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的辨证论治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中医治疗皮肤病,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向表现,因此常外病内治,遵循整体观,达到阴平阳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一、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辩证是中医辩证最基本方法。
通过四诊获得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盈亏、病邪的盛衰、疾病的浅深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种证候。
(一)表证证候特点:病位浅、病程短、起病急。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无汗或有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等。
常见疾病:如风寒或风热所致的荨麻疹。
(二)里证特点:病位深达脏腑,病程较长。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神昏、谵语、尿赤、便结、舌经苔黄、脉洪而数。
常见疾病:如皮肤疖、痈等化脓感染性皮肤病,未经及时治疗,热毒传入营血。
(三)寒证证候特点:是感受寒邪可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方面。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沉。
皮肤损害常表现为色淡白或青紫,温度偏低,或有疼痛,得暖则缓。
常见疾病:如冻疮、肢端动脉痉挛病。
(四)热证证候特点:是感受热邪或机体的功能亢盛,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方面。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冷饮,面红耳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皮肤损常表现为色鲜红,欣热,肿胀,或脓疱、瘀斑。
常见疾病:如丹毒、败血症出现的皮肤紫癜。
(五)虚证证候特点:是正气虚弱不足。
临床表现:由于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不同,故表现各有特点。
一般常见的为精神萎靡,面色胱白,身倦无力,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或不禁,舌质淡,舌面光滑无苔,脉细弱。
常见疾病:如瘰疬性皮肤结核、系统硬皮病,系统红斑性狼疮。
(六)实证证候特点:是邪气亢盛有余。
临床表现:包括气滞、血瘀、痰饮、虫积等,因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中医辨证
中医辨证论治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是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
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
男性多于女性。
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
本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和可以肯定的治疗方法,并且复发率很高,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因此攻克此病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使用牛皮癣一词来概括该病名称是十分不科学的,因为牛皮癣其实并不是癣,所谓癣医学上是指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一些皮肤病,例如头癣、股癣、体癣、手足癣、指甲癣等。
将这些癣局部的皮屑放在显微镜下常能发现真菌菌丝或真菌孢子,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而牛皮癣则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医学上将其称为银屑病。
它的发病原因很复杂,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往往无效。
因此,不要望文生义,自己服用抗真菌药物或者乱用癣药外涂,以免浪费钱财,加重病情。
由于银屑病皮损上覆盖有银白色的鳞屑,很有特征性,故西医称其为银屑病,是十分适宜的。
处于对患者的尊重态度的,也应该提倡使用银屑病一词。
古希腊人认为银屑病是众神的诅咒,并强迫银屑病患者摇铃,以防被传染。
可知的名人中林彪、斯大林和曾国藩患有此种疾病。
曾国藩患有严重的银屑病,每晚要婢女为他搔痒方能入睡,终身未能痊愈。
过去由于以主妇及餐饮业工作者较多,曾一度认为是他们用来洗手的清洁剂有关。
由于当时社会认为银屑病会传染,为免客人错误进食含有皮屑的食物而被传染,这些员工都会被餐厅解雇。
现时普遍认为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以致病者的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
所以,医生有时会为病者处方维生素B杂,以帮助纾缓压力;亦有医生认为病者应该多做带氧运动,使身体的自然调节机制透过运动而自我调整。
在香港,有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有局部的银屑病,主要集中在手掌、手臂、双腿或肩膀。
在美国,最近有药厂发明了一种针剂,可以对严重患者的病程控制,使他们的皮肤回复光滑。
这种针剂在2006年亦被引入到加拿大进行临床测试。
002白疕-中医辨证治疗
⑷常伴有发热,疲乏不适,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泛发者可见高热,寒战。
4、红皮症型
⑴常发生于寻常型白疕的治疗过程中,因治疗不当而引起。如在进行期外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使用西药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过程中,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少数可由寻常型白疕自行演变而成,也有极少数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为红皮症型。
血瘀型
【证见】皮疹日久不退,色泽黯红,或有关节肿痛。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
1、主方:桃红四物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处方:桃红、红花各9克,生地黄25克,当归9克,川芎6克。赤芍、丹参、白蒺藜各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⑷常累及头皮,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暗红斑,其上覆盖有很厚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的鳞屑,头发被鳞屑簇集在一起而呈束状,但不脱发。
⑸如累及指(趾)甲,则甲板可出现点状的小凹陷,状似顶针(以指甲为多见)。也有的指(趾)甲变黄,增厚,沟纹,或甲板与甲床分离。
⑹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⑺病程经过缓慢,易反复发作,多冬重复轻(也有夏重冬轻或不受季节影响者)。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①进行期:新皮疹不断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鳞屑厚积,基底颜色鲜红,瘙痒较剧,并可见同形反应(机械性刺激患者正常的皮肤,如摩擦、注射、针刺、外伤等,常可在该处发生新的皮疹)。②静止期:病情停止发展,皮疹基本不变,基本无新皮疹出现,旧皮疹也不见消退。③消退期(退行期):皮疹逐渐缩小变平,鳞屑减少,逐渐消退,皮疹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血虚风燥型
【证见】皮疹停止发展或逐渐消退,潮红减轻,鳞屑较少而附着较紧,或伴有头晕眼花,面色晄白,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少,脉弦细或濡细。
治牛皮癣常用古方
治牛皮癣常用古方(实用版)目录一、牛皮癣简介二、古方治疗牛皮癣的有效性三、常用的古方治疗方法四、结合现代医学,古方治疗牛皮癣的效果五、注意事项及建议正文一、牛皮癣简介牛皮癣,又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斑、鳞屑和瘙痒等症状。
牛皮癣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常规治疗方法很难根治。
二、古方治疗牛皮癣的有效性中医古籍中早有对牛皮癣的记载和治疗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古方治疗牛皮癣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中医认为,牛皮癣的主要原因是风邪外侵、血燥生风、血热毒盛、肌肤失养等,因此治疗时需内外兼修,调整身体状况。
三、常用的古方治疗方法1.养血润肤汤:此方主要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为主,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等中草药,适合血虚风燥型牛皮癣患者。
2.龙胆泻肝汤:此方主要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主要成分包括龙胆草、黄芩、泽泻、木通等中草药,适合湿热内蕴型牛皮癣患者。
3.羌活胜湿汤:此方主要祛风胜湿、止痒,主要成分包括羌活、独活、防风、白术等中草药,适合风湿外侵型牛皮癣患者。
四、结合现代医学,古方治疗牛皮癣的效果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结合古方治疗牛皮癣,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古方治疗可以减轻牛皮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五、注意事项及建议1.古方治疗牛皮癣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选择适合的方剂。
2.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诱因,如辛辣刺激性食物、牛羊肉海鲜等。
3.古方治疗牛皮癣需长期坚持,患者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李可医案:牛皮癣–经方派
李可医案:牛皮癣–经方派魏x,女,20岁,2008年12月15日初诊。
病史:患者全身皮疹多年,加重1年,皮疹初起红痒,继之变硬脱皮屑,月经期腹痛,经水有黑块。
无汗,四肢发冷。
患者曾自服乌蛇荣皮汤效不显。
辨证治则:诊断:牛皮癣;证型:寒伏三阴,血失温养;辨证分析:寒伏三阴,重在厥阴,厥阴肝经有寒,瘀而不通,肝主藏血,血不能得温养则发皮疹;经期腹痛,肝主疏泄,肝不得温,疏泄不畅,郁积而痛。
手足冷,脾主四肢,可知太阴伏寒;病位在体表,太阳表之里在少阴,由此三阴伏寒可知;治法:温运中土,透发寒邪;经期服药,可使寒从经水血分而出。
处方:灸甘草90克,干姜45克,制天雄45克,吴茱萸30克,生晒参30克(捣),辽细辛45克,麻黄10克,乌梅30克,蝉衣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
加水5斤,文火煮90分钟,去渣浓缩至6两,3次分服。
每月经期前后连服10剂。
连用3月。
二诊(2009年3月7日):用药三月,痛经基本恢复,经水仍有少量黑块。
全身皮癣上身大部分消失,腰以下及腿部皮癣略有减少。
辨证分析:寒伏三阴,当继用前法托透,加活血养血药,透发血分伏毒于外。
处方:炙甘草90克,干姜45克,制天雄45克,吴茱萸30克,黑芥穗10克,大黄15克,生晒参30克(捣),辽细辛45克,麻黄10克,乌梅30克,乌蛇45克,白鲜皮45克,全虫30克,生地45克(酒炒),当归45克,赤芍30克,川芎30克,首乌30克,白蒺藜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
加水5斤,文火煮90分钟,去渣浓缩至6两,3次分服。
每月经期前后连服10剂。
连用3月。
三诊(2009年6月22日):皮疹持续减少,药后微汗,四肢渐温,经期腹痛完全消失,经水无块,色紫暗。
前法得效,继用前法,增加温通和营之力,加制附子到90克,有汗去麻黄,赤芍改为白芍,加坤草,桂枝。
处方:炙甘草90克,干姜45克,制天雄90克,吴茱萸30克,黑芥穗10克,大黄15克,生晒参30克(捣),辽细辛45克,乌梅30克,乌蛇45克,白鲜皮45克,全虫30克,生地45克(酒炒),当归45克,杭白芍30克,川芎30克,首乌30克,白蒺藜30克,坤草120,桂枝45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
体癣的中医辨证论治 (2)
体癣的中医辨证论治引言体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源而传播,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白色斑块,伴有瘙痒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体癣被归类为一种湿疹病症,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辨证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体癣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一、辨证分型中医将体癣辨证分为湿热盛、湿毒蕴结和脾胃虚弱三个主要类型。
1. 湿热盛型湿热盛型体癣表现为皮肤潮湿,红肿疼痛,有时还伴有出汗过多的症状。
患者通常面色苍黄,舌体偏红,舌苔黄腻。
2. 湿毒蕴结型湿毒蕴结型体癣表现为皮肤出现糜烂,有时还会有渗液,伴有剧痒的症状。
患者通常面色晦暗,舌体偏红,舌苔厚腻。
3. 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体癣表现为患者面容萎黄,皮肤干燥,容易瘙痒,舌体淡白或淡红,舌苔薄白。
二、中医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将介绍每种类型的中医治疗方法。
1. 湿热盛型治疗方法湿热盛型体癣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利湿,具体方法包括:•方剂:可使用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药方,如龙胆泻肝汤、三黄疗湿汤等。
•中药外用:可以使用草药泡洗或敷贴治疗,如雷公藤、石韦等。
2. 湿毒蕴结型治疗方法湿毒蕴结型体癣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具体方法包括:•方剂: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方,如龙胆泻肝汤、干姜黄连黄芩汤等。
•中药外用:可以使用草药泡洗或敷贴治疗,如秦皮、黄柏等。
3. 脾胃虚弱型治疗方法脾胃虚弱型体癣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益气健脾,具体方法包括:•方剂:可使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药方,如补中益气汤等。
•中药外用:可以使用草药泡洗或敷贴治疗,如白芷、党参等。
三、饮食调理除了中药治疗外,饮食调理在体癣的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也很重要。
下面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1.避免辛辣刺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等,以减少炎症的刺激。
2.保持肠道健康:适当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
3.避免甜食:体癣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糖类食物,因为糖类食物会增加真菌生长的环境。
牛皮癣的鉴别诊断
牛皮癣的鉴别诊断牛皮癣的鉴别诊断1.慢性湿疮由急性湿疮转变而来,皮损也可苔藓化,但仍有丘疹、小水疱、点状糜烂、流滋等,病变多在四肢屈侧。
2.扁平苔藓损害多为暗红、淡紫色多角扁平丘疹,有蜡样光泽、网状纹,可累及黏膜及指(趾)甲,组织病理切片有诊断价值。
3.白�H皮损基底呈淡红色,上覆银白色鳞屑,剥去后有薄膜现象和筛状出血点。
牛皮癣的辨证论治本病治疗以疏风清热、养血润燥为治则。
对继发感染者应采用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
(1)内治①肝郁化火证证候:皮疹色红,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心烦失眠者,加钩藤、珍珠母;瘙痒剧烈者,加刺蒺藜、白鲜皮。
②风湿蕴肤证证候: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祛风利湿,清热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
病久不愈者,加丹参、三棱、莪术;剧痒难忍者,加全蝎、蜈蚣。
③血虚风燥证证候:皮损色淡或灰白,状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失眠健忘者,加夜交藤、女贞子、石菖蒲;月经不调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泽兰;肥厚粗糙者,加桃仁、红花、丹参。
(2)外治①肝郁化火、风湿蕴肤证可用三黄洗剂外搽,每天3~4次。
②血虚风燥证可外用油膏加热烘疗法,局部涂油膏后,热烘10~20次,烘后可将所涂药膏擦去,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
③羊蹄根散醋调搽患处,每天1~2次。
④以醋泡过鸡蛋的蛋黄与蛋白搅匀,用棉棒或棉球蘸其液外搽数次。
中医名医、专家论治银屑病(牛皮癣)
中医名医、专家论治银屑病(牛皮癣)一、朱仁康论治银屑病朱仁康认为“禀素血热”是银屑病的主要病因。
禀素血热,或感外六淫,侵袭肌肤,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或过食辛辣,饮食不节,使血热内蕴,外壅肌肤而成。
初发者常因热盛生风,风盛化燥,为血热风盛;久者阴血已伤,毒热未尽,肌肤失养,为血虚风燥;银屑病多郁热,易形成湿热,为风热兼湿或湿热化毒;或肾阳不足易夹寒,为风湿瘅滞等。
临床分为六型论治。
(一)内治法1.血热风盛证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
初起多发于外感之后,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鲜红、心烦口渴、大便干,脉弦滑,舌质红紫,苔黄。
证属:由于血热内盛,外受风邪,内外合邪,血热风盛或伤营化燥,是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
治宜清热凉血,祛风解毒。
方用土茯苓汤或土茯苓丸或克银一方。
土茯苓汤:土茯苓30g,生地黄30g,草河车15g,生槐花30g,紫草15g,山豆根9g,白鲜皮15g,大青叶15g,忍冬藤15g,甘草6g。
土茯苓丸:土茯苓310g,草河车250g,山豆根250g,夏枯草250g,白鲜皮125g、黄药子125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g,每次3丸,每日2次。
克银一方:土茯苓30g,草河车15g,北豆根10g,白鲜皮15g,板蓝根15g,忍冬藤15g,威灵仙各10g,甘草6g。
2.血虚风燥型多见于银屑病静止期。
病久不退,皮肤干燥,皮损小如钱币,大如地图,色淡白或黯褐或黯紫,鳞屑干燥不易剥离,瘙痒剧烈,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或舌黯有瘀斑,脉弦细。
证属:风燥日久,伤阴耗血或为平素血虚之人。
治宜滋阴养血润燥、清热解毒,用养血润燥或山白草丸或克银二方。
养血润燥:生熟地黄各15g,当归12g,桃仁9g,红花9g,丹参12g,玄参9g,天冬9g,麦冬9g,麻仁9g,甘草6g。
山白草丸:山豆根90g,白鲜皮90g,草河车90g,大青叶45g,鱼腥草90g,夏枯草45g,炒三棱45g,炒莪术45g,王不留行45g。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6g,每次3丸,每日2次。
牛皮癣;中医辨证论治;自血疗法
1 . 4 统计处 理
将笔 者 获得 的数 据输 入 s p s s 1 6 . 0统 计学 软件 进 行处 理 、 分析 。其 中计数 资料 采用 卡方检 验 。若 P< 0 . 0 5 , 说 明两组 之 间存在 显著差 异 ,且 差异具 有统计 学意义 。
2 结 果
甲组 患者 经治 疗后 2 2例 (占 3 6 . 7 % )患者 治 愈 ,1 3例 (占 2 1 . 7 % )患 者 显 效 ,1 9例 (占 3 1 . 7 % )患 者 有 效 , 8例 ( 占 1 3 . 3 % )患者 无 效 ,总有 效 率 为 8 6 . 7 %。乙组 患 者经 治 疗 后 ,3 4例 (占 5 6 . 7 % )患 者治 愈 ,1 7例 (占 2 8 . 3 % )患 者 显效 ,7例 (占 1 1 . 7 % )患者有 效 ,2例 ( 占3 . 3 % )患 者 无效 , 总有效 率为 9 6 . 7 %。两组患 者经治疗 后总有 效率 比较 , P < 0 . 0 5 , 存 在 显著 差异 ,且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 意义 。且 甲组 患 者治疗 效果 总有效 率低 于组 患者 的疗效 。
0 引 言
牛 皮癣作 为常 见 的皮 肤慢性 炎症疾 病具 有复发 性 、顽 固 性 等 特点 ,有 被 称 为 银屑 病 。临 床 初期 的主要 表 现 为 红 斑 丘疹 ,然 后皮肤 丘疹 连成一 片 ,严 重时 出现流脓 流血 、瘙 痒 、血 迹 斑斑 等 ,随着 病 变 的发 展 继 而 皮肤 表 层 干枯 、结 痂 、脱 屑 ,形 成 一层 银 白色 鳞 屑。 牛皮 癣 按 照 临床 表 现 分 为不 同类 型 ,包 括红 皮病 型 、关节 病 型 、脓 疤 型 、寻 常型 , 其 中最为 常见 的牛皮 癣类 型为 寻 常型 。现代 医学 研究 显示 , 牛皮 癣 发 病 与 患者 遗 传 、精 神 、代 谢 障 碍 、免 疫 功能 、细 胞 和血 液 等 因素 关 系 密切 。 目前 ,临床 上 针对 牛皮 癣 患者 的治 疗 多 采用 中医 辨证 疗 法 进行 治 疗 ,治 疗 效果 明显 。笔 者 就 我 院 收治 的 1 2 0例 牛皮 癣 患 者 的临 床 资料 进 行 分析 发 现 , 自血 疗 法 联合 中 医辨证 论 治 针对 牛 皮 癣效 果 较 好 ,愈 后 不易 复发 。具体报 告如下 。
中医是怎样判断牛皮癣症状的
中医是怎样判断牛皮癣症状的------兰空
我国传统中医博大精深,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诊断方法,那么,中医是怎样判断牛皮癣症状的?
专家指出,中医诊断牛皮癣主要从舌发诊断和皮损诊断两个方面入手,下面让我们详细来了解一下。
中医是怎样判断牛皮癣症状的:
一、舌发诊断:
1、医生如果看患者的舌头出现红的现象、而且舌苔黄:辨证属热毒内蕴、郁于血分、血热风盛。
2、还有舌苔黄腻:为湿热化毒。
3、舌红少苔:为湿热伤阴。
4、舌质淡苔白:辨证属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二、从皮损上诊断:
1、皮肤的颜色:牛皮癣的皮损以红色斑丘疹为主。
2、发生的部位:一般发生在胳膊和腿上。
若皮损以四肢伸侧和背部较多,提示诸阳经热偏盛;头为诸阳之会,头部皮损与六阳经热盛有关;阳明主面,面部皮损标志着阳明胃经热盛;脾主四肢,脾与胃以膜相连,四肢皮损多,则说明脾胃两经阳热偏盛。
3、鳞屑:鳞屑最常见的发生地就是头部。
原皮损大致有血热、血虚等几种情况,血热、血瘀、血虚均可以生风,风盛化燥,燥盛则干,肌肤失养,因此鳞屑干燥,层出不穷。
所以,辨鳞屑应与辨皮损结合起来,就会辨出血热风燥、血瘀风燥、血虚风燥等证型。
兰空提醒,健康是自己的,幸福生活的首要前提就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一直来努力,做好生活中的点滴,从小事做起,争取不给牛皮癣留有任何“偷袭”的机会。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1、风热血燥证
证候:皮损鲜红,皮疹不断出现,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伴瘙痒;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润燥。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2、血虚风燥证
证候:皮损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皮肤干燥;伴头晕眼花,面色白,口干,便干;舌淡红你,苔薄白,脉细缓。
治法:养血和血,祛风润燥。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3、瘀滞肌肤证
证候: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鳞屑较厚,有的呈蛎壳状;或伴关节活动不利;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润燥。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4、湿热蕴阻证
证候:多发生于腋窝、腹股沟等屈側部位,红斑糜烂,瘙痒,或掌跖部有脓疱,或有阴雨季节加重;伴有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苔薄黄腻,脉濡滑。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通络。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
5、火毒炽盛证
证候:多属红皮病型或脓疱病型。
全身皮肤发红,或呈暗红色,甚则稍有肿胀,鳞屑不多,皮肤灼热,或弥布散在小脓疱;常伴壮热口渴,便干溲赤;舌质红绛,苔薄,脉弦滑数。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清营汤加减。
中医医治牛皮癣的原理
中医医治牛皮癣的原理
(原创版)
目录
1.中医治疗牛皮癣的基本原理
2.中医治疗牛皮癣的具体方法
3.中医治疗牛皮癣的优势和局限性
4.结论
正文
中医治疗牛皮癣的原理源于其独特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容易复发。
中医认为,牛皮癣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湿热毒邪蕴结等多个方面。
因此,中医治疗牛皮癣的基本原理在于调理脏腑、凉血败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通过激活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实现长期的临床康复。
具体到中医治疗牛皮癣的方法,主要包括内服中药、外用药膏、针灸、拔罐等。
内服中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清热凉血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等方剂。
外用药膏主要以清热解毒、消炎止痒为目的,如金黄膏、白术散等。
针灸和拔罐则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疼痛、消除炎症的目的。
中医治疗牛皮癣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观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不仅要治疗病变部位,还要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因此其治疗效果往往更加持久和稳定。
同时,中医治疗牛皮癣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然而,中医治疗牛皮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中医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患者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
其次,中医治疗牛皮癣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对中医治疗反应不佳。
最后,中医治疗牛皮
癣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谨慎。
总之,中医治疗牛皮癣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银屑病综述
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概况银屑病是一种常见、难治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
本病以皮肤起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白疕”、“松皮癣”、“干癣”等。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免疫缺陷病发病率上升等因素,使银屑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本病危害较大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银屑病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本病,笔者查阅并复习了近十年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一、治疗概况与进展(一)中医药治疗1.辨证论治中医认为银屑病发病多由内有血热,外受风邪,而致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皮肤潮红、脱屑;风燥日久,伤阴伤血,而致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叠起白屑。
治疗总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祛风润燥止痒为主,又因银屑病的不同分期及分型而各有侧重。
王雅娟[1]将寻常型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血瘀型、血燥型论治,拟活血通络汤治疗80例,有效率为97.5%。
陈苏[2]将银屑病分为血热风燥型、血虚风燥型、瘀滞肌肤型三型,共治疗132例,总有效率90.2%。
李寿甫[3]据银屑病发病及症候的特点,运用脏腑辨证分为肺经风热型、心经血热型、脾胃湿热型、肝血虚型及肾经瘀热5型,中药治疗为主,共观察1000例,总有效率89.4%。
著名中医赵炳南将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进行期) 和血燥型(静止期) , 分别予清热凉血活血的白疕1 号方和养血润肤活血散风的白疕2 号方加减治疗, 并配合外用药, 治疗200例, 治愈与基本治愈率达98.5%。
朱仁康〔4〕根据银屑病病理特点与癌类似, 均有细胞过度增殖, 将该病分为血热风燥和血虚风燥型, 治疗108 例, 有效率为94.4%。
2.专方专用王雅娟应用活血通络汤(紫草、青黛、土鳖虫、蝉衣、丹皮、半夏、陈皮、黄连、厚朴各10g, 地龙、地肤子、白鲜皮、当归各15g)。
血热型在本方基础上加赤芍、桑白皮, 加重紫草, 青黛用量可达30g。
血瘀型加丹参, 红花。
银屑病的治疗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对银屑病早有记载,认为多属于“白疙”。
“蛇虱”、“松皮癣”的范畴,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白瘤》中记载:“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面痒,搔起白皮,由风气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此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风热湿邪外袭,客于皮肤,人于血分,而发于肌肤,阻于经脉,或因情志不畅,郁而化火,饮食不节,湿热内生,火郁而发,达于肌肤,日久气血虚亏,经脉肌肤失养,干枯脱屑。
中医根据本病各个不同发病阶段辨证论治,常见分型如下:一、血热型此型多见于进行期,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局部潮红,新生皮疹不断出现,鳞屑不能掩盖红斑,自觉瘙痒,并有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等症。
辨证:毒热蕴结,郁于血分。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活血汤加减。
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鸡血藤各30克,紫草根、茜草根、丹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血瘀型此型患者病情稳定,鳞屑斑基底暗红,鳞屑较厚,甚者为蛎壳状,自觉瘙痒,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辩证:湿毒内蕴,血瘀络脉。
治法:祛湿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祛湿活血汤加减。
土茯苓30克,茵陈、双花、连翘、野菊花、元参各15克,公英、地丁各20克,三棱、莪术、赤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血燥型患者处于该病消退期,病程较长,无新疹出现,疹色淡红,呈钱币状或融合成片,浸润、脱屑,舌红少苔,脉沉细。
辨证:血燥血亏,肌肤失养。
治法:养血润燥,方药:血燥方加减,熟地30克,白芍20克。
当归、首乌、蜂房、天冬、麦冬、白鲜皮各15克。
四、风湿热型(关节型)患者红斑泛发、脱屑、皱褶处有潮湿、糜烂、关节红肿疼痛,体腹胀、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壅盛,脉络受阻。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方药:宣痹汤加减。
金银花、防己、薏苡仁、滑石、灵仙、连翘各15克,蚕砂、赤小豆皮各10克。
牛皮癣中医辩证论治
牛皮癣中医辩证论治牛皮癣,病名。
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瘙痒之癣病。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九,因患部皮肤变厚而坚硬,甚者如牛领之皮样,故名。
该病由风湿热毒蕴郁肌肤所致;或因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所养而成;或因情志失调而发生。
大多发于颈项处,尤以项部为多见;亦可发于肘窝处、腘窝处、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等处。
初起时,皮肤局部先觉瘙痒,继而则见有粟米大小不规则之扁平丘疹出现,肤色尚属正常,或只呈淡褐色,若继续发展则丘疹融合而成片,皮肤变得干燥,渐变肥厚,并相互浸润,常作阵发性奇痒,尤以夜间更甚。
治宜疏风活血、清热祛湿之剂,内服可选用当归饮之。
祖国医学最早有类似银屑病的记载,早在隋唐时代巢氏《诸病源候论》即有"但有匡部皮肤瘙痒,搔之白屑出"的记载。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地深入及丰富,对本病的辨治思路也在不断地发展。
今天“从血论治”银屑病思路获得了多数中医皮肤科同道的认可。
中医对银屑病的研究历史悠久,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干癣”“白疕”“蛇虱”“松皮癣”“白壳疮”等均与本病类似。
而“白疕”病名沿用至今,成为本病的规范中医病名。
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内容逐渐丰富,明以前认为本病病因以外因为主,多认为与风、寒、湿、热、燥、毒有关,如隋《诸病源候论》首先提出了干癣的病因病机:“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
”明以后,认为本病为内因外因共同致病。
内因与血燥、血虚有关。
如明《外科正宗》提出风癣、湿癣、顽癣、牛皮癣等“此等总皆血燥风毒客于脾肺二经。
”清《医宗金鉴》指出白疕“固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荣外”。
清《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白疕“因岁金太过,至秋深燥金用事,乃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
”治疗上注重祛风、润燥、养血。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本病具有明显的银白鳞屑,故此认为与风、燥关系最为密切。
【病因病机】本病的形成,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
其血热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引起,如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
中医皮肤科银屑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银屑病银屑病又称牛皮癣,中医称“白疙”或“松皮癣”、“疟风”、“白壳疮"。
由外感风邪搏于皮肤,失于疏散,瘀阻肌肤,日久风胜血燥而发。
【诊断】1.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尤其是肘、膝关节的伸侧,其次为背部。
间有全身泛发或长期局部某一部位。
2 .皮疹为境界明显、微呈隆起的红斑,上覆多层银白色皮屑,将皮屑刮去后,露出发亮的薄膜,多层覆盖,易剥脱,呈云母状。
再刮之有点状出血。
皮疹有点滴形、钱币形、地图形。
皮疹活动情况分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
3 .病程缓慢,容易复发,早期常夏愈冬发,后则夏轻冬重,长久可逐渐失此规律性。
4 .皮疹发生在头皮者,头发呈束状,如同毛笔。
如指甲有病变时,甲床呈点状下凹,如同针箍。
5 .特殊类型的银屑病有下列几种:(1)脓疱型:分掌跖脓疱型和泛发性脓疱型两种。
针头大小的浅表脓疱,可发在皮疹上,也可发生在非皮疹处。
(2)渗出型:炎症明显,有渗出和结痂。
(3)关节炎型:好发女性,多侵犯小关节,间有侵犯肘膝大关节,表现关节肿胀、疼痛,甚则僵硬或畸形,颇似类风湿性关节炎。
(4)红皮病型:常因局部过度用药刺激所致,表现全身皮肤发红,夹有小片正常皮肤。
病程长,顽固难治,部分伴发热、肝肾损害。
【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热相搏证新疹不断出现,旧疹不断扩大,疹色鲜红,鳞屑厚积,多表现在进行期,伴发热、口渴、咽干、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举例:槐花汤加味。
生槐花、生地黄各15g,土茯苓、生石膏各30g,紫草、苍耳子、地龙各10g,雷公藤15g0加减:脓疱型表现为热毒重,加蒲公英、黄苓、连翘、七叶一枝花。
渗出型表现为湿毒重,加黄柏、苦参、生意较仁、革薜。
关节炎型表现为风湿热痹,加秦无、防己、轴签草。
红皮病型表现为血分热毒,加水牛角、牡丹皮、金银花、紫花地丁。
2.风胜血燥证新疹停止发生,旧疹皮色暗红,鳞屑干燥,疹块厚硬,关节处皮疹皴裂,相当于静止期、退行期。
伴体倦乏力,面色少华,头晕少寐,舌质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大全
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大全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览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医文献《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对银屑病均有“白疕:”、“蛇虱”、“松皮癣”的论述,如《医宗金鉴》中记载:“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面痒,搔起白皮,由风气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此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目前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各家分型较多,综合可分为以下几型:(1) 血热型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表现为皮损掀红,皮疹不断增多,瘙痒剧烈,露滴现象明显,有同形反应,常伴有心烦,失眠,口汗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
常用清营汤和治癣汤加减,如水牛角、丹参、白花蛇舌草、虎杖、生地黄、玄参、蒲公英、丹皮、紫草、白藓皮等来配方治疗。
(2) 血瘀型见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寻常型银屑病,亦见于关节病型银屑病。
表现为皮损暗红、肥厚,鳞屑较厚,或伴关节活动不利,面色晦暗。
舌暗红,可见瘀点瘀斑,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润燥。
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如桃仁、红花、丹参、三棱、莪术、玄参、麦冬等配方治疗。
(3) 湿热型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难以速去。
故此型多见于缠绵难愈者,亦见于掌跖脓疱型银屑病。
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红斑上可见脓疱,皮损多发于掌跖和下肢,遇阴雨天病情往往加重。
伴体倦乏力,纳呆,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
常用散风苦参汤加减,如川萆薢、黄柏、白藓皮、生苡仁、土茯苓、金银花、车前草、白花蛇舌草等配方治疗。
(4) 火毒型多见于红皮病型银屑病。
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潮红,常伴有发热,口干渴,心烦失眠,大便干结,小便黄。
舌绛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泻火解毒凉血。
常用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如水牛角、生地黄、赤芍、丹参、丹皮、生石膏、大青叶、紫草、公英、白花蛇舌草等组方治疗。
(5) 血虚型此型相当于缓解期银屑病,病情稳定,皮损为钱币状,或环状,或地图状,鳞屑逐渐消退,皮肤干燥,伴口干舌燥。
体癣的中医辨证论治
体癣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述体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又称为皮肤癣,由真菌引起。
中医认为,体癣是由于湿热内蕴、气血不畅等原因导致的。
病因病机1.湿热内蕴:湿邪通过毛孔侵入体内,与体内的内热相结合,导致湿热内生,从而引起体癣。
2.气血不畅:气血失调、经络阻塞等因素,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使真菌易于侵袭,从而引发体癣。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体癣主要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辨证要点1.全身症状:如发痒、瘙痒、湿热感、体倦乏力等。
2.皮肤症状:如红肿、水疱、糜烂、渗液等。
3.舌体变化:如舌红、苔黄腻等。
4.脉象变化:如脉沉细、数等。
辨病证型及治疗法1.湿热蕴结型–症状:皮肤潮湿、瘙痒明显,伴有红肿、渗液,舌苔黄厚,脉弦滑数。
–治疗法: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中药方剂:龙胆泻肝汤、柴胡泻肝汤等。
2.气血不足型–症状:皮肤干燥、发痒不明显,伴有脱屑、糜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法: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中药方剂:四物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等。
3.气虚阳虚型–症状:皮肤湿热交加,发痒严重,伴有糜烂、渗液,舌淡胖、苔白厚,脉弱。
–治疗法:益气温阳、祛湿止痒。
–中药方剂:归脾汤、四君湯等。
4.湿热蕴肺型–症状:皮肤潮湿、瘙痒明显,伴有水疱、渗液,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疗法:清热泻肺、祛湿止痒。
–中药方剂:文蛤泻肺汤、白虎汤等。
5.脾胃湿热型–症状:皮肤潮湿、瘙痒严重,伴有红肿、渗液,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疗法:健脾祛湿、清热止痒。
–中药方剂:消渴汤、木通汤等。
饮食调理1.忌食油腻、辛辣食物。
2.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促进身体内湿热的排出。
3.避免吃过多发物和过食生冷食物。
注意事项1.保持身体清洁,勤换洗衣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3.忌抓搔患处。
以上是体癣的中医辨证论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
牛皮癣分型
寻常型银屑病证乃为血热风盛、血虚风燥、血瘀、血热挟湿所致。脓疱型银屑病则为风热外受,复兼湿热,湿热内蕴,日久化毒所致。关节病型银屑病则为风寒湿邪阻于经络以致气滞血瘀,肿痛内生。当湿热化毒,毒热伤营,皮损大面积遍于全身,甚至全身发热,面红目赤,口干舌燥,热入肌肤,气血两伤时则为红皮病型银屑病。 银屑病由初发至后期迁延,由轻至重,由皮肤至关节内脏,病位无不涉及卫、气、营、血,其核心为血分有热,血热而诸证衍生。
寻常型银屑病的内治
1.血热风盛证:银屑病初起时,躯干及四肢头皮甚至面部,散发红色斑丘疹,小如粟米、大如蚕豆。日久可以扩大成片,有的可相互融合、此时颜色鲜红或肉红色,表面鳞屑不多、有"同形反应"、痒而不甚。全身症状可见咽干口渴、咽痛,大便干,尿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治疗则应清热凉血,祛风解毒。已故名老中医朱仁康研究员曾研制一方,名"克银一方",药味:土茯苓30克、忍冬藤15克、北山豆根10克、板蓝根15克、草河车15克、白鲜皮15克、威灵仙6克、甘草6克(《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大便干加大青叶10-15克。皮疹红而热口干加生地15-30克、丹皮15克。尿黄加白茅根15克。此方于20世纪80年代已研制成丸剂(蜜丸及水丸),商品名"克银丸",为我国第一个卫生部级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此丸药适用于进行期及初步稳定期的寻常型银屑病。 2.风热挟湿证:进行期及初步稳定期的寻常型银屑病皮疹红或淡红,皮疹表面有鳞屑,而其周围有0.2-0.5cm宽的淡红色晕(Woronoff ring)或肿胀,舌胖淡红,苔白腻,治宜清热解毒。方用凉血解毒汤(《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或龙胆泻肝汤(《和济局方》)加减。凉血解毒汤:犀角(临床上凡用犀角之处,犀角均用水牛角、羚羊角或羚羊角粉代替)、生地、银花、莲子心、白茅根、天花粉、地丁、栀子、蚤休、甘草、黄连、生石膏。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当归、木通、生地、甘草。皮疹红而肿(浸润)甚者可加萆薢、白茅根;舌苔腻黄者加藿香、佩兰、砂仁、苡米等;风盛鳞屑多而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皮疹红甚者加紫草、槐花、生地榆;兼有扁桃腺炎者加板蓝根、射干、牛蒡子;大便秘结不爽者加大青叶、苍术等。 3.血虚风燥证:病变到稳定期,皮疹平扁淡红,表面干而脱屑,时有痒。治宜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方用朱仁康"克银二方"。药味:生地30克、元参15克、丹参15克、麻仁10克、大青叶15克、北山豆根10克、白鲜皮15克、草河车15克、连翘15克(《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屑多而燥痒者加石斛、玉竹;血虚兼有瘀者(皮损暗红而干,舌暗红或暗紫)加郁金、三棱、莪术。 4.血瘀风盛证:银屑病的慢性状态,躯干四肢大小不等的斑块状损害,其境界清,暗红,表面附有片状或碎片状鳞屑,病变久置而不动,常因疾病的反复发作或是长久使用凉血解毒药所致血凉凝滞,皮损呈斑块型。治宜活血化瘀兼以清热解毒。方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全虫方(《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加减。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桂枝、柴胡、枳壳、甘草。全虫方:全蝎、皂刺、皂角、白蒺藜、槐花、威灵仙、苦参、白鲜皮、黄柏。当归饮子: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首乌、黄芪、荆芥、防风、白蒺藜、甘草(本方亦可用于血虚风燥证)。 以上是寻常型银屑病常见的四种证型。由进行期--血热,稳定期--血热、血热挟湿,消退期--血虚、血瘀,诸阶段中均兼有风证--鳞屑及痒。临床用药应分阶段辨证用不同的方药加减,对证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 寻常型银屑病在治疗时应抓住几个关键:第一,抓住早期,早期发病以血热为主,合理的清热解毒凉血,病则顺势而消;第二,要注意病灶(诱发原因),特别是早期的上感和扁桃腺炎,应合理地使用清热解毒药;第三,注意滋阴养血,血热证在施用凉血、清热解毒药的同时,应适当应用滋阴药,如生地、旱莲草、石斛、百合、玉竹等,以防血热伤阴而恋邪,为后期皮损的完全恢复打好基础;第四,不能无限度地使用凉血清热药,要根据病人胃肠道的承受能力而合理应用。长期无限度地使用苦寒清热凉血药,一方面会损伤脾胃,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血瘀而形成斑块,皮损则永固不退。 斑块型寻常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的难治者,消除斑块当以活血化瘀、祛风、解毒之法。本院在科研工作中拟有两个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方剂:丹蛇解毒(1)方*(丹参、乌蛇、赤白芍、草河车、石斛、郁金等)和丹蛇解毒(2)方*(丹参、萆薢、土茯苓、草河车、白花蛇舌草、赤白芍、苍术等)。如果斑块顽固、长久不退可加三棱、莪术、鸡血藤、雷公藤。皮损固着于皮肤内,平凹而内钳则加当归、生熟地、益母草、川牛膝等。我科研究生课题,将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方)与西药迪银片合用,观察8周疗效,总有效率94.29%,临床治愈显效率6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皮癣的辨证论治综述摘要:本文总结了近来各医家治疗牛皮癣的不同辨证论治的思想及方法,意在为广大学者的治疗思路提供参考,以便更好的用于临床。
关键词:牛皮癣;辨证论治;神经性皮炎;摄领疮;综述【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124-02牛皮癣又称“摄领疮”,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
因其病缠绵顽固亦称“顽癣”。
以皮损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伴剧烈瘙痒为特征。
常发于颈项部、四肢伸侧及骶尾部等处。
病程慢性,反复发作。
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情志内伤、风邪外袭是本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疏失为本病的病机特点[1]。
中医对此病的治疗有巨大优势。
本文小结了近来各医家治疗牛皮癣的不同辨证论治的思想及方法,意在为广大学者的治疗思路提供参考,以便更好的用于临床。
现简单列述如下。
1 风湿热辩证1.1 分型施治,因证施药①欧阳恒[2]分3型:湿热并重型;宜清热除湿;常用苍术、黄柏、槟榔等。
血热生风型;宜清热凉血活血;常用石膏、生地黄、黄芩、三七等。
顽风阻络型;宜活血搜风、除湿通络;常用地龙、全蝎、牡丹皮、泽兰等。
②梁德权[3]分3型:肝郁化火兼感风邪型;当疏肝理气、清热散风;用丹栀逍遥散(柴胡、枳壳、龙胆草、栀子、丹皮、赤芍、当归、钩藤、防风、生地、首乌藤)。
风湿蕴阻、肌肤失养;当祛风利湿,养血润肤;用全虫方合四物汤(全虫、浮萍、防风、当归、刺蒺藜、苦参、白鲜皮、秦艽、地肤子、生地、首乌藤)。
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当养血疏风、润肤止痒;用止痒合剂(当归、熟地、川芎、赤芍、红花、防风、浮萍、首乌藤、刺蒺藜、鸡血藤、全虫)。
③塔拉等[4]分4证:风湿蕴阻证;宜祛风除湿,养血润肤;用复方芷参汤(防己、防风、乌梢蛇、蚕沙、白芷、苦参、自术、白蔹、独活、浮萍、徐长卿、地肤子、革薜、土茯苓、白鲜皮)。
血热生风证;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用消风散(当归、知母、凌霄花、荆芥、苍术、牛蒡子、紫草、牡丹皮、赤芍各、马齿苋、石膏、槐花、生地、野菊花、金银花)。
肝郁气滞证;宜舒肝理气、解郁泻火,息风止痒;用疏肝解郁汤(蝉蜕、玫瑰花、代代花、柴胡、栀子、香附、白蒺藜、白僵蚕、郁金、夏枯草、青葙子、白菊花、钩藤,茵陈蒿、珍珠母)。
血虚风燥证;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圣愈汤(当归、川芎、白芍、石斛、白薇、生地、黄精、麦冬、龙眼肉、黄芪、丹参、鸡血藤、稀莶草、益母草、合欢皮)。
④马应昌[3]分3证:血热生风证;当清热凉血、消风止痒;用自拟升麻贯众汤(升麻、贯众、白芷、金银花.、苦参、蒲公英、紫草、丹皮、千里光、甘草、防风、蝉蜕)。
血虚风燥证;当养血润肤、活血散风;用自拟全蝎青黛散(生地黄、玄参、胡麻、刺蒺藜、白芷、蜂房、青黛、全蝎、苦参、丹皮、赤芍)。
湿毒内蕴证;当养血润肤、利湿解毒;用自拟威灵绿豆饮(威灵仙、绿豆、天丁、地丁、茵陈、土茯苓、金银花、当归、升麻、乌梢蛇、千里)。
⑤庄国康[6]认为外邪是主因,病机为风盛、络阻、神浮、阴伤。
以邪则驱之、瘀则通之、虚则补之、浮则安之为治则:祛风止痒;常用荆芥、防风、羌活等。
重潜安神、活血通络;多用灵磁石、煅龙骨、当归、夜交藤等。
滋阴养血;常用生地、熟地、首乌等。
⑥周宝宽[7]分3类:风湿热邪侵袭、肌肤失养;当祛风利湿,清热止痒;用自拟祛风止痒汤(防风、荆芥、蝉蜕、全蝎、白鲜皮、刺蒺藜、当归、生地黄、黄柏、苦参、炙甘草)。
肝郁化火、肌肤失养;当疏肝理气,清肝泻火;用自拟疏肝泻火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龙骨、珍珠母、白鲜皮、荆芥、地肤子、刺蒺藜、炙甘草)。
病久伤阴、血虚生风;当养血润燥,熄风止痒;用自拟养血止痒汤(当归、生地黄、天冬、麦冬、全蝎、僵蚕、防风、荆芥、白鲜皮、刺蒺藜、桃仁、红花、炙甘草)。
1.2 一方为主,临证加减①唐定书 [8]认为血虚、血燥等所致内风是发病基础,外风是发病重要条件。
致病根本在阴血,立法上重视内风,宜养血息风,解毒止痒。
用经验方养血疏风汤(制首乌、生地、当归、丹皮、赤芍、蝉衣、僵蚕、乌蛸蛇、夜交藤、炒枣仁、合欢皮、甘草)根据血热、血燥、血虚3型加减。
②魏品康[9]认为急性发作期治以清热除湿祛风为主,养血活血通络为辅;慢性迁延期以养血祛风、活血通络为主,清热除湿为辅。
用精选验方加减(土茯苓、苦参、白鲜皮、川芎、当归、赤芍、熟地、白蒺藜、桃仁、红花、乌梢蛇、炙甘草)。
③吴军[10]认为体内湿热是发病主因。
与湿热、血热、风邪最为密切,治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方用黄柏、茯苓、地肤子、白鲜皮、生地黄、牡丹皮、防风、紫草、蝉蜕、僵蚕、合欢皮等,根据血热、血虚、风湿热3型加减。
④陈彤云[11]认为此病治宜重镇安神、平肝潜阳。
主方用生龙骨、生石决明、珍珠母,首乌藤、白芍、丹参、茵陈、茯苓加减。
⑤曲竹秋[12]以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为则,用四妙散合犀角地黄汤(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水牛角、生地、牡丹皮、赤芍、桃仁、红花、地肤子、白藓皮、生甘草)为主方加减。
⑥周仲瑛[13]从瘀热论出发,认为此病由三热(瘀热、湿热、风热)互搏酿毒,凝滞肌肤所致。
当以凉血化瘀、利湿润燥、祛风解毒为法,提出自制凉化除湿解毒汤(水牛角、大黄、生地、丹皮、赤芍、紫草、黄柏、苦参、菝契、土茯苓、僵蚕、蝉蜕、生草)。
2 脏腑辨证,分型论治2.1 从心论治高志莉[14]认为心血亏虚、血热阴伤是重要病机之一。
因心部于表,总司各部,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则欲治其疾,需身心并治,故辨证论治,随心而愈。
用天王补心丹为基础方加减。
2.2 从肺论治:卢晓梅[15]根据“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外合皮毛;朝百脉”的理论,认为本病与肺气的宣发功能有关,在治疗上着重宣畅肺气,配合养血润肤、活血通络、祛风止痒之法,以达气畅、血行、肤润、毛泽、祛痒之效。
2.3 从肝论治:覃永健[10]从肝的生理及肝与他脏的生克乘侮规律出发,探讨从肝论治,分4型:肝气郁结、经络失疏;宜疏肝解郁;用柴胡疏肝散(龙胆草、栀子、薄荷、防风、羌活、蝉蜕、白鲜皮、生地黄、当归、白芍、柴胡)。
肝阳亢盛、反侮肺金;宜巯郁宣肺;用栀子、浮萍、百部、当归、生地黄等。
木旺克土、湿郁经络;宜抑木扶土;用柴胡、炒枳壳、炒白芍、苍术等。
肝阴不足、延及肾阴;宜滋肾柔肝;选首乌、熟地黄、川续断、炒丹皮等。
2.4 从肝脾论治:廉凤霞等[17]注重肝郁、脾虚在发病中的作用,将本病分为2种:木郁克土,肝郁致癣;土虚木乘,脾虚致癣。
注重调理肝脾,兼顾他脏,分辨主次。
2.5 从心肝脾论治“余土根[18]认为辨证首先要辨脏腑,以自拟余氏消癣汤(乌梢蛇、浮萍、赤芍、白芍、白藓皮、地肤子、蝉衣)为主方:属脾者,脾虚湿困,久郁化热;当健脾清热化湿;用主方合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甘草)。
属肝者,情志抑郁,肝郁化火;当疏肝解郁清热;用主方合丹栀逍遥散(牡丹皮、焦栀子、柴胡、郁金、香附、当归、白术、炙甘草)。
属心者,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当养血祛风润燥;用主方合当归饮子(当归、生地、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
3 讨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各位医家在牛皮癣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法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其治疗方法、理论依据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因证施治的思想。
近年来,中医对牛皮癣的治疗发展较快,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并取得一定疗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标准化,科研设计不够严谨,临床试验样本含量较小,尤其是标准化,是中医发展的一大难题。
因此,在维持中医特色的同时,如何使其更加严谨,疗效更快,传播更广,运用更好,是当前中医拓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1] 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8[2] 刘炽,欧阳恒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j].中医杂志,2002,43(3):179[3] 梁德权,辨证分型治疗神经性皮炎46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695[4] 塔拉,王丛妙,崔秀梅,陈学荣,夏亦嗣,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j].中外医疗, 2009,27(12):114[5] 马应昌,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体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1):38-39[6] 王俊慧,王宁,刘瓦利,庄国康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经验[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05(3):170-171[7] 周宝宽,辨证论治神经性皮炎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21-22[8] 杜桂营,代军,唐定书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2007,5(3):24[9] 徐晶钰,张璇,魏品康,魏品康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0,30(4):288[10] 耿爱爱,杨娟,霍晏,吴军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总结[j].吉林中医药,2010,30(6):471-472[11] 仓田,王萍,陈彤云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c].2011年京津冀地区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53-54[12] 王莎莎,曲竹秋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介绍[j].天津中医药,2008,25(6):445-446[13] 皇玲玲,郭立中,周仲瑛教授从瘀热论治牛皮癣的经验初探[j].现代中医药,2009,29(2):1-2[14] 高志莉,从心论治神经性皮炎[j].新中医,2012,44(6):188-189[15] 卢晓梅,从肺论治神经性皮炎[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119[16] 覃永健,神经性皮炎从肝辨治体会[j].河北中医,2002,24(10):755[17] 廉凤霞,呼兴华,唐定书,从肝脾论治神经性皮炎的临床体会[j].四川中医,2009,27(9):36-37[18] 沈洪军,余土根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经验[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