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李广射虎》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册《李广射虎》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

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平明(ming) 绰(chuo) 出没(mo) 草丛(cong)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过许许多多的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边塞诗?

指名背——和小伙伴背——小组背——集体背

2、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卢纶就写了一首《塞下曲》,

出示古诗:塞下曲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将李广,这首诗,就描写了关于李广的一个故事——(李广射虎)

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李广射虎》一课的导入,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比赛背诵边塞诗。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这首《塞下曲》小朋友会读了吗? 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

最流利”

请三个学生读(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师:“还有人补充吗?”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当时的责任是? “镇守北方边境”

再连起来说完整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

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3、我们连起来把第三段读读

(1)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好,出示:“神勇无比”我们再来读一读。

(2)理解词语“神勇无比”

(初读诗歌,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古诗,教师检查,

2、用一句话来介绍李广?(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的习惯和学会概括的能力的养成打基础。)

三、读懂诗句

1、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这首《塞下曲》就写到李广神勇无比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看你都能读懂吗?

(学生读诗)

2、师生交流能不能读懂。

师:二十字的一首小诗确实没有什么难懂的。不过,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习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会取得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我想只要大家潜下心去读这首小诗,不见得就都能读懂,有疑问在学习可是非常宝贵的呀!

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和句?

(学生再次读诗)

3、质疑

(教师相机打上问号)

学生可能会问的“林暗”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儿?

“平明”“白羽”

李广射虎(下)

学生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交流诗句哪些词语你不明白,哪些词语懂了。)

(三)讨论、读懂诗句

a)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什么样的风叫“疾风”?当你听到这样的风,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学生交流。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点拨:那是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就刮着这样的风,如果是你在外面,心里会怎样?你能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读好评价,如果学生读得不好

师:有点感觉了。别忘了,那还不像我们这儿,到处都有村庄和人家,而是在——

生:北方边境。

师:是啊,那里只有草木丛生的高山和夜晚的凄清,再听到这吓人的“疾风”,心里会怎样?谁再来读读看?

生再次读。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疾风劲吹的月夜,让学生体会静谧的黑夜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