根尖手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由专业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进行,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三、预防与注意事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发生可以通过加强口腔卫生、定期洗牙和及时治疗牙龈炎等预防措施来降低。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避免糖分摄入过多,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2. 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及时治疗龋齿和牙周疾病。

3. 在手术治疗后,遵守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药物并注意口腔的清洁与休息。

四、结语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常见且疼痛不适的口腔疾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

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扩散和症状发展。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讲课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讲课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口腔颌面部肿胀、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鉴别诊断:与颌面部其他疾病相鉴别,如颌骨骨髓炎、颌周蜂窝织炎等 并发症:感染扩散可引起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 染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不同类型间隙感染的特点与表现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分类
间隙感染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口腔 颌面部间隙感染 是由于口腔颌面 部组织间隙内感 染病原体引发的
炎症反应。
病因:口腔颌面 部间隙感染的常 见病原体包括需 氧菌、厌氧菌和 真菌等,其中需 氧菌和厌氧菌混 合感染是最常见
的病因。
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 漱口
避免口腔黏膜受损,避免 过度刺激和创伤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防止 感染扩散
护理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饮食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
手术方法:根据感染的病因和部 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切 开引流、脓肿清创等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定期换 药、清洗伤口,同时给予抗感染 治疗,防止感染复发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引流或切除感染组织。
局部治疗:使用局部药物或敷料进行治疗,如口腔喷雾剂、口腔药膜等。 护理治疗:保持口腔卫生、饮食调理等护理措施对于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 感染也非常重要。

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

• 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切 口长3-5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颈阔肌,以及咬肌在下颌角区 的部分附着,用骨膜剥离器,由骨面推起咬肌进入脓腔,引出脓 液。冲洗脓腔后填入盐水纱条。次日换敷料时抽取纱条,换置橡 皮管或橡皮条引流。如有边缘性骨髓炎形成,在脓液减少后应早 期施行病灶刮除术。
• 治疗:眶下间隙蜂窝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 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 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 颌尖牙及前磨牙唇侧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作切口; 横行切开黏骨膜,用血管钳向尖牙窝方向分离脓 肿,使脓液充分引流,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 橡皮引流条。待炎症控制后应立即处理病灶牙。
什么是第三磨牙?立事牙? 智齿?
没长第三磨牙=没立事?没智慧?三磨牙冠周炎概述
•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 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30岁青年,口腔科常见 病和多发病。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阻生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盲袋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累及咀嚼肌-张口受限 • 累及口底、舌根、咽旁、-进食、 吞咽困难
• 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黏稠脓液 • 链球菌-淡黄色或淡红稀薄脓液 • 绿脓杆菌-翠绿色,酸臭味 • 混合性细菌感染-灰白或灰褐色脓液,腐败坏死臭

• (二)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舌质红、苔黄等。 病情重者代谢紊乱,可导致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酸中毒,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伴败血症或脓 毒血症时,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昏迷死亡。 慢性炎症多为久治不愈,长期排脓,反复发作。
• (三)全身治疗: • 颌面感染并发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

口腔颌面部感染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第1篇

口腔颌面部感染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第1篇
1.免疫因子的水平和活性与感染的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的免疫因子往往预示着良 好的预后。 2.免疫因子的类型和平衡状态也会影响感染的预后,适度的炎症反应和抗体产生有 利于感染的清除和组织的修复。 3.调节免疫因子的水平和活性可以改善感染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 免疫因子在口腔颌面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
▪ 口腔颌面部感染与免疫反应的关系
1.口腔颌面部感染常引发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 2.免疫反应的程度和病原体类型、感染程度等因素相关。 3.免疫反应过度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 免疫治疗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的应用
1.免疫治疗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2.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抗体药物等。 3.在特定情况下,免疫治疗可作为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手段之一。
口腔颌面部感染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总结:感染与免疫系统的互动
总结:感染与免疫系统的互动
▪ 感染对免疫系统的激活
1.感染导致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当口腔颌面部发生感染时, 病原体及其相关分子模式(PAMPs)会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 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引发免疫应答。 2.促炎因子的释放:免疫细胞被激活后,会释放多种促炎因子 ,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 胞介素-6(IL-6),进一步招募和激活免疫细胞,扩大免疫反 应。 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建立:感染后,适应性免疫系统被激活, 通过T细胞和B细胞的特异性识别,产生针对病原体的抗体和细 胞毒性T细胞,清除感染。
▪ 免疫因子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的调节作 用
1.免疫因子可以调节白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杀伤作用。 2.免疫因子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调控免疫应答的 类型和强度。 3.免疫因子可以调节抗体的产生,提高体液免疫水平,增强对 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
4、腺源性感染炎症表现较缓慢,早期为浆液性炎症,然后进入化脓 阶段,称为腺性蜂窝织炎;成年人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有时表现 极为严重。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治疗原则】
根据感染的病因不同,在炎症的不同时期,给予全 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1、 局部治疗: 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和理 疗,有消炎、消肿、解毒、止痛的作用。常用外敷药有金 黄散、六合丹,敷于患处皮肤表面,可使炎症消散或局限。
感染来源多为下颌牙齿的化脓性或坏疽性根尖周炎 或第三磨牙冠周炎扩散,或口咽部软组织损伤后继发口底 多间隙感染扩散,或颌下淋巴结炎扩散。
全身症状明显,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白细 胞总数升高。
五、口底蜂窝织炎
治疗: 应首先防治窒息和中毒性休克,可根据病人呼吸困
难程度考虑是否做气管切开术;经静脉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控制感染,适量应用激素、输血等以改善全身情况。局部 应尽早作切开引流,减轻张力,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避 免机体吸收毒素而加重病情发展。
,为了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 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切开引流术的指征: 1、牙源性感染3~4d,腺源性感染5~7d,经抗生素 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 明显增高者; 2、 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 3、 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4、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 5、 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第二节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并发症】 1、咬肌间隙脓肿或边缘性骨髓炎; 2、颌下间隙脓肿及口底蜂窝织炎; 3、感染向前方,顺外斜线在第一磨牙颊侧前庭沟处形成脓肿,
穿破而形成瘘,易误诊为第一磨牙根尖感染或牙周病变; 4、翼颌间隙、咽旁间隙或扁桃体周围脓肿; 5、感染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之间向外前方扩散形成颊部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特点

颞肌部位肿胀、疼痛 张口明显受限 颞浅间隙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 颞深间隙感染波动感不明显;颞骨骨髓炎
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 space)


颞下间隙位于颞下窝内
界限
上界为蝶骨大翼下方的颞下面
下界为翼外肌下缘
前界为上颌骨的后外侧面及上颌骨颧突的后面 后界为下颌骨髁状突、茎突及其所附着的肌肉
下颌智齿冠周炎临床表现--急性期

肿痛加重、伴张口受限、吞咽困难 冠周牙龈红肿明显,触痛,龈瓣下可有脓液溢出


患侧颌下、颈深上淋巴结肿大、压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


可并发相邻间隙感染
有全身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
下颌智齿冠周炎临床表现--慢性期

多无自觉症状 多次冠周脓肿,可由咬肌前缘和颊肌后缘间形 成皮下脓肿,穿破皮肤出现经久不愈的面颊瘘
脓肿切开排脓目的

排脓


减张
减少并发征,边缘性骨髓炎 预防扩散
脓肿切开排脓要求

建立引流:通畅、重力底位 切口设计:隐蔽、美观、勿损伤重要结构 操作轻柔、准确、快捷 根据位置、深浅、大小放置引流条 换药:冲洗、更换引流条、保持引流通畅
感染扩散
切开引流
冠周炎

是指未全萌出或阻生的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 炎症一般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临床上以下 颌智齿冠周炎最常见。


感染来源


多由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化脓性炎症引起
小儿眶下蜂窝织炎,一般由乳尖牙及乳磨牙炎症 引起
临床表现
以眶下区为中心肿胀、疼痛 可出现上下眼睑水肿,睑裂变窄,睁眼困
难,鼻唇沟消失
病因牙的根尖部前庭沟红肿、压痛、丰满
眶下间隙感染
扩散途径

向上--眶内蜂窝织炎 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 向颅内扩散--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颌下三角区肿胀、压痛 区域性凹陷性水肿,可触及波动感 穿刺抽出脓液
扩散途径

经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续 向后内与翼颌、咽旁间隙相邻 向下与颈动脉三角相邻

可蔓延成口底多间隙感染
治 疗
口外切开引流,下颌骨下缘2cm
口底多间隙感染
(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mouth)

进食、吞咽、讲话困难,严重时影响张口和呼吸 口底扪及波动及穿刺出脓液
扩散途径

后上:咽旁间隙、翼颌间隙 后下:颌下间隙
治 疗

由口底波动区切开,切口与下颌体平行
勿伤及舌动脉、舌神经,颌下腺导管


口底引流不畅时,应行颌下引流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

咽旁间隙位于咽腔侧方翼内肌、腮腺深部与咽上缩肌之间, 呈倒立锥体形。底向上通颅底,尖向下达舌骨大角平面; 界线:内界为咽上缩肌 外界为翼内肌和腮腺深叶 前界在上方有颊咽筋膜与翼下颌韧带 下方在颌下腺之上 后界为椎前筋膜的外侧分 咽旁前间隙:咽升动静脉 咽旁后间隙:颈内动静脉、9~12对脑神经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蜂窝织炎是指皮下、筋膜及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脂肪、 血管等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间隙--潜在性 感染可沿间隙扩散 位置不同,命名不同

继发性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
眶下间隙 (infraorbital space)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 情肌之间 界限---上界为眶下缘 下界为上颌骨齿槽突 内界为鼻侧缘 外界为颧骨 内容---眶下神经、内眦动脉、面前静脉等
治疗要点
脓肿切开--上颌尖牙或前磨牙根尖部前庭沟
最膨隆处切开直达骨面
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必要的支持疗法 急性炎症消退后,治疗病因牙
颊间隙(bucccal space)

颊间隙位于相当于颊肌所在的部位
解剖---上界为颧骨下缘
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前界为口轮匝肌
后外侧界浅面相当于咬肌前缘
深面是翼下颌韧带前缘
临床特点

化脓性:弥散性肿胀,自发性疼痛和压痛 腐败坏死性
发病急,发展快
广泛的副性水肿,可上至面颊部,下至胸部 皮肤红肿、发绀、有瘀斑,凹陷性水肿 皮下可扪及捻发音 舌体抬高,语言不清,吞咽困难,严重者呼吸困难 全身中毒症状
下颌骨下缘形成的颌下三角内

底为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
表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
下颌下间隙经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续
下颌下间隙(submandibular space)
感染来源

下颌智齿冠周炎

下颌后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
继发于颌下淋巴结炎、化脓性颌下腺炎等腺 源性感染

临床特点

舌下间隙位于舌腹口底粘膜与下颌舌骨肌之间 界限:上界为舌腹口底粘膜 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界及两外侧界为下颌骨体内侧面
内侧界为颏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后界止于舌根部
舌下间隙
感染来源

下颌牙源性感染 口底粘膜的外伤、溃疡

舌下腺及颌下腺的腺管炎症
临床特点

舌下肉阜区及口底颌舌沟粘膜水肿,舌下皱襞肿 胀,口底抬高,舌体移向健侧

解剖---颞间隙位于颧弓上方,颞肌所在的部 分,分为颞浅和颞深两间隙
界限 上---颅顶 下---颧弓 前---额骨侧方 后---耳廓上方 颞浅间隙是在颞肌与颞浅筋膜之间

颞深间隙在颧骨与颞肌之间
颞 间 隙
感染来源

颞浅间隙感染常由颞、顶部皮肤感染引起 而颞深间隙感染多由牙源性感染或耳部化脓性 疾病引起
发亮


张口受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可向四周扩散
扩散途径

前上---眶下间隙 后外---咬肌间隙 后内---翼颌间隙 内------颞下间隙 向上---颞间隙



根据脓肿的部位从口腔内或由面部脓肿区顺皮 纹方向切开引流

脓肿位置较低者,也可由颌下切开,向上潜行
分离至脓腔建立引流
颞间隙(temporal space)
常为多间隙感染
扩散途径


上 ---
颞间隙
下 --- 翼颌间隙 前 --- 颊间隙 后 --- 咽旁间隙 眶下裂--- 眶内
卵圆孔、棘孔---颅内
治疗

颞下间隙脓肿可经上颌结节外侧切开 伴翼颌间隙感染时,由颌下切开贯通翼颌及颞下间隙 如同时伴有颞间隙感染应由颞上线切开颞肌下达颞下

口底多间隙感染指双侧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及颏下间隙同时发 生的广泛感染

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腐败坏死性--厌氧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Ludwig’s angina(卢德维希咽頰炎)---腐败坏死性
感染来源

下颌牙源性感染


颌下腺或颌下淋巴结炎
口底软组织感染灶和颌骨损伤


咽旁间隙
感染来源

牙源性炎症,特别是下颌智齿冠周炎 邻近组织,如腭部扁桃体炎症

邻近间隙感染扩散
临床特点

咽侧壁红肿,可波及软腭、舌腭弓和咽腭弓, 悬雍垂推向健侧

局部疼痛剧烈,吞咽和进食更甚;如伴喉头水
肿则可出现声音嘶哑,的呼吸困难和进食呛咳

颈部舌骨大角平面肿胀、压痛
张口受限
扩散途径

与周围诸间隙相同,如翼颌、 颞下间隙

感染可沿血管神经束上通颅 内、下达纵隔
治 疗

张口不受限应由翼下颌韧带稍内侧纵行切开

张口受限可由下颌角以下作弧形切口,向前上、内
分离建立引流

穿刺--翼下颌皱襞内侧,咽上缩肌与翼内肌之间
下颌下间隙(submandibular space)

下颌下间隙位于颌下腺所在的由二腹肌前、后腹与
可见于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后
感染特点

翼下颌韧带区红肿、疼痛 颌后区皮肤肿胀,下颌角内侧深压痛

张口受限,吞咽疼痛
扩散途径

向上--- 颞下间隙 向后--- 咽旁间隙
治 疗

口外: 由下颌角下作弧形切开,掀起翼内肌附着

口内:
由翼下颌韧带外侧纵行切开进入翼颌间隙
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
间隙直至下颌下缘的上下贯通引流
嚼肌间隙(masseteric space)

咬肌间隙位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与咬肌之间 界限: 前界为咬肌前缘 后缘为下颌支后缘 上平颧弓下缘 下界为咬肌在下颌支的附着
嚼肌间隙
感染来源

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 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 磨牙后三角粘膜炎症扩散
临床特点
下颌智齿冠周炎病因

种族演化--颌骨长度 萌出时间--最后萌出 解剖结构--盲袋形成 全身因素--抵抗力下降,如感冒、疲劳 和月经期等
下颌智齿冠周炎病因
下颌智齿冠周炎病因
下颌智齿冠周炎临床表现--早期

局部胀痛不适,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 检查可发现智齿萌出不全,冠周有一盲袋 无明显全身症状
病源菌与感染类型

混合性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

化脓性感染、特异性感染
转 归
感染-------局限 影响感染转归因素
机体 细菌 治疗



急性-------慢性
感染扩散
临床表现与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