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血液流变—300例正常值的探讨

合集下载

80例正常体检血流变检测结果分析

80例正常体检血流变检测结果分析

80例正常体检血流变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80例正常体检血流变检测结果的分析,观察血流变检测对正常人群健康状况的意义。

方法采集5ml肝素抗凝空腹静脉血,2ml枸盐酸抗凝血,EDTA二钾抗凝血、采血后4小时内全自动血流变仪测定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自动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

结果:男性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比女性高,正常30-50岁的男性的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比正常50-70岁的男性高,女性则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定期检测30-50岁群人尤其是男性血液流变学对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流变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058-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少,大多数年轻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定期检测30-50岁群人尤其是男性血液流变学对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体检中心送检的健康体检的人群80名,年龄分布30-70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30-50岁男性20人,50-70岁男性20人,30-50岁女性20人,50-70岁女性20人。

1.2试验方法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枸盐酸抗凝血测血沉、EDTA二钾抗凝检测红细胞压积(HCT)、5ml肝素抗凝检测全血粘度(低切6.80-9.50 mPa.s、中切4.51-5.57 mPa.s、高切3.73-4.60mPa.s)、血浆粘度1.05-1.51mPa.s)、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1.3仪器及方法利用普利生LBY-N6COMPACT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深圳越华XC-A30全自动血沉仪测红细胞沉降率、希森美康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红细胞压积。

血液正常人体

血液正常人体
血量
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也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ml血液
循环血量:占绝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快速流动 储存血量:小部分,应急时可加入循环血量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液的组成
血液
血浆 (55%)
红细胞
水(90%)
血细胞 (45%)
血浆蛋白等
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无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LM)
数量:50-70 %
直径:10-12 m
形态结构: 胞质:极浅的淡红色 颗粒:细小,浅红色 核:杆状或分叶(2-5叶)
核左移:1-2叶核 --细菌感染 核右移:4-5叶核 --衰老
功能:吞噬功能。
非蛋白氮 有助于了解肾脏功能
红细胞(RBC)
形态: 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 内充满血红蛋白(Hb)
正常值: 红细胞:男:4.5-5.5*1012/L 女:3.8-4.6*1012/L 血红蛋白(Hb) 男:120-150g/L 女:110-140g/L
嗜酸性粒细胞(LM)
数量:0.5-5%
细胞质:浅红色 颗粒:粗大、嗜酸性颗粒(溶酶体) 核: “八”字形2叶核
形态结构:
直径:10-15m
功能:抗过敏反应,杀 灭寄生虫
嗜碱性粒细胞(LM)
数量:0-1%
细胞质:浅棕红色 颗粒: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 核:杆状(S形)、分叶核
形态结构:直ຫໍສະໝຸດ :10-12m功能:引起过敏反应
单核细胞(LM)
数量:3-8%
细胞质:灰蓝色 核:肾形、马蹄形,着色浅
形态结构: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心血管内流动状态及其对血管壁和红细胞的影响的科学,其各项指标的解读如下:
1. 血流黏度:血液的黏滞性,随着红细胞数量、形态及血浆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黏度表明血液较稠,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2. 红细胞变形指数:衡量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指标,反映红细胞的柔软性和质量。

正常值为0.4~0.6,低于此范围则说明红细胞固化,导致血液黏稠。

3. 血小板聚集率:反映血小板与红细胞、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常用于预测血栓形成的概率。

高聚集率表明血小板易聚集,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

4. 微循环循环时间:测量红细胞经过毛细血管的时间,反映了组织氧供的状态。

时间过长说明微循环障碍,血液不能有效地传递氧气和养分,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5. 血流剪切力:剪切力是被施加在血流上的力,血流越强,剪切力也越大。

高剪切力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综上所述,血流变各项指标的异常都可能反映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或身体疾病的存在,建议及时进行检查。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是描述生物体内血液流动情况的术语。

通过血流变各项指标的
检测可以了解到血液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身体健康状况。

以下是关于血
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1.粘度。

粘度是血液流动阻力的一种表现,通常使用单位毫秒(mPa·s)来描述。

血液粘度高,意味着血液流动阻力大,这可能提示人体存在某些疾病。

例如,浓度高的红细胞、高胆固醇和高蛋白质等因素会导致血液粘度升高。

2.凝聚性。

凝聚性指的是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的倾向。

血小板是一种负责止血和结
痂的细胞,但是如果血小板过于活跃,容易导致形成血凝块,进而造成心
脑血管疾病。

因此,凝聚性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人体中是否存在血栓形成
的风险。

3.弹性。

弹性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变化的响应能力。

血管弹性越差,表示它们
不能很好地适应血压的变化。

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都可以导致血管弹性下降。

4.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和流量。

流动性的检测可以帮助
判断血管是否堵塞或收缩,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血液流变学检测动态分析报告单

血液流变学检测动态分析报告单

6.36 — 8.16
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8.78 — 11.68
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
0.65 — 0.91
红细胞聚集指数
1.02 — 1.4
红细胞刚性
4.17 — 5.69
血小板粘附率(%)
31 — 39
血液流变学临床诊断意义
血粘度增高:会出现缺血性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肪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
1.48 — 1.54
粘附前血小板数(10E9/L)
100 — 300
粘附前血小板数(10E10/L)
69 — 183
体外血栓长度(mm)
8 — 22
体外血栓干重(mm)
7 — 23
体外血栓湿重(mm)
10 — 50
血沉方程K值(%)
14 — 94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4.75 — 5.69
全血中切还原粘度
血小板粘附率增高:创伤或手术后1—2月明显增高、急性感染、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栓性静
脉炎、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雷诺氏症。
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血小板无力症、胶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先
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坏血病。
血栓长度和重量偏高:易产生血管栓塞及肿瘤等病症。
血液流变学检测动态分析报告单
检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门诊号
住院号
病历号
日期
实验编号
科别
医生姓名
检测项目
检测值
结果
参考范围
血细胞压积(%)
37 — 43
全血粘度(高切)(cp)
4.42 — 4.78
全血粘度(中切)(cp)

德州市正常人群不同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的分析

德州市正常人群不同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的分析

德州市正常人群不同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的分析李曼丽;薛万华;章志勇【期刊名称】《中国微循环》【年(卷),期】2002(006)004【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于本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方法将8252例按年龄分别分成3组:第一组21~40岁,2252人;第二组41~60岁,3000人;第三组61~78岁,3000人.分别进行常规取血4.0ml,4h内完成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结果RBC压积、全血粘度、血沉、血小板粘附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粘度亦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合于本(市)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测定适合本地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总页数】2页(P242-243)【作者】李曼丽;薛万华;章志勇【作者单位】253014,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253014,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253014,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相关文献】1.广西防城港地区1872例成年男性不同年龄段铁蛋白正常参考值范围 [J], 廖湘成;秦雪;李山;李若林;莫曾南;高勇;谭爱花;杨晓波;陈智平2.不同年龄段人群正常肝脏弹性成像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J], 赵夏夏;吴永胜;苗英;王译晗;王海筠;吉新燕;崔丽琼3.韶关市正常人群尿砷的正常参考值分析研究 [J], 刘少华;章海宁;陈爱萍;杨波4.不同年龄段听力正常学龄前儿童短声及短纯音ABR正常参考值研究 [J], 丁伟;侯小娟;张伦;刘静;唐亮5.武汉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发微量元素正常参考值的确立 [J], 马威;薛莎;吴文莉;刘毅;任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流变正常值

血流变正常值

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切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切男:5.6~6.7 女:4.7~6.0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切男:14~20 女:12~21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尿常规正常范围:pH5~7;比重(SG)1.015~1.025;蛋白质(PRO)阴性;葡萄糖(GLU)阴性;酮体(KET)阴性;胆红素(BIL)阴性;亚硝酸盐(NIT)阴性;白细胞(LEU)阴性;红细胞(RBC)阴性;维生素C20~100mg/L。

血液流变学检验

血液流变学检验

血液流变学检验一、全血比粘度检验1.英文或缩写:Blood Viscosity,BV。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采血5ml,置肝素抗凝管内,轻轻颠倒混匀后送检。

3.正常参考值:低切:9.50±1.50(男);8.50±1.30(女)。

中切:5.20±0.80(男);40.60±0.80(女)。

高切:4.60±0.60(男);4.00±0.70(女)。

4.临床意义:血液粘度是指液体的粘性而言。

它是流动的倒数。

粘度越大,流动越慢;反之,流动越快。

全血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大而减少,属于非牛顿液体。

因而在报告中全血粘度有低切、中切、高切三种粘度值。

全血比粘度指全血和血浆与水在同一温度下的粘度之比。

全血粘度增高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血液病、肿瘤等。

降低常见于尿毒症、肝硬化等。

5.注意事项:因肝素抗凝剂是被烘干的,所以抗凝混匀要反复多次,以保证抗凝充分。

否则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二、全血还原粘度检验1.英文或缩写:Blood Reduction Viscosity ,BRV。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采血5ml,置肝素抗凝管内,轻轻颠倒混匀后送检。

3.正常参考值:低切:15.0±2.00(男);14.0±2.00(女)。

中切:9.00±1.50 男)8.00±1.50(女)。

高切:7.50±1.50(男)6.70±1.50(女)。

4.临床意义:全血还原粘度增高表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说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

增高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血液病、肿瘤等。

降低常见于尿毒症、肝硬化等。

5.注意事项:因肝素抗凝剂是被烘干的,所以抗凝混匀要反复多次,以保证抗凝充分,否则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三、血细胞比容1.英文或缩写:Hematocrit in Blood,HCT。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采血5ml,置肝素抗凝管内,轻轻颠倒混匀后送检。

人体血液流变指标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人体血液流变指标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120ChinJHemorh.2006;16(1)人体血液流变指标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龚中良,谭建平(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针对长沙地区人群研究人体血液流变指标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血液在低切变率情况下为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在高切变率条件下血液呈现为牛顿流体特性。

随着年龄增长成年男女血液的流变指标的变化趋势呈反向变化。

此外,长沙地区成年男性血液的流变指标与其他地区的差别较为明显。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血液;非牛顿流体中图法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1X(2006)01一叭20—03ExperimentalStudyontheChangeRegulationsofHemorheologicIndexesofHumanBloodGoNGZhong—liang,j【:f4NJion—ping(CollegeofMechanical&E1ectricalEngineerin舀Cen仃a1SouthUniVersi够,Changsha4l∞83)Abstract:AimingatthecrowdofChangshare舀on,thearticlestudiestheVarie妙regulationsofthehemorheologicindexes.Theconclusionshowsthatthehumanbloodisakindofnon.Newton’snuidatlowshearratebutakindofNe、vtonf】uidathighshearrate.Inaddition,thehemorheologicindexesdecreaseswiththeincreaSingoftheageofmalebutthehemorheologicindexesincreaseswiththeincreasingoftheageoffemaIe.Ontheotherhand,themale’shemorheologicindexesofChangsharegionhaVetheobviousdif诧rencebetweentheotherregions.KeVwOrds:HemOrheology:Blood;NOn.Ne、vtOn’sfluid在医学上,血液流变性能变化将严重影响着人体的身体健康…。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不同的流动条件下的物理特性和变化的一门科学,是血液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等交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流变学指标是评价血液流动性能的关键指标,对于研究和诊断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就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定义、种类、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定义血液流变学指标是指在不同的流动条件下,评价血液流动性能的一系列定量指标。

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了解血液如何通过各种大小、形状、曲度和分支的血管,进而影响人体各组织的供氧和营养情况。

常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流变学常数、黏滞度、红细胞聚集度、变形指数等。

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种类(一)流变学常数流变学常数反映了液体起伏性的大小和速度,是血液流动特性的主要参数之一。

主要指的是血液的流变学性质的性质,如血浆流变学常数、红细胞流变学常数等。

(二)黏滞度血液黏滞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质的重要参数,可以表征血液的黏稠度和阻力。

正常人的血液黏度大约在4.5~5.5mPa.s之间,当血液黏度升高时,血流灌注不畅,可能引发血栓性疾病。

血液黏度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旋转流变法、减压法等。

(三)红细胞聚集度红细胞聚集度应用较广,是一种反映血液黏稠度变化的重要指标。

红细胞聚集度高将使红细胞多聚集在一起,形成结节状的状态,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引起微循环的缺氧、缺血等病变。

(四)变形指数变形指数是一种反映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指标,正常红细胞的变形指数范围在0.3~0.7之间。

红细胞变形能力差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小血管的阻塞,加重疾病的病情。

三、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方法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方法包括旋转流变法、减压法、紫外线分光光度法及电泳法等。

其中旋转流变法最为常见,可以快速精确地测量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及相关指标,是血液流变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四、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预测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诊断相关疾病以及指导相关疾病的治疗等方面。

血液流变学检验正常值的临床研究

血液流变学检验正常值的临床研究

1. . 1低切变 黏度 :男性 :75~ 1. mP ・;女性 : 1 .l 0 9 aS 0
58 .4~ 8.5 0 mPa s -:
般血浆 蛋 白质 浓度 的影 响也很 少 ,因此 对 多发性骨
髓瘤、高球蛋 白血症的敏感性比全血黏度为高。
31参考 值 . 相对 黏度 ( 血清流 过 时间 /蒸馏水流 过 时间 )
.9 .. 4.
块 ,完成 止血 过程 。
发性和 真 性红细 胞 增 多症 的患者 、心肌 梗死 患者 。 53 说 明 .
41参考值 . 双缩脲法:2 g ;火箭电泳法:2 ~3 L  ̄4 / L . .g ; 2 6/
凝血 法 :1 5- . / . "38 gL。 9 ' 0
血栓 性疾病 的诊 治和预 防提供 参考依据 。
1 . 1参考 值
男性 :08~ 1 9 aS .5 . mP ・:女性 :08~ 1 4 aS 9 . 2 . mP ・。 8 22 临床 意义 . 升 高 :见 于原发 性高 球蛋 白血症 ,如 巨球蛋 白血 症 、多发性骨 髓瘤 ;继 发性 高球 蛋 白血症 ,如风湿病 、 类 风湿 关节炎 、慢性 活动 性肝 炎、系 统性红斑 狼疮 ; 高脂血 症 ,如糖 尿病 、恶 性肿瘤 等 。 23 说 明:同 “ 血黏度 ”。 - 全 3 血清 黏度 (V) S 血清 黏度检 测 同全血 黏度测 定相似 ,只 是方法较 简 单、而 且可避 免红细 胞等 因素 影响检测 结果 ,而且
33 新生 儿血清 中血脂 很低 ,故血 清黏度 很低 。 .. 2
333血清 黏度增 大 , 相应全 血 黏度和血 浆黏度 也升 .. 则
高。
严重烧伤、肺心病 、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

东北地区300例体检者指标改善与健康管理的相关性

东北地区300例体检者指标改善与健康管理的相关性

东北地区300例体检者指标改善与健康管理的相关性目的探讨体检客户经健康管理后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浓度降低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2~2013年300例(全部为男性)血糖、血脂及血尿酸三者均异常者指标,按年龄分组,2012年指标为未经健康管理干预,2013年指标为经过健康管理干预,采用统计软件分析两年间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改善状况与健康管理的相关性。

结果①2013年经健康管理干预后的血脂、血糖、血尿酸值与2012年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45岁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脂、血糖及血尿酸水平的降低与健康管理干预呈正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a medical customer after health management blood glucose,blood lipid and blood 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to reduce correlation.Methods Collected in 2012-2013,300 people (all male)as the blood glucose,blood lipid and blood uric acid were abnormal index,According to age grouping,Indicators for 2012 without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2013 indicators for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by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analysis of blood lipids,blood glucose and blood uric acid in two years to improving relevance to health management.Results ①In 2013 by the health management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blood lipids,blood glucose,blood uric acid value,compared with 2012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45岁者130例占43.3%,45岁(包含45岁)者130例,6.1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总胆固醇>5.6 mmol/L、血尿酸>420 μmol/L。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指的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表现出的流体性质和
流动特性。

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液本身的粘度
和凝聚性、血管的直径和弯曲程度、血管壁的弹性和光滑
程度等。

下面是一些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1. 血液粘度:血液粘度是指血液的黏稠程度。

高粘度的血
液可以影响血液流动的顺畅性,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正常
情况下,血液粘度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

2. 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比容、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
聚结指数等。

血浆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血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总体积比例。


细胞聚结指数是指红细胞在血管内聚集的程度。

这些参数
可以反映血液的流动性和流动性质。

3. 压降指数:压降指数是指血液在血管内通过时,由于阻力而产生的压力差。

压降指数越大,说明阻力越大,血液流动越困难。

4. 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聚集成团的能力。

正常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有助于止血和维持血液流动的平稳性。

异常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可能导致血管堵塞或出血等问题。

5. 微循环参数:包括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管构筑指数等。

红细胞变形指数是指红细胞在微血管中变形的能力,血管构筑指数是指微血管壁的弹性和形态。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微循环的功能和状况。

总的来说,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可以帮助评估血液流动的顺畅性和微循环的功能状况,从而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指标可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纤维蛋白原(Fb)正常值:2.4~3.7(g/L)临床意义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2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正常值:高切男:10~13 女:9~13临床意义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3血沉方程K值正常值:男:27~95 女:49~119临床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4血小板电泳正常值:19~22.6s临床意义反映血小板表面带电情况及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5红细胞变形能力正常值:男:3.9~5.0 女:3.0~4.2临床意义降低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6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值:15~17.4s临床意义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7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值:低切男:7.5~10.0 女:5.8~8.1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降低:常见于贫血疾病8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值:高切男:5.6~6.7 女:4.7~6.01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血液流变学检查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学科,主要应用于评估和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以下是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解读:1.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反映了血液的流动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1~4.9 mPas。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纤维蛋白原含显等因素有关。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有关。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反映了血浆的粘滞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4~1.8 mPa-s。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含虽有关。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3.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反映了红细胞在血流中的变形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0.9。

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有关。

4.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反映了红细胞聚集的程度,正常参考值-般为1.5~2.5。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小板活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5.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反映了血小板聚集的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50~100%。

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有关。

总体来说,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和诊断恨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但是,血液流变学检查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制表:审核:批准:。

健康成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生理变动及正常值

健康成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生理变动及正常值

健康成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生理变动及正常值
潘京慧;刘勖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11)004
【摘要】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早期,在临床症状明显之前,往往先有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改变。

因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做为早期发现某些潜在性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

【总页数】3页(P241-243)
【作者】潘京慧;刘勖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山西地区健康成人血清ALT正常值参考范围的调查 [J], 于佳妮;王博;景孟玲;马源;朱新宇
2.张家口地区健康成人血清ALT正常值参考范围的调查 [J], 贾艳丽;李天君;田庆华;徐云鹏;李延伟;孙涛
3.太原市健康成人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的正常值范围调查 [J], 张明霞;于培霞;孟泽民;杜晶晶;苏婕
4.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的建立 [J], 广圣芳;张守永;孙磊;刘选仁
5.沈阳地区健康成人脉冲振荡肺功能正常值分析 [J], 王婷;谭明旗;郑海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2)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2)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指的是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性质和流体力学参数。

血流变各项指标是对血液流动性质和循环状态进行评估的指标。

以下是常见的血流变各项指标及其解读:
1. 血粘度:血液黏稠度的指标,主要受红细胞数量、形态和血清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正常范围是4~5毫帕秒。

2. 血浆黏度:血浆的黏稠度指标,与血浆蛋白质浓度密切相关。

正常范围是1~1.5毫帕秒。

3. 血管阻力指数:血液流动通过血管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阻力越高,血流速度越慢。

正常范围是0.6~1.2。

4. 总外周阻力指数:血液流经全身的总体阻力大小,主要受到血管直径、长度和黏性的影响。

正常范围是15~25。

5. 红细胞变形指数:衡量红细胞形态和变形能力的指标,
主要体现红细胞的柔软性和形态变化性。

正常范围是1~4。

6. 血小板聚集指数:衡量血小板是否容易聚集成块的指标,与血小板功能和活性有关。

正常范围是0~10。

以上是常见的血流变各项指标及其正常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正常范围,且这些指
标只能作为参考,具体的解读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深圳市2502名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的调查研究

深圳市2502名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的调查研究

深圳市2502名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的调查研究罗乐宣;罗国辉;杨冀衡;陆泽元;黄建平;李涛;许我先;邝碧娟【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年(卷),期】2004(14)2【摘要】目的检测深圳市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深圳市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探讨红细胞压积、年龄等因素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严格挑选10~80岁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2502名(男1449名,女1053名)分别进行血流变各项指标检测并统计.结果除未成年男女间各项指标及各组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其它流变学参数男性显著地高于女性.各组全血粘度与HCT基本同步,男性组10~19、20~59和60岁以上组有差异,女性组10~29、30~59和60岁以上组亦有不同.该值与仪器随带的参考值和其它地区报道有较大差异.结论报道了深圳市从低年龄到高年龄各阶段的的血流变参数并制定了正常参考值.参考值对本(市)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总页数】4页(P243-246)【作者】罗乐宣;罗国辉;杨冀衡;陆泽元;黄建平;李涛;许我先;邝碧娟【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局;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深圳,518033;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深圳,518033;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深圳,518033;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深圳,518033;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深圳,518033;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深圳,518033;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深圳,518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相关文献】1.湛江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的调查研究 [J], 洪流;陈华英;曾梦如;高发平;黎阳2.重庆市渝西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J], 刁奇志;王廷玲3.深圳市201名小学生血液流变学指标调查研究 [J], 罗乐宣;罗国辉;杨冀衡;陆泽元;李涛;黄建平;许我先;邝碧娟4.30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调查及分析 [J], 张玉明;江新泉5.深圳市305名健康成人尿中硫氰酸盐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J], 陈卫;何彩;陈湘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家口市人群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其与血液成分的关系

张家口市人群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其与血液成分的关系

张家口市人群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其与血液成分的关系张静; 赵自刚; 邱丽颖; 姜华; 侯亚利; 牛春雨; 陈瑞华; 罗强【期刊名称】《《中国微循环》》【年(卷),期】2002(006)005【摘要】目的检测张家口市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初步建立适宜张家口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 ,探讨血液成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21~60岁健康人108名 ,以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 ,每一年龄段22~26人 ,男女各半。

受检者于早晨空腹采肘静脉血液6ml,其中4ml血液注入含有肝素的抗凝管内 ,应用LG -R -80型自动血液流变仪 ,严格按照全国血液粘度测定规范化意见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1ml血液以EDTA抗凝 ,应用K -45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细胞数、HCT、血红蛋白含量及血细胞分类 ;1ml血液以枸橼酸钠抗凝 ,应用魏氏法检测血沉。

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

结果张家口健康人的全血粘度 ,在切变率分别为200s -1、100s-1、30s-1 和1s-1 时 ,男性依次为4.53±0.44、4.85±0.48、5.91±0.66、20.76±2.51(x±s) ,女性为3.93±0.38、4.19±0.41、5.00±0.50、16.84±2.18 ;血浆粘度男为1.31±0.17 ,女为1.27±0.06 ;高切还原粘度男为7.95±0.89 ,女为7.47±0.99 ;低切还原粘度男为44.80±5.04 ,女为40.51±6.05 ;高切相对粘度男为3.50±0.49 ,女为3.08±0.29 ;低切相对粘度男16.05±2.44 ,女为13.21±1.66;红细胞变形指数TK男为0.88±0.09 ,女为0.92±0.10。

珠海市420例健康中老年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珠海市420例健康中老年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珠海市420例健康中老年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张爱华;孙达春
【期刊名称】《血栓与止血学》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评价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地区和人群的差异可能对其指标产生影响。

珠海是新兴的现代化海滨城市,为探讨该市中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正常指标,现就我院420例资料分析如下:
【总页数】1页(P75-75)
【作者】张爱华;孙达春
【作者单位】珠海市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 519000;5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100例中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J], 刘文娟
2.中老年健康体检者590名血糖血脂与血液流变学变化 [J], 程敏
3.新疆哈密地区316例健康成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J], 李玉华;黄新波;迪丽努尔
4.健康者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分析 [J], 杨露春;陈勃航
5.珠海市中老年男性生殖健康及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J], 庄声洲;丁建钢;马小艾;邓春华;任泽航;胡红星;詹鸣;郑克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人血液流变—300例正常值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0-05-14T11:39:51.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刘雅娟[导读]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已迅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刘雅娟 (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职工医院检验科黑龙江伊春 152519)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123-02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形规律的一门医学分科。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已迅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

因而对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测定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科学性。

我们仅就本试验室所观测的对象中选择300例正常人进行测定、分析其血液流变学有关各项指标的正常值。

一对象和方法
1 本组观测对象均为来医院检测病例,经筛选排除急慢性心脏血管疾病、肺心病、肝肾疾病,其中男性204例,女性96例,年龄在38-74岁之间。

2 要求检测者在早晨空腹静脉采血4ml,用肝素抗凝,浓度为20-30μl/ml。

3 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研制的2IANG-100型血液流变多功能空脑毛细管粘度计进行测定。

4 检测项目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在37℃温度下,分别取全血和血浆1-1.5ml通过毛细管全程所需时间与生理盐水通过的时间比,血沉采用魏氏法室温一小时。

红细胞压积采用温氏法3000转/30分钟离心,红细胞电泳在25℃温度下进行测定,标本抽取后在2-4小时内由专人按具体要求进行操作。

二结果对照
三结果分析
1 性别差异除血沉外,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五次指标,男女之间有明显差异。

P<0.0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2 温度差异应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时,血液的相对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由此说明血液粘度与测定温度呈反向变化,由于测定粘度的温度条件尚未有标准化要求,有待探讨血液粘度测定的最适温度。

3 测定结果的比较全血沾度与血浆粘度男、女性别变化比较大,但与红细胞压积的增加成比例的增加。

与国内文献比较表二。

如上海、无锡、宁波、天津等地测值相近。

如表明无明显的南北方地域性差异,但与海拔高度及气候温度有很大关系。

如兰洲、青海处于海拔较高地区,本省齐齐哈尔地处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风沙较多,测值偏高,而我地区与齐市相比虽处北方,但因为我市气候温和,温度适宜,结果相差比较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