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该怎么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应该关注——经济活动中的人,将一个人放在经济活动的整个背景下去分析,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与平时完全不相同的结论来。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他所有的活动都与(狭义的)经济相关联,而鉴于种种局限,我们无法长期接触,无法等待完美而延迟的稿件的出现。所以我们应该首先研究的是:

人物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尤其是在中国——企业和企业中都缺乏有效的监督,他的成功与失败与性格中的某些优点和缺陷息息相关。

在这方面,柳传志的谋略与强硬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王志东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的性格原因;王峻涛完全是一个随意和缺乏耐性的人,有点书生气,这就决定了他在8848的失败;搜狐的张朝阳有点孩子气,对于玩的要求超过了创业的欲望,所以搜狐一直没有大的动作与调整,但这却造成了一种后果——搜狐的赢利很少,但搜狐的问题也最少,也就是说,张朝阳与搜狐的钱是相对干净的……

在这方面的前期准备,我认为至少有被采访对象的出生日期、地点、背景(生活背景、学习背景、工作背景、地域背景)、血型、星座。这些技术性工作对于了解被采访对象十分重要。在采访中,要努力找到人物性格中最脆弱的一面。1999年美国最佳新闻写作奖得主德宁.L.布朗说:“因为我们都有脆弱的时候。暴露某个人的脆弱就像泄露了他的秘密。作为人类,我们都有了解他人秘密的喜好。” 所以,人物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努力揭开他性格中的秘密。

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对一个人物的了解,不是只经过一次短暂的采访就可完成的,必须事先有大量的阅读、储存。

譬如,如果现在写一个叫克里斯托夫.高尔文的人,我可以写得更好一些,因为我的资料库中有关于他、他父亲、他祖父和摩托罗拉的种种资料,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摩托罗拉是一个家族企业,它对他的继承人有着神圣的使命感。我了解到了高尔文家族文化的精神,以及克里斯托夫为了摩托罗拉所做的牺牲。在不用采访的情况下,这都将成为一篇质量不错的稿子——但这并不是为不采访制造借口。

我个人认为,除非有新闻性,更多时候,我们将我们的积累作为一种储存,它将随时变成“新闻”,而不是必须、马上变成新闻。当我们需要这些资料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容地查阅、提炼出我们的观点来,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效率,无论对于企业家或者记者,其实都是最重要的。

在美国,一篇无截稿时间限制的新闻作品,通常要花4个礼拜以上的时间进行采访,有的要花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反复地进行回访。对于我们,这当然是一种时间上的奢望,但它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概念——花费一

些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你的采访对象,将会提升稿件的质量。这对于一个记者的成长,其裨益远远超过多写几篇稿子。

人物写作,我始终认为应该具备一个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是模糊的,并非一成不变,但基本要素应该具备。

导语模式

在我看来有下面几种——

1、导语部分就提出时间、人物的特殊性和性格。

举例说明——

就在布里克修正案被挫败的那天,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过他六十岁寿辰。他是个德高望重的政治家,看上去也是那样。他一切都与众不同……(《光荣与梦想》关于杜勒斯的章节,第三册958页。)

在做了肝脏切除手术后,他脱颖而出,成了纽约市的风云人物。他是一位多重性格的政治家;一位反对一揽子解决问题的领袖。他耿直,桀骜不驯,考虑问题不周全,做事毛毛糙糙,爱开玩笑,爱激动,很有主见,不怕选举团的威胁……(《抓住大树使劲摇撼》,关于纽约市长爱德华.欧文.科克的报道。)

他父亲是西奥多.罗斯福的兄弟,母亲是出名的美人;她生于1884年,取名安娜.埃莉诺.罗斯福。太伤心了,谁都这么说:孩子太丑了。《美国人物画像:埃莉诺》,关于富兰克林.罗斯福夫人的报道。)

28岁的霍华德.昂鲁是一个性格温和、说话轻柔的退伍老兵,参加过发生在意大利、法国、奥地利、比利时与德国装甲部队的炮战。今晨,他在东卡姆登自家所在的街区用战利品“卢格尔”手枪打死12人,打伤4人。(《性格不健全者打死12人》,1950年普利策报道奖。)

这样的导语,一般是用在采访对象是公众人物的写作中。公众人物本身就具备某些新闻特性,所以,描述他们的性格比单纯描述新闻事件更有效,也更重要。

2、导语部分提出悬念。

德宁.L.布朗的经验是:“我经常喜欢以细节开头,以某种紧张拉开报道的序幕……我一直以来关注的就是如何吸引读者,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将他们带入报道。”

悬念无疑提供了“吸引读者”最佳的可能性。在一篇叫《德博拉的选择》的报道中,她开头写道——

德博拉.盖恩斯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他的脸埋在黑色的卷发中,两条眉毛又浓又弯。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魔鬼又是天使,是凶手又是救星。他就是那个在堕胎诊所中开枪的歹徒,他的脸映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在另外一篇叫《教育局长愚公移山》的报道中,她的导语是——

电话铃响起之前,乔治王子县教育局长杰罗姆.克拉克就已经知道这个电话的内容了。几个月来,关于州方将接管几所最差学校的消息已传得沸沸扬扬。终于,一月的一个中午,州教育局长南希.S.格拉斯米克打来了电话:9所学校面临倒闭,州教育局将为这些学校的改善工作制订严格的日程表。

有趣的是,德宁.L.布朗在这篇文章一个很重要的章节,用了“偏向虎山行”的小标题,在这章她开头便写:“克拉克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有着棕色皮肤和黑白相间的胡子,他的笑容亲切,每当他带着很重的巴里白人口音说话时,人们总是听着。他的谈话中偶尔会带有‘这个风险很大’、‘我现在就需要’之类的句子,但这些话在他说来是那么平平淡淡、不带任何愤怒或忧虑。”

另外一个例证是——

1970年3月24日,星期四,当28岁的戴安娜.奥顿在伊利诺斯州德怀特下葬之时,聚集在她墓边的亲友们并不真正知道她究竟是什么人。(《一个恐怖分子的成长》,1971年普利策国内报道奖。)

在《中关村:段永基突围》中,我无意中借鉴了这种导语模式。而在我的初稿中,导语是:

8月15日。中关村科技股东大会。
对于段永基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以强硬的态度对待那些挑衅的股东们——由于不久前的股市暴跌,他们中很多人被“套牢”——中关村科技是一家上市公司,他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对他们的投资风险不负任何责任。他所能给予的只有同情。他还告诉他们,与银广夏不同,“中关村”没有发布假消息,没做假帐,它有着持续增长的业绩,它还赢利。

比较一下会发现,见报稿中的导语要比这个导语好得多,因为它把静态的、断裂的悬念变得连贯和充满了动感。

3、吸引读者第一。

所有导语的目的都是以吸引读者为第一要义。所以,我们可能不需要总结和花费罗嗦的文字去讲述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东西充斥在无数报纸的无数版面上。

我们应该运用恰当的方式,将事件的决策者或参与者,以简单而充满诱惑力的文字,提到最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