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全文)

合集下载

CSCO肝癌指南(详细版)

CSCO肝癌指南(详细版)

CSCO肝癌指南(详细版)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次发布原发性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HCC)诊治指南,以下是详细内容!
本次编写⼈员阵容⼗分强⼤。

诊疗指南证据类别(2018)
CSCO 诊疗指南推荐等级
1 HCC的筛查和诊断
1.1 HCC的筛查
1.2 HCC的病理诊断
1.3 HCC的临床诊断
2 HCC的分期
3 HCC的MDT模式
4 HCC的局部治疗
4.1 肝切除术
4.2 肝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策略
4.3 肝移植术
4.4 局部消融治疗
对于II、III、Ⅳ期的病⼈均未推荐
4.5 肝动脉介⼊治疗
4.6 放射治疗
4.7 放射性核素免疫治疗
5 全⾝治疗
5.1 晚期HCC⼀线治疗策略选择5.2 晚期HCC⼆线治疗策略选择
附晚期HCC系统治疗常⽤⽅案5.3 HCC的抗病毒策略选择
5.4 HCC的保肝利胆治疗策略选择
6 随访和预后
7 附录
7.1 HCC的巴塞罗那(BCLC)分期7.2 Child-Pugh 分级
7.3 ECOG PS 评分标准。

原发性肝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

原发性肝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

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原发性肝癌一、前言原发性肝癌是全球三大肿瘤死因之一,2000年约54、86万人死于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时间从诊断起不到6个月。

因此,死亡率和发生率相仿。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占全球肝癌的50%以上。

自20世纪90年代起,肝癌在我国肿瘤死亡率中顺位第二。

我国目前大约80%的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有关。

在肝癌高发地区,大多数HBV感染者起自围产期或幼儿期。

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出现,并在新生儿中常规接种,有望经三四十年后能明显地降低由于HBV引起的肝癌发病。

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受到广泛的重视,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措施控制HCV的感染,从而预防肝癌的发生。

而通过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肝癌,即肝癌的二级预防可望降低肝癌的死亡率。

近三十年来,我国对肝癌的筛查、早诊、早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证明了甲胎蛋白(AFP)联合实时超声对肝癌高危对象进行定期检查是一个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筛查方案。

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依据此前有关原发性肝癌筛查和早诊早治评价的证据大多来自非随机对照的队伍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所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肝部高危对象进行定期筛查,可以发现早期肝癌,获得更多的治愈机会,从而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

但没有证据表明筛查能降低肝癌的死亡率。

近期完成的2个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别在江苏农村和上海城市进行。

结果均表明,对肝癌高危对象进行定期筛查,可以发现早期肝癌。

这些经筛查发现的肝癌,若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延长生命,降低肝癌的死亡率;若肝癌病人得不到充分的治疗,则不能降低肝癌死亡率。

在世界范围内,对筛查是否能降低肝癌的死亡率仍存在争议。

三、常用的筛查方法(一)AFP自1971年以来,血清AFP检查作为肝癌筛查的手段沿用至今。

血样可以是静脉血或末梢血。

目前普遍应用ELISA法,有现成的试剂盒。

其灵敏度高,方法简便,且价格低廉,但也易出现假阳性。

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

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

!"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感染性肿瘤防控学组摘要:中国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年龄调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肝癌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提高。

肝硬化和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

指南推荐了适合临床实践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个层次的肝癌风险人群辨识特征。

在医院和社区人群中筛查伴肝癌风险的患者,并科学地进行分层监测。

伴有肝癌风险的患者需要终生监测,指南根据风险层次推荐了不同的肝癌监测间隔和工具,对于肝癌高危人群,6个月1次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监测(常规监测);对于肝癌极高危人群,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和降低监测成本;低中危人群中,肝癌年发生率低,可延长监测间隔为1年或以上。

指南部分推荐意见的成本-效益仍需要进一步评价。

关键词:肝肿瘤;肝硬化;乙型肝炎,慢性;筛查;监测;诊疗准则(主题)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2-0286-10Guidelineforstratifiedscreeningandsurveillanceofprimarylivercancer(2020edition)ProfessionalCommittee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HepatobiliaryandPancreaticDiseasesofChinesePreventiveMedicineAssociation;ProfessionalCommitteeforHepatology,ChineseResearchHospitalAssociation;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PreventionofInfectionRelatedCancer(PIRCA)Group,SpecialistCommitteeofCancerPreventionandControlofChinesePreventiveMedicineAssociationAbstract:Theage-adjustedincidenceofprimarylivercancer(PLC)hasbeendeclininginChina.However,PLCcasesinChinaaccountfor55%globally.Thediseaseburdenisstillhighandthe5-yearsurvivalratewasnotimprovedsignificantlyinthepasttwodecades.ThisguidelineoutlinesPLCscreeningintheriskpopulations,bothinhospitalandcommunity.LivercirrhosisandchronichepatitisBarethemaincausesofPLCinChina.ForbetterPLCsurveillanceandscreeninginclinicalpractices,itisrecommendedtostratifypopulationattheriskinto4risklevels,namely,low-risk,intermediate-risk,high-risk,andextremelyhigh-risk.ThelifelongsurveillanceissuggestedforthoseattheriskofPLC.Theintervalsandtoolsforsurveillanceandscreeningarerecommendedbasedontherisklevels.Abdominalul trasonographycombinedwithserumalpha-fetoproteinexamination(routinesurveillance)every6monthsisrecommendedforthoseatahighriskofPLC.Routinesurveillanceevery3monthsandenhancedCT/MRIexaminationevery6-12monthsarerecommendedforthoseatanextremelyhighriskofPLC.Thesurveillanceintervalcanbeextendedevery1yearorlongerforthoseatalow-riskoratanintermediate-riskofPLC,becausetheirannualincidenceofPLCisverylow.Thecost-effectivenessoftheserecommendationsremainstobeevaluated.Keywords:LiverNeoplasms;LiverCirrhosis;HepatitisB,Chronic;Screening;Surveillance;PracticeGuidelinesasTopic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2.009收稿日期:2021-01-23;修回日期:2021-01-23基金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17ZX10201201-008,2017ZX10203202-004,2017ZX10201201-006,2018ZX10725506,2012ZX10002-008,2010ZX10002-008)通信作者:杨永平,电子信箱:yongpingyang@hotmail.com;卢实春,电子信箱:lsc620213@aliyun.com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主要由起源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细胞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 ma,ICC)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combined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组成[1],肝细胞癌占85%~90%。

2021版中国肝癌防治指南

2021版中国肝癌防治指南

2021版中国肝癌防治指南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肝癌,中国制定了2021版的肝癌防治指南,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一、肝癌的分类和病因1.根据病理形态学,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继发性肝癌主要是由其他部位的癌症转移至肝脏而引起。

2.肝癌的主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饮酒、肝硬化、不良饮食习惯、毒物暴露等。

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最主要的病毒。

二、肝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1.早期诊断对于肝癌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包括乙肝病毒感染者、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家族性肝癌患者等。

2.肝癌的筛查方法包括肝超声检查、肝癌标志物检测、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对于有异常发现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明确诊断。

三、肝癌的治疗原则1.根据肝癌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早期肝癌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治疗等局部治疗方法;晚期肝癌可以考虑介入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2.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肝功能、肿瘤特点、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肝癌的术前评估与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术前评估应包括肝功能、体重指数、肿瘤特点、肝功能代偿情况等因素。

2.对于肝功能较差或其他合并症比较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应谨慎,并可以考虑术前肝功能支持治疗,如门静脉肝动脉分流术等。

五、肝癌的术后管理与随访1.对于肝癌手术后的患者,应该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随访,以及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发现和评估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情况。

2.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应该加强术后的管理和干预,以预防和控制术后复发和转移。

六、肝癌的预防与健康教育1.对于高风险人群,应进行肝癌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包括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预防接种、避免滥用酒精、改善饮食结构、减少暴露于环境污染物等。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最新的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是最全面的版本。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第四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个致死的肿瘤病因,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三种病理学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了75%~85%、肝内胆管癌占了10%~15%。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肝细胞癌。

筛查和诊断方面,肝脏超声显像联合血清AFP是肝癌早期筛查的首选方法,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对于血清AFP筛查异常者,动态增强CT和多参数MRI扫描是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肝癌影像学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

肝脏多参数MRI检查是肝癌临床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

PET-CT扫描有助于对肝癌进行分期及疗效评价。

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可借助PIVKAⅡ、miRNA检测试剂盒、AFP-L3和GALAD模型进行早期诊断。

对于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

在病理学诊断方面,肝癌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和及时送检对保持组织和细胞的完整及获得正确病理学诊断十分重要。

肝癌标本取材应遵循“7点”基线取材的规范,有利于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肝癌病理生物学特征信息。

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应规范全面,特别重视对肝癌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MVI 的诊断和病理学分级评估。

最后,结合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及血清学分子标志物,依照路线图的步骤对肝癌进行临床诊断。

典型的肝癌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门静脉和(或)延迟期强化下降,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不典型表现则缺乏动脉期病灶强化或门静脉和延迟期强化无下降或下降不明显,甚至强化稍有增加等。

诊断肝癌常采用多参数MRI、CT动态增强扫描、超声造影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等方法。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其新发病例数居各类癌症的第4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则居第2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HCC占75%~85%o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o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此,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从术前早筛到术后随访,肝癌诊治更加精准化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这离不开影像学和检验学的帮助。

新版指南中补充了影像学与液体活检的技术进步。

在影像学方面,新版指南补充了超声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血流变化,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等,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肝内结节的演变监测。

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能够帮助发现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新版指南还引入了亚厘米肝癌(scHCC)的概念,定义为直径<1.0cm 的肝癌。

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O液体活检技术,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microRNA等,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指南解读|《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指南解读|《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指南解读|《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

其中,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占比最高(75%~85%)。

本文中的“肝癌”仅指肝细胞癌。

2019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1],指导我国肝癌的诊疗规范和研究方向。

近两年来,肝癌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和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结果层出不穷,在凝结了最新的循证学证据和专家意见后,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再次更新并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2],并将名称由“规范”改为“指南”,现就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对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更加精准全面对于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一步。

既往规范中建议对肝癌的高危人群定期开展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筛查,而在新版指南中,首次引入了一种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人群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aMAP评分[3],该模型仅需要年龄、性别、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血小板等5个指标即可计算出肝癌的患病风险评分(0~100分)。

aMAP评分可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险(0~50分)、中风险(50~60分) 和高风险(60~100分)组,各组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0.2%、0.4%~1%和1.6%~4%,有助于快速确定肝癌高风险人群。

在肝癌早期诊断和疗效检测的过程中,血清甲胎蛋白(AFP)依然是最常用的指标。

而对于AFP阴性患者,新版指南推荐使用GALAD模型及miRNA检测试剂盒等进行早期诊断,GALAD模型是基于年龄、性别、AFP、血清AFP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 Ⅱ)构建的预测模型,其在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和93.3%。

miRNA试剂盒通过检测血清中7种miRNA 的含量,实现了对早期AFP阴性肝癌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77.7%和84.5%[4],使对早期肝癌的筛查和诊断更加精准全面。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键词:肝肿瘤;诊断;治疗学;诊疗准则(主题)Standard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primarylivercancer(2022edition)GeneralOfficeofNationalHealthCommissionKeywords:LiverNeoplasms;Diagnosis;Therapeutics;PracticeGuidelinesasTopic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2.009收稿日期:2022-01-21;录用日期:2022-01-261 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4]。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12月进行了更新。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发布,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该SABR 和切除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 33.0 个月和 40.0 个月。 SABR 组的 1 年、3 年和 5 年 OS 分别为 96.3%、81.8% 和 70.0%,切除组为 93.9%、83.1% 和 64.4%(P=0.558 ). SABR 组的 1 年、3 年和 5 年 PFS 分别为 81.4%、50.2% 和 40.7%,切除组为 68.0%、58.3% 和 40.3%(P=0.932)
17
分期
CNLC Ⅱa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 2~3 个肿瘤、最大直径 >3cm,无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和肝 外转移;
CNLC Ⅱ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 肿瘤数目≥4 个、肿瘤直 径不论,无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和 肝外转移;
27
放疗适应症
➢ CNLC Ⅰa、部分Ⅰb 期肝癌患者,如无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适应证或不愿接 受有创治疗,采用 SBRT。
➢ CNLC Ⅱa、Ⅱ b 期肝癌患者,TACE 联合外照射。 ➢ CNLC Ⅲa 期肝癌患者,可以切除的伴门静脉癌栓的肝癌行术前新辅助放疗
或术后放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姑息性放疗,或放疗与 TACE 等联合治 疗。
28
放疗适应症
➢ CNLC Ⅲb 期肝癌患者,部分寡转移灶者,可以行 SBRT ➢ 一部分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肿瘤放射治疗后缩小或降期,转化 ➢ 等待肝癌肝移植术前的桥接治疗 ➢ 肝癌术后病理示有 MVI 者、肝癌手术切 缘距肿瘤≤1cm 的窄切缘者
29
放疗VS手术:对于有 1 个或 2 个结节的小 HCC(≤5cm),SABR 具有与肝切除术相似的局部效果。
18
19

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

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

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肝癌是中国人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其病情隐匿、发展迅速,容易被忽视而导致治疗延误,因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的指标。

1. 早期诊断率:肝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根据国家肝癌规范诊疗指南,肝癌早期诊断的定义是:无症状或非特异症状,B超显示≤2cm肝脏占位性病变,或AFP < 400ng/ml。

早期诊断率是指接受了早期诊断的肝癌患者的比例。

提高早期诊断率可以减少肝癌的无法手术切除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2.手术切除率:肝癌的手术切除是治愈疾病的最有效手段。

手术切除率是指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的肝癌患者的比例。

高手术切除率可以保证更多的肝癌患者有机会得到根治性治疗。

3.术前评估与手术适应症比例:术前评估与手术适应症比例是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经过综合评估,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比例。

这可以避免无法手术切除或手术风险过高的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手术。

4.术后2年无复发率:术后2年无复发率是指经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2年内未出现肝癌复发的比例。

这是评估术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高无复发率可以说明手术切除治疗的有效性。

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癌手术切除是一项高风险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比例。

控制术后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

6.随访率和生存率:随访率是指肝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进行规范随访的比例。

随访率的提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

7.综合治疗率:肝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综合治疗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

综合治疗率是指接受了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肝癌患者的比例。

提高综合治疗率可以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8.抗肝癌药物使用率:抗肝癌药物是肝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使用抗肝癌药物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03.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内科及系统治疗解读

103.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内科及系统治疗解读
• 基于多变量纵向数据(aMAP、AFP)和循环游离DNA(cfDNA)特征构建的两种新 型肝癌预测模型aMAP-2和aMAP-2 Plus, 可进一步识别出肝癌发生率高达 12.5%的超高风险人群。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aMAP序贯肝癌筛查策略
肝癌的临床诊断及路线图
肝癌诊断路线图
➢ 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超声显像及 血清AFP检测
过度饮酒
肝癌早期筛查
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 障碍相关性肝病
肝脏超声显像
血清甲胎蛋白 (AFP)
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肝癌风险评估模型
➢ 肝癌筛查应重视将肝癌风险预测评分作为有效工具,开展社区、医院一体化 的精准筛查新模式
➢ 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
• aMAP评分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可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 险(aMAP评分0~50分)、中风险(aMAP评分50~60分)和高风险(aMAP 评分60~100分)人群,各组人群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0.2%、0.4%~ 1.0%和1.6%~4.0%。
IMbrave150全球多中心Ⅲ期研究结果显示 ➢ 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PFS较索
拉非尼组均有明显延长,死亡风险降低34%,疾病进展风险降低35%。 ➢ 对于中国亚群人群,联合治疗组患者也有明显的临床获益,与索拉非尼相
比死亡风险降低47%,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0%。并且联合治疗延迟了患者
肝癌的临床诊断及路线图
肝内直径≤ 1 cm 结节
动态增强MRI 动态增强CT 超声造影 至少1项检查
Gd-EOB-DTPA 增强MRI
显示“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则可以做出肝癌的 临床诊断;

《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2021)主要内容

《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2021)主要内容

《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2021 )主要内容第一章基础知识1 •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身体右侧肋骨深部,它的功能十分复杂,像是人体的化工厂,参与糖类、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等物质的合成与转化分解,还参与激素代谢转化、药物或其他代谢废物的分解和解毒过程,同时, 肝脏还具有分泌胆汁、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量、在胚胎时期造血等功能。

2. 肝癌定义原发性肝癌是在肝组织内形成的癌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最具有危害性的恶性W瘤之一。

根据癌细胞的类型不同,肝癌的类型也不同,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肝细胞癌(HCC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混合型肝癌(HCC-ICC )。

肝细胞癌是肝癌最常见的类型,发生率占85%-90%以上。

因此,本指南中的"肝癌〃特指肝细胞肝癌。

3. 发病情况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W瘤及第2位W瘤致死病因。

4. 肝癌病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饮食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

4.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2 "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4.3不良生活方式黄曲霉素与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肝癌的风险。

持续大量饮酒会増加罹患肝癌和其他癌症的风险。

接触亚硝胺类物质、吸烟、饮用水污染、接触其他致癌化学物质、生活环境中的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月巴胖和糖尿病等因素都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5. 预防措施5.1疫苗接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5.2抗病毒治疗对于乙型或者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肝炎病毒,减少相关肝损伤,从而阻止其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不论是应用核苜(酸)类似物还是干扰素,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发生肝癌的风险。

5.3健康饮食注意减少食物储存时间,加强食品的干燥,避免厨房竹木餐具的霉变,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接触。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吸烟饮酒,维持健康体重,提倡以蔬菜为基础的膳食模式,避免接触致癌化学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全文)
中国人群的肝癌存在生存率低、死亡率高的情况,如何有效降低肝癌相关负担仍是中国公共卫生和慢性病防控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肝癌人群筛查策略优化是值得持续探索的重要抓手和方向。

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整合肝癌人群筛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新证据,兼顾中国国情及实践经验,针对肝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筛查技术、监测方案等呈现循证推荐,以期为中国人群肝癌筛查实践的规范提供参考。

本文仅对指南的推荐意见和重要图表进行展示。

注: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US:超声检查;AFP:甲胎蛋白
关键问题及推荐意见
(一)流行病学问题
问题1:我国人群的肝癌疾病负担
(A)肝癌是全球和我国导致恶性肿瘤死亡的常见原因
(B)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具有地区和性别差异
(C)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近年来略有提升,但仍显著低于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等大部分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D)肝癌所致经济负担较为严重且呈增加趋势
问题2: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病因、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在我国人群中的暴露水平
(A)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导致HCC的主要感染性因素,黄曲霉毒素暴露增加HBV感染者的HCC发生风险
(B)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SVR)后,可显著降低但不能消除进展为HCC的风险
(C)发生肝硬化的HC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根除病毒感染后,可显著降低但不能消除进展为HCC的风险
(D)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是HCC发生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慢性HBV及HC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
(E)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均增加HBV及HCV感染者的HCC 发生风险
(F)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癌占比逐渐减少
(二)结局事件
问题3:肝癌病理分型、分期与分子特征
(A)肝癌的病理学类型主要包括HCC、胆管细胞癌以及混合性HCC和胆管细胞癌等
(B)肝癌临床分期常用系统包括TNM分期、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 CNLC)及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
(C)不同病因所致HCC具有相对独特的分子特征,HBV所致HCC的分子特征和临床表现与HCV及其他相关因素所致的HCC有所不同
问题4:HCC癌前病变的定义
(A)HCC癌前病变包括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low-grade dysplastic nodules, LGDN)、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s, HGDN)和β-catenin高表达的肝细胞腺瘤
(B)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不典型增生结节,尤其是HGDN具有非常高的恶变风险
问题5:肝癌筛查技术的准确性
筛查技术准确性评价常用指标有灵敏度和特异度
问题6:肝癌筛查相关干预的不良结局事件
现有文献报道的肝癌筛查相关干预的不良结局事件包括辐射暴露、不必要的活检等生理伤害,心理焦虑等心理伤害以及过度诊断
问题7:肝癌筛查相关干预的可获得性
可获得性主要涉及当地有无相关筛查和(或)监测政策、现行方案、人群覆盖率、参与率和依从率及其影响因素等
(三)人群风险分类
问题8:肝癌高风险人群的定义
(A)肝癌高风险人群: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1)各种原因(包括酒精性肝病、MAFLD)所致的肝硬化患者;(2)HBV或(和)HCV慢性感染且年龄≥40岁者(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
(B)一般风险人群:以上定义为肝癌高风险人群以外的人群(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弱)
问题9:肝癌高风险人群的风险分层
针对肝癌高风险人群,现有的单一风险分层模型无法覆盖全部肝癌发病人群,建议根据不同高危病因,建立有针对性的筛查模型,并基于中国人群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各种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弱)
(四)筛查起止年龄
问题10:肝癌高风险人群监测的起止年龄
(A)我国肝癌高风险人群推荐监测起始年龄为40岁,74岁或预期寿命<5年时终止(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弱)
(B)肝硬化患者的肝癌监测起止年龄不限(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弱)
(五)筛查技术
推荐意见:综合肝癌筛查的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和经济性等多维度证据,推荐在我国人群中使用US联合AFP检测为肝癌筛查技术
问题11:肝癌筛查常用技术
US联合AFP检测仍是最广泛采用的肝癌筛查技术,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别是增强CT与结合钆塞酸二钠的MRI是筛查异常人群进行进一步诊断的首选技术,维生素K缺乏症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 Ⅱ,PIVKA-Ⅱ;又称DCP)等其他血清标志物可作为补充筛查技术,但尚不能完全替代US联合AFP检测(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
问题12:肝癌筛查技术的有效性
目前针对肝癌筛查准确性较好的技术有US以及US联合AFP检测,US 和AFP检测联合应用对所有阶段及早期HCC的灵敏度分别为97%和63%,其余新型标志物及联合方案有待进一步检验(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高)
问题13:肝癌筛查技术的安全性
目前关于肝癌筛查安全性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评价(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弱)
问题14:肝癌筛查在我国人群中的经济性
我国人群开展肝癌筛查的经济学证据仍有限,初步提示AFP或HBsAg检测初筛评估出高风险人群后再行US可能具有成本效果,但整体经济性待进一步明确(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中)
问题15:肝癌筛查在我国人群的可获得性
我国人群肝癌筛查的可获得性整体较低,主要体现在筛查覆盖率;筛查参与率存在项目人群间差异且影响因素证据有限,主观接受度尚可提示潜在客观需求(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弱)
(六)监测方案
推荐意见:综合肝癌高风险人群监测的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和经济性等多维度证据,推荐在我国人群中使用US联合AFP检测作为监测技术,监测间隔12个月,其中对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慢性肝炎等)患者推荐监测间隔为6个月
问题16:肝癌常用监测方案
US、US联合AFP检测为目前常用的肝癌监测技术,对于高风险人群的监测间隔证据较少;其中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慢性肝炎等)患者评价监测间隔有6个月、12个月及以上,其中以6个月多见;CT(特别是增强CT)或MRI监测间隔可适当延长(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弱)
问题17:肝癌监测方案的有效性
采用US或US联合AFP检测,以每6个月或6~12个月为间隔的肝癌监测方案,能提高肝癌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肝癌检出率和生存率,可能会降低肝癌死亡率,证据有限待进一步评价(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弱)
问题18:肝癌高风险人群监测在我国的可获得性
国家级早诊项目针对肝癌高危个体的监测方案有明确推荐,当前肝癌监测依从率整体不高且差异大,可获得性证据整体仍有限(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弱)
问题19:肝癌高风险人群监测在我国的经济性
我国肝癌高风险人群监测的经济学评价中,以每6个月或每年1次的US 联合AFP检测方案最常见,该方案与不监测比较可能具有成本效果(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
(七)实施相关情况
问题20:我国肝癌筛查模式及实施机构
我国现行涉及肝癌筛查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为人群组织性筛查,面向特定范围和(或)区域的适龄社区居民,由中央财政支持
问题21:肝癌筛查及监测质量控制
(A)肝脏US应由有经验、培训合格的主治及以上医师进行操作(证据质量:中;推荐等级:强)
(B)应采用标准切面对全肝进行规范扫查(证据质量:中;推荐等级:强)
(C)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上机检测;不能立刻检测的应置2~8 ℃冰箱冷藏(<24 h);不能24 h内检测的标本应存于-20 ℃冰箱;需长期贮存的标本应置于-70 ℃冰箱(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中)
(D)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策略及规则,定期参加省级及以上部门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室内质控至少应包括阴性(低值)和阳性[低值阳性和(或)高值阳性]两个水平的质控物(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中)
(E)实验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专业资质,接受过培训,熟练掌握检测流程。

实验检测设备定期校准,由专人做好维护和保养(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