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
(2013-2015年)
目录
一、中关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形势 (1)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3)
(三)发展目标 (4)
三、加快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 (5)
(一)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 (5)
(二)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 (8)
(三)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10)
(四)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 (13)
(五)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16)
(六)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19)
四、推动四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 (21)
(一)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22)
(二)新材料产业集群 (24)
(三)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产业集群 (26)
(四)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9)
五、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 (32)
(一)重点任务 (32)
(二)推进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 (33)
(三)实施一批重大培育工程 (34)
(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35)
(五)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36)
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措施 (36)
(一)完善协调发展机制 (36)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36)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37)
(四)完善多元化产业投入机制 (38)
(五)培育创新生态系统 (39)
(六)面向全球开放创新发展 (4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京发〔2012〕12号)和《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1〕38号),加快实施国务院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充分发挥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引领示作用,特实施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
一、中关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形势
自2009年国务院批复以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区(以下简称中关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有利环境,大力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中关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引领示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对中关村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关村肩负着我国推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使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席卷全球,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世界各国都在努力通过大数据、新能源等新技术抢占产业制高点,形成新
的经济增长点。中关村作为我国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创新中心,必须紧抓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调整的重大机遇,积极吸引和整合全球科技要素资源,努力抢占产业创新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中关村承载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先行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核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关村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区,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中关村承担着促进首都在全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大责任。当前,首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与城市承载力矛盾日益突出。首都必须在更高起点上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率先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中关村作为首都创新发展的引擎,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和高端辐射,高起点构建符合首都经济特征
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抓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聚焦中关村六大优势产业、四大潜力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突破口,以重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为着力点,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以集群创新引领为目标,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原创技术和原创产业,推动形成互动融合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前瞻布局。始终面向全球科技前沿,按照国家战略需求,立足首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和重点产业布局,优先发展符合首都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持续创新能力强、新技术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成长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突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国家需求和市场导向,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与前沿技术创新相结合,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提升产业主导权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和关键技术标准创新。
集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在全球围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强化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引领发展。以全球视角研判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应用和转化一批在行业引起重大产业变革的科技创新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市场掌控力的品牌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和话语权,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实现以下目标:--总收入力争超过2.5万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70%;形成1-2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5-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六个优势产业集群的总收入超过1.6万亿元,成为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柱和引擎,对全国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更加显著。
--在下一代互联网等六大优势产业以及集成电路等四大潜力产业取得20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施20项全产业链带动效果明显的重大应用示工程,建成20个在全国具有示作用的特色产业基地。
--培育5家规模超千亿的龙头企业,50家规模超百亿的行业领军企业,2000家规模超亿元的特色企业;形成一批快速成长、创新活跃的“瞪羚企业”群体;应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企业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