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搞百叶节——乱搞(不是乱搞男女关系)
爷——爸爸
阿爹——爷爷(这两个和普通话反的哦!)
勿切粥饭咯——吃屎的,没脑子
眯奇眼——小眼睛
洋经浜——两种方言一起讲,又讲得很烂
桥跟头——桥堍
卵气——不爽
撩沿头——屋檐
发呼跳——反跟头
险险脚——差点
簿萧萧——太薄了
狼饮——吃东西不优雅
荡马路——逛街来自百度文库
相骂——吵架
打相打——打架
瘟吞诉(温吞水)——形容做事情很慢
狗戳——狗生的(禽兽!多被用于形容男性)
跌搭八冲——神志不清引起的走路不稳
被头——被子
拆家牌——总把自己家财产败坏的人
心荡——好怕怕哦!
眼乌珠荡——眼珠子快掉出来了(形容等得很急或美女香车巨款让你碰然心动)
一卡(掐)一包水——形容女人或小孩的皮肤好,水灵
辣豁豁——有刺痛感,如太阳“辣豁豁”表示太阳光太厉害了,晒得人受不了
阴go go——阴森森
矮凳——除长凳外的木质凳子
吃排头——挨领导批
滚5哆恩妈个青膀咸鸭蛋——滚!(吼吼!苏州话好强!)
塞吐水——唾沫
电线木——电线杆
墙头郎——墙面上
边浪点——边上点
钆——拥挤
钆闹猛——凑热闹
钆朋友——谈恋爱
脚节头——脚趾
家主婆--老婆
囡恩——女儿
华又——洗澡
诈死——装腔作势
早朗想——早上
一、变迁
吴语源远流长,自汉代杨雄《方言》和许慎《说文解字》起即有记载。它以甜润软柔为特色,被称为“吴侬软语”。随着东晋、南宋二次南渡,北方人口大量涌入苏州地区,北方语言相应渗入。到明代,现代苏州话的基本面貌已经形成。民国17年(1928年)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研究》首先科学、系统地载录了吴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
卵气——不爽(多男用)
>戳气——不爽(多女用)
烂泥塘——路上的泥水坑(平而面积大的)
团团——较深的坑(挖个团团拿你葬嘞嗨)
烂泥膜膜——泥人
落雨——下雨
笔立直——笔直
连牵——象样
差巴眼——眼睛长得歪或左右视力极不平衡(用于形容人看不清事物本质,说的就是你!)
哦哟歪!——感叹词,表惊讶
真家伙——对哦,这家伙真是$#$%$#%&
吴语在长期发展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外来人口方言的融合,不断有所变化。光绪十八年(1892)出版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中用苏州话写成大量对白,与现代苏州方言相比,同样有少数词语、语法和语音有所不同,如“来海”(即“在这里”)读为“勒海”。到60年代,在全国大力普及“普通话”的影响下,苏州方言中翘舌音已经消失(葑门外一带残存),如“说”与“塞”同音。70年代中期起,“普通话”的广泛深入推广,学校教学中不再用吴方言,促使青少年中有明显的音变,尖音改读团音趋势明显,如“尖”读“兼”、“千”读“牵”。新的声母和韵母的产生和有时部份音节的失落相应改变了苏州话的面貌,但苏州话的单字调和连续变调较稳固,所以其固有特色的“腔调”基本未变。苏州方言过去有文读、白读之分,文读指在朗诵文章时的读音;白读指平时的口头对话。文读时有特定的韵调,朗朗上口。语音中夹杂地方声韵,即南宋时从河南带来的“中洲音”俗称“苏州官话”,白读时的音较接近古吴音。文白异读往往跟特定的词凝固在一起,不能随意互读。这一现象到1999年已基本消失。
滴沥嗒啦——滴滴嗒嗒
汤吾子——一种于热水袋功效一样的取暖用品
穷爷——本人,唉……
猪头三——不识好歹的人
铁撒拉——铁栅门
事体——事情
卡嫩头——老牛啃嫩草
赤佬——鬼魂,或多别人的鄙称(多指男性)
妄输妄——横下心来什么都不怕!
窝面——屋顶
灶下头——乡下的厨房
阿无卵——问你是不是无聊
来塞——能干,有能力,行,可以
弥类——有时间还早的意思
尼阻——恶心
排皂——下流
嚓呱啦新——崭新
啊木林——傻瓜
自说塞话——自说自话,不和别人商量,自作主张
吃错点来——不像样,有“有没有搞错”的意思
艰惧煞哉——表示有一点小事都要与人计较
绳子夜壶——迷迷糊糊
拎勿清——搞不清状况、不机灵
青肚皮猢狲——形容没有脑子的人
呆头木屑——呆头呆脑
“勒”:在
“勒海”:在这里,这里
“勒浪”:在那里
“嗯么”:没有
形容词
“下作”:下流,现在有"坏",“素质低”的意思。
“老茄”:少年老成
“热络”:亲热
“洋盘”:不识货
“难板”:难得
副词
“浪”:……上:身浪,心浪
“搭”:和,对,跟(and,with)
“齐巧”:恰巧
“纯光”:仅仅
“本生”:本来
“别也”:偏要
得令滚圆——圆得要死
留白相——开玩笑!嘿嘿~~~~
血淋带滴——很惨!血淋淋的
磨羊工——故意拖拉
瞎七搭八——乱七八糟
壮肉——肥肉
映特哉——有灯熄了或蜡烛灭了的意思
外加——而且
招牌头——有借光的意思
拗(肉)痛——心痛(苏州人好有内涵,内心的痛苦被巧妙的隐藏起来了。被人敲
诈了晚饭可以这么讲:吾拗痛得了!)
“特为”:故意
“刚巧”:刚才
特点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方言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如无锡话、嘉兴话、绍兴话、宁波话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一种方言好听与否有些象我们听外文歌,其实不在于是否易懂,而是主要取决于语调、语速、节奏、发音以及词汇等方面。吴语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声调,保留了入声。在听觉上,一种方言如果语速过快,抑扬顿挫过强,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硬”,如宁波话;但如果语速过慢,缺乏明显的抑扬顿挫,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侉”,如河南活。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在发音上,我的感觉是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缩胚——小气鬼
门槛精——精明,会算钱
黑踢嘛蹋——黑漆漆的看不太清楚
钟生——畜生
小鬼(ju)丫头——丫头片子
捂(o)空——装腔作势
有孔八只脚——应为“悬空八只脚”
假嘴假眼——应为“假痴假呆”,装傻充愣
老里巴早——很久以前
麻钱钱——不要做的事自己先去做了
浪头大类——耍阔
来塞格——可以,好的
温吞水——温水
苏州话
苏州话,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也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但实际上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很小,苏州话比上海郊区一些吴语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区人理解)。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你解)就是由此而来。昆曲中的一部分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新派苏州话有28个声母,43个韵母,7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而老派的苏州话则具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故部分地区具有33个声母。
中郎想——中午
夜快头——傍晚
摸老太——(不是“摸老太太”哦!)形容做事情慢吞吞
挫壁脚——在背后拆人台
捏混——污空——表示没事瞎干
内么完结——玩儿完了
吴语特色
苏州话俗称“苏白”。苏州人自称“苏州闲话”。其最大的特点是“软”,听起来“糯笃笃”,以致有的外地人“情愿同苏州人相骂”来听听很有味道的“苏州闲话”。
搞七捻三——玩什么哩格楞
策呢——口头禅,有点不屑一顾的意思
系系特算哉——死了算了
花里巴啦——花里胡哨
肉滋滋——肉乎乎
鸭连连——鸭
鸡咕咕——鸡
猪噜噜——猪
困思懵懂——犯困
白相——玩
浑堂——澡堂
插烂糊——敷衍了事
夯八啷汤——一骨脑儿
眯特歇——打个盹
啊无乱——应为“鸭孵卵”,外行充内行
铜钿——钱
娘起来——晾起来?骂人的话
门樘子——门框,泛指门
黑铁麻踏——黑得看不见,也形容人长得黑
黄卜拉季——黄色(多形容人面色发黄)
倍(必)要——一定要
咕嗦~~咕嗦~~——人睡觉老是动
前呛——前段时间
滴粒头——小的球形物
瞎翘——瞎捣乱
搭错点——当然是说你神经搭错了
吹(痴)子——疯子
节卡——指甲
远垮八只脚——差得远哩!
滴沥滑——滑得要死
两搡半——用手吃
土巴拉子——老土
老百脚——老不死
眼木木——呆
涩居(说鬼)话--说谎话
贼骨牵牵——坐立不安,多动症
歼细白鼻头——坏人(京剧中反面角色经常用白色鼻子???)
一个头字——癌症
啥个老东劲——什么东西?
青头巨——流氓小混混
扣廊头——脑袋(人头,骷髅叫做“死人窟郎头”)
眼乌珠——眼睛
鼻头官——鼻子
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人们常说苏州话为“吴侬软语”,显然这仅是从语音、声调的甜绵,其实,吴方言在语言结构及表达方式上,较其他方言更有其特别的功能。
吴方言表达事物比较细腻。如指方位,吴语中有“该搭”(近指)、“格搭”(较远)、“归搭”(远指),而在普通话中只有“这里”(近指)和“那里”(远指)两种;表现层次显然不如吴方言来得丰富。再如吴方言对物体的有限称为“见摸量”,以“看得见”、“摸得着”来衡量,其物体的有限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对“大”与“小”的形容,吴方言中有“野野(谐音:牙)大”、“咪咪小”的说法。把大、小的程度说得十分透彻。此外,吴语表达中往往带有感情色彩和体征色彩。如某事结束叫“舒齐”,表示整齐妥帖地办完某事后心情十分舒畅。同样,吴语将“恰好”称“齐巧”,将“诙谐幽默”称“发松”。例如“听格档书真叫发松”,意为听到书里发噱的情节而开怀大笑,身心都放松了。
瞎七搭八——胡说八道
草脚——蔡鸟
作内个老孽——罪过
戆胚——傻瓜
结棍——厉害
屁招精——啥也没有
磨头施哦——那个磨蹭劲啊
七不牢千——做事颠三倒四
吹头怪脑——发痴
小赤佬——小鬼
昏特哉——昏头了
F要舌割乱盘哉——别瞎讲了
啊是要吃生活哉——没事找抽呢?
昏说乱话——胡说八道?
胡调——人云亦云、胡说八道
小娘鱼——小女孩
盐滓菜——小雪菜!oh ye!
拍撒特你!——打死你哦!!!
阿哇——阿哇啦——啊噎哇——啊噎哇啦——好~~~~~痛~~~~~~~
狗b倒灶——形容比较小气
内么卵——不好了!
豁边——糟糕
小敝撒——指小孩
么事——东西
短棺材——短命的
4列头——屎
864——屎(较稀)
作骨头——撒娇,发脾气
什锅头——贼人小偷
老婆鸡——母鸡
苏州话大全
一踏刮字——一共才
囊么楠憾——该怎么办呀
投五投六——没目标
愁头怪脑——没事瞎犯愁
屑屑嗦嗦——偷偷摸摸;嚼舌
F来塞哉——不行啦
野野哗哗——没边没沿
死样怪气——有气无力、装赖样
盐鼻头出蛆——“鼻头”应为“钵头”,意思是“没影的事儿”
肚肠骨啊痒哉——看别人做事做不好,恨不得自己去做。
要死快哉——要死啦!这个还要解释?
登样——漂亮
乃么豁特——这下糟了,完蛋
贼特兮兮——鬼鬼祟祟或油腔滑调
吹花夜咪——不认真做事,一边做事一边想入非非
蹲坑——大便
弯爪猫——应为“偎灶猫”,病病歪歪的人
蜡蜡黄——黄
旭旭红——红
碧碧绿——绿
雪雪白——白
霜霜青——青
墨墨黑——黑
冷势势——冷得缩头缩脑
奥糟——脏兮兮或心里憋闷
嘘头哗先——吹大牛
什捂拔嗦——莫明其妙
历史价值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话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
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广,吴语中一些词语亦逐渐被北方言所替代。如苏州人称“洗脸”为“部面”,现已为“揩面”所替代;50年代时称呼父亲为“爹爹”,近年来已为“爸爸”所替代。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多,周围环境的变化,许多少年儿童已经不懂得吴语中的部分词语,有的甚至连苏州话也讲得不象苏州人了。
二、功能
一些例子
这里按词性列举了一些具体例子,但未标音,详细请参考李小凡(1998)。这里十苏州话最常用的口语词汇。
称谓
欧:我
倷:你
俚:他
俚内/恩内:他
伲/吾伲:我们
恩笃:你们
俚笃:他们
……笃:表示复数,相当于……们
名词
“宝货”:无能的人
“门腔”:舌头
“迷露”:雾
“场乎”:地方
“么似”:东西
“辰光”:时候
动词
爷——爸爸
阿爹——爷爷(这两个和普通话反的哦!)
勿切粥饭咯——吃屎的,没脑子
眯奇眼——小眼睛
洋经浜——两种方言一起讲,又讲得很烂
桥跟头——桥堍
卵气——不爽
撩沿头——屋檐
发呼跳——反跟头
险险脚——差点
簿萧萧——太薄了
狼饮——吃东西不优雅
荡马路——逛街来自百度文库
相骂——吵架
打相打——打架
瘟吞诉(温吞水)——形容做事情很慢
狗戳——狗生的(禽兽!多被用于形容男性)
跌搭八冲——神志不清引起的走路不稳
被头——被子
拆家牌——总把自己家财产败坏的人
心荡——好怕怕哦!
眼乌珠荡——眼珠子快掉出来了(形容等得很急或美女香车巨款让你碰然心动)
一卡(掐)一包水——形容女人或小孩的皮肤好,水灵
辣豁豁——有刺痛感,如太阳“辣豁豁”表示太阳光太厉害了,晒得人受不了
阴go go——阴森森
矮凳——除长凳外的木质凳子
吃排头——挨领导批
滚5哆恩妈个青膀咸鸭蛋——滚!(吼吼!苏州话好强!)
塞吐水——唾沫
电线木——电线杆
墙头郎——墙面上
边浪点——边上点
钆——拥挤
钆闹猛——凑热闹
钆朋友——谈恋爱
脚节头——脚趾
家主婆--老婆
囡恩——女儿
华又——洗澡
诈死——装腔作势
早朗想——早上
一、变迁
吴语源远流长,自汉代杨雄《方言》和许慎《说文解字》起即有记载。它以甜润软柔为特色,被称为“吴侬软语”。随着东晋、南宋二次南渡,北方人口大量涌入苏州地区,北方语言相应渗入。到明代,现代苏州话的基本面貌已经形成。民国17年(1928年)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研究》首先科学、系统地载录了吴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
卵气——不爽(多男用)
>戳气——不爽(多女用)
烂泥塘——路上的泥水坑(平而面积大的)
团团——较深的坑(挖个团团拿你葬嘞嗨)
烂泥膜膜——泥人
落雨——下雨
笔立直——笔直
连牵——象样
差巴眼——眼睛长得歪或左右视力极不平衡(用于形容人看不清事物本质,说的就是你!)
哦哟歪!——感叹词,表惊讶
真家伙——对哦,这家伙真是$#$%$#%&
吴语在长期发展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外来人口方言的融合,不断有所变化。光绪十八年(1892)出版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中用苏州话写成大量对白,与现代苏州方言相比,同样有少数词语、语法和语音有所不同,如“来海”(即“在这里”)读为“勒海”。到60年代,在全国大力普及“普通话”的影响下,苏州方言中翘舌音已经消失(葑门外一带残存),如“说”与“塞”同音。70年代中期起,“普通话”的广泛深入推广,学校教学中不再用吴方言,促使青少年中有明显的音变,尖音改读团音趋势明显,如“尖”读“兼”、“千”读“牵”。新的声母和韵母的产生和有时部份音节的失落相应改变了苏州话的面貌,但苏州话的单字调和连续变调较稳固,所以其固有特色的“腔调”基本未变。苏州方言过去有文读、白读之分,文读指在朗诵文章时的读音;白读指平时的口头对话。文读时有特定的韵调,朗朗上口。语音中夹杂地方声韵,即南宋时从河南带来的“中洲音”俗称“苏州官话”,白读时的音较接近古吴音。文白异读往往跟特定的词凝固在一起,不能随意互读。这一现象到1999年已基本消失。
滴沥嗒啦——滴滴嗒嗒
汤吾子——一种于热水袋功效一样的取暖用品
穷爷——本人,唉……
猪头三——不识好歹的人
铁撒拉——铁栅门
事体——事情
卡嫩头——老牛啃嫩草
赤佬——鬼魂,或多别人的鄙称(多指男性)
妄输妄——横下心来什么都不怕!
窝面——屋顶
灶下头——乡下的厨房
阿无卵——问你是不是无聊
来塞——能干,有能力,行,可以
弥类——有时间还早的意思
尼阻——恶心
排皂——下流
嚓呱啦新——崭新
啊木林——傻瓜
自说塞话——自说自话,不和别人商量,自作主张
吃错点来——不像样,有“有没有搞错”的意思
艰惧煞哉——表示有一点小事都要与人计较
绳子夜壶——迷迷糊糊
拎勿清——搞不清状况、不机灵
青肚皮猢狲——形容没有脑子的人
呆头木屑——呆头呆脑
“勒”:在
“勒海”:在这里,这里
“勒浪”:在那里
“嗯么”:没有
形容词
“下作”:下流,现在有"坏",“素质低”的意思。
“老茄”:少年老成
“热络”:亲热
“洋盘”:不识货
“难板”:难得
副词
“浪”:……上:身浪,心浪
“搭”:和,对,跟(and,with)
“齐巧”:恰巧
“纯光”:仅仅
“本生”:本来
“别也”:偏要
得令滚圆——圆得要死
留白相——开玩笑!嘿嘿~~~~
血淋带滴——很惨!血淋淋的
磨羊工——故意拖拉
瞎七搭八——乱七八糟
壮肉——肥肉
映特哉——有灯熄了或蜡烛灭了的意思
外加——而且
招牌头——有借光的意思
拗(肉)痛——心痛(苏州人好有内涵,内心的痛苦被巧妙的隐藏起来了。被人敲
诈了晚饭可以这么讲:吾拗痛得了!)
“特为”:故意
“刚巧”:刚才
特点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方言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如无锡话、嘉兴话、绍兴话、宁波话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一种方言好听与否有些象我们听外文歌,其实不在于是否易懂,而是主要取决于语调、语速、节奏、发音以及词汇等方面。吴语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声调,保留了入声。在听觉上,一种方言如果语速过快,抑扬顿挫过强,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硬”,如宁波话;但如果语速过慢,缺乏明显的抑扬顿挫,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侉”,如河南活。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在发音上,我的感觉是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缩胚——小气鬼
门槛精——精明,会算钱
黑踢嘛蹋——黑漆漆的看不太清楚
钟生——畜生
小鬼(ju)丫头——丫头片子
捂(o)空——装腔作势
有孔八只脚——应为“悬空八只脚”
假嘴假眼——应为“假痴假呆”,装傻充愣
老里巴早——很久以前
麻钱钱——不要做的事自己先去做了
浪头大类——耍阔
来塞格——可以,好的
温吞水——温水
苏州话
苏州话,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也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但实际上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很小,苏州话比上海郊区一些吴语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区人理解)。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你解)就是由此而来。昆曲中的一部分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新派苏州话有28个声母,43个韵母,7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而老派的苏州话则具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故部分地区具有33个声母。
中郎想——中午
夜快头——傍晚
摸老太——(不是“摸老太太”哦!)形容做事情慢吞吞
挫壁脚——在背后拆人台
捏混——污空——表示没事瞎干
内么完结——玩儿完了
吴语特色
苏州话俗称“苏白”。苏州人自称“苏州闲话”。其最大的特点是“软”,听起来“糯笃笃”,以致有的外地人“情愿同苏州人相骂”来听听很有味道的“苏州闲话”。
搞七捻三——玩什么哩格楞
策呢——口头禅,有点不屑一顾的意思
系系特算哉——死了算了
花里巴啦——花里胡哨
肉滋滋——肉乎乎
鸭连连——鸭
鸡咕咕——鸡
猪噜噜——猪
困思懵懂——犯困
白相——玩
浑堂——澡堂
插烂糊——敷衍了事
夯八啷汤——一骨脑儿
眯特歇——打个盹
啊无乱——应为“鸭孵卵”,外行充内行
铜钿——钱
娘起来——晾起来?骂人的话
门樘子——门框,泛指门
黑铁麻踏——黑得看不见,也形容人长得黑
黄卜拉季——黄色(多形容人面色发黄)
倍(必)要——一定要
咕嗦~~咕嗦~~——人睡觉老是动
前呛——前段时间
滴粒头——小的球形物
瞎翘——瞎捣乱
搭错点——当然是说你神经搭错了
吹(痴)子——疯子
节卡——指甲
远垮八只脚——差得远哩!
滴沥滑——滑得要死
两搡半——用手吃
土巴拉子——老土
老百脚——老不死
眼木木——呆
涩居(说鬼)话--说谎话
贼骨牵牵——坐立不安,多动症
歼细白鼻头——坏人(京剧中反面角色经常用白色鼻子???)
一个头字——癌症
啥个老东劲——什么东西?
青头巨——流氓小混混
扣廊头——脑袋(人头,骷髅叫做“死人窟郎头”)
眼乌珠——眼睛
鼻头官——鼻子
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人们常说苏州话为“吴侬软语”,显然这仅是从语音、声调的甜绵,其实,吴方言在语言结构及表达方式上,较其他方言更有其特别的功能。
吴方言表达事物比较细腻。如指方位,吴语中有“该搭”(近指)、“格搭”(较远)、“归搭”(远指),而在普通话中只有“这里”(近指)和“那里”(远指)两种;表现层次显然不如吴方言来得丰富。再如吴方言对物体的有限称为“见摸量”,以“看得见”、“摸得着”来衡量,其物体的有限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对“大”与“小”的形容,吴方言中有“野野(谐音:牙)大”、“咪咪小”的说法。把大、小的程度说得十分透彻。此外,吴语表达中往往带有感情色彩和体征色彩。如某事结束叫“舒齐”,表示整齐妥帖地办完某事后心情十分舒畅。同样,吴语将“恰好”称“齐巧”,将“诙谐幽默”称“发松”。例如“听格档书真叫发松”,意为听到书里发噱的情节而开怀大笑,身心都放松了。
瞎七搭八——胡说八道
草脚——蔡鸟
作内个老孽——罪过
戆胚——傻瓜
结棍——厉害
屁招精——啥也没有
磨头施哦——那个磨蹭劲啊
七不牢千——做事颠三倒四
吹头怪脑——发痴
小赤佬——小鬼
昏特哉——昏头了
F要舌割乱盘哉——别瞎讲了
啊是要吃生活哉——没事找抽呢?
昏说乱话——胡说八道?
胡调——人云亦云、胡说八道
小娘鱼——小女孩
盐滓菜——小雪菜!oh ye!
拍撒特你!——打死你哦!!!
阿哇——阿哇啦——啊噎哇——啊噎哇啦——好~~~~~痛~~~~~~~
狗b倒灶——形容比较小气
内么卵——不好了!
豁边——糟糕
小敝撒——指小孩
么事——东西
短棺材——短命的
4列头——屎
864——屎(较稀)
作骨头——撒娇,发脾气
什锅头——贼人小偷
老婆鸡——母鸡
苏州话大全
一踏刮字——一共才
囊么楠憾——该怎么办呀
投五投六——没目标
愁头怪脑——没事瞎犯愁
屑屑嗦嗦——偷偷摸摸;嚼舌
F来塞哉——不行啦
野野哗哗——没边没沿
死样怪气——有气无力、装赖样
盐鼻头出蛆——“鼻头”应为“钵头”,意思是“没影的事儿”
肚肠骨啊痒哉——看别人做事做不好,恨不得自己去做。
要死快哉——要死啦!这个还要解释?
登样——漂亮
乃么豁特——这下糟了,完蛋
贼特兮兮——鬼鬼祟祟或油腔滑调
吹花夜咪——不认真做事,一边做事一边想入非非
蹲坑——大便
弯爪猫——应为“偎灶猫”,病病歪歪的人
蜡蜡黄——黄
旭旭红——红
碧碧绿——绿
雪雪白——白
霜霜青——青
墨墨黑——黑
冷势势——冷得缩头缩脑
奥糟——脏兮兮或心里憋闷
嘘头哗先——吹大牛
什捂拔嗦——莫明其妙
历史价值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话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
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广,吴语中一些词语亦逐渐被北方言所替代。如苏州人称“洗脸”为“部面”,现已为“揩面”所替代;50年代时称呼父亲为“爹爹”,近年来已为“爸爸”所替代。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多,周围环境的变化,许多少年儿童已经不懂得吴语中的部分词语,有的甚至连苏州话也讲得不象苏州人了。
二、功能
一些例子
这里按词性列举了一些具体例子,但未标音,详细请参考李小凡(1998)。这里十苏州话最常用的口语词汇。
称谓
欧:我
倷:你
俚:他
俚内/恩内:他
伲/吾伲:我们
恩笃:你们
俚笃:他们
……笃:表示复数,相当于……们
名词
“宝货”:无能的人
“门腔”:舌头
“迷露”:雾
“场乎”:地方
“么似”:东西
“辰光”:时候
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