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类药物最伤肾,使用需谨慎!

合集下载

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肾损害?

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肾损害?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都需要依赖于肾脏的功能。

一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肾损害,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那么,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肾损害呢?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是一类常用的止痛药和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疼痛,但同时也会对肾脏造成损伤。

NSAIDs的使用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导致急性肾损伤。

2.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一些抗生素的使用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使用会导致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导致肾功能衰竭。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肾损害。

3.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和水肿的常用药物,但其使用也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利尿剂的作用是促进尿液排出,但同时也会导致肾小管功能受损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导致肾损害。

4.对比剂对比剂是一种用于医学影像学检查的药物,如CT、MRI等。

对比剂的使用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结构,但同时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对比剂的使用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损伤,进而导致急性肾损伤。

5.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重要药物,如环孢素、美洛昔康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但同时也会对肾脏造成损伤。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损伤,进而导致肾功能衰竭。

药物对肾脏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药物对肾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在使用药物时,应该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对肾脏造成损伤。

药物对肾脏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药物对肾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在使用药物时,应该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对肾脏造成损伤。

这些药物易伤肾

这些药物易伤肾

这些药物易伤肾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15年第08期临床资料显示,国人的肾脏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

尤其是老年人肾脏逐渐萎缩,功能逐渐减退,肾血流减少;儿童肾功能还未发育完全,特别容易发生药源性肾损害;此外,原本有肾功能障碍、属于过敏体质、处于脱水状态的病人,也很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害,特别是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的患者,发生肾损害的几率更高。

一旦发生药源性肾损害,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轻则损害肾功能,诱发肾炎,重则造成肾坏死、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可能致人死亡。

因此,必须提高警惕,防止或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以下常用药物都有一定的肾毒性,需要用药时更应小心。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等。

这类药物使用时间超过10天后,肾损害的发生率会明显上升。

2.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一旦这类药物剂量偏大,便会引起血尿、间质性肾炎,严重者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3.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服药后易产生结晶而引起梗阻性肾病,出现血尿、肾绞痛甚至急性肾衰,脱水及老年患者更易发生。

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时应多饮水,并服用碳酸氢钠(小苏打)片碱化尿液,以减少对肾的损害。

4.造影剂:广泛应用于消化道造影、肾盂造影、血管造影、胆囊造影等,由它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也越发常见。

造影剂可因其高渗性直接损伤肾小管及,引起肾缺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亦可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而累及肾脏。

5.中草药:一般人认为服用中草药安全、无毒副作用。

但现代研究发现,有些中草药因服用超量或在禁忌情况下应用,可对肝、肾及消化道等脏器产生损害。

如雷公藤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木通作为一种利尿药,益母草作为一种活血止血药,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若过量应用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大黄作为一种泻药,广泛应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但长期服用会引起高钾血症,危及健康。

六大伤肾药物大盘点,降压药榜上有名,年龄大了,不建议长期使用

六大伤肾药物大盘点,降压药榜上有名,年龄大了,不建议长期使用

六大伤肾药物大盘点,降压药榜上有名,年龄大了,不建议长期使用是药三分毒,尤其最伤肾,这话不无道理。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承担着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任务。

而药物大部分以原型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经由肾脏排泄。

因此,肾脏受到药物损害的机会自然也会大大增加。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需要警惕药物引起的肾损害。

今天,介绍六种伤肾的药物,大家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

一、含碘造影剂这主要是由于含碘造影剂能够通过收缩肾血管的作用,降低肾脏灌注量,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有研究表明,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要低于离子型造影剂。

对于一些本身肾功能较差的患者、“三高”人群,使用时更容易出现肾损伤。

二、抗生素比较容易伤肾的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以万古霉素为代表的糖肽类药物,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等。

因此,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尽量选用肾损害较低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三、非甾体抗炎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致使肾小球处于缺血的状态,严重的还会导致间质性肾炎。

四、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中,常见的有铂类烷化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丝裂霉素等,在抑制或消灭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也会影响肾脏健康。

五、含马兜铃中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细辛等,会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性肾损伤,所致肾损害的程度与药物剂量大小有关。

六、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

这类药物如果用的合适,既能起到降压作用,又能降低尿蛋白。

但对于伴有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一开始选用这类药物的时候,就会对肾脏产生损伤。

因此,开始时需要监测肾功能。

哪些药物对肾脏有害

哪些药物对肾脏有害

哪些药物对肾脏有害1、哪些西药对肾脏有害抗菌消炎药: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B、多枯菌素E、磺胺类药、利福平、先锋霉素等。

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非那西汀、布洛芬、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等。

利尿药:汞撒利、速尿、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等。

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安眠酮、水合氯醛等。

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甲氧胺、新福林等。

抗心律失常药:双异丙毗胺、安博律定。

激素类: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甲基睾丸素、黄体酮。

其他还有口服避孕药、钮剂、洋地黄类以及抗肿瘤药物。

2、哪些中药对肾脏有害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柬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3、药物伤肾有什么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较为多见,由X线造影剂导致的ARF多在造影后药物性肾损害48h内出现;由磺胺氨基糖苷等肾脏毒性药物所导致的ARF主要见于用药5~7天后或一次性大剂量用药后24~48h。

由青霉素类所致过敏反应损害多在用药后24h内发生肾功能衰竭。

肾小管-间质疾病:青霉素可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而表现为血尿、白细胞尿、蛋白尿,尿白细胞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可》30%)。

同时伴肾功能不全发热、药疹,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慢性间质性肾炎可由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所引起,用药时间往往长达数月以上。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等。

青药物性肾损害霉胺、NSAID等均可导致肾病综合征。

常见易带来肾损伤的药物清单

常见易带来肾损伤的药物清单

常见易带来肾损伤的药物清单一位40多岁的女病人为了“排便通畅、脸色红润”,借着在药厂工作之便,每天从厂里拿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服用。

几年一过,肾功能病变。

在肾病病例中,这样滥用药物、包括部分中药,最后演变成肾损伤,甚至慢性肾病晚期——尿毒症,还不在少数。

日常生活中,儿童一感冒,不少家长会拿出抗生素,效果看似“药到病除”;应酬频繁的商务人士喝完酒,则服一粒“龙胆泻肝丸”,名曰“护肝”,这其实都很危险。

多位肾脏科医生提醒:长期滥用药物,容易引发肾功能病变。

这些药物除了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外,少部分中药也被列入伤肾“黑名单”。

肾脏病,又称“腰子病”。

它的病变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甚至脸色苍白、骨骼疼痛等临床表现都可能与肾损伤有关。

在评估肾功能时,一定要在全身寻病因,比如病人若来看胃病,医生不光要看胃,还要排查肾功能;如果病人说肾不好,医生则要排查是不是肾外疾病引发的。

只是这种全身排查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很多肾病患者不是因为自身脏器器官病变得病,而是因为“长期乱吃药”。

根据数据:在急性肾损伤病例中,由药物引发的高达20%,6%的患者甚至严重到需进行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

目前,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1%,初步估计总患病人数超过1亿。

规范药物治疗和早期治疗,已成为预防慢性肾病和相关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药物为什么容易伤肾?这与肾脏功能有关。

肾脏承担着人体的代谢、排毒重任。

以人每天排出1.5-2升的尿液来算,肾脏每天实际上要循环往复地处理180升原尿,是前者的100倍左右。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依靠肾脏进行,而药物的分子量大小、脂溶性、蛋白亲和力会影响肾代谢,形成积聚。

在肾脏的过滤工序中,一旦药物反复、长期积聚在肾中,容易引发肾损伤。

目前被发现的伤肾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非甾体抗炎药,比如消炎止痛药;抗肿瘤药物、利尿剂、造影剂等。

哪些药品可致肾毒性?

哪些药品可致肾毒性?

哪些药品可致肾毒性?(1)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直接肾毒性,进入人体后药物98%~99%通过肾小球滤过,并由尿液中排出体外,其具有高度肾脏亲和性,在肾皮质中浓度高,残留时间长,药物在肾组织蓄积使肾单位功能广泛紊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浓缩功能下降,肾近曲小管呈退行性变化,使膜质结构改变将影响膜的通透性及其功能。

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及轻度蛋白尿、血尿;后期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个别也可呈重症少尿型急性肾衰。

另外,万古霉素主要损害肾小管,轻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氮血质症,重者肾衰竭,发生率约5%。

应用四环素类也可加重氮质血症及尿毒症,地美环素能引起肾原性尿崩症,表现为多尿、烦渴、虚弱,但停药后可恢复;而多西环素较少引起肾损害。

(2)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在高浓度快速滴注或口服大剂量的失水患者,水溶性极差,易在体内析出结晶而阻塞肾小管、肾小球,造成肾衰竭,使肾小管阻塞而引起急性肾衰竭。

(3)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呵噪美辛、羟基保泰松、阿司匹林可抑制肾脏的环氧酶,使前列腺素合成产生障碍,失去对肾脏内膜的保护作用,引起肾损害,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衰竭、钠潴留或尿潴留等。

(4)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甲氧胺、苯肾上腺素等,可产生肾血管痉挛而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或无尿。

(5)免疫抑制药环孢素可改变肾脏内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血栓素A,合成增加,肾血流减少,肾小动脉收缩,引起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单元损害,长期使用可出现慢性肾衰、高血压。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可引起蛋白尿或肾衰竭,发生率约2%。

(7)抗肿瘤药顺铂主要于近端小管的S-3段上被浓缩,使远端小管集合管受到损伤。

甲氨蝶呤以原形药从肾中排泄,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在此蓄积,可致肾小管发生病变。

(8)马兜铃酸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广防己、天和藤、关木通、马钱子、青木香、寻骨风、白金果榄等)引致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可引起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

警惕!这些药物会导致肾脏毒性!

警惕!这些药物会导致肾脏毒性!

警惕!这些药物会导致肾脏毒性!
肾脏是排泄代谢产物和药物的主要器官,容易受到损害,药物毒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和血管炎等。

药物所致的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

可导致肾毒性的常见药物有某些抗菌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碳酸锂、氨苯蝶啶等。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能损害肾脏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两性霉素B、庆大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磺胺等。

2、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复方阿斯匹林(APC)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呤、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别嘌呤醇、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9、马兜铃类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等),也可引起多种肾损害,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马兜铃类药物还可引起肾盂、输尿管或膀胱恶性
肿瘤。

因此,临床要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防止滥用或用药种类过多;尽量选择疗效好、肾毒作用小的药物;对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与方法、剂量、疗程。

对有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者,要及早发现,及时停用肾毒性药物,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由于慢性肾脏病发病率较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不易发现,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建议在定期体检的时候留取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尿检异常,尽早在肾内科专科就诊。

老年人要警惕药物性肾损害

老年人要警惕药物性肾损害

老年人要警惕药物性肾损害
老年人常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用药机会多,服药种类也多,这些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难免出现副作用,药物性肾损害就是其一。

为了减少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要尽量减少易导致肾损害药物的使用。

哪些药物容易导致肾损害呢?
1.抗生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炎药,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等,导致急性肾损伤。

老年人当存在脱水、合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原有肝肾疾病等危险因素以及大剂量、长期联合应用时,更容易发生。

常碰到这样的病例,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因为发热、腹泻等用了一些消炎药后出现肾功能问题。

因此,一些明确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尽量避免使用。

2.解热镇痛药,包括我们常用的退烧止痛的消炎痛栓、布洛芬、百服宁等,均有潜在肾毒性。

这些药物既可以引起急性肾损伤,也可在长期服用后逐渐进展出现肾功能异常。

止痛药肾病就是长期服用止痛药,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出现了肾功能损害。

3.一些抗肿瘤药,如顺铂、丝裂霉素等,特别是联用时,更会增加药物的肾毒性。

造影剂在老年患者也常有接触,如冠脉造影、血管造影、CT造影检查等,出现肾损害的发生率也
较高。

4.中草药,具有肾毒性的中草药种类繁多。

临床上常见的“马兜铃酸肾病”是指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导致的肾损害。

常见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朱砂莲等。

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和方剂有龙胆泻肝丸、妇科分清丸、排石冲剂、冠心苏合丸、跌打丸、耳聋丸等。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还可并发泌尿系统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七类药物最伤肾,使用需谨慎!
肾脏形如蚕豆,位于人体的腰背部,看似不大却极其重要,肾脏是机体代谢并排出代谢产物、化学物质及各种药物的重要器官,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

下面这七类药物最伤肾,使用时需谨慎!
解热止痛药
各种感冒药,如安乃近、酚氨咖敏片、对乙酰氨基酚、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止痛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双氯芬酸钠制剂、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等,都可能造成肾损害。

造影剂
造影剂不仅可引起肾内血管收缩致肾损伤,还可刺激活性氧产生,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

对于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和高龄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使用等渗、低黏度、非离子型造影剂,并尽量减小剂量,避免短期内重复使用。

中草药
常见的可损伤肾的单味中药包括:①植物类中药有木防己、汉防己、马兜铃、厚朴、天仙藤、苦丁茶等;②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和蛇毒等;③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和雄黄等)、含汞类(朱砂和升汞等)、含铅类(铅丹)及明矾等;④复方
中成药包括冠心苏合丸、甘露消毒丹、妇科分清丸、当归四逆汤等。

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新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中此类药物肾毒性很大,是诱发药源性肾损害的最常见原因。

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这两种药物可导致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皮疹、关节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其他如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等)、红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拉米夫定和干扰素等)等亦可引起肾脏损伤。

处方泻药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使用非处方泻药是较为安全的。

但是,结肠镜检查前清洁肠道使用的处方泻药磷酸钠盐可能会导致肾损伤。

利尿药
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原有肾功能不全者,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导致少尿或无尿,但一般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服用速尿则可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而当利尿药与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可使肾毒性增强。

化疗药物
如阿霉素、长春新碱、博来霉素、顺铂、甲氨蝶呤、亚硝基脲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这些药物都会伤肾。

但是这类药物常常
用于移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这些患者不可能由于伤肾而停止服药,请根据医生指示服药。

此外,患者用药时必须经常做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药源性肾病的早期表现。

如果发现有腰酸无力、小便异常、四肢浮肿、容易疲乏、血压增高等肾病征兆,须停药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尽可能减少药源性肾病的发展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