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4板块3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专题三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

(建议用时:40分钟)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_______、正直和 ________三大原则。

(2)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

答:

答案:(1)严己宽人客观公正

(2)不违背。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正直原则,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准则,强调待人要忠,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要恕,即待人要仁爱宽厚,能推己及人。在强调忠恕时也是有原则的,即能明辨是非,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只会破坏正直、公正。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上》)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

(1)《礼记·曲礼上》的“贫贱而知好礼”,可以看作是对《论语》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________(人名)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________(人名)的高度评价。

(2)梁朝皇侃在其《论语义疏》一书中将《论语》中的“未若贫而乐”改为“未若贫而乐道”。有学者认为改得恰到好处,请你揣摩一下,这样改好在哪里?

答:

答案:(1)孔子或孔丘颜回或颜渊

(2)①句式和结构上与下文“富而好礼”构成前后照应;②内容上使“乐”直接指向“道”,更能体现孔子对儒家之道的执着追求。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离娄下》) 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 (朱熹)

(1)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儒家的哲学观念,即________。(限两个字填空)

(2)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依次简要揭示这种哲学观念的内涵。

答:

答案:(1)中庸

(2)①以仁义为原则,爱憎分明;②持中调和,不走极端;③和而不同或灵动多变。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注】讱(rè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

(1)解释材料中的加点字。

邦:

家:

(2)同是“问仁”,孔子回答不一,请简要分析孔子给出的实践“仁”的不同方法。

答:

答案:(1)邦: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

(2)①第一章中,孔子指出实践仁完全得靠自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②第二章中,孔子强调为人做事要心怀他人,对人恭敬;③第三章中,孔子指出仁者言语要谨慎而合乎礼;④无论哪一种实践仁的方法,其根本都是要约束自己,使言行都合乎“礼”。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论语集注》) 【注】约:贫困。

(1)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_______手法。孔子弟子中“君子固穷”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仁德”修养在人克服环境影响中的作用。

答:

答案:(1)比喻颜渊

(2)①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

②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

6.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答: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答:

答案:(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

7.(2019·绍兴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 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韩非子·心度》)

(1)对于治国,孟子主张_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__。

(2)针对孟子和韩非子的观点,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1)仁政法治

(2)略。(结合现实,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8.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①;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③为?”

(《论语·子路》)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④用之而成路;为间⑤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尽心下》) 【注】①达:通达,会处理。②专对:独立自主应对。当时在外交上常以背诵《诗经》章句来委婉地进行提问和回答。③以:用。④介然:特别专注的样子。⑤为间:有顷,为时不久。

孔子、孟子各提出了什么样的为学主张?请根据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孔子主张学以致用(或:孔子认为,为学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他要求弟子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政务、外交上。②孟子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或:孟子认为,学习要持之以恒)。他以“茅塞”为喻,告诫高子不可间断学业。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论语·八佾》) 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修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