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合集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发展研究——以天津为例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发展研究——以天津为例

性 新 兴产 业 的基 础 研 究 比较 薄 弱 ,缺 乏对 它 的 形 成 机 理 、经 济 学 属 性 的抽 象 和 提 炼 , 以及对
它 的 理 论 内涵 的深 入 理解 。陈 洪 涛 等 ( 2 0 0 8 )
境 、人 口、科 技 等 变 化 带来 的新 需 求 。本 质特
征 是 :技 术 引领 和 创 新 驱 动 。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的范 围主 要包 括 以下 四个 方 面 :一 是高 新 技 术 产 业化 形成 的产 业 ,即 由 于 重 大 技术 突 破 ,其 成 果 出现 产 业 化 ,如 互 联
44
投 放 、技 术研 发 、人 才 聚 集 、政 策制 定 的重 要
依据 。
域 经 济 学 及 技 术创 新 、产 业 演进 、产 业 结 构等
理论 ,探 讨 了产业 成 长 的 内涵 与 阶段 、产业 生
( 4 )动 态 性 , 指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不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它 需 要根 据 时代 的变 迁 和 内外部 环 境 的 变 化 进 行 调 整 , 以满 足 社 会 、 资 源 、环
也 具有 巨大 的促 进 作 用 ,而 且 其 发展 的好 坏直
接关 系 着 社 会 总体 经 济 的发 展 ,对 带 动 经 济 社 会 的进 步有 重 要 的作 用 。 ( 2 )长 远 性 ,是 指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在 市 场 、产 品、技 术 、就 业等 方 面 具有 非 常 大 的增 长 潜 力 ,而 且 这种 增 长 潜力 对 于 经济 社 会 的 发
展 具有 长 期 并且 可 持续 的贡献 。
撑 ,代 表 了科 技 创 新和 产 业 发展 的方 向 ,对 产 业 结 构 调整 和 经 济 发展 方 式 具有 重 大和 长 远 的 影 响 ,能 带动 经 济 快速 增 长 ,并且 在 将来 能够 成 为 支 柱性 产 业 的新 兴产 业 。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探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传统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经验的产业。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创新性和市场前景。

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二、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1. 资源共享模式传统产业在资源的获取和运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更依赖于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互补发展。

传统产业可以提供专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通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提升自身竞争力。

2. 技术升级模式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模式实现协同发展。

传统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自身的产业升级。

3. 创新驱动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而传统产业的发展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通过共同研发和合作创新来实现协同发展。

传统产业可以提供市场渠道和销售网络,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

4. 产业链协同模式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

传统产业可以通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协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降低成本。

三、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优势1. 资源互补: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技术创新:传统产业通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成果,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

新型研发机构与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为例

新型研发机构与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为例

新型研发机构与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为例
徐伟侠;卢楠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产业》
【年(卷),期】2024()5
【摘要】新型研发机构与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为例,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如何与宁波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发展,以促进区域经济和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通过分析产学研合作、先进平台与联合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因素,提出创新协同发展的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以此揭示了在我国范围内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这一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新型研发机构在创新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扮演角色的理解,为新型研发机构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路径。

【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徐伟侠;卢楠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基金会;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地方高校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r——以河南省为例
2.高校异地举办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思路——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的发展为例
3.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实施人才驱动战略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为例
4.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科技管理对策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为例
5.新型研发机构院企研发平台建设实证研究——以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基于领导型用户的视角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基于领导型用户的视角
第3 0 卷 第1 2 期 2 O 1 3 年6 月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l 01 . 3 0N O. 1 2 J un. 201 3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P r o g r e s s a n d P o l i c y
1 研 究 综 述
1 . 1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产 学研 用
国 内外 对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与 产 学 研 用 结 合 的 研 究
较 少 。一 些 专 家 和学 者 提 出 了 以 产 学 研 用 结 合 促 进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的 观 点 。路 甬 祥 针 对 新 一 代 通 信 技 术 的产 学 研 用 联 合 创 新 , 提 出 了技 术 发 展 需 要 市 场 需
有重要 意义。
供 了强 有 力 的 科 技 支 撑 , 但 对 于 产 学 研 用 结 合 促 进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的 内 在 机 理 及 其 运 行 机 制 仍 缺 乏 具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1 1
基 金项 目: 教 育部 人 文社 科 重 大攻关 项 目( 1 0 J Z DW0 0 3 ) ; 武 汉大 学 自主科研 项 目( 人 文社会科 学) “ 湖 北研 究” 专 项课 题 ( 0 1 1 4 ) ; 湖北 省发
பைடு நூலகம்
产业发 展过 程 中,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的本 质特征 决 定 了产 学研 用必 须深 度结 合 、 协 同创 新 。产 学研 用结 合越 来越 强调“ 用” 的功 能 。从 领 导型用 户的视 角 , 分析 了“ 用” 在 产 学研 用 结合 中的 功 能模 式 , 并提 出 了战 略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 Cu mu l a t i v e l y , N O. 2 3 4)
战略性新兴产 业协 同创新 的组织模式研 究
基 于长株 潭城 市群 的 实证分析
钟 荣 丙
( 中共 株 洲 市委 党校 科 研 处 ,湖 南 株 洲 4 1 2 0 0 8 )
[ 摘 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 “ 两型”社会和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制高点 ,而协 同创新是长株 潭城 市群 战略性新 兴产 业最适时的创新模 式。文章 通过 分析 长株 潭城 市群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特征和协同创新的优越性 ,甄 选 了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协 同创新的组 织模式 ,探 索了推进其发展 的策略 ,并 实证分析 了一些成功典例。 [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协 同创新 ;长株潭城 市群 ;组织模式
Ab s t r a c t : De v e l o p i n g s t r a t e g i c e m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y i s t h e s t r a t e g i c c o mma n d i n g h e i g h t o f C h a n g s h a - - Z h u z h o u - - Xi a n g t a n u r b a n t o b u i l d t wo — o r i e n t e d s o c i e t y a n d n e w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 An d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i s he t o p t i mu m i n n o v a t i o n p a t t e r n o f s t r a t e g i c e me r g i n g i n d u s t y .B r y a n a l y z i n g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s t r a t e g i c e me r g i n g i n d u s t y r i n Ch a n g s h a — Z h u z h o u — Xi a n g t a n u r b a n a n d 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 y o f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 t h i s p a p e r p i c k s he t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p a t t e r n o f s t r a t e g i c e m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y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 p r o b e t h e a d v a n c i n g s t r a t e g i c o f s t r a t e g i c e m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y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h e s u c c e s s t hl e x a mp l e o f s t r a t e g i c e me r g i n g i n d u s t y r i n Ch a n g s h a — Z h u z h o u — Xi a n g t a n u r b a n .

江西新兴产业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协同性研究

江西新兴产业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协同性研究
第2 5卷第 4期 21 0 2年 7月
金融教育研 究
Re e r h o i a c n d c t n s ac fF n n e a d E u a i o
Vo 2 . L 5 No 4
J 12 1 u. 0 2
江西新兴产业 与高等教 育结构 的协 同性研究
(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的 内容 一
为实现 中部 崛起 的 目标 , 江西省 确立 了光伏 、 能核 电 、 能源汽 车及动 力 电池 、 风 新 航空 制造 、 半导体 照 明 、 金 属新 材料 、 非金 属新 材料 、 生物 、 色食 品 、 绿 文化及创 意 十大战 略性新 兴产业 。这 既是 江西省 需要 着力发 展 的重点 产业 , 也是 鄱 阳湖生 态经济 区建设 的重 要 内容 。根 据 江西 省 目前经 济 与社 会发 展 的 实际 情 况制 定 的 十大 战略性 新兴 产业规 划 , 既有充 分 的理论基 础 又有 扎实 的实 践基础 。以建设鄱 阳湖生 态经 济 区为契机 南 昌人 , 16 , 江 教授 , 博士 , 士 生导 师, 硕 主要研 究方 向: 管理 创 新。
第 4期
张晓盈 , 等
江西新兴产业 与高等教 育结构 的协同性研 究
4 7
想做 大做 强 , 须要想 办 法进行 产 品升级 , 必 保持 自己 的核心 竞 争力 。此 时 , 具备 势 力 的企 业会 大规 模 的进 行 技术 或者 管理 方面 的创新 , 力争 提 高生产 效率 。 同时在政 府 和社会 各界 的支 持下 , 企业 也可 以大 大 的降低产 业升 级带来 的成本 。采用 这样 引进 加淘 汰 的模 式 , 产业结 构 调整速 度将 更加 平稳 快速 。
(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发展 的 内涵 二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构建研究作者:陈莎莉张纯袁方值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江西省经济增长贡献巨大,然而还存在着创新资源分散、中小企业创新成本高且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十分重要。

通过分析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创新平台的构想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3-0093-03作者简介:陈莎莉,湖北随州人,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产业组织。

基金项目:江西省软科学项目“建设国家陶瓷科技城特色产业基地技术创新载体研究”(项目编号:2010DR00501);江西省“十二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区域支柱产业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YJ63)。

一、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跨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江西省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技术升级,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构建创新型江西。

2009 年江西省制定并实施了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着力打造光伏、风能核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绿色照明及光电产品、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与创意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过两年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0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0 亿元,同比增长47.4%,对江西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0%;2011 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20 亿元,同比增长46.4%,光伏新能源、稀土新材料和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发展已位居全国前列。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融合发展,协同作用逐渐呈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报告将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一、意义1.促进传统产业实现升级和转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技术、资本等方面上的带动,提高了传统产业生产效率、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帮助传统产业实现升级和转型。

2.加强经济结构优化。

传统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经济增长点,两者协同发展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更加稳健、健康的经济发展。

3.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新兴产业的发展可创造各种就业机会,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拉动就业和人才培养。

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技术合作不足。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合作面临技术壁垒,缺乏技术创新,对于传统的技术设备的现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进行技术的改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协同效应。

对策:政府通过为两者之间进行技术转让提供条件,进一步推动技术合作。

新兴产业可以向传统产业提供新技术、新材料等创新成果。

2.资源利用不足。

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

传统产业面临人工成本上升等问题,新兴产业则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资金支持,两者手中的资源竞争日益加剧。

对策:政府引导和支持两者之间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传统产业可以借助新兴产业的资本等优势,发展自己的产业链。

战略性新兴产业可通过技术的引入和分享,帮助传统产业进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产业升级。

3.知识产权保护不尽人意。

传统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不够保护,可能会被以研究为目的访问的新兴产业公司所利用。

对策: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传统产业需要接触新兴产业企业,了解其视角和思维,强化自身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消除相互之间的误解。

三、总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机会,通过互相协同发展,它们之间的默契已经逐渐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路径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路径选择
的 新 型 产 业 组 织 形 态 .而 且 是 介 于 市 场 与 企 业 之 间 的 中观 形 态 。将 以上 两 者结 合起 来 的 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集 群研 究 是 具 有 重
要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 目前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集 群 的 研 究 仍 然 缺 乏 系 统 性 。本 文 尝试 从 协 同 创新 视 角 去 深 入 研 究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集 群问题 , 探 究 其 协 同创 新 路 径 选 择 问 题 , 并 试 图 提 出一 些 针 对 当前 阶 段 集 群 协 同创 新 问题 的对 策 建 议 。
2 战略性 新 兴产业 集群 的协 同创 新形 成路 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的发展仍然离 不开资源 的配置过程 ,
目前 我 国大 部 分 传 统 产 业 集 群 主 要 是 停 留在 产 业 发 展 周 期 中 的萌 芽 和 成 长 阶 段 , 鲜 有 可 以 达 到 成 熟 阶段 的 产 业 集 群 。 目前
不 断 创新 。通 过 协 同 机制 , 可 以 将更 多领 域 、 更 广 范 围 的创 新 资 源和要 素更加有效 地 、 有序地 整合起来 , 提 升 创 新 资 源 的 系 统 效 能 。从 一 定 意 义上 讲 , 协 同 创 新更 符合 发 展 中 国家 基 础 差 、 底 子 薄 的实 际 , 发 展 中 国 家 可 以 考 虑 在 自力 更 生 的基 础 上 , 阶段 性 地 借 助 更 大 范 围 内 的创 新 资源 , 从 而 培 育 本 国 新 兴 产 业 创 新
资源 ・ 环 境
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2 0 1 5 年 第2 6 卷 第0 5 期( 总 第3 6 5 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路径选择

以专利助推发展——以江西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中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

以专利助推发展——以江西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中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

我 省拥 有 ( 昌大 学 ) 南 教育 部发 光材 料 与器件 工程研
究 中心 和 江西 联创 光 电科 技股 份有 限公 司技 术 中心 两 大 L D技 术研 究 机构 ,专 利技 术研 发 能力 较 强 , E
o e a l p t n s u t n f L D,n w— n r y v h c e n i e e ta i o a d c n i d sr n J a g i v r l a e t i ai o E t o e e e g e il s a d Ch n s r d t n l me ii e n u t i in x i y
余项 。
要解决上述问题 , 推动江西 L D产业 的持续快 E
速 发展 ,就必 须加 快我 省具 有 自主 知识 产权 硅 衬底
L D 的产业 化建设 , 硅衬 底 、 宝 石衬 底 、 化硅 E 对 蓝 碳
衬底 L D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加 大支 持和保 E 护力度。要鼓励高等院校 、 科研院所积极参与 L D E
电、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 电池 、 航空制造 、 半导体照明 、 金属新材料、 非金属新材料 、 生物 、 绿色食品 、 文化及 创意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 作为江西调整结构 、 转
变 发展 方 式 的有力 手段 。这 是 应对 国家发 展 战略性 新 兴产 业 , 结合 江 西省 情所 提 出的具 体实 施措 施 。


发一以西导 新 展 江半体 淋 中药大桃新产为 袭 医三战 兴业例
fe r putDepn Te9hettiErnIurs Deer hl dhe atn di d t f al an6eAIesoel e- ai TeSag ei dt : . -eyecsncneriolecensyoeme ttisnmt vo t kn r recmggnsi L N ngViea isTdiaI inIur rxps m eE w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进协同发展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进协同发展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进协同发展研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新兴产业的崛起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重要力量。

然而,传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不可忽视。

因此,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问题,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进协同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传统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市场资源,具备较高的产业基础和规模优势。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具备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对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利用传统产业的资源和经验,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整体产业水平的提升。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进协同发展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低碳、环保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提高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更加健康、稳定。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进协同发展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型产业,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

传统产业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中,可以借鉴新兴产业的创新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自身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另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持,而传统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人才的互补和交流,提高整体人才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制定政策措施,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

首先,需要引导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如何推进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如何推进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江西国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江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并实施《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选择了光伏、风能与核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十个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确定了十大产业到2015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大产业重点实施的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出了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从2009年到201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即:2012年前重点实施209个重大工程和项目;到2015年,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为引领和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加快发展的主战场,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50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60%。

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战略机遇,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采取调整结构和壮大规模相结合、自主创新和开放整合相结合、重点突破和系统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加强产学研联合,使省属国有企业继续发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一)省属国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1)省属国企如何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选择是否进入或进入什么领域的标准:1、进入发展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看企业是否拥有成熟的产品和核心的技术优势;2、进入成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看企业是否积蓄一定的技术产业化的宝贵经验;3、进入孕育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看企业是否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充足的高级专门人才储备;4、进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企业主营的成熟产业是否有结合点;5、市场竞争性较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原则性不涉入。

2010年,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人6340. 77亿元,占全省工业的44.7%,同比增长47.4%,高出全省工业平均增速3. 6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o mi e F o r u m
F e b .2 O1 3 Ge n . 5l 1 No . 2
总第5 1 1 期
第2 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 主刨新体系 构建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文, 闫俊 周
【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自主创新体系构建是增强战略性新兴产
向 ,要 有 较 强 的前 向联 系 和 后 向关 联 性 ,具 有 带
产业的竞争 。战略性新 兴产业是指那 些代表着技 术 发 展 和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方 向 ,带 动 或将 要 带 动 整 个 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 业的 目的是要实现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产业 结构的高度化 ,实现我 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 续发展。就 国家经济安全而言 ,在经济和科 技全 球竞争 日益激烈的环境 下 ,我 国所面临的国家经 济安全形势 比较严峻 ,必须注重提高 自主创新能 力 ,通 过 自主 创 新 模 式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在 现有知识资源短缺 ,技术 、资金相对劣势的情况
业竞 争力和 可持 续发展 能力的 关键 。我 国 自主创新 能力整体较 弱 ,创新投 入 不足 ,企业 自主创新 能力不 强 ,尚未形成 以企 业为主体 的技 术创新体 系,产业 向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转型升级 面临重重 困难。在 战略 性 新兴产业体 系构建和发展 中要 打造产学研 协 同创新平 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 业创新体 系,加 大 自主创新投
关 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主创新 问题 ,一些学 者 开展 了相 关研 究 。如 吴传清等 ( 2 0 1 0 )认 为 ,
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拥有 自主知 识产 权 ,产 业所 依赖 的技 术应 是新 兴技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第51卷第4期2018年7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51 No.4Jul.2018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陈美华,刘彦宏,黄新建(南昌大学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摘要:本文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江西省11个地市2013 -2015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江西多数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发展受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制约开始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由无序逐渐向有序发展的良好趋势;东部和西部地市一直处于耦合协调程度较低的状态;少数城市(九江、赣州)的耦合协调程度有所提升,耦合协调程度总体的空间格局变化不显著。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 579(2018)04 - 0090 - 06A Study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JiangxiProvince5 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CHEN Meihua, L IU Yanhong, HUANG Xinjian(S c h o o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c h a n g,J i a n g x i330031,C h i n a)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evaluation model to m ake a system atic e- valuation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 erging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economy of11 prefecture - level c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2013 to 2015.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 a tthe strategic em erging industries in m ost regions of Jiangxi Province have been rapidly developed, and the restrictive effects of relatively slow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 erging industries are beginning to show up ;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strate­gic em erging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economies are presente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 een the strategic em erging industry and the regional economy presents a good trend from disorder to orderly development. E astern and W estern regions have been in a state of low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a few cities ( Jiujiang, Ganzhou)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overall spatial patter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has not been changed significantly.O n this basis, this paper offers suggestions to further prom 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收稿日期=2018-01-0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引领下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编号: 2015YZD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中部和东部省域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机理与对策”(编号:71263037)。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与选择的实证研究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与选择的实证研究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与选择的实证研究陈春林【期刊名称】《江西科学》【年(卷),期】2022(40)1【摘要】旨在探索“十四五”期间江西省11个地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向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调整。

在综合多位专家意见基础上,从集群支撑、企业支撑、技术支撑3个微观维度,构建了一套基于产业现有发展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方法。

通过对11个地市的九大产业排名打分、九大产业的11个地市排名打分,得到高、中、低集群发展方案下各地市的产业发展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发展切忌“贪大求全、遍地开花”。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通过产业转移、产业聚拢和产业培育,实现产业失衡后的自我调整,构建良好的集群生态。

最后提出了抓省内产业转移,构建更大集群支撑;抓集群企业培育,打造更优企业支撑;抓集群创新能力,锻铸更广技术支撑;抓集群监测预警,打牢更强避险能力四大对策建议。

【总页数】10页(P186-195)【作者】陈春林【作者单位】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3【相关文献】1.基于 EAP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评价与选择研究--以青岛市为例2.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财税政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评介4.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财税政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①评介5.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改委全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解读

二、协同创新体申报 协同创新体顶层设计
•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进行顶层设计
• 节能环保产业 • LED领域: MO源-基板-芯片-设备-封装-显 示及照明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一批 科技协同创新体; • 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烟气脱硫脱氮-节能装 备等领域布局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
二、协同创新体申报 协同创新体顶层设计 •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进行顶层设计
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与认定
贷款贴息——担保
新组建的公司——协同创新体为贷款主体
贷款要求连贷三年,整贷整还
财政资金一次性给予3年的贷款贴息 担保——以协同创新体最大的股东(即龙头企业)为 其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方式根据金融机构贷款要求。 如上市公司可用信用担保;非上市公司可用土地、厂 房、设备等实物抵押等。
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条件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如何参与申报: 拥有较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与技术,能助力 企业突破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形成生产 力 可以以资金、技术入股,也可以以专利 等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折价入股 可以是事业单位,也可以是拥有专有技 术的研发人员以自然人形式议价入股
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条件
责权分明
龙头企业、关联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 以及其他单位在目标项目中承担的任务、职 责、权力、风险和利益必需明确。
二、协同创新体申报 组建原则
监管到位 财政资金实施行政、金融、市场及法律一体化 监管 市场化运行 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公司法程序和董事会制度 进行决策、运行和管理。
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条件
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拟支持的协同创新体 及预算安排建议报省政府审定。
科技协同创新体管理
资金监管
由指定的金融机构 对研发扶持资金使 用进行监管。
为确保扶持资金专款 专用,科技协同创新 体必须在指定的金融 机构开立资金监管帐 户,包括“财政科技 资金”和“企业配套 资金”分户。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组建项目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组建项目
申请扶持方式
□借款 □贷款贴息
一、企业基本情况(可插页)
龙头企业名称
企业性质
□国企 □民企 □合资 □上市公司
股东(个)
银行信用等级
银行贷款(万元)
未质押股权价值
资产负债率(%)
企业总资产(万元)
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
上年净资产(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
股东单位名称
单位类型
□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组建项目
申 报书
(试行)
组建公司名称:
拟建设地点:
龙头企业名称:
股东企业名称:
组建负责人/电话:
电子邮箱:
推荐部门:
填报时间: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编制
二〇一三年制
组 建 情 况 简 表
填报单位
填报时间
协同创新体
注册公司名称
组建负责人
职务
联系电话
地址
联系人
邮箱
联系电话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环节
归属地
单位类型
□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
归属地
单位类型
□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
归属地
技术协作单位
(非股东)
单位类型
□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
归属地
单位类型
□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
归属地
二、协同创新体资本情况(单位:万元)
注册资本
银行贷款
企业总投资
(不包含财政扶持资金)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研发投入
铺底流动资金
知识产权发ຫໍສະໝຸດ 专利(项)实用新型(项)技术标准(个)
自主品牌(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文/吴志远曹志文【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动一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力是创新。

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为主线,研究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今后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区域性的案例分析,希冀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作者简介】吴志远,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政府经济学;曹志文,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转型期金融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创新因素是其主要驱动力量。

根据目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严格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并不多见,大多数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已经难以适应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因此,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鉴于当前阶段产业集群发展不足,其协同创新问题主要集中在集群内部,集群间协同创新问题尚未凸显,本文主要分析新兴产业集群的内部协同创新问题,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区域性的案例分析,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相关理论及文献述评阿尔伯特·赫希曼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战略性产业概念,主张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增长战略以及前向和后向联系等。

Blank(2008)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新兴产业可能仅仅是由一个新的创意而发展起来。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已经发现了空间上的集聚对于产业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产业集群理论才重新受到广泛的关注,迈克尔·波特深入研究了国家竞争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赫尔曼·哈肯在1971年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指出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会产生更高效率的协同效应。

目前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

范太胜(2008)提出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针对协同创新主体间的信任合作关系以及价值联盟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杨耀武、张仁开(2009)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现状,提出了“点—线—面”的协同创新模式。

蒋石梅等(2012)通过研究我国科技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及机理,涉及了产业集群内部产学研协同问题分析。

陶丹、胡冬云(2013)在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时,提出了主体间内生动力机制设计问题。

李煜华等(2013)构建了集群内相关主体创新博弈动态模型,分析了各类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

韩言虎、罗福周(2013)根据协同创新的范围将协同创新为三类:微观协同创新、中观协同创新、宏观协同创新,并着重分析了产业集群各个主体间的协同关系。

张廷海、韩玮(2014)主要分析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认为其主要表现为一种网络竞合关系。

以上研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都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讨,但是总体而言,对于集群间以及集群内部协同创新的区别仍然认识不足,特别是关于集群内部协同创新的层次划分并未明确。

笔者认为集群内部协同创新至少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间协同创新、企业内部协同创新。

本文在借鉴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部协同创新及其层次划分的角度进行研究。

二、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现状及问题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始于2009年,目前已经确立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4年江西省还根据相关产业规模、特色及配套等情况,在全省范围优选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成长性好的产业集群,进行重点推进和培育,如南昌小蓝汽车及零部件、星火有机硅等。

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江西省新兴产业集群并未完全形成,既存在诸多亟待升级的传统产业集群,还存在尚未发展健全的新兴科技产业集聚区。

根据上文提到的产业集群内部协同创新层次划分,以下详细分析江西省新兴产业集群内部协同创新问题。

(一)集群内部协同创新基础条件不足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基础条件的完备,目前江西省集群内部协同创新资源存量以及增量都十分缺乏。

首先,企业内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作坊式生产以及严重缺乏环保意识的企业生产严重影响到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传统产业集群中铜铁等大型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不足,如贵溪铜冶炼企业对于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其次,传统产业集群资源存量无法得到优化,只能在低端产业链循环。

以光伏产业为例,虽然内光伏产业已经列入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工业产值超过百亿元规模,但是产品多处于光伏全球产业链低端的硅片生产环节。

最后,集群内产学研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增量仍然不足。

产学研协同创新基础条件主要包含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当然,对于传统生产要素资源(如劳动力、土地、交通等)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

目前江西省内高校科技资源分配严重不协调,高校及科研院所占据了接近80%的科研资源,其成果产业化率却不到30%。

此外,江西省科技进步水平在中部地区处于末位,以江西省专利授权数量来看,在全国占比不到1%,而且实际授权专利中缺少核心技术专利,对于集群内核心技术突破作用极为有限。

相关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仍然不足,2013年江西省研发(RD)经费在GDP中占比仅为0.95%。

(二)集群内部协同创新的结构不健全,主体缺失严重协同创新的结构不健全会严重影响到协同效率的提升,特别是相关主体的缺失,会导致集群内部协同创新效应难以发挥作用。

目前江西省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主体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主体与金融中介两个方面。

1.企业主体地位不明显。

企业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

首先,江西省内企业自身发展不足,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以及相关管理人员,根据以往调查研究以及数据可以看出,江西产业集群内企业仍然存在大量家族式经营以及小作坊式企业,现代化企业管理仍然存在很大缺陷。

其次,企业间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自律不足。

以江西省绿色农业为例,由于江西省一直是农业大省,绿色农业概念已经推广,各个地市甚至县区都在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但是实际上绿色农业集群并未形成,仍然停留在低端的初级机械化生产阶段,诸多绿色农业企业发展都陷入同质化产品竞争陷阱,省内行业协会发展也十分欠缺,难以调节企业间恶性竞争现象。

最后,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终端,企业无法为技术突破提供需求,也无法主导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相关主体带来经济效益。

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江西省内企业研发部门在企业内拥有的话语权不足。

2.金融中介发展不足。

虽然江西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但是并不能解决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的不协调不匹配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较为突出。

首先,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短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银行信贷政策限制了融资规模扩张。

其次,江西省资本市场缺位严重,融资渠道狭窄,风险投资、股票以及证券融资等方式尚不完善,如江西省内上市公司发展严重不足,截至2014年仅有33家A股上市公司。

(三)集群内部协同创新的方式单一、协同机制滞后江西省集群内部协同创新的方式单一、协同机制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一方面江西省内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内部协同的合力作用并未体现,职业经理人制度发展仍显不足,企业管理者多为企业创始人,对于内部协同效率的提升产生了极大阻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存在严重问题,交易费用较高,严重制约了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

其次,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不足,协同方式还停留在单一的线性上下游联系,难以摆脱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弊端。

特别是江西省产业集群主要以工业园区为实际载体,上下游配套不健全现象十分明显,园区内企业关联度有待提升。

最后,产学研协同层次较低,协同机制严重滞后。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江西省内产学研合作多为“一锤子买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多是短期的,难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技术成果产业化率低于30%,这里面主要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产学研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的不完善,二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相关主体间利益冲突。

三、政策建议集群内部协同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落脚点,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策略需要更大范围内的调查研究和更长时期的实践。

鉴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难以触及更深层次的经济发展问题,以下主要针对江西省现有产业集群内部协同发展问题分析提出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有着其特殊性,在其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首先,制定科学有效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导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其次,通过各项经济政策(如产业、金融、科技等)夯实新兴产业集群基础。

最后,要始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做好诸如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基础平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而且无论选择何种产业模式,这一职能都将贯穿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整个发展历程。

(二)构建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机制企业作为协同创新最为重要的主体,其竞争合作关系对产业集群发展影响极为明显。

同类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就会形成一种竞争关系,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环境,特别是对于改良企业以及产品创新等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此外,竞争合作关系的形成不仅仅是交易主体间的市场合作,还应该体现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的合作,例如信息传递、人才交流等。

这就需要政府、市场、企业等协同创新主体共同努力构建这一有效机制,这样才能全面推进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良性发展。

(三)构建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金融支持是协同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更是面临着十分突出的融资难问题。

首先,合理利用政策性资金。

当前形势下政策性资金的使用仍然可以带来较为明显的协同效率,特别是有助于调动相关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如江西省正在推行的“财园信贷通”。

其次,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尝试推动金融机构给予新兴产业集群信贷优惠,同时推动民营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四)推动协同体制机制创新。

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都将成为今后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要体制机制障碍。

例如全球价值链以及物联网发展都需要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路径选择,推动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