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冷漠现象及改善途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大学生人际冷漠现象及改善途径分析
桂林理工大学(541004)刘淑云陆平
现代社会人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友情随利益关系而改变,人际关系日趋淡漠。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社区,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形各色的学生,虽然同为青年人,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的心理特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同样让人担忧。本文论证校园人际关系的角度不是某一个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交往困惑等个体问题,而是从大学校园整体人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现状,探寻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复杂化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1校园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
人是社会的一员,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实在性,任何人不能脱离其他人而独立存在。马克思说: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1]。尤其现代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的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伴随着复杂的社会变化,人们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情感方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正经历着由青年期的不成熟向成年期的成熟转变的一个发展阶段。因此大学校园的教学任务不能仅仅停留在灌输文化知识,更要使大学生从知识涵养到心理素质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个案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的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可以把大学生需要处理的主要的人际关系分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室友关系、个人与班级以及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关系构成了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大学阶段的青年男女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学业进步;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和心理问题的出现。所以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面向社会的必然要求。
2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大学校园是个亚社会,某大学社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有78%的同学反映:大学生人际关系复杂难处,宿舍关系就占45%,认为还可以的占12%,认为人际关系简单的仅占9%。这一结果与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联合腾讯教育对8895名大学生就校园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的结果相同,在总分为10分的“人际温度”评价中,53%的受访者评价一般(5分),感觉比较温暖(8分)和非常温暖融洽(10分)的比例分别为22.3%和6.2%,觉得有点冷(3分)和非常冷漠(0分)的则分别占14.4%和4.1%[2]。通过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校园整体人际状况不容乐观。而且,最近几年里,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源于人际关系困惑的占很大比例,已经超过前几年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恋爱困扰在导致心理问题发生的诸因素中所占比例。校园人际关系复杂状况不仅成为困扰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问题,甚至已经严重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
3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的影响因素
3.1大学生个体自我意识过分强烈,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是指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独一无二的地位使他们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我中心感,长时间一直生活在自我之中。不愿意别人否定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对于提出与自己相左意见的人持敌视态度,不能客观评价自己。自我中心感强烈者,常常盲目自信,自私自利。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利益,这种人与他人不可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3.2误用市场竞争法则,对他人心存戒备:随着市场经济概念日渐深入人心,竞争、等价交换等市场法则也被人们引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大学校园。虽然市场经济带给大学校园很多精彩的内容、带给大学生很多的锻炼机会。同时,也将它的负面效应移植到校园中和清纯的学生头脑中,以至于一部分人失掉了对友谊的信任。我们时常看到,有些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把友谊当成工具;有些人为获取某一政治地位而深深地伤害昔日好友。在实际生活中,即使在校园里也存在许多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现象,有的同学在体会到某种伤害后,改变了之前一直所信奉的正确的观念,逐渐也变得自私自利、逢场作戏。有的同学思想偏激,当别人稍有不符合自己意愿或不利于自己时便认为是别人故意为难自己。逐渐地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心,主动断绝与他人交往。
3.3自我认知偏差,产生自负或自卑心理,造成自我孤立:在造成大学生交往困惑的种种原因中,自我认知偏差居于首位。据调查,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上往往存在两种对立的偏差:一是过高评价自己,表现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二是过低评价自己,表现为妄自菲薄,自轻自贱。过高的评价自己会使自己脱离班级,在同学中造成孤立;过低的评价自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敢与同学交往。此两种偏差都是对自我认知过于主观造成的,结果都不利于建立正常的同学关系。另外,大学生
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欠缺是另一个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缺陷。部分同学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遇事容易走极端,还有的同学不会自我克制不良情绪,迁怒于别人,伤害同学的感情,进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4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没有时间关心他人:自从高校扩大招生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在逐年增加,加上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不科学、不合理,有的大学生一入学就面临着失业的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让人们必须面临优胜劣汰的现实。学业、就业、感情等层层压力迫使大学生们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将来,对他人的生活没有兴趣,对他人的事情不去关心,不屑或无心在意他人的决定,除非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或对自身有影响的事。缺少彼此沟通和交流,必然使同学之间、室友之间关系疏远,感情淡漠。
3.5人生观、爱情观扭曲:大学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但有一个事实表明:近几年来,大学生的素质有整体下降的趋势。而且,因为心理年龄的增长明显慢于生理年龄的增长,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接受着高等教育,在心智、能力上却远没有达到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在大是大非面前,往往不能端正立场;在人生观方面,往往失去正确方向。许多同学把“挣大钱”、“当大官”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标准,遇事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在这种人生观指引下,对待同学情谊所持有的态度也不会是正确的。对于爱情,有的同学否定、摒弃传统的爱情观,坚持玩乐主义信条,对待感情的态度过于随便,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朋友或同学的情谊。
3.6“价值主义”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功利化:在与人交往中,有些同学的行为表现非常具有功利性,他们把交朋友看作是选购股票一样的行为。如有些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看到就业难便迅速转向恋爱或抛弃原来的恋人,重新选择恋爱对象。选择的对象大多是有相当的社会背景或经济条件的人,借此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除此之外,有些同学为达到一定个人目的,对有所求的同学殷勤示好,或者做出小小的牺牲,一旦目的达到了就离他而去。在这种心态下,同学关系成了实现利益的手段,似乎一切为了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都是正确的,在利益面前似乎没有不可以的。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朋友关系,只有利益。
4解决大学生人际冷漠的主要途径
4.1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促进大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同学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通过社团组织的团体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要求在内容上要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思想内涵,在形式上具有艺术特征和创新性。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自组织参与,加强了同学之间沟通,促进大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应体现学生主体性,能够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和献计献策的热情,避免全权由老师或学生会成员负责。活动的设计要坚持娱乐和意义相辅、内涵和形式相承的原则,不能仅仅为了娱乐而娱乐,活动要体现本校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良好的校园精神。另外,活动的形式要丰富,要始终与时代和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能够捕捉当前最热的娱乐形式,结合学生特点,设置具有新意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
4.2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自信心和能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首先应该做的是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听取善意的意见,结合自身优缺点,确定符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条件培养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包括强健的体魄,丰富的文化储备,健康的心理素质等。要善于挖掘自身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优点,只有这样,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对自己有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客观的认识与评价,在人际关系中才会树立自信心,克服不必要的自卑感。另外,大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开始话题,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倾听,如何与人讨论,如何换位思考等。通过主动参与交往实践提高交往能力和交往信心,为进入社会后能更好地与各种人交往做准备。
4.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培养积极、热情、开朗、坚毅的性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效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与学科教学、课堂内外的结合,并有机地融合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②发动社会的力量。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关键是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建设完善、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③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心理工作力量弱、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培养全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
4.4树立正确的校园人际关系理念,遵循人际交往原则:①平等原则。平等的态度是与人交往成功的前提。古人云:
“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际交往中既要自重,又要彼此尊重。②换位原则。“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凡事不能仅凭自己的标准,任何人都有其独特的地方,都有其特殊的经验和认知方式。学会用对方的立场来重新审视问题,才会得到更客观的结论。③宽容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待别人要有宽容之心,接受对方异己的方面。④诚信原则。诚信是友情建立的基础,虚伪的、有目的性的交往是不会长久的。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佐曾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是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有利于校园主体获得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人与人的交互作用犹如物理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良好的人际环境需要交往主体各方坦诚相待,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只有坚持正确的人际交往原则,克服主观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