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专题知识点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专题知识点整合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整体把握:人物、环境、情节、语言、主旨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题型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题型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答题思路:
归纳小说的情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根据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来划分和归纳2.抓住场面(小说描绘了哪几个场面或写了哪几件事情)需要注意的是概括情节的时候:(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用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详见赏析语句中的描写方法角度)
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

3、细节描写: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即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景描写)之中。

在描写人物形象上,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感情,点明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的重要方法。

(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
题型1:文中的XX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题型2:文中的XX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题型3:文中那个XX人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答题思路:
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其他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①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

④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抓住作者对人物评价的词语和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答题格式:
注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两个词或几个词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①人物是一个XX、XX的人,……表现了人物XX的这一性格;
②人物是一个XX、XX的人,……表现了人物XX的这一性格。

(四)次要人物的作用
题型1:文中的XX人不是主人公?为什么着重写他。

题型2:文中的XX人,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1、内容上:次要人物自身的意义和作用;
2、人物上: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有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3、情节上:次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4、主题上:次要人物暗示社会环境或补充深化主旨;
5、叙述上: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思路:
(1)内容上:表现了……地域风格,提示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
(2)人物上:衬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3)情节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4)主旨上:暗示或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

2.社会坏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思路:
(1)内容上: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2)主旨上:揭示人物〔事物〕命运的社会原因。

(3)情节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六)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题型1:文章拟题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

)答题思路:我们从五个角度来归纳,且分析标题中哪组同时具有这个作用。

题型2: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题型:3: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妙处)。

1.小说标题的含义
答题格式: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语境义(文中具体内容)
深层含义:①表达了作者或主人公什么情感,态度,性格品质
②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③一语双关
注: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表层和深层含义,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小说标题的作用
答题思路:
(1)交代主要信息(写作对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事件、主要内容情节)。

(2)寄托作者情感,表明作者的态度,表明人物性格品质
(3)贯穿全文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4)暗示、点明文章主旨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6)①有暗示隐喻象征的作用,引人深思,使小说的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②一语双关,画龙点睛。

(七)小说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的情节包括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答题思路:
1、开头的作用
(1)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公身份、环境等
(2)情节上: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故事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3)主题上: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4)表达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开头写景时应以环境描写的答题思路来答。

2、中间情节的作用
(1)内容上:与前文或后文做对比、衬托
(2)情节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伏笔,照应标题或开头
(3)人物上: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4)主题上:点明或深化主题
3、结尾的作用:
(1)情节上:呼应前文或总结全文,照应标题
(2)人物上: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3)主题上:点明(深化、升华)主旨
(4)表达效果上:A.欧亨利式结尾,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引起读者的深思。

B.悲剧结尾,增强悲剧色彩,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深思。

C.大团圆结尾,凸显出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
D.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人想象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八)小说情节的特点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效果
4、就结尾来说突转式,出人意料“欧亨利的结尾”
此外,还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悲剧、喜剧式等。

(九)赏析词、句
题型1:对文章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题型2:赏析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题型3:划线句子或加点词语有什么含义。

1.理解、赏析重点词语
答题格式:
词语+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写出了什么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人物什么情感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对句子本身的效果和对表现文章中心、人物情感等的作用等)。

比喻: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拟人: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特点,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排比:该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抒发了××的感情,增强了语势,强化了感情。

设问:该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突出文章(作者)××的内容(情感),引起读者思考。

反问: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增强语势,突出表达了××的情感(强调了××的中心思想)。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读者的想象。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复:感染力强;承上启下,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或表现深沉的情感。

答题格式:
修辞手法+内容分析+写出了什么特点+人物的思想感情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描写效果,如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故事情节更丰满,等等。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2)细节描写(3)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
答题格式:
描写方法+写了什么情形+表现了什么心理或情感+体现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4、用词的角度:抓住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从、副词、数词等,它们通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等重要信息。

时间词:写出了什么时间上的紧迫,表达了什么情感。

动词:写了什么情形,表现了什么心理或情感,体现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某人某物的什么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什么心理。

数词:准确、具体的写出了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心理或情感。

答题格式:
××一词+写出了什么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什么的情感。

(十)小说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对比(对照):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作用: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3、扬抑: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

在表达时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两相对照,增强表现力。

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使读者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4、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作用: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其阅读兴趣。

5、前后照应:指文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6、烘托和渲染:a. 烘托是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b. 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

7、伏笔和铺垫:a.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加以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b.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时间,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作用: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使文章前后照应,还能让人产生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

伏笔与照应往往同时运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小人物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作用: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9、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10、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
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答题格式:
确认表现手法→具体阐释→简述好处。

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十一)记叙的顺序、人称及作用
1、记叙的顺序
“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补叙”(追叙)对于情况和事件作某些补充,一般并不发生于原来的情节,仅仅作为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叙述的内容。

注意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2、倒叙的作用
答题思路:
(1)内容上:最先交代事件的结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2)人物主题上: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3)表达效果上: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
(1)表达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人物主题上:写了......,强调了......,突出了......。

(3)内容上:最先交代事件的结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的作用(重点)
答题思路:
(1)补充主要事件,使文章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如交代了......的原因,为后文......做铺垫。

(2)衬托主要人物,如突出人物品质,性格特点,形象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深化文章主题,使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突出了文章......主题;
(4)避免文章结构过于呆板,避免平铺直叙,使行文起伏多变,引人入胜。

答题格式:
(1)内容上:补充了......的内容,交代了......的原因
(2)人物上:表现了......的人物形象,与......相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或主题。

(3)结构上:与......相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3)效果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叙述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记叙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记叙。

确定是笔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和力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可能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运用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和力,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二)小说的线索
(1)含义: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下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线索设置的方式:以实物为线索,以人物(人物的某一特征)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3)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
①明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②暗线: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情感抒发提供切入点。

③双重线索: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

主要形式有:虚实结合、纵横交叉、一主一次、平行发展等。

找线索的关键点:①文章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⑥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等等。

(十三)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题型1:文章(某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题型2:针对文章中的某一现象/某一内容,说说你的理解或看法?
题型3: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答题思路:
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这类题主要考查对全文的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及知识迁移拓展能力。

主要有四种考查形式:理解文章内容或分析原因;谈启示、看法、做法等;补写或续写内容;主题探究等。

1、理解文章内容或分析原因:①结合相关内容分析;②联系文章主旨阐述。

2、谈启示、看法、做法等:①结合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析;②点明感悟、启示或看法(鲜明、积极、健康、向上);③联系生活中典型事例或材料进行说明,阐述理由;④紧扣主旨,总结观点。

3、补写或续写内容:①语言风格及形式与原文相协调;②内容与文(段)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相契合。

4、主题探究:(1)①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通过写××),运用了××的手法,②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告诫(警示)××(某种思想道理)。

(2)①表明观点(我赞同主旨是××)。

②理由:从文章内容上分析;从文章结构(如详略安排)上分析。

(视具体情况可从一个最主要的方面阐述理由,也可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十四)小说的写作手法
题型1:本文表现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思考。

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某段为例进行分析。

题型2:分析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记叙线索/人称作用/详略安排/表现手法及作用等。

题型3:小说的写作特点?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艺术特色?
答题思路:
此类题包含的内容比较多,答题形式各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万变不离其宗,抓住以下三点即可在答题时做到以不变应万变:1. 紧扣文章主题。

分析其是如何体现文章主旨、中心思想等的。

2. 题干中明确点出写作手法的(如某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人称、记叙顺序等),可结合具体内容,联系其相应的作用进行分析(详见“文体特征”部分)。

3. 答题时要逻辑清晰,有条理。

它包含有:1、突出的表现手法:对比、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

2、使用的较为出色的描写手法:环境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3、记叙顺序中的:插叙、倒叙。

4、记叙人称中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

5、小说的情节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