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宁波市十一五工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宁波市十壹五工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宁波市“十壹五”工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为加快工业领域科学技术进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工业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本规划。
壹、发展背景和现实基础
(壹)发展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上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跨国XX公司纷纷于华设立研发中心,中国经济多年持续高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初步成效。我国东部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要求东部地区以科技创新来突破要素瓶颈和环境制约,由资源驱动迈向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以提升国家和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波市凭借体制优势、港口优势和发展基础,工业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摆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宁波市实施了科教兴市“壹号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制约工业科技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加快解决工业科技发展的各种问题,促进工业科技迅速发展,已成为宁波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实基础
“十五”期间,宁波市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建设科技园区等,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动了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宁波市对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以及发展高新技术等方面先后出台了关联的优惠政策,如《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等,尤其是2005年《关于进壹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等壹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工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科研经费投入加大。“十五”期间,宁波市政府财政科技累计投入24.4亿元,年均增长30.5%;累计带动企业的科技投入120多亿元。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从1999年的2.15%增长到2005年的3.22%。5年来,为创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宁波市各级政府投入近4000万元,引导企业研发机构投入5亿元。
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增强。到2005年,宁波市共引进了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和工程研究所等10家大院大所,建有市级之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37家(其中省级66家,国家级3家),市级之上重点实验室27家(其中省级4家,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家、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家),科技创业中心10家(国
家级2家),高等院校15所,市属科研院所15家,博士后工作站16家。这些大院大所、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正于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基地、人才集聚基地、技术服务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到2005年,市级之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4家,其中国家级66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07家。2001年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430亿元增长到了1531亿元,年均递增37.4%;规模之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之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20.8%增长到2005年的约33%。宁波已初步形成了“壹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取得成效。五年来,宁波市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入1300亿元,完成财政技改贴息7.5亿元,其中市本级4.3亿元,先后创建了100多家国家、省、市级CAD/CAM/CIMS应用工程示范企业,启动了国家重点成果推广计划“CAD/CIMS”项目,成为“CAD/CIMS”的试点城市。于机械、服装等传统优势行业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有11家企业成功入围中国信息化500强。
授权专利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宁波市累计授权专利达到1.6万件,是“九五”的3.5倍,年均增幅19.2%,实施率达到55%之上;其中,2005年宁波市授权专利达3800件,是2000年授权专利2.4倍。
科技成果不断突破。“十五”期间,宁波市累计有44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级75项;2005年,有1项科技成果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十五”期间,宁波市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共651项,其中列入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17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34项。
科技服务得到加强。到2005年,宁波市形成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市专利事务所、市科技情报所、市技术交易中心、创新服务中心以及各级创业中心等为基础的服务社会化、功能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市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6家,市级之上各类科技孵化器10个,总孵化面积20多万㎡,毕业企业86家,于孵企业568家。
(三)存于的主要问题
自主创新的工业科技体制仍有待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宁波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机制已经起步,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仍未确立,科技创新仍未形成“协同作战”局面。深圳市于“十五”期末,已基本形成了90%之上研发机构设立于企业,90%之上研发人员集中于企业,90%之上研发资金来自企业,90%之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宁波和之相比,差距较大。
工业科技投入不足。2005年,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技
术开发费支出44亿元,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0.97%。5年来,宁波市政府财政科技累计投入24.4亿元,而深圳市“十五”期间财政性科技投入达82亿元,其中用于资助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资金占85%,带动企业投入研发经费400多亿元。
工业科技人才缺乏。科技人才资源的供给仍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截至2005年底,全市20.59万名科技工作者近壹半于事业单位工作,约三分之壹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于国有企业及非国有企业单位的只占12%和4.8%。而深圳市于企业从事研发、创新的科技人员已达7.85万人,达到其全市研发人员总数的90%。
科技开发能力薄弱。宁波市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储备不足,原始性创新的成果不多,发明专利仅占授权专利的3.9%(2005年)。于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中,拥有专利的企业只有17%。宁波市获得国家授权专利数连续五年保持浙江省第壹,于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第五,但所获专利绝大部分为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所占比例较低,于2005年获得的3985件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只有157件,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之比较的深圳市于2005年专利授权量为8983件,其中发明专利906件,占全部授权专利的10.1%。宁波和深圳相比,差距很大。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整体研发能力仍然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