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方言介绍课件资料

地方方言介绍课件资料
地方方言介绍课件资料

普通话教学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学校附近的商场、饭店等服务型行业从业人员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及普通话的标准程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显示数据与我们与他们交流道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之中绝大部分(年龄在10—45岁之间、从事教育服务业、具有较高学历)使用普通话约占60%,另有约40%的人仍然习惯使用当地方言。然而尽管绝大多数人使用普通话,但他们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却不容乐观。只有极少数的人使用正规的普通话,更多的是方言与普通话的混合。通过以上结论我们不难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使用普通话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其标准程度却未与普通话的使用人数成正比。这就告诉我们以后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重点抓“正规、标准‘‘,力求人人都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请将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我们在实习期间已发放宣传海报、口头劝说及举行“语言交流(普通话与方言)“活动的形式搭理宣传了使用普通话的好处以及如何学好普通话。我们通过自身经历以及专业所学向他们总结了几点有关于如何学好普通话的方法:(1)学好发音(2)记住每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3)上口练习(4)积极参加艺术语言的实践活动等.虽然实习仅有短短一周的时间,我们接触的人也十分有限。但我认为我们这次实习是有意义的,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宣传了使用普通话的好处。我想通过我们的宣传亦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使用普通话的行列之中。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也调查总结了各自家乡方言中的语法、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差异。下面是我调查的我的家乡滨州惠民方言中的语法、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差异。

语法

1、语音特点

普通话韵母an音节的字, 如安(ān)、氨(ān)、俺(ǎn)、按(àn)滨州惠民话中读作ean韵母中lei音节的字,如擂(lēi)、累(lèi)、雷(léi泪(lèi)滨州惠民话中都在韵母ei前加u,读作luei。滨州惠民话中某些单字有习惯性读法和

特定词中的变读。例如:还(hái)要读作还(hān)要,土堆(duī)读作土堆(zuī),做(zuò)饭读作做(zòu)饭,棉(mián)花读作棉, 胡(hú)集乡读作胡(húo)集乡滨州惠民(部分)方言字音与普通话字音对照表

2、词法特点

滨州惠民方言词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滨州惠民话中名词缀子、头及方位词、动词缀头的数量较多,例如:麦子(小麦)、棒子(玉米)、洋柿子(西红柿)、豆子(大豆)、蜂子(马蜂)、夜猫子(猫头鹰)、蜜虫子(蚜虫)、地排子(鼹鼠)、胰子(肥皂)、戳子(印章)、酒盅子(酒杯)、婶子(叔母)、妗子(舅母)、小孩子(小孩)、砖头(砖)、舌头(舌)、手指头(手指)、脚指头(脚指)、前头(前面)、后头(后面)、上头(上面)、下头(下面)、吃头、铺头。滨州惠民话中的形容词后缀也比较丰富。例如:热乎乎的、凉飕飕的、苦不溜唧的、辣乎乎的、香喷喷的、臭哄哄的、粘乎乎的、傻乎乎的、黑漆漆的、红彤彤的。在指示代词中,滨州惠民话多用乜(niè) 乜孩子、乜人、乜车。用在判断句中指代人或事物,作主语。例如:乜是张三、乜孩子、乜人、乜车、乜位或数量。例如:乜个人、乜一个人、乜本书、乜一本书、乜头牛、乜一头牛。在量词中,滨州惠民话中的量词用个最多,(普通话中不用个的滨州惠民话经常用)例如:一个(座)房子、一个(只)鸡、一个(顶)帽子、一个(块)砖头、一个(张)桌子等;滨州惠民话还使用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量词。例如:(dú)[乜(dú)花着实好看];犊搂(lòu)[这犊搂(lòu)葡萄快熟了];亭子(乜些棉花三亭子俺纺了一亭子了);

接(乜接地是谁的?)。在“的”字用法中,滨州话中“的”字念di,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常用“的”字组成“的”字词组表示其职业特点。例如:当官的(领导)、种地的(农民)、教书的(教师)、送信的(邮递员)、玩八戏的(杂技演员)、开车的(汽车司机)、要饭的(乞丐)、家里头的(妻子)。在程度副词中,滨州惠民话中一般用杠(gang)着(杠着好、杠着热);着(zhāo)实(着实多、着实厉害);快(快热、快凉、快难受)等等。同时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丰富。例如:漆黑、雪白、煞白、漂白、通红、焦黄、焦绿、焦酸、杠辣、稀甜、咸、崩脆、杠脆、棒硬、冰凉、闷热、崩紧、生疼、溜滑、菲薄、楞厚、老香、挺鲜。

3、句法特点

滨州惠民方言句法与普通话差别较小,多表现在比较句、反复问句、选择关系词语中。普通话比较句说“甲不如乙”,滨州惠民话中常把“不如”说成“不跟(gen)”[俺不跟(gen)他走的快]、“赶不上”(我赶不上人家存钱多);普通话反复问句中常用“好不好”、“是不是”、“行不行”,滨州惠民话还说成:“好啊吧”、“是啊吧”、“行啊吧”等。普通话复句的关联词语递进关系的常用“不但……而且……”,滨州惠民话常用“不光……还……”(他不光上中学,还要上大学);普通话选择关系中未定性选择的关联,常用“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滨州惠民话常用“要不……要不……”(要不你干,要不我干);普通话既定性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常用“与其……不如……”,滨州惠民话常用“……的话……还不如……”(你个人去的话,还不如咱俩去好);普通话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常用“如果……就……”,滨州惠民话常用“要是(要不是)……的话……那就……”(要是你不吃药的话,那就麻烦了)。

4、语法构词特点

(1)“咱”或“俺”作前缀

亲属称谓在背称使用的时候,称谓前会经常加一个“咱”或“俺”字。“咱”和“俺”作前缀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对话人之间同辈,被称呼者是双方共同的亲属,这时加前缀“咱”,比如哥哥对弟弟说“咱爹去哪里了”;而当说话者提到自己的亲属的时候,往往加前缀“俺”,如“俺爹”,这都是正常合逻辑的用法。第二,对话双方是同辈但非亲属关系,被称呼者和受话人是亲属关系,和

说话人无亲属关系,此时往往加“咱”。比如同辈的小王对小李提到小李的外婆说“咱姥娘身体还好么”;有时对话双方并非同辈,这时便往往用“俺”,比如老王比小李年长,提到小李的外婆时,他会说“俺婶子的身体还好么”。第二种情况下,说话人主动地将自己纳入到对方的亲属范围之内,听起来不合逻辑但却合情理,显得特别亲近密切。如果小王(老王)对小李说“你姥娘身体还好么”,虽合逻辑但却会让听话人感觉到十分疏远。

(2)儿化

“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带有“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北方方言里儿化发音非常常见,在亲属称谓的使用中,口语儿化的也十分常见。其特点是:长辈称晚辈时,往往儿化;晚辈称呼长辈一般不儿化。如“侄子儿”“孙子儿”“闺女儿”……晚辈称呼长辈使用儿化发音时,长辈也是在其同辈中属于年龄最小者,象“小叔儿”、“小姑儿”、“小舅儿”等,年龄最小者也往往是最受宠爱者。

(3)其它

有些在普通话中双音节称谓而在本地则是单音节,比如“爸爸”、“妈妈”、“姨妈”、“舅舅”、“姑姑”等在本地方言中称“爹”、“娘”、“姨”、“舅”“姑”。其原因大约一是口语简洁的需要,二是可以显得亲近随意。有些称谓常加“子”作后缀,比如“婶子”、“妗子”、“嫂子”、“舅子”、“姨子”、“侄子”、“外户子”,这种“子”字后缀只有一般的语法意义而无实际的语用意义。

词汇

裤子---单裤玉米---棒子沉默不语---不足声

聊聊---拉拉调皮捣蛋---狗踢等学校---校五

什么时候---多咱软---软活那个---聂个

拖拉机---拖了机壁虎---些猴子蝙蝠---延白虎

饿---握地黄渴---干括放下---高的聂里

回家---家奇辣---后辣步行---跑周

太、很---老么馒头---卷子月光---光墨地儿

去年---年时中午---晌五头院子---天井

屋子的地面---捂得肠子牲口---头古蹲下---姑得(dei)着大衣---大场月亮---光明冰雹---雹子

彗星---扫帚星霹雳---呱啦晴天---好天

多云---半阴天太阳地---老爷地冰---冻冻

雪霰子---饭不拉子结冰---上冻风停啦---住风

去年---年时明年---过年每年---见年

今天---今们儿中午---晌午下午---过晌午

傍晚---傍黑天白天---白夜多会儿---多咱

什么时候---多时截将来---往后元旦---阳历年

除夕---大年三十春节---过年立春---打春

麦季---麦秋元宵节---正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十五野外---坡里土丘---土堆儿河岸---河边

河心---河当中路---道硬土块---坷拉

附近---近处前方---前头里面---里头

外面---外头边缘---边儿上曾祖父---老爷爷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外祖父---姥爷

外祖母---姥娘父亲---爸爸母亲---娘

伯父---大爷伯母---娘娘岳父---丈人

岳母---丈母娘叔父---叔婶母---婶子

舅父---舅舅舅母---妗子姑母---姑

妻子---老婆女儿---闺女外甥---外甥闺女老头儿---老头子长辈---老的儿晚辈---小的儿

邻居---邻舍家我---俺我们---俺们

你们---你这伙爷们---爷儿们哥们---哥们儿

男人们---爷儿们女人们---娘们儿单身汉---光棍儿孤寡老人---老绝户乞丐---要饭的厨师---厨子

魔术演员---变戏法的吝啬的人---财迷头---脑袋瓜子额头---页拉盖眼屎---眼眵鼻孔---鼻子眼而垂---耳朵垂耳屎---耳髓口水---斜斜

牙龈---牙花子臼齿---大牙下颌---下巴

头皮屑---肤皮子腋窝---夹支窝手背---手面

小指---小马手指头脊椎骨---脊梁骨肋骨---肋条

乳房---妈妈肚脐眼---荸荠眼膝盖---波了盖脚---脚丫子恶心---干月腹胀---胀饱

偏瘫---半身不遂请医生---请大夫瘸子---瘸吧

傻子---傻瓜驼背---罗锅腰豁唇---豁嘴

晕厥---晕过去啦点火做饭---烧火小便---解小手打鼾---打呼噜休息---歇歇闲谈---拉呱回家来---家来散散步---溜达溜达玩---玩儿

吵架---打仗夹菜---蕺菜走访亲戚---走亲戚背手---倒背手叉腰---插腰收拾---拾掇蹲下---谷堆下估量---估摸犹豫---二乎合伙---插伙选择---挑胡说---胡咧咧批评---数落讥讽---笑话挑拨---调唆

教导---调教挑毛病---找茬夸耀---谝

说大话---吹牛屄自言自语---嘟囔劝解---圆成

哄骗---诓坑骗---坑人拍马屁---舔腚走后门---走后门儿拾掇---鼓捣敷衍---应付

安排---支使招惹---惹乎寻找---讨换

羡慕---眼红高兴---子儿心里发慌---发毛胆怯---怵头感觉到---觉着恶心---恶影

婚事---喜事相亲---见面男子娶亲---娶媳妇新郎---新女婿新娘---新媳妇怀孕---有啦分娩啦---生孩子头胎 ---头生儿小产---流啦

喂奶---吃妈妈认生---眼生丧事---白事停尸床---灵床坟茔---坟投河---跳河占卜---算卦招魂儿---叫魂儿土地神---土地爷爷灶神---灶王爷阎王---阎王爷住宅---宅子甬道---过道厢房---偏房里屋---里间门闩---门插关儿们挂---门鼻儿风箱---风掀笼屉布---笼布牛圈---牛栏方凳---杌子保温瓶---暖瓶毛巾---手巾肥皂---胰子抹布---抹桌布子火柴---洋火手电筒---电棒子日光灯---灯棍儿大衣柜---大立橱手纸---卫生纸手杖---拐棍儿衣服---衣裳围巾---围脖衣兜---口袋儿尿布---褯子本钱---本儿开张---开市施肥---上粪播种---耩地锄地---耪地下地干活---上坡芝麻酱---麻芝花生---长果猪油---大油面酱---甜酱

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白桦林好地方 温州市龙湾区外国语小学金冰洁 教学目标: 1.从外国歌曲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并能在体会歌曲情感后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够用打击乐器选择正确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采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体会速度对音乐情绪的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利用多种形式和不同速度表现歌曲,发挥学生特长。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加拿大民歌,简短、流畅,使人听后就在脑海里显现出一幅美丽画面。歌曲为自然小调式,在主三和弦6.1 3三个音上加以发展。曲调欢快活泼,也十分稳定。最后的衬词体现了恋恋不舍的情感,象远去的脚步,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自然风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一定去过不少地方,谁能说说在你去过的地方中,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有怎样优美的景色?(学生回答) 二.学习歌曲。 1.导入:欣赏有关白桦林的图片,感受白桦林的美丽。 (点击课件)在遥远的北美洲,有一个国家叫加拿大,加拿大素有“枫叶国”的美称。除了枫叶,加拿大还有美丽的白桦林,夏天,白桦林里的白桦树郁郁葱葱,直入云霄,秋天,白桦林宁静安详,冬天的白桦林银装素裹,分外迷人。白桦林深处还躲着许多小动物呢,有珍贵的麋鹿,可爱的海狸。白桦林真是个好地方。 2.请听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听听歌曲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心情?白桦林中有哪些好地方?(播放范唱)听后生答,生答一句师唱一句。 3.复听。设问:听听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答:情感/ 歌曲的意境。 教师小结:因为有了亭亭的白桦树、碧蓝的湖水、美丽的山峦、静静的草房、可爱的动物……所以才说白桦林是个好地方。请你想象一下,在这片美丽的白桦林里,会有一些什么声音呢?(生) 4.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的回答创编: X 0 X 0 | X 0 X 0 ||(伐木的声音……) X — X X | X — X X ||(风吹树叶沙沙沙沙沙) 0 X X 0 | 0 X X 0 ||(动物的脚步声……) 每说出一种节奏,师板书,并齐练。都要为歌曲的旋律伴奏,目的是熟悉歌曲的旋律,并为歌曲伴奏做准备,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掌握。 5.学唱歌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全曲由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歌曲所抒发的对白桦林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油然而生对自己家乡热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感受旋律的对比和节奏变化,理解歌曲内涵。能用稳定的节奏,欢快的情绪演奏和演唱歌曲,在不同力度,速度演唱形式中体验表现歌曲情感。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歌曲的自然小调音乐特点,体会和切分音,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用固定节奏型吹竖笛为歌曲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2/2拍。 教具准备:竖笛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一)竖笛教学 1、激趣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一首美妙的乐曲送给大家! (播放白桦林好地方伴奏) 师:老师演奏的怎么样? 2、揭示课题歌曲 师:老师演奏的这首美妙的歌曲是来自加拿大的《白桦林好地方》现在来听一遍,一起感受一下歌曲的节奏特点。 播放范唱,师引导学生律动感受节奏 x - x x︱x x x - ︱ 音乐的节奏特点你们感受到了吗?谁能来拍一拍 生拍 同学们跟她一起来。 x - x x︱x x x - ︱ 师:同学们,我们就用这这种的节奏型来为歌曲伴奏怎么样?老师弹琴,你来拍。 师弹前3乐句学生拍。

陕西人文地理课件资料

陕西人文地理知识 1、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处于东经105度29分至110度15分、北纬31度42分至39度35分之间,是我国的内陆省之一,60%的面积属于黄河流域。全省东西宽约150——500公里,南北长约870公里,那么你知道陕西与哪些省份毗邻吗? 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湖北、河南等七个省区毗邻 2、陕西八大怪是陕西特色人文所在,也经常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么陕西八大怪有哪些呢? 一怪面条像腰带;二怪锅盔像锅盖;三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四怪凳子不坐蹲起来;五怪帕帕头上戴;六怪房子半边盖;七怪碗盆分不开;八怪秦腔吼起来; 3、陕西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写出四个 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嘉陵江等 4、陕西境内的最高山峰是哪座山峰呢?太白山 5、西安一直被称为“十三朝古都”,历史上都有哪些朝代将西安(古称长安)作为都城的呢?(请至少写出8个) 西安的十三朝: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6、不论是儿童、成年或老年缺钙都会影响健康,患各种疾病,钙的吸收与()有关;维生素D 7、新疆的哈密瓜之所以甘甜主要是因为(昼夜温差较大); 8. 西安的四个城门名称是:东门(长乐门)南门(永宁门) 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取“长安永安”之寓意。 9.南门(永宁门)今年因举办了春晚而蜚声海内外。 称为永宁门是因为古代民间认为南方是火种所在地。为避火灾,炉灶一般不往南开,南门永宁之意,就是向火神祈祷,勿起火灾,永保安宁,以示诚意,永不开南门。 10. 南门的仿古入城式被誉为:天下第一礼.中华仿古迎宾第一式 11.西安除了四个正门外还有四个小城门,它们是:小东门(中山门),小南门(勿幕门),小西门(玉祥门),小北门(解放门) 12. 西周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叫(镐京)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学设计《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docx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学设计《白桦林好地 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课型:歌唱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间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可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加以发展。音程以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 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了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多媒体演示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 自然的景色。能用稳定的节奏、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2、知识技能目标:知道拍的强弱规律,在歌曲演唱中会运用中强f力度、渐弱mp力度,识读最后一句乐谱,完成难点的突破。 3、过程与方法:模唱的方法,使学生很快掌握歌曲旋律, 学唱歌曲,并通过旋律的对比和节奏来理解歌曲的内涵。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因此在课中会设计让学生讨论歌曲末尾的力度记号的运用。 教学重点: 节奏稳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熟悉节奏。

掌握“f”“mp ”在歌曲中的演唱,识读最后一句乐谱, 能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编创歌词。 教学策略: 1、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歌唱的习惯。 2、注重歌唱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 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3、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演唱歌曲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对世界音乐的热爱。 4、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 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赏识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长安六中介绍

引新至善成就幸福人生南依秦岭,北望雁塔,东傍西康铁路,西临少陵塬畔。在这既有千年古镇特色又现代文明城镇特色的古镇----引镇北侧,有一处环境优美,充满着现代气息的校园,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布局合理,环境典雅,设施先进,如同一颗莹莹发光的明珠,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彩,这里就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的理想家园----西安市长安区第六中学。 长安区第六中学创建于1953年,六十载砥砺前行,学校逐步走上了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完善、不断辉煌的历史征程。2006年晋升为西安市重点中学,2008年12月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10年被授予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六中校园,绿草如茵,树木葱郁,生机勃发;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大食堂错落有致;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监控系统、网络系统覆盖校园;篮球、足球、排球和羽毛球场地及塑胶跑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像芳花香草般点缀着校园的每个角落,与你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在这里,人与自然,经典与时尚融为一体,散发着馨香,培育着时代的宠儿和舵手。 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300人,教职工160人。有专业教师136人,中、高级职称88人,研究生20人,本科学历134人。 长安六中凝神聚力抓教学,千方百计求质量。学校本着“和而不同,引新至善”的办学思路,确立了“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变通教学方法,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把学习的时间、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已初步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白桦林好地方说课稿

《白桦林好地方》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八册第五课《白桦林好地方》。对于本课的说课我准备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进行 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 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结合这一理念,制定以下目标: 1、学会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有感情的演唱,表达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热爱。 2 、在情境中感受歌曲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的回忆。 3、尝试利用竖笛进行二部合奏。 三、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演唱、欣赏和分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认识简单的乐谱。可以进行一些节奏型的拍击。竖笛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训练之后,也可熟练地吹奏一些曲目。 四、说设计理念 在本课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 乐中体验、发现、创造、与表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课堂中渗透课题研究 ——竖笛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竖笛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是以歌曲教学为主的音乐课,所有音乐教法的应用都是为歌曲的演唱做好铺垫。所以, 通过节奏拍击、视唱、听唱等形式,使学生准确而又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是本课的重点。 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点有两点: 1、歌曲最后一个乐句衬词“蓬得得蓬蓬” 两次在主音上拉长节拍的演唱与处理。 2、二声部的练习与演唱。 五、说教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结合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难度先行法。结合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采用难度先行法,把歌曲中的音符特点、低声部旋律作为发声练习。将最后一句旋律的节奏设计为节奏接龙,有效地降低了新课的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地解决了学习的难度。

白桦林好地方

《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目标]: 1、演唱、表演歌曲《白桦林好地方》,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 2、感受加拿大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教学内容]: 1、教唱、指导表演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引导学生在表演歌曲过程中感受加拿大儿童的童年生活,体会加拿大独特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 1、歌曲教唱; 2、歌词创编。 [教学难点]: 1、歌词创编; 2、打击乐伴奏; 3、渐弱的处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钢琴; 3、课堂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那里?家乡的哪些景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三、课件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我们的家乡》课件。(宽阔的包河大道、挺拔的区政府大楼、热闹的集市……)学生们讨论、交流。 四、情景导入。 在遥远的北美洲,有一个宽广、富饶而美丽的国度,她的名字叫加拿大,你们对她有多少了解? 多媒体演示《白桦林好地方》课件,伴随课件演示,教师向学生逐一解释图片含义。(附后)。 白桦林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景物、可爱的动物、迷人的植物,你们想听一听关于白桦林的歌曲吗? 五、初步感受。 教师播放《白桦林好地方》歌曲,师生共同欣赏。 提问:歌曲中的那些句子唱出了对白桦林的赞美? 六、教唱歌曲。 1、教师弹奏旋律,范唱。 2、弹奏旋律,教唱曲谱。 3、播放《白桦林好地方》歌曲伴奏,教师指挥,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唱曲谱。 4、提问:你能听出在歌曲中有哪些曲调是相同或相近的吗? 播放《白桦林好地方》歌曲录音,学生轻声哼唱。 学生交流、讨论。

人音版—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加拿大的风土人情,能够带着思念家乡的情感,用准确而又圆润的声音演唱《白桦林好地方》。 2、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综合活动,在自由探索的活动中,对歌曲有初步的体会。 3、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内容: 1、学唱《白桦林好地方》 2、加入打击乐伴奏 3、编创歌词 教学重点:能正确清晰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难点:歌曲最后乐句的节奏;歌曲的表演与编创。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幻灯)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啊?生:枫叶。 2、那你们知道哪个国家的枫叶最美最有名吗?生:加拿大。 3、对了(播课件),就连他们的国旗上都有红似火的枫叶,可见他们对枫叶的喜爱。枫叶很漂亮,可是那里的风景更漂亮。老师带你们去领略一下吧。但是我们必须拍着整齐、轻快的节奏去欣赏风光。 二、激趣铺垫 1、出示节奏:X —X X | X —X X || 1 2 3 4 左右右 师示范,请学生数拍子。双手拍桌子,要指导学生整齐、轻快。慢速再加速。 (播课件。注意伴奏速度) 2、哪位观察仔细的同学来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景和物?(答:森林、湖水、山峦、白桦林、峭壁;海狸、大麋鹿……)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看到蓝色的湖水,起伏的山峦,都是美丽的加拿大白桦林里的景色,那里还有可爱的海狸和健壮的麋鹿。无论是居住在那的人,还是去那旅游的人都会说——白桦林是个好地方! 4、欣赏了优美的风景,那里热情的人们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旋律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1=F 2∕2 6 —6 —︱3 —3 —︱6 —6 —︱3 —3 —︱ ···· 6 —5 —︱5 —1 —︱2 —1 —︱3 ———︱ ①、讲解2/2拍及2拍子的打拍图示。(你们真像小指挥家)。师做范唱,学生打拍。 ②、学生唱谱,教师打拍。 ③、出示幻灯:1=F 2∕2 6 —6 6 ︱3 3 3 —︱6 —6 6 ︱3 —3 —︱ ······ 6 —5 6 ︱5 3 1 —︱2 1 —2︱3 ———︱ 那这样你们还会唱吗? ④、再来看看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该怎么唱呢? ⑤、同学们唱得真准。作为奖励,老师给你们唱一首关于美丽的白桦林的歌曲,你们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第一次(范唱) 师: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生答。(你的耳朵真仔细啊)

西安城墙课件资料

Part One教案 导入和授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客家人吗?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俗话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是最敢于闯荡的。2008年,第2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西安城墙举办。有谁了解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吗?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是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三大洲11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规模逐渐扩大,已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他们为什么选择城墙呢? 我们把离开故土叫做“背井离乡”,井是分成井字的田,乡是家宅,推而广之就是城郭、城墙。所以说,城墙对于离开国家的游子来说就是国字的方框,找到了城墙,也就是找到了家。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西安城墙,一睹它的神采。 我们现在一般把西安城墙叫做明城墙,顾名思义,就是明朝修建的城墙。事实上,明城墙是在隋唐皇城土城墙的基础上包砖修成的。隋开皇二年(581),隋文帝诏令于旧长安城东南十里的龙首原以南平原上兴建新都,至第二年三月,宫室基本建成,同月迁入新都,因为杨坚在北周时受封“大兴郡公”,故名新城为“大兴城”。大兴城呈现较规整的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00米,总面积84.1平方公里。外郭城有9座城门,14条东西大街,11条南北大街。外郭城有109坊,两个市(利人市、都会市),朱雀大街为中轴线,街东54坊属大兴县,街西55坊属长安县。凿永安渠、清明渠、龙首渠入城。 唐建国后,继续沿用大兴城,改名为“长安”,以唐代长安城比较隋代大兴城,基本格局变化不大,但也有不少修改和增补。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