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第5期 No.5,1998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 IA YIN G UN IV ERSIT Y(SOCIAL SCIENCE)
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李隆秀 李世文
【摘 要】 本文从广义上对客家文化进行了界定,认为客家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与美德,这就是客家人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研究客家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精神 传统美德Ξ
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这个题目很大,内容很多,要用一部巨著才能说清,下面只是简单概括地叙述三个问题:一是客家文化的界定;二是客家文化特点形成的背景条件;三是客家文化研究的意义。

一、客家文化的界定
文化一词,内涵丰富,外延范围很广,在不同的场合,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也不同,人们给文化的定义粗略的统计有几十种。

当一个人说,某某有文化,文化水平高时,文化是指这个人识字多,会写会算,有一定的学历层次(或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

当谈到一个地方文化发达、文化搞得好时,文化是指这个地方有文化的人多,学校多,教育发达,知识分子多;各种文艺创作(诸如文艺作品———小说、诗歌、戏剧、音乐、曲艺、美术、绘画等的创作)多;电影、电视、广播办得好,相应的文化组织、艺术团体所组织的活动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参与踊跃,等等。

当谈到一个大一点的区域文化,如北方文化如何如何、南方文化如何如何、中国文化如何如何、美国文化如何如何、东西方文化如何时,文化是指某个区域、某个国家、某个人群的语言、文字、风俗、风貌、生产生活习惯、文学、艺术、教育、技术,人们的宗教、信仰、性格、气质、心态、容貌等的特点,乃至各种物质存在形式的特点(如建筑、田园、装饰、服饰、环境形象、各种艺术、各种产品的特点等);当谈论古代文化如何如何、现代文化如何如何时,则文化的概念又把时间的含义包括在其中了。

可见,文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文化的内涵一般是指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艺术、宣传的内容。

广义文化的内涵是指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中,长期创造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人们所接受的精神成果(如认识、观点、经验、思想、理论、道德、观念、技术、艺术、方法、技巧等)和物质成果(包括人们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各种物种等)的总和。

广义文化的概念包括下面二个基本思想:一是文化是人们创造的成果,不是天然存在的东西;二是人们创造的成果要被人们接受了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成果要达到这个要求还须有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定的过程,人们才能了解它、认识它、理解它、需要它。

有的成果此时此地被人们接受了,后来又被人们扬弃了。

所以,文化
Ξ本文于1998年8月2日收到。

这个概念有时空的相对性。

常与文化相联系的文明(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的内涵也被广义地包含在文化之中了。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创造成果,变成人们需要的东西,成为共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不断扬弃过时的人们所不需要的旧文化,有的旧文化则变成研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珍贵文物被保留下来了。

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的,而人类创造的文化也总是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客家文化,是指广义的客家文化,也就是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改造客家人自身中,生产、工作和生活中,长期创造形成的被客家人所认同和接受的成果的总和。

如语言(客家话)、文字(汉字)、风俗(如客家人的婚嫁礼俗、丧葬礼俗、寿辰礼俗、祭祀礼俗、人际交往礼俗、岁时节日风俗等)、宗教(客家人多宗教、多信仰,各地各群体有差异)、生产生活习惯(如客家人喜欢农工商多业经营,男人在外开拓发展,女人在内持家养老带小,一姓几户、十几户住在一个围屋中,服饰简朴实用,饮食简单有味等)、性格、气质和心态(如客家人平和、忍耐、勤劳、节俭、实际、开拓、勇敢、冒险、进取、情深、敬祖、爱国、爱乡、重教、崇正、守信、坚贞、刚强、团结、奋斗不止等)、客家人的建筑物、装饰品等的特点,及与众不同的客家妇女的特点和美德,等等。

二、客家文化特点形成的背景条件
客家文化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它渗透在文化内容丰富的各个微观部分的深处,正如客家文化界定中所提及的那样。

客家文化特点形成的背景条件是复杂、多样、多层次的。

由于客家群体是中华汉民中的一支民系,因此从总体上说,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在特定时间、空间、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的延续和发展。

它所秉承的中华文化在新的分支上、在新的高度上突出地放射光芒,照耀寰宇。

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渊源上讲,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身上流着父母的血液,包含着父母的基因。

从哲学上看,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般包含着特殊又寓于特殊之中,共性包含着个性又寓于个性之中。

研究客家文化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研究,而对客家文化的这个“活化石”的研究有利于具体深化地了解中华文化。

客家文化特点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形成的背景条件粗略地能否这样来概括:客家文化来自于5000年中华文化的积累;来自于百里千里多次迁徙的艰苦磨练;来自于偏僻山区、荒野丛林中艰苦创业的锻冶;来自于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的严格言传身教;来自于客家贤杰“源于斯,高于斯”的添新增彩;来自于与当地居民(包括各种民族)的平和相处及相互融合等等。

每个背景条件的影响都是多层次的、复杂交叉的、深刻漫长的。

限于篇幅,这里仅举几例。

1.讲求实际,刻苦勤俭,艰苦奋斗之美德,这是客家先辈在灾祸、战乱、朝代变迁、摆脱当地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为生存和发展而迁徙中形成的。

他们每到一处从不幻想外来的恩赐,也不打算“打回老家”,而是面对现实,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到闽西就是闽西人,到了赣南就是赣南人,到了粤东北就是粤东北人,到了香港就是香港人,到了南洋就是南洋人,每到一地就在当地开荒辟野,创造财富,繁衍生根。

客家人有极强的适应性,为当地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种性格和气质充分地体现在许多杰出的实业家和广大客家人身上,也凝结在许多客家人创造的物质财富上,有力地推动当地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2.崇正、守信、坚贞、刚强、不屈不挠、富于创造和反抗精神。

这一精神渗透在客家文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外族侵扰中原和朝廷腐败使百姓处于苦难之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客家人不愿作外族统治的奴隶,不愿作腐败朝廷的“顺民”,这种精神充分地体现在许多杰出的客属政治军事家和积极参加中国革命的客家人身上。

如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及其同患难的冯云山、杨秀清、石达开、肖朝贵、韦昌辉、洪大全、陈玉成、李秀成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及其左右手:胡汉民、廖仲凯、邓坚、邹鲁、丘逢甲、谢晋等;及后来国民党中的将领张发奎、叶挺、薛岳等;中国共产党中的朱德、叶剑英、邓小平、杨成武等。

往前追溯,有宋代的抗元英雄不屈不挠的文天祥,有明代的抗金英雄袁崇焕等;再看海外,有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马来西亚首任国王叶莱,圭亚那前总理张西瑟,称王于暹罗(即泰国)的郑昭等,他们都有许多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

和其他中华儿女一样,客家人的创造和牺牲,推动了中国近代和当代社会历史的前进,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推动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
展。

3.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的美德。

客家人为生存和发展,不怕艰难险阻,冒着风险,远离家乡,甚至漂洋过海,到了世界各地,不论到什么地方都思念家乡的亲人,不忘自己的祖宗,在居住地设立祖宗牌位,遇红白喜事,逢年过节,或外出远门做事,都要备美食鲜果敬奉祖宗,思念祖宗美德,敬祈保佑,对祖宗敬若神明。

客家人思亲但不恋家,在外勤劳节俭,省下钱来,一有机会便托人带钱回家,以表示对亲人的思念。

许多客家人虽然远离家乡,但他们时时刻刻思念祖国和家乡,想方设法报效祖国,帮助家乡。

有的捐款兴办教育和其他公共事业,有的捐物,有的牵线搭桥,有的投资设厂。

如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香港田氏集团董事长田家炳先生、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美国熊氏集团董事长熊德龙先生、印尼雅加达伟大基金会会长郑贵勋先生、新加坡快捷机构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德操先生等等都为祖国为家乡捐赠巨款兴办各种事业。

4.团结、奋斗的精神。

这是客家先辈在长期迁徙过程中,在复杂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

客家先辈在与外族侵扰斗争和反对腐败朝廷中,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

客家先辈每到新地方,当地居民本能地要排斥新来客人、客户,以保护当地的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不被占用,因此常有斗争,客家先辈也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达到斗争的目的。

在穷山僻野的条件下,要想生存和发展,也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征服自然,才能更有效地排除社会的不良干扰。

长期的迁徙过程和在艰苦环境中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客家人祖祖辈辈深刻理解、十分珍惜团结的重要,深深懂得团结是取得胜利和实现美好愿望的法宝。

客家人坚持团结奋斗的精神,靠着团结奋斗精神,才有今天客家之景况。

三、客家文化研究的意义
有人(包括客家人和非客家人)问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客家热?在国内不少地方成立了客属团体和客家研究的组织,世界各地也有许多客属团体。

为什么客家人能在世界范围内连续召开十几届世界性客属大会,参加的人数如此之多(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且今后还要定期连续召开。

为什么客家人有这么大的凝聚力?靠什么来凝聚?等等。

我们回答不出来,因而促使我们去思考,去学习,去请教一些客家研究专家。

有的说:“这是一种奇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可能和客家人的性格、气质和心态有关,和客家人长期迁徙的历史背景有关。

客家先辈的长期的迁徙活动和每到一地所处的艰苦环境和条件,使客家先辈有一种愿望———寻找‘自己人’的帮助,这种心态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客家人常说:‘亲不亲客家人,一颗蕃薯也都分着食’。

”有的说:“客家人的凝聚力来自于彼此认同的客家文化,包括语言、风俗、习惯、爱国爱乡、念祖思亲,不忘根基、团结友爱、深情好客,等等。

”有的说:“客家人的凝聚力来自于共同的心愿和共同的目标,这就是要在新的复杂多变的新世界形势下,希望弘扬客家精神,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

”有的海外客家人深情地说:“我们客家人过去在贫困条件下,在家呆不下去了,历尽艰辛,漂洋过海,到了异国他乡。

由于祖国贫穷,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人也跟着没有地位,在外国的华侨、华人包括我们客家人遭到难于忍受的歧视,吃尽了人间的苦,受尽了人间的罪。

但值得自慰和自豪的是,我们客家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节俭的传统和习惯及不屈不挠精神,团结奋进,灵活机动,生存下来了,有的成功了,发展壮大了,在各方面涌现出许多杰出代表……今天客家人已发展到了全世界,可以说,有太阳和水土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几乎成了世界人了。

现在大陆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改革开放,强调与世界接轨,加入世界大环循,但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要发展,就要有实力,有实力才能主动,才能成功。

从国籍上看,我们不是中国人了,但我们的心向着中国,因为我们是华人。

中国强大了,我们华人高兴,西方人也改变了看法。

中国的开放,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对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更有利。

因为我们语言相通,风俗相同,情感相通,办起事来容易勾通。

21世纪是世界各国不同文化全面融合的世纪,都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地吸收他人的长处。

在东西方文化融合上,日本成功了,亚洲‘四小龙’成功了,中国按现在的形势发展下去,也一定能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大强国。

我们客家人要在新的千年世纪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看准目标,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发展,希望我们客属团体加强沟通与联系,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有的说:“现在有个突出问题,就是由于三四十年来,居住国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促使许多华侨加入了居住国的国籍,成了外籍华人。

在外籍华人中,现在五十岁以上的,对大陆比较了解,念祖思乡的情感较深,但三四十岁的,二十来岁的情感就浅了,淡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港澳也有这样情形。

我们这一辈人,希望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包括我们客家文化的精华能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所以我们把晚辈带回来,走一
走,看一看,让他们多了解一点中国,告诉他们我们的老祖宗在中国,根在大陆。

在这方面,客属团体和研究组织,包括海内外的,要促进联谊活动的发展。

外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东南亚各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到大陆来做生意,赚钱,我们客家人,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一方面帮助家乡发展,帮助大陆发展,同时也发展我们客家人自己。

联谊活动,一方面要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更要为彼此提供支持和帮助,促成彼此愿望的实现,包括恳亲、旅游、观光、发展贸易。

每次活动都要有所得,使大家心情高兴,事业也发展。

华侨、华人,包括客家人是沟通和联系世界各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理想的桥梁和纽带。

海内外客属团体是形成这个桥梁和纽带的民间家园,这个家园要尽力满足客家人的要求。

”有的说:“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经济发展多数比较缓慢,相对地还是比较贫困的。

研究客家问题要和研究客家经济结合起来。

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要通过一个合适的形式联系起来,确定一定的发展目标,找一找突破口在何处?切入点在何方?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如何去实现目标?要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包括人才优势,情感优势,长期影响的优势,广泛联系的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等),紧紧抓住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机遇,使客家人发展起来,使客家地区发展起来,使客家文化和客家经济都发展起来。


客家问题研究专家的见解道明了客家文化研究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
1.考证客家文化的历史,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客家文化的渊源、形成、特点等及其变化过程,为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服务。

2.分析客家文化的现状,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客家文化在当今世界中的种种表现、其潜在的优势,为完善和发展客家文化服务。

3.预测客家文化的未来,充分精心地策划客家文化的美好蓝图,团结客家乡亲为之奋斗。

责任编辑:廖练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