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问题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教育公平问题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10-272-01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问题在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而教育问题中的教育公平则成为了其核心的问题。教育公平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市优先取向资源配置弱势补偿原则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教育公平不等同于绝对的教育平等,更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一个包含了以平等为主要取向的相对的概念。他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层次:教育权利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条件的公平,教育水平的公平。
二、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一)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加大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区域之间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拉大,随着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的教育也与城市的教育在拉大。虽然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二)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加剧
学校间的不平衡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高考制度与方式问题,
包括高考中的作弊问题、录取的地区差异问题、高考方式问题等严重影响教育公平问题。高考招生录取中,不同高校在不同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投放的招生计划是不同的,甚至表现出巨大的地区差异性。如各地的区域化的招生。
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体制使教育发展更加不公平
所谓城乡二元体制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先进城市与落后农村的巨大反差。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是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户籍制度、粮食供应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人才制度、婚姻制度、财政税收制度以及金融信贷制度等。这十几种制度性的城乡差异,将中国农民置于近乎二等公民的境地。城乡二元化造成了城市繁荣,但使得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存在着天壤之别。因此城乡发展的差距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实施的城乡二元体制。
(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呈阶梯状发展也是我国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不均衡不仅包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包括阶层间的差距。各阶层在财富收入上的差距直接影响各阶层的受教育状况,社会阶层较高的人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资源,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受优质的教育。而物质财富资源较匮乏的较低社会阶层的人,在接受教育方面选择的余地
会很小,因此阶层之间经济上的差距正在导致甚至扩大阶层的教育差距。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影响教育公平性的重要原因。
(三)制度性原因
制度性的原因主要是指一些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台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这些路线、方针、政策直接指向的是我国的教育事业,与教育公平问题有着直接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把这些原因称之为制度性原因。
四、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必须承担起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职责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政府,作为政府要为每一个学生提
供一种公平的教育机会。首先在法制建设上,国家应通过立法程序,把促进教育公平的方针政策、制度等用法律形式保障,使之成为整个国家的意志和全社会遵循的准则;其次政府应建立教育政策导向机制,实行教育经费倾斜政策,尽可能加大对弱势地区、弱势学校的财政、师资方面的扶助力度。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结构
目前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已成为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一大制约因素,而教育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在于城乡教育之间,城乡教育不
能一体化。因此需要:第一,在办学条件上必须实现均衡。减少甚至消灭弱势学校,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的标准,规范化办学,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第二,在师资队伍调配上必
须实现均衡。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学校之间师资轮换调整,保证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
(三)均衡教育投入比例,合理配置资源
教育公平的相对性来看,国家教育政策的取舍和偏差,会对教育公平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国家进行教育投入需要考虑投入的均衡性,跳出固有的“城市中心论”、“发达地区论”的禁锢,要适当地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上有一个倾斜,促使农村及落后地区的教育得到健康发展,缩短城市及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以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
(四)加强教育入学体制的改革
现行的考试制度过分侧重于精英教育,同时在考试制度的某些
环节也存在着不合理性。应试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从效率优先走向公平优先,继而走向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平衡。实现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最后在科目和内容改革中适当增加能力和素质测试的比重,维护教育的机会公平。
(五)建立和健全教育补偿机制
在现阶段的中国,强势与弱势群体间的教育差异很大。国家有必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一些补偿,这就是罗尔斯的“补偿原则”。在目前明显存在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环境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广大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弱势群体应当获得相应的教育补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对待、机会均等。同时国家可制定相应
的优惠政策,扩大教育补偿范围,扩大国家所允许的、免收学费学科的范围,鼓励学校招收贫困生、流动人口、贫困阶层子女入学就读。
参考文献:
[1]郭元祥.对教育公平理论问题的思考.教育研
究.2002(3):21.
[2]王本陆.教育崇善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顾自安.制度主义的公平观——一种”统合公
平”.2004(12).
[4]谢新国,周敦文.论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