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让每一个儿童活泼泼地生长——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草园”:让每一个儿童活泼泼地生长——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研究
作者:吴宁,魏娟娟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7年第3期
吴宁魏娟娟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江苏南京 210007)
【摘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多年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建设了一座面向未来学习的“百草园”,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且触手可及的学习资源,广泛地开展技术支持
下的学习,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建构、生成和创造的机会,带来了更丰富积极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环境;校本课程;百草园
光华东街小学是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南京市数字化示范校园。

“十二五”以来,学校
秉承校园特色文化传统,依托丰富的校园植物资源,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建设了一座面向
未来学习的“百草园”。

这座“百草园”,面向未来学习的特征与需求设计各种学习项目,给
学生营造了更多的自主建构、生成和创造的学习活动空间,为每一位学生自主开展技术支持下
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元、优质的学习资源,这既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21世纪学习、生活技能带来了更丰富积极的学习体验,也为每一名儿童提供了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和
公平公正的学习机会,实现了学校让“每一个儿童活泼泼地生长”的办学目标。

一、目标定位
构建和谐、健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儿童活泼泼地生长”是南京市光华东
街小学办学目标的基本定位。

“活泼泼地生长”,首先来自对儿童本性的尊重。

数字化时代,
儿童是数字原住民,数字化不是从他们身上人为地、强制地剥离,而是引导他们积极地使用信
息技术来探索、生成和创造,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快乐。

其次来自于对儿童主体性的激发。

这就
需要革新学与教的方式,给儿童更多自主建构的空间,带来更积极的学习体验。

最后是对“生长”的科学理解。

“生长”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实践每一个儿童面向21世纪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生存技能的培养和形成。

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表明,数字
化学习环境中上述需求均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一方面数字化学习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另
一方面,数字化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广阔的时空的优势。

因此,学校结合已有的特色项目和特色文化,选择了信息化应用为切入点,并将其升华到
学校文化建设层面,构建彰显学校个性、着眼师生共同发展、着力于数字化和人本化有效整合
的育人新模式。

二、建设路径
2013年,学校立项并承担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百草园”数字
化校本课程的研究》项目。

学校以此为抓手,将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在研究中发展,在实践中升华。

课题着眼于校园物理形态的植物园开展“百草园”校本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通过
开发“植物二维码”实现校本课程的数字化,吸引了学生积极参与,效果明显。

通过课题的研
究与成果的提炼,我们将“百草园”升华到学校数字化学习文化建设的层次,着手建设让学生
能够“活泼泼生长”的空间。

加强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加大课内外信息化的推广与运用,丰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
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工作思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应用切入
1. 植物二维码名片及其应用
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对校园植物资源展开了实地调查与研究,通过二维码技术将研究成
果转化为数字化的植物图鉴,并使之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让校园内的每一株植物都能成为灵活
生动的学习资源。

应用1:“百草园”数字化校本课程的基础建设。

学校采取项目化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之中,应用信息技术制作植物二维码,这个过程既是学习和探究
的过程,又是建设校本资源的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亲身参与校
园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应用2:植物探秘STEM社团的学科融合活动。

STEM学习,即科学、工程、技术、数学领域的融合学习。

STEM理念下的学习方式是跨学科学习的一种体现。

植物探秘STEM社团的学科融
合活动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校园内植物的相关知识,再借助这些知
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目前该社团通过学习研究,已发现校园内植物挂牌的一些错误,并
尝试使用高信息容量的H5技术制作数字化版的植物挂牌和实景校园地图,采用技术手段有效地突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真实、虚拟的限制,极大地开发了校园资源的教育教学功能。

学校将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学生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丰富了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又形成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还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参与,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参与学
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乐。

2. 移动学习走廊
学校在教室每一层的楼梯处均设置了移动学习走廊,安置在墙上的IPAD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可使用的移动终端,课后学生能方便、自由地通过移动终端自主解决学习难题,拓展学习视野。

与此配合,学校制定了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制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信息意识教育和信息
素养提升,引导他们正确规范地使用信息技术。

这样,既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平等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应用优质学习资源的权利,在一
定程度上弥补了数字鸿沟带来的教育不公平;又尊重每一个儿童数字原住民的特征,鼓励其应
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同时起到了为学生科学规范、安全、健康地应用信息技术“打
数字化学习疫苗”的效果。

3. 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
应用1:及时反馈,个性指导。

在IPAD教室中,教师通过Iteach教学平台观测每位学生
的学习状况,及时了解并诊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课
堂上将题目分成“一星”“二星”“三星”三种难度等级发给学生,每位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
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不同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合作学习
意识逐步增强。

应用2:在线测评。

传统型的终结性评价一般为纸质测试,测试前教师需要出卷,测试后
教师还有阅卷、登分、分析等一系列工作需要完成,学生将在教师完成这些工作后才能得到自
己的测试结果。

为减轻教师的部分工作量,学校尝试部分学科进行线上测评,教师只需在出卷
时设置好答案和测评时间与时长,学生完成测试后即能及时得到评价反馈。

在线测评打破了测
评空间的限制,节约了教师阅卷与分析的时间,更能通过数据的长期收集为学生形成错题集锦,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诊断,帮助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查漏补缺。

应用3:基于平台,互通智慧。

学生利用QQ群、微信群、作文部落等网络终端,实现随时
随地的自主学习和成果分享,互通智慧。

通过教师课前在线布置作业、学生自主完成在线视频
学习及写作,课堂上师生合作交流在线诊断等流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4. 定格动画社团
使用逐帧拍摄手段对在一定场景中进行运动、变化的物体捕获静态的图像,再通过制片软
件将这些有序的图像串连起来,使其能连续放映。

这种制作动画影片的技法简单易学,适合小
学阶段的学生上手操作。

自学校引入该项技术以来,该社团就一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定格动画社团成立短短三年,设计、开发、制作了百余件作品,其中多件作品在国家、省、市、区级竞赛中获取奖项。

2015年5月,定格动画社的王弈辰、朱慧琳同学在全国中小学教学
信息化应用成果展览会上,有幸向刘延东副总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博科娃女士介绍了学
校定格动画社和她们创作的作品,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和博科娃女士的认可与称赞。

5. 创客学习坊
该社团主要学习Arduino开源平台硬件设备的拼搭、焊接及简单的计算机程序编写,在此
基础上,敞开想象,用创意与智慧连接虚拟程序与实际生活需求,由此创造出更多有趣、实用
的产品。

创客学习坊的成员们使用开源平台和3D打印技术,结合学校植物特色主题,开发制作了会说话的花盆、自动提示浇水装置、鱼花共养花盆等创意花盆系列,新颖的构思受到了诸多媒体
关注与报道。

除了使用新技术外,小创客们对各类材料的特性加以创造性的精心设计和纯手工
打造,创作出丰富且新奇的植物特色手工制品和校园文化创意用品,如压花音乐盒、压花钥匙扣、叶脉书签、校徽书签、校徽挂钩等。

6. 树娃娃微店
为了激励学生提高各项活动、竞赛中的作品质量,学校开设了树娃娃微店,征集学生的创
意作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出售”。

线上销售主要通过互联网对外展示与出售,销售收
入作为学校创意基金,奖励优秀学生。

线下销售则是面向校园内全体师生的积分兑换奖励,每
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学科测评、参加活动、体育锻炼等多途径获取相应的积分,积分达到一定
数量时,可以在微店中兑换自己喜欢的作品。

学校制订了详细的积分手册,方便学生了解积分
的获取途径、兑换规则等。

积分制度将详实记录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轨迹,奖励机制则激发了每
一位孩子的学习动机,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积极、乐观、正确地审视自我成长中每一个
阶段。

学生的动态成长档案也为家长提供了教育引导方向,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出售商品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销售量查询及购买者的评价,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与改进,达成
创新的良性循环。

7. 体感游戏活动
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幸福每一个学生是小班化教育的真谛与内涵。

在我们
的校园中,除了健康活泼的孩子外,还存在着一些因为先天或后天等因素造就的特殊群体——
随班就读生。

为了让这些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以适应学校学习和迎接未来的社会生活,学校使用体感技术对这部分学生展开了数字化的个别训练。

有研究显示,重复的物理锻炼能够复原残障儿童的一部分能力,但机械的物理训练对于儿
童来说是无趣的,甚至易让儿童产生抵触感。

学校通过体感技术,用贴近儿童的游戏形式结合
感知统合训练器材对学生展开游戏式训练,有效避免了物理训练的单调性和枯燥性。

2014年12月至今,学校联合技术公司开发的《龟兔赛跑》《沉香救母》两项体感游戏均已投入使用,得
到了学生的青睐,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2015年10月9日,在南京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
作会议中,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李天顺巡视员,对于体感技术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运用给
予了极高的称赞与肯定。

四、成效与反思
在“百草园”校园数字化校园学习文化建设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有助于实现学校“让每一个儿童活泼泼生长”的目标,又符合我们未来学习的愿景。


未来学习人们有诸多展望,数字原住民、数字化环境、学生自主、创造力和动机、公平公正的
学习机会,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等都是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在我们的“百草园”中,这些关键
词有的表现非常突出,具体而言:
1. 创设了一个学习、探索的乐园。

通过数字化植物园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了信息技术与生物、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融合的途径,支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
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2. 提供了创造力生成的沃土。

特别表现在学校的两个社团上,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是21世纪技能和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3. 找到了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钥匙。

一方面,能充分使用数字化测评手段,如“树娃娃微店”,将学习的过程性测评与创造性作品生成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源源
不断的创造动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资源的建设中来,在服务与探究中,既获取、
积累了知识,又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4. 每个人都有机会。

无论是移动学习走廊还是体感游戏促进特殊儿童成长,都体现了数字化学习对教育公正公平的支撑作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孩子
都能够得到必要的训练和成长。

5. 个性化指导的萌芽。

在IPAD及其相关平台的支持下,及时反馈与个性化课堂操练成为
可能,我们在此看到了个性化教学的萌芽。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如何充分地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
课程深度融合,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沿着课堂及时反馈、
在线测评和“树娃娃微店”的思路,进一步整合设计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系统,为个性化学
习指导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