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汪观堂先生纪念碑铭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碑铭之为体
• 碑铭这种文体,按照伊尼斯的理论,属 于“占有时间”的媒介文体。即力求时 间传播的久远,而相对忽视空间的占有。 在今天,大众传播日益倾向于对空间的 占有,碑铭这种文体就慢慢消亡了。
• 陈氏这篇碑铭,体现了石质媒介的文体 特征:1 .主词突出;2 .讲究修辞; 3 .叙、论、辩结合。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学术的自由独立
• 不妨说,这篇碑文对王国维之死进行了意味丰 富的文化阐释。
• 1.扣住“桎梏”与“真理”,标举“思想” 为学者安身立命的所在;这和传统文人守“心 性”为安身立命的认识有所不同了。“思想” 是认识和探索的结果,“心性”则是一种信念, 是不求“真”的。
• 2 .“学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先生之 学说,一是先生之精神。后者是根基,要纪念 的是王国维的独立学术精神,而不是他的学说。
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Baidu Nhomakorabea
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陈著碑铭的内涵与意义
• 对于王国维的死,至今仍是说不尽的公案。 但是,陈寅恪先生则为独标举王国维独立、 自由的学术人格,是“思想不自由,毋宁 死耳”。所谓“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 之意志”,不是为了旧朝的灭亡而殉葬, 不是为了政治的使命而自强,而是标举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事实上 为中国现代学术确立一个基本的品格。
“王国维现象”
• 这篇碑文简洁清晰,主词鲜明,寥寥数 语,就把王国维的死和王国维的一生总 结为一种“文化现象”。陈寅恪大胆抛 开对王国维学说和著述的纪念,赋予了 王国维之死以现代学术的意义。从而使 得这篇碑文成为后来学者的独立人格的 精神象征。
陈寅恪其人
• 在中国现代学术的确立过程中,复杂的 政治形势和各种各样的社会势力、生活 欲望等等,对损害学术的独立自主;反 过来讲,陈寅恪等人标举的“独立之精 神、自由之思想”,也就成了维护现代 学术内在文化品格的关键所在。陈一生 孤高自傲,不以为官为念、维求学术之 真,与他所写的文章倒是有所呼应。
清华大学汪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据说这是王国维遗嘱
•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
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
当草草棺敛,即行藁葬于清华
茔地。汝(第三子王贞明)等
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
汝兄亦不必奔丧,固道路不通,
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
陈(寅恪)、吴(宓)二先生
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
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