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生对条件反射有足够的信心。他的夸张 的论调就是,如果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 心理学者可以把一个孩子塑成他们想让其成 为的任意一种人。对这一论调,他本人后来 也承认“有失事实” 。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在当时 的美国却很有 市场,因为美国人信奉的是,无论一个人的 背景或社会阶层如何,他都拥有与所有人平 等的发展机会。

如果你冲进一座大厦去救人,这并不因为 你是一个英雄或是一个傻瓜,只是因为你曾 有过被这样强化的经历,所以在类似情境下 你才有相似的行为。
用操作理论来描述人格
斯金纳认为,“人格”一词是没有意义 的,也不存在人格的内部成分、心理结构、 特质、自我实现、需要或本能。他认为“人 格”仅仅是一组对环境的反应。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理论

行为主义考虑的是人们如何用学习原理来 改变自身的行为。 从行为主义角度考察过的心理学问题包括: 态度改变,问题解决,语言学习,心理治疗, 师生互动,性别角色,职业满意度,等等。
当然,这个流派也提供了用来解释人为什 么形成稳定行为方式的模型,即人格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对人格的解释在缓慢地进展 着。早期的行为主义者把对人格的描述局限 在可观察的行为上。 后期的社会学习理论家对人格的解释了更 多认知和社会特征,比如思维、价值观、期 望和知觉等。 近年来社会学习理论家对人格的解释发生 了显著的变化,加入了更多的认知方面的概 念。为行为主义与认知流派之间架设了桥梁。
4.一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是在已经存在的S-R联结 基础上,通过无条件刺激与新条件刺激的联 合而建立的; 操作条件反射是从有机体(人类或低等动 物)自发的随机行为开始的。通过这些随机 行为是否得到强化而获得操作性条件反射。


5.强加行为的两种方法
正强化:行为出现时后面跟随着奖励 负强化:行为出现时把愉快的刺激撤销或 减少
6.减少行为的两种方法
(1)停止强化 (2)惩罚(行为之后跟着不利刺激或积 极刺激的撤除)
无条件刺激(食物)--无条件反射(口水)
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无条件刺激(UCS) 条件刺激(CS) 无条件反射(UCR) 条件反射(CR)
(一)经典条件反射(俄:巴甫洛夫)
源自文库 无条件反射:食物--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的观点之上发展了一个 重要的理念,那就是机体做出的反应由环境 决:如果反应获得奖励,那么将很有可能再 出现。他认为人或其他有机体的大部分就是 这种类型,而且这些操作性行为共同组成了 我们所说的人格。

二、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行为主义者用学习经验或条件反射 来解释行为的原因。他们不否认遗传的影响, 但他们认为条件反射的力量比遗传更重要。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若想了解人格的形成 过程和问题解决行为的发展过程,必须先了 解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 射。
2.效果率 这些观察使桑代克总结出了效果率:导致 满意后果的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更大,而导 致不满意后果的行为不大可能再被重复。这 就是操作条件反射。 桑代克的猫重复了它们被要求的行为是因 为它们这样做会逃出盒子并得到食物,这是 一个令猫满意的后果。
3.操作条件反射原理:
如果:操作行为“1” 满意后果(强化) 那么:操作行为“1”被重复并被习得 如果:操作行为“2” 不满意后果(惩罚) 那么:操作行为“2”不被重复不习得 操作条件反射关注的是某种类型的后果对 行为出现频率的作用效果。

斯金纳认为,快乐、幸福、自由和尊严都 是“操作性强化物的副产品”。真正带来快 乐的是那些能给我们强化的强化物。 他在《超越自由与尊严》中说,我们选择 做什么并不依据内心的决定,而只是对环境 要求的一种反应。表现出高尚的行为,人就 能赢得尊严,但行为是由外部决定的,所以 是这种尊严也只是一个幻想。

食物+铃声--流口水 食物+铃声--流口水 食物+铃声--流口水 铃声(CS)--流口水(CR)
(二)操作条件反射(美:桑代克) 1.实验过程 桑代克把流浪猫放进“迷笼”里。能逃出 这个“迷笼”的猫就能得到一片鱼,饥饿的 猫不得不进行各种行为组合。不久,这些猫 学会了必须怎样做才能得到奖励。

换句话说,在人的生活历程中,我们都以 多少可以预测方式对一定的刺激给予条件反 射式的反应。你可能条件反射式地被父母、 教师激发了迎接挑战的行为。有的人可能学 会了放弃或去尝试新的事物。由于每个人都 有独特的经历,这使我们形成了具有个人特 点的对刺激的反应方式,所以,每个成年人 就形成了不同的人格。
一、行为主义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1913年,一位年轻而激进的心理学者约翰 · B· 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 《行为主义者 眼眼中的心理学》(Psychology as the Behaviorist Views It)的文章。它标志着 一场新的行为主义风潮开始在心理学中兴起。 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放弃对意识、精神和 思维等有关脑的研究,而应该研究人类的外 显行为,即那些可以被观察到的、可预见的、 最终可以被科学工作者控制的行为。

确切地说,他提出了这样的挑战:我们能 在多大程度上观察到那些可以解释我们行为的 内在原因(即把握那些引起我们内在过程的外 部刺激)。他认为,假设一个人经常在社交事 件中感到紧张,他可能会说是因为焦虑而拒绝 去参加某次聚会。但是斯金纳观点是:拒绝的 行为和焦虑都是对以往类似情境中不快乐体验 的(操作)条件性反应。 即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体验都是外界刺激的 结果。

有关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等研究 使华生确信,人格就是“我们的习惯系统的 最终产物”。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用实验证明了动物 能够把环境中的刺激与引起反应的其他事件相 联结,从而对环境中的刺激产生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桑代克发现,当动物的行为 产生消极结果时,它们就不愿意重复这一行为, 如果不对动物的行为进行惩罚,它们重复这一 行为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让我在自己建构 的特殊世界里把他们养大,我保证能够随机 地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医 生、律师、艺术家、巨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华生

(二)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对华生极端的观点稍稍作了偏离。 他并不否认思维和内在过程的存在。相反, 他认为某些思维和内在过程也是外在刺激引 起的。因而,斯金纳认为,人是一个“空洞 的有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