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讲解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19ffddf6700abb68a882fb0d.png)
C T2, N- i Am, N- i
3 0
烅 SHg, i = 烆
( ) 3
∑A
i =1
m, N- i
) ; ) ; 式 中, 个 T2 转换的毛细管压力 , 个 T2 对应的时间刻度 , , N- i MP a T2, N- i m s p c i 为根据第 ( N- i 为第 ( ) ) 个 Am 转换的进汞饱和度增量 , 个 T2 对应的幅度增量 , 无量 SHg, N- i %; Am, N- i i 为根据第 ( N- i 为第 ( 纲。 做出p 即为 T2 谱转换的毛细管压力微分曲线 , 对微分曲线求积分即可得到毛 , SHg, c i- i 之间的关系曲线 , 细管压力曲线的积分形式 。 )为 L ( ) 图1 ( 图1 为由 T2 谱转化得 a 1 井在 3 9 7 2 . 6 2 5 m 和3 9 4 2 m 深度点的核磁共振测井的 T2 谱 , b 到的毛细管压力曲线 。
K- 均值聚类法是 M a c Q u e e n 于1 9 6 7 年提出的 ,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每一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 心 1 0] ( :① 将所有的样品分成 K 个初始类 ;② 通过欧几 均值 ) 的类中 , 具体的算法至少包括以下 3 个步骤 [
) 将某个样品 划 入 离 中 心 最 近 的 类 中 , 并 对 获 得 样 品 与 失 去 样 品 的 类 重 里得距离 ( E u c l i d e a n d i s t a n c e 新计算中心坐标 ; ③ 重复步骤 ② , 直到所有的样品都不能再分配时为止 。 2 . 3 贝叶斯判别分析原理和步骤 贝叶斯判别分析是根据已掌握的每个类别的若干样本的数据信 息 , 总 结 出 客 观 事 物 分 类 的 规 律 性 , 建立判别函数 ; 然后 , 根据计算每个样本对应的各判别函数的值 , 使样本归入判别函数值最大的那个总 体 。 贝叶斯判别分析的要求 : 各类别总体的概率分布是已知的 ; 要决策分类的类别数是一定的 。 ; 。 , 假设已经知道 :① 先验概率P( 对于先验概率P( 如果总数为 N x | ω ② 类条件概率密度P( ω ω i) i) i)
致密砂岩油气藏开发技术
![致密砂岩油气藏开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70df21cb52acfc789ebc9e2.png)
致密砂岩油气藏开发技术作者:刘国良朱丽君李朋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1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油气藏开采水平的提高,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成为关注的焦点。
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粘土矿物类型丰富和岩性致密等特殊的地质特征,导致此类油气藏经济高效开发难度大。
虽然在国内外已有成功开发致密油气藏的先例,但目前对于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开发技术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本文对目前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借此文章达到对致密砂岩储集层开发技术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致密砂岩;油气藏;开发技术中图分类号:TE34: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1引言目前国外所开发的大型致密砂岩气藏以深盆气藏为主,主要集中在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部。
全球致密油资源量约为6900×108t;根据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1/9)公布的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的结果,我国剩余天然气资源62×1012m3,其中非常规致密天然气资源量占天然气总资源的50%左右。
我国未来油气产量稳产增产将更多地依靠开采低渗透油气藏,致密砂岩油气藏是低渗透中重要的一种。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开发将是中国油气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所以研究致密砂岩油气藏显得至关重要。
2致密砂岩油气藏的特点致密砂岩油气藏由于储层致密,油气逃逸速度低于生烃和排烃速度,原生油气藏均为高压油气藏,其油气水的关系十分复杂,这类油气藏当中都有一定程度天然裂缝的发育。
在对此类油气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特征:①不高的水驱动用程度;②油井动液面出现较低,采油井底流压太小;③采油速度降低很快;④地层压力降低很快。
3致密砂岩油气藏开发技术3.1多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多段压裂水平井技术结合了水平井技术和人工压裂技术的优点,有效改善了近井地带渗流条件,大幅提高了单井控制储量,已成为有效开发致密砂岩油气藏的重要技术手段。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技术ppt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2449dfec3a87c24028c486.png)
鄂尔多斯盆地探明气田分布图
胜利井气田 刘家庄气田
苏里格气田
榆林气田
神木气田
米脂气田
乌审旗气田
靖边气田
子洲气田
(三)致密气分布层位
上古生界综合柱状图
致密气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 石盒子组盒8、山西组山1为主力 含气层,盒6、山2、本溪组以及 下古生界奥陶系等是重要的兼探 层系,纵向上具有多层系复合含 气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组分分析表
气田
层位
CH4 (%)
C2H6
C3H8
C4H10
CO2
(%)
(%)
(%)
(%)
N2 (%)
H2S (%)
苏里格
石盒子组 山西组
95.300
1.8400.4700.2700.860 1.200
0
乌审旗 石盒子组 95.100 1.000 0.200 0.200 0.900 2.790
西区
0.87-0.94 0.88
-2200 -2300
苏里格气田西区 苏里格气田中区 苏里格气田东区
实测压力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无统一压力系统,属低压气藏,压力系数一般
在0.83~0.96之间,平均0.87。
(2)地层温度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地层 (盒8气藏)实测温度一般在 90-120 ℃,气藏温度与埋深具 有明显的正关性性,相关系数 达到0.85,计算的地温梯度为 3.06℃/100m。
鄂尔多斯盆地行政区划图
吕 梁 山
秦
岭
4、地层及含油气层系
界
自下而上发育元古界、古生界、
新 生
界
中生界和新生界,沉积岩平均厚度
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7a60d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f.png)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开发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技术挑战包括:提高气田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环境等。
开发前景看好,但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盆地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地处黄河中游地区,东临晋陕峡谷,西接贺兰山,南靠秦岭,北连阴山
地势平坦,海拔在1000米至1500米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盆地的气候条件多变,对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盆地的地质构造复杂,包括褶皱、断裂、岩浆侵入等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
天然气的生成和运移
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条件
致密砂岩的形成和分布
天然气藏的类型和特点
天然气藏的开发和利用
保存条件:地层压力、温度、岩石孔隙度等
保存机制:吸附、溶解、物理封闭等
散失机制:扩散、渗流、溶解等
散失途径:裂缝、孔洞、渗透率等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勘探与开发
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概念和特点
准连续型气田是指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由致密砂岩构成的大气田。
致密砂岩是一种细粒、低孔隙度、高渗透率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储气能力。
准连续型气田的特点是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储气空间连续性好。
准连续型气田的形成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盆地内沉积岩层丰富,包括砂岩、泥岩、页岩等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典型的陆相沉积盆地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f7a223b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a.png)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致密砂岩气藏已成为全球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苏西地区作为国内重要的致密砂岩气藏之一,其储层产水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气藏开采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并对其产水进行预测分析。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概述苏西地区位于我国某盆地内,具有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藏资源。
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储层以低孔、低渗为特点,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
在储层开发过程中,产水现象普遍存在,对气藏的开采和利用产生一定影响。
三、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1. 水源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的水源主要来自地层水和地下水。
地层水主要存在于储层孔隙中,而地下水则通过断层、裂缝等通道进入储层。
2. 运移途径:在储层中,水和气往往通过不同的路径进行运移。
水的运移受储层孔隙结构、渗透性等因素影响,而气的运移则受气压、温度等因素影响。
当储层压力下降时,水和气可能同时从储层中排出。
3. 影响因素: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储层岩性、物性、地质构造、流体性质等。
其中,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影响产水的重要因素。
孔隙度越大,储层含水量越高;渗透率越高,水在储层中的运移速度越快。
四、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预测为了预测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以下为预测方法及步骤:1. 地质资料分析:收集苏西地区的地质资料,包括地层厚度、岩性、物性、构造等数据,为产水预测提供基础依据。
2. 测井资料解释:利用测井资料解释结果,分析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评估储层的含水量和产水潜力。
3. 数值模拟:建立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数值模型,通过模拟储层的流体运移和压力变化,预测储层的产水情况。
4.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预测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储层的岩性、物性、地质构造、流体性质等多种因素,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5. 结果分析:根据预测结果,分析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规律和特点,为制定开采方案提供依据。
砂岩储层油藏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砂岩储层油藏地球物理勘探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5e45e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3.png)
砂岩储层油藏地球物理勘探研究一、引言油藏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来寻找油气藏,砂岩储层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类型,因此砂岩储层油藏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砂岩储层通常存在于海相、陆相和深水环境中,其具有丰富的孔隙和储层空间,是油气的主要储集层。
如何有效地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砂岩储层进行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
二、砂岩储层的物理特征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影响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因素,孔隙度指砂岩中的空隙比例,渗透率则指砂岩中流体的渗透能力。
砂岩储层中孔隙的大小、形状和分布都会影响地球物理勘探结果。
此外,砂岩储层的压缩、弹性、导电、热传导等物理特征对地球物理勘探也有影响。
三、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探测地下的声波反射,可以获得砂岩储层的一些信息,如厚度、深度、结构、层位、孔隙度等。
地震勘探可以分为传统地震勘探和3D或4D地震勘探等多种形式。
2.电气法勘探电气法勘探是通过电流在地下的传递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探测地下储层的电性差异,利用电性差异来判断砂岩储层的储集情况。
电气法勘探可以分为直流电法、交流电法、自然场电法、回声电法等多种形式。
3.地热法勘探地热法勘探是通过探测地下的温度变化来确定地下储层的情况,利用地层热输运的能力判断砂岩储层的储集情况。
地热法勘探可以分为热流测量法、地温差法等多种形式。
4.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通过研究地下岩石或矿物对磁场的响应情况,来探测地下储层的情况。
磁法勘探可以分为磁力法、磁对勾法等多种形式。
四、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勘探的挑战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往往具有复杂的空间分布,同时砂岩储层还可能存在多个层位、分层和间断,这些都会使得地球物理勘探面临很大的挑战。
此外,砂岩储层常存在着钙化、胶原变质、泥质化等复杂储层环境,这也会影响地球物理勘探结果。
砂岩储层勘探还需要针对不同的砂岩类型、不同的地质环境,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和技术。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078724915f804d2b16c1d7.png)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摘要:致密砂岩油气储量丰富、可采资源量可信度高,已成为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首选领域。
关键字: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条件生储盖组合成藏过程0 引言随着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邹才能等,2012)。
非常规油气资源量巨大,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规模达4495×108t,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达3921×1012m3,是常规天然气资源的8倍(邹才能等,2012)。
近年来,国内外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美国已发现的储量排名前100的气藏中有58个是致密砂岩气藏(Baihly,et al,2009);我国2010年底共发现储量大于1000×108m3的大气田18个,其中9个为致密砂岩大气田,总探明地质储量25777.9×108m3,占18个大气田的53.5%(戴金星等,2012)。
美国圣胡安盆地向斜轴部白垩系致密砂岩气田可采储量为7079×108m3(Bruce et al,2006);Bakken 致密油含油面积7×104km2,资源量达到566×108t,可采资源量68×108t(USGS,2008);Eagle Ford致密油含油面积约4×104km2、目前产油量为560t/d(Lucas et al,2010)。
2011年苏里格致密砂岩大气区实现探明储量超3.0×1012m3,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大气区发现三级储量1.0×1012m3;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仅长6、长7段致密油资源量达20×108t以上,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8118×104t(邹才能等,2012)。
致密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可采资源量可信度高、相关技术理论研究早、发展迅速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中国近期非常规油气首选的重要勘探领域(戴金星等,2012;贾承造等,2012;邹才能等,2012)。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733da6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7.png)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作为天然气的主要储藏之一,其成因和特征备受。
本文将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作为主题,探讨形成该储层的主要因素及特征,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是指以砂岩为主要储集岩石,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低,储层压力较高的天然气储层。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
沉积环境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特定的沉积环境导致砂岩沉积物的沉积方式和沉积厚度会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例如,在盆地中心和盆地边缘的砂岩沉积厚度较大,但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而在盆地边缘和斜坡上的砂岩沉积厚度较小,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
成岩作用也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砂岩沉积后,会发生压实、胶结、重结晶等成岩作用,这些作用会改变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例如,压实作用会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渗透率显著降低;胶结作用也会降低砂岩孔隙度,但渗透率降低程度较小;重结晶作用会改善砂岩的孔隙度,提高渗透率。
构造运动和古气候也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构造运动会影响砂岩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进而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古气候则会影响砂岩沉积物的成分和粒度,进而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砂岩储层的特征和发育。
因此,在研究和应用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储层的特征和发育。
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识别和开发难度较大。
因此,研究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识别方法对提高天然气开采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致密砂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潜力分析
![致密砂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潜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c2d0c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4.png)
百家述评•264【参考文献】[1]李锦锋.研究油田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条件及有利发育区预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30(2):9-11+16.[作者简介:沈冰玥,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东辛地区油气勘探。
]文/沈冰玥致密砂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潜力分析摘要 研究区域构造为一平缓西倾单斜,内部构造相对简单,斜坡带上发育一系列规模大小不一且由东向西倾没的低幅度鼻状隆起构造。
盆地先后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陆表海、晚古生代海陆过渡、中生代内陆湖盆及新生代周边断陷等五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煤系碎屑岩、及中新生界内陆碎屑岩沉积的三层结构。
研究区A段属深湖浊积扇沉积,砂岩十分致密,地质基础研究十分薄弱,对其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等认识尚不明确。
根据探井和评价井的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对研究区A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并圈定出有利勘探区域,对今后研究区及鄂尔多斯盆地其他区域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A组;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条件;主控因素;勘探开发1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1.1 优质烃源岩是成藏的基础优质的烃源岩是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沉降中心处,油源十分丰富。
广泛分布的X1油页岩和A油页岩是研究区良好的生油岩系,为A段致密砂岩油藏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本次研究结合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做的X1油层组及A油层组烃源岩分布规律,绘制了研究油田X1烃源岩及A烃源岩厚度等值线图。
在研究区X1烃源岩较厚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南部柳洛峪区,厚度均超过50m,具备很好的生烃潜质。
1.2 优越的沉积微相之下优良的储层物性是成藏的关键研究表明,优越的沉积相和成岩相有利于形成厚度大且储集性能好的储层,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域。
在研究区,已发现的A油层组有较好油气显示且已获工业油流的井位大部分均分布在深湖区浊积扇扇中浊积主水道部位,而扇中浊积主水道是浊积扇主要砂体发育区。
致密砂岩储层形成条件及其表征方法
![致密砂岩储层形成条件及其表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37d3d4d15abe23482f4dc6.png)
石英具有III 级次生加大 现象
绿泥石 包壳
榆57井(据张晓峰2010)
榆64井 (据张晓峰2010)
四、致密储层的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
2.3 溶蚀作用
控制因素二
溶蚀作用可以产生大量次生孔隙,从而使储层物性改善,成为有效储层
V. Shimidt等人认为,有机质演化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 碳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在地层中形成弱碳酸,从而使砂 岩中方解石胶结物发生溶解,形成次生孔隙
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表 征 技 术 与 方 法 地震技术 地震正演模拟
多参数综合判别
测井技术
测井相聚类分析法
五、致密储层的表征技术与方法
1、 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地震技术一
四川川中 某研究区 内低孔低 渗的致密 砂岩储层
纵波速度随含气饱和度增大而降低的规律非常稳定;孔隙度越高,纵波速 度越低;孔隙度越高,纵波速度随含气饱和度变化的非线性特征越显著, 由于横波受流体的影响非常小,气层与一般砂体的拟合趋 当孔隙度低于8.5%时,数据点更集中于拟合线附近;而当孔隙 当孔隙度小于5.0%时,可以认为纵波速度与含气饱和度基本呈线性关系 势一致,预测的砂体孔隙度应该最能反映真实的储层质量。 度大于8.5%时,相对高孔隙有利储层段数据点比较发散
西 欧
东 欧
北 非
非 洲
中 国
前 苏
织
和
和
南
和
组
拉
欧
东
以
亚
太
地
南 亚
联
)
区
一、前言
美国地区
美国是全球致密砂岩气工业发展最早、开发利用最成功的国家,已在23 个盆地发现了致密砂岩气,主要分布于落基山盆地群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剩余探明可采储量超过5×1012m3,2012年致密砂岩气产量达1754×108m3, 约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26%,在天然气产量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e7d5e87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a.png)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致密砂岩气藏因其储量丰富、分布广泛而成为非常具有潜力的天然气资源。
苏西地区作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其储层产水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并对其预测方法进行探讨。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砂岩、粉砂岩等。
储层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多样,包括束缚水、可动水等。
这些水分对气藏的开采和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三、产水机理分析1. 天然水分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储层内部的含水层和外部的水源。
含水层中的水分在地质作用下逐渐进入储层,而外部水源则通过构造裂缝等途径进入储层。
2. 水分运移机制在储层中,水分主要通过扩散、渗流等方式进行运移。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原本被束缚的水分逐渐变为可动水,并随着气流一起被采出。
四、产水预测方法1. 地质综合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苏西地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储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结合地质模型进行产水预测。
该方法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产水的总体趋势。
2.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水情况。
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储层的实际情况。
3. 监测与观测法通过在生产现场安装相关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储层产水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观测到的实际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
该方法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机理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综合运用地质综合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和监测与观测法等方法,可以对储层的产水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安全,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讲解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db58d3725c52cc58ad6be23.png)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调研报告)编写人:牛宝荣孙占东主要参加人:王幸才王琦莫增敏李元萍杨丹王成辉审核:刘永军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二零零九年三月目录一、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特征 (1)1.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 (1)2.致密砂岩的封闭机理及储层特性 (2)3.致密砂岩油气藏特征 (4)4.致密砂岩气藏的划分 (5)4.1两种气藏成藏特征异同点 (7)4.2两种气藏成藏条件异同点 (8)4.3两种气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异同点 (13)二、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实例 (14)1.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深盆气藏 (14)2.美国落基山地区深盆气藏 (15)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 (16)4.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的中生界陆相致密砂岩气藏 (17)三、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技术 (18)1.用屏蔽暂堵技术提高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识别能力 (19)2.致密砂岩孔隙度计算方法 (23)3.地震裂缝综合预测技术 (26)4.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30)5.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技术方法 (32)6.致密含气砂岩的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技术 (35)四、勘探技术现实中的应用 (41)1、屏蔽暂堵技术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41)2、致密砂岩孔隙度计算方法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测井数据为例) (42)3.地震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应用效果(以川西BMM 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为例) (43)4、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例) (43)5、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陕北富县探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为例) (45)6、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川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46)五、结论 (49)六、结束语 (51)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一、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特征1、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砂岩发生机械压实作用,其孔隙及喉道被粘土矿物、自生矿物次生加大充填而形成网格状微细孔喉结构,具有较高的毛细管压力,由此演化成为低渗透致密砂岩。
致密砂岩气充注机制及成藏富集规律
![致密砂岩气充注机制及成藏富集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00eee0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4.png)
致密砂岩气是指储存在致密砂岩岩石中的天然气。
致密砂岩是一种细粒度、密实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孔隙压力和较低的孔隙率,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难以开发的天然气藏。
致密砂岩气的充注机制是指气体进入岩石孔隙并储存在其中的过程。
致密砂岩气的充注通常发生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并与岩石的成熟度、孔隙结构、岩石矿物组成等因素有关。
具体来说,致密砂岩气的充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气体生成: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岩石层内形成。
这一过程受岩石成熟度、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岩石的矿物组成等因素的影响。
2.气体运移:随着岩石的冷却和压力的降低,气体会从生成区运移
到储存区。
这一过程受气体的分子量、温度和压力变化、岩石的孔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3.气体储存:气体进入岩石孔隙后,会被孔隙压力和岩石矿物组成
等因素控制,最终在致密砂岩岩石中储存。
在这一过程中,气体可能会被吸附在岩石矿物表面或溶解在岩石孔隙水中,也可能被压缩储存在岩石孔隙中。
致密砂岩气的成藏富集规律指的是气体在致密砂岩岩石中的分布特点。
一般来说,致密砂岩气的成藏富集与岩石的成熟度、孔隙结构、气体的运移路径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岩石成熟度较高、孔隙结构较为复杂的地区,致密砂岩气往往会富集在岩石的孔隙水和吸附层中,并呈现出较为零散的分布。
而在岩石成熟度较低、孔隙结构较为简单的地区,致密砂岩气往往会被压缩储存在岩石孔隙中,呈现出较为集中的分布。
总的来说,致密砂岩气的充注机制和成藏富集规律是复杂的,其中涉及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研究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致密砂岩气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从而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
济阳坳陷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机理探讨
![济阳坳陷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机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81f39c305087632311212b0.png)
( S I N O P E C S h e n g l i O i l ie f l d C o m p a n y , D o n g y i n g , S h a n d o n g 2 5 7 0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p e r me a bi l i t y o f t i g h t s a n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s b e l o w 1 0xl 0一 m .Du e t o t he p a l  ̄ i c u l a r i t y o f r e s e r - v o i r s p a c e t y p e a n d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t h e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e r e s e r v o i r s a r e di f f e r e n t f r o m n o r ma l o ne s i n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me c h a ni s m. T he g e n e r a t i o n c o n di t i o n s a n d a c c u mu l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o f“s o u r c e — c o n t a c t i n g g a s ”a r e s t u d i e d . Ba s e d o n s i mu l a t i o n e x p e ime r n t s,h y d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me c ha n i s m i s c o n c l ud e d a c c o r di ng t o t h e
5.14 致密油气藏
![5.14 致密油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6f46d87d04a1b0717ed5dd2b.png)
第五章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5.14 致密油气藏课件制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系谭丽娟蒋有录致密油气藏是指赋存于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层中的油气聚集,必须通过技术措施改造储层才能获得工业产能。
狭义的致密油气是指赋存于致密砂岩中的油气,是致密砂岩油气的简称,包括致密砂岩油和致密砂岩气两种类型。
一、致密油(藏)致密油藏是致密砂岩油藏的简称,从油气地质角度而言,是指以游离和吸附状态夹在或紧邻优质烃源岩层系的致密砂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
1.致密油藏基本特征①大面积源储共生,圈闭界限不明显;②非达西渗流为主,短距离运移为主;③非浮力聚集,水动力效应不明显;④油水分布复杂,油质较轻。
2.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源岩条件——丰度高(TOC>2%)、质量好,热演化适度(Ro=0.7~1.3%),生烃总量大。
储集条件——低孔、低渗,大面积发育,存在“甜点区”。
源储配置——源储共生、近源聚集。
3.致密油运聚成藏机制致密油藏的形成具有压差驱替、非达西渗流、连续型聚集的特点。
源储界面附近,致密油充注动力以生烃增压为主,生烃增压越大、致密油进入源储界面附近致密储层中小孔喉的能力越强。
致密储层中,因孔隙较小、喉道极细,喉道处油珠所受浮力远小于毛细管阻力,油水难以发生重力分异,表现为非浮力运移聚集。
运移动力以烃源岩超压为主,运移阻力为毛细管压力。
当致密储层中的剩余流体压力小于毛细管阻力时,石油便发生滞留聚集作用,二者的耦合关系控制着石油聚集过程。
致密砂岩气藏是指赋存于致密砂岩的天然气聚集,储层渗透率小于1mD ,一般无自然产能或低于工业气流下限,需要通过一定技术措施改造储层才能产出具经济价值的天然气。
气水过渡带 背斜气藏甜点致密砂岩气藏岩性气藏 二、致密砂岩气(藏)阿尔伯达牛奶河气田东俄亥克林顿气田阿尔伯达艾尔姆华士气田怀俄明绿河气田新墨西哥圣胡安气田怀俄明红色沙漠盆地气田饱含气层饱含水层北美深盆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分类图(据张金川,2005)1.致密砂岩气藏基本特征源—藏伴生:源岩多位于紧邻致密储层的下方;分布不受构造带控制:无明显圈闭界限,斜坡带、坳陷区,分布范围广,局部富集;异常地层压力:异常高压(为主)或异常低压;浮力受限、非达西渗流:储层孔渗差,非达西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资源丰度低,一般无自然产量或经济产量。
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关键技_省略__以四川盆.
![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关键技_省略__以四川盆.](https://img.taocdn.com/s3/m/d7ba176f01f69e31433294d9.png)
第31卷第6期O IL &GAS GEO LOGY 2010年12月收稿日期:2010-10-21。
作者简介:蔡希源(1953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矿产普查与勘探。
文章编号:0253-9985(201006-0707-08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关键技术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为例蔡希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9摘要: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埋藏深、物性差、产量低的特点,但勘探潜力大。
有利烃源岩发育区控制天然气的平面分布,深层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的有效储渗体!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
有效储渗体!的发育受构造、沉积相和成岩相3种因素控制。
有效孔隙控制了天然气的分布,裂缝控制了天然气的高产。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具有超深、超高压、超致密等特征,储层和高产富集带预测难度大。
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可有效解决优质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含气性识别等关键问题。
该技术在川西坳陷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勘探中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使须家河组二段钻井成功率从15%提高到89%,高产井命中率从9%提高到67%,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11∀108m 3,实现了川西致密气田的高效勘探。
关键词:有效储渗体;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储层预测;深层致密砂岩;天然气富集、高产;须家河组气藏;川西坳陷;四川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3 文献标识码:AG as accu mul ati on patterns and key expl orati on techni ques of deep gas reservoirs i n tight sandstone:an exa mple fro m gas explorati on i n the Xuji ahe For m ati on of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 on ,the Sichuan Basi nC aiX i y uan(Ch i na P etro leu m &Che m ical Corp ora tion,Beijing 100029,ChinaAbst ract :Deep tight gas reservo 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deep burial dept h ,poor reservo ir quality and l o w pro ducti o n rate ,bu t l a rge explorati o n potentials .D istri b u ti o n o f favorab l e source rocks contr o ls t h e p lanar d istri b u ti o n of gas reservo irs ,and effecti v e reservo irs !i n deep ti g ht sands are the key to gas accum ulati o n and produc ti o n .Their deve l o pm ent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str ucture ,sed i m entary facies and diagenetic fac ies .E ffecti v e po rosity contro ls gas distri b ution ,w hile fracture contr o ls gas producti o n rate .The gas reser vo irs in the Xu ji a he For m ati o n i n the w estern S ichuan depression feature i n ultra deep ,super pressure and ex tra tigh,t challeng ing predic ti o n o f reservo irs and s w eet po ints .The 3D 3C se is m ic exp l o rati o n technology is capab le o f solv i n g such prob le m s as quality reservo ir predicti o n ,fract u re de tecti o n and gas po tentia l i d entificati o n .It has been successfu lly applied to explorati o n of t h e deep tight gas reservo irs i n the w ester n S i c huan depression .The success rate o f exp l o ratory dr illi n g i n the second m e m ber of the Xujiahe For m ati o n is ra ised fro m 15%to 89%,and h i g h y ield w ell ratio i n creases fro m 9%to 67%,and the discovered gas i n p lace i s 121 1BC M.H igh effic i e ncy exp l o ra ti o n o f tight sand gas is realized in t h e w ester n S ichuan depressi o n .K ey w ords :effective reservo ir ,3D 3C se is m ic explorati o n,reservoir pred icti o n ,deep ti g ht sandstone ,sw eet po i n ,t gas reser vo ir i n the Xu jiahe For m ati o n ,w estern Sichuan Depressi o n ,S ichuan Basi n 深层致密砂岩油气藏作为一种特殊油气藏,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1~5]。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4669f8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0.png)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苏西地区作为重要的油气资源区域,其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产水问题是进行气藏有效开发和开采的重要问题。
了解产水机理并对其进行预测,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采方案、保护环境和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及其预测方法进行探讨。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概述苏西地区位于我国某重要油气资源区,其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储层非均质性强,给产水机理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该地区的气藏开发需要充分了解储层产水的来源、途径及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开采和优化生产过程。
三、致密砂岩储层产水机理1. 岩石物性及微观结构对产水的影响苏西地区的致密砂岩具有特定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和物性特点,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的运移和聚集。
在成岩过程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多样,包括吸附水、毛细管水等。
2. 地质作用对产水的影响地质作用如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等会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水的运移和聚集。
这些作用在储层中形成的复杂裂缝和孔隙系统是水流动的通道。
3. 水源及来源储层产水的水源主要包括地下水、油层水和岩石吸附水等。
不同水源的来源和补给方式会影响水的产出量和产出时间。
四、产水预测方法1. 实验室分析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分析,了解储层的孔隙结构、矿物组成等特性,从而对产水能力进行初步评估。
2. 地质综合研究结合地质资料、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等,分析储层的分布、厚度、物性等特征,预测可能的产水区域和产水量。
3. 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储层进行建模,通过设定不同的边界条件和参数,模拟储层的流场分布和产水情况,从而预测产水量和分布情况。
4. 试井测试及动态分析通过试井测试获取储层的压力、流量等动态数据,结合历史生产数据对储层产水进行动态预测和分析。
五、结论及展望通过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的研究及预测方法的探讨,我们认识到该地区储层产水的复杂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机理及勘探前景
![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机理及勘探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b5377e0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9.png)
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机理及勘探前景
杨茜;付玲
【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
【年(卷),期】2012(019)003
【摘要】致密砂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致密砂岩气藏的类型、成藏机理,揭示出致密气藏成藏的根本条件为天然气源岩、致密化储层及有效烃源岩与致
密储层的直接接触;同时也阐述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其中包括生、储、盖、圈、运、保、成藏、分布等,并对未来该类气藏的研究作出展望.
【总页数】5页(P302-306)
【作者】杨茜;付玲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
学学院,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1
【相关文献】
1.深盆气的成因成藏机理及勘探前景 [J], 王屿涛;曹菁;李保民;刘全艳
2.武威盆地石炭系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J], 邢徐娇;胡明;尹鹏;张亚臣;赵杰杰
3.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与关键问题讨论 [J], 王劲松;杨永军
4.巴喀气藏特征与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 [J], 王劲松
5.致密砂岩气藏的类型和勘探前景 [J], 董晓霞;梅廉夫;全永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致密砂岩的形成条件及其表征技术
![致密砂岩的形成条件及其表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2be824e581b6bd97f19ea99.png)
E F 0.6 0.4
Pfc 反映了地层流体压力克 服孔喉毛细管压力进而充满
50%储集空间的能力 。rc50
毛细管中值半径表征储层的 平均孔喉半径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二、致密砂岩中的储层物性参数评价
Ⅰ类储层:E≥5;Ⅱ类储层:2.6≤E<5.0;Ⅲ类储层:E<2.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三.致密砂岩的测井响应
1.常规测井曲线特征
储层的含气测井响应 特征概括为“四低一 高”:即低自然伽马、 低声波、低中子、相对 低密度、高电阻率。地 层含气将使声波时差略 微增大,电阻率增大,中子 和密度测值降低,3种孔隙 度曲线的组合能反映储 层的储集性能和含气性, 气层均符合的一般标准, 差别越大反映含气饱和 度越高 。
2、致密砂岩储层的定义
美国早在1978年在天然气政策法案规定,砂岩储层对天然 气的渗透率等于或小于0.1×10-3μm2时的气藏才可以被定义 为致密砂岩气藏。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也把致密 含气砂岩定义为空气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砂岩。
致密砂岩气是指孔隙度低(<12%)、渗透率比较低(1×103μm2)、含气饱和度低(<60%)、含水饱和度高(>40%)、天 然气在其中流动速度较为缓慢的砂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致密砂岩储层的形成条件 与表征方法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提纲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致密砂岩中的储层物性参数评价 ➢致密砂岩的测井响应 ➢致密砂岩的地震表征技术 ➢总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一、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1、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布
世界上致密砂岩气藏已有4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历史。美 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 等国家和地区均发现有致密砂岩气藏,所开发的大型致密砂 岩气藏主要以深盆气藏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调研报告)编写人:牛宝荣孙占东主要参加人:王幸才王琦莫增敏李元萍杨丹王成辉审核:刘永军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二零零九年三月目录一、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特征 (1)1.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 (1)2.致密砂岩的封闭机理及储层特性 (2)3.致密砂岩油气藏特征 (4)4.致密砂岩气藏的划分 (5)4.1两种气藏成藏特征异同点 (7)4.2两种气藏成藏条件异同点 (8)4.3两种气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异同点 (13)二、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实例 (14)1.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深盆气藏 (14)2.美国落基山地区深盆气藏 (15)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 (16)4.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的中生界陆相致密砂岩气藏 (17)三、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技术 (18)1.用屏蔽暂堵技术提高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识别能力 (19)2.致密砂岩孔隙度计算方法 (23)3.地震裂缝综合预测技术 (26)4.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30)5.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技术方法 (32)6.致密含气砂岩的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技术 (35)四、勘探技术现实中的应用 (41)1、屏蔽暂堵技术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41)2、致密砂岩孔隙度计算方法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测井数据为例) (42)3.地震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应用效果(以川西BMM 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为例) (43)4、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例) (43)5、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陕北富县探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为例) (45)6、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川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46)五、结论 (49)六、结束语 (51)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一、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特征1、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砂岩发生机械压实作用,其孔隙及喉道被粘土矿物、自生矿物次生加大充填而形成网格状微细孔喉结构,具有较高的毛细管压力,由此演化成为低渗透致密砂岩。
在影响致密砂岩形成的诸多因素中,网格状粘土矿物的演化堵塞孔隙形成微细喉道是主要因素,也是前提条件。
在岩石沉积过程中和成岩作用早期,粘土矿物是以蒙脱石或蒙皂石颗粒无序分布于岩石颗粒之间,此时的粘土矿物只是存在于砂岩孔隙部分的空间,并不侵占孔喉通道,对岩石渗透率影响不大。
随着成岩作用的不断加强,粘土矿物从蒙皂石向伊利石、绿泥石转化。
当粘土矿物从以蒙皂石为主转化成伊蒙混层或绿蒙混层为主时,粘土矿物产状将发生较大变化,转化成有序结构,具有基质状、网格状、紊流状等微细结构,并均匀地充填于砂岩的孔隙和孔喉之中,堵塞孔隙和孔喉,使普通砂岩演变成致密砂岩。
根据热演化原理及规律,粘土矿物蒙皂石开始大量向伊利石、绿泥石转化时的成岩阶段是在早成岩的B阶段—晚成岩的A阶段,这时的古地温应大于85℃。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侏罗系储层就是以低渗透致密砂岩为主。
如在英南2井3410~3510m井段存在致密砂岩,岩性为岩屑细砂岩、含泥岩屑细砂岩及部分粉砂岩,泥质含量较高,平均11.43%,孔隙度为7%~10%,空气渗透率为(0.02~1.0)×10-3μm2。
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和少量粒内溶孔,粒间孔隙多被伊蒙或绿蒙混层网格状粘土充填。
英吉苏凹陷侏罗系致密砂岩孔喉形状以管束状为主,并且具有很小的孔喉半径,平均0.1872μm,小于0.3μm的孔喉半径占76%,0.3~0.5μm的占24%。
压汞分析资料表明其排驱压力较高,一般大于0.9Mpa,平均为1.196 MPa。
在其之上的水层,排驱压力为0.056 MPa,在其之下的气层,排驱压力为0.221 MPa。
另外,进汞曲线和退汞曲线显示两者的差异较大,表明孔隙的连通性比较差。
2、致密砂岩的封闭机理及储层特性致密砂岩所具有的水锁现象增大了微细孔喉的毛细管压力,当这种毛细管压力大于气体的运移力时,便构成了油气盖层。
水锁效应是致密砂岩成为油气盖层的关键,当孔隙中含有较高饱和度的地层水时,即可在该致密砂岩层的上部或上倾部位形成气藏的盖层。
Shanley等在研究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时得出结论,当含水饱和度达到50%时,会产生较高的毛细管压力,这时在盆地中心的上倾部位会形成深盆气、盆地中心气藏的封盖层。
例如,美国的大绿河盆地、圣胡安盆地和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等盆地的白垩系地层均存在由致密砂岩作为盖层的气藏。
国内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和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侏罗系等均存在由致密砂岩构成的盖层。
英南2井区气藏盖层是由致密砂岩微细孔喉所产生的较高毛细管压力来封闭的,这种毛细管压力是致密砂岩成为盖层的关键因素。
Leythaeuser等根据天然气的扩散作用,提出深盆气藏的成藏是一动态平衡过程,即天然气由盆地深部向上运移时,需要克服上部致密砂岩所具有的毛细管压力,当气体的运移力小于或等于上覆致密砂岩的毛细管压力时,天然气得以保存而形成气藏。
当气体的运移力大于上覆致密砂岩的毛细管压力时,气藏中的气体则会向上运移扩散,此时如果有持续的气源供给补充,则可使气藏相对保持一定的压力和储量,这样就形成了动态平衡的气藏。
根据这种动态平衡原理,对盆地中心气藏、深盆气藏和持续聚集型气藏的致密砂岩封闭机理及油气运移成藏原理等可作进一步分析。
天然气从生油气层向上运移进入圈闭及后期扩散要经历三个过程,即气体连续相、气体隔离相和气体游离扩散相。
气体连续相(低渗透砂岩储层)天然气经运移通道进入孔隙度渗透率相对较好的储层中(致密砂岩中的“甜点”),气体以连续相存在,形成气藏充注保存部分。
气体隔离相(致密砂岩盖层)当气体运移到较好储层上部的致密砂岩段时,由于微细的孔喉通道和水锁效应,使得气体的运移力小于或等于运移阻力,不能将微孔隙中的束缚水排替出去,因而被隔离在微孔隙中,形成气体隔离相,即气藏相对封隔部分。
气体游离扩散相(常规砂岩储层)气体进入隔离相后,上覆地层压力的进一步增加、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的进一步减小以及地层温度的增加等因素使气体的运移力进一步增加,部分气体得以扩散到致密砂岩层之上的较好储层中,形成气体游离扩散相,这种上部储层一般以含气水层为特点。
Keith等通过对美国大绿河盆地白垩系低渗透气藏的研究,提出了致密砂岩低渗透储层在不同含水饱和度情况下,其相对渗透率、毛管压力、束缚水饱和度和储层产流体性质的关系。
在致密砂岩地层中,当含水饱和度在50%以下时,束缚水饱和度比较低,储层以产气为主;当含水饱和度在50%~90% 区间时,具有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此时,储层不产气也不产水,反映为渗透率瓶颈(具有盖层性质);当含水饱和度大于90%以上时,由于束缚水饱和度很高,致密砂岩储层仅微量产水。
致密砂岩地层具有较宽的含水饱和度范围处于气体和水的渗透率瓶颈区,它可以构成区域性的油气盖层,这种性质非常有利于在区域上大范围分布的致密砂岩低渗透储层中寻找大气藏。
3、致密砂岩油气藏特征与常规天然气藏相比,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以下重要特征:①低孔渗性--国外埃尔金斯(Elkins)方法界定致密层的物性条件是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0.1×10-3μm2。
国内一般将致密砂岩气的储层物性条件界定为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0.5×10-3μm2,赵澄林等根据我国各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好(致密)、中(很致密)、差(超致密)3类;②常具地层压力异常--只要气体逃逸速度低于生排烃速度,原生致密砂岩气藏都属超高压,由于盆地后期抬升运动,气藏会逐步变为常压或负压;③气水关系复杂--油、气、水的重力分异不明显,在毯状致密砂层中气和水呈明显的倒置关系,在透镜体状致密砂岩含气层系中一般无明显的水层,致密气藏一般不出现分离的气水接触面,产水不大,含水饱和度高(大于40%);④深层浅层成藏关系密切--在致密化程度高而晚期构造相对活动地区,高丰度超压天然气侧向运移困难,势必寻求垂向突破,产生烟囱作用,天然气通过断层或裂缝组系,向上运移至浅部物性较好的储层或裂缝系统中形成次生气藏。
4、致密砂岩气藏的划分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国内外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实际,再依据致密砂岩成藏与构造演化关系特征及其不同成藏规律,将致密砂岩气藏划分为2种类型:(1)“改造型”致密砂岩气藏。
储层致密化既可发生在源岩生排烃高峰期天然气充注之前,也可发生在天然气充注之后。
若储层后期致密,则对早期天然气聚集起着锁闭作用,晚期构造作用形成裂缝使气藏得到活化,以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超致密化、晚期裂缝重组气藏为典型代表;若储层先期致密,则油气成藏主要依赖于晚期构造作用所形成的裂缝系统,以改善致密储层储渗能力,如川西侏罗系红层“次生”气藏(以新场气田为典型代表)、川南受构造复合叠加控制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以官渡气田为典型代表),皆属于这种情况。
该类气藏的形成机理基本与常规天然气藏一样,但受后期改造作用影响大,成藏多受构造演化控制(图1)。
(2)“原生型”深盆气藏。
储层致密化过程发生在源岩生排烃高峰期天然气充注之前。
深盆气藏是一种机理类型,可定义为致密储层中与源岩紧密相连存在的气水倒置关系气藏。
与一般致密砂岩气藏相比,其具以下特征(图1): ①有利构造位置为深部凹陷、向斜中心或构造斜坡; ②含气储层段与气源相接、相连或互相包容,气源岩主要为煤系地层,气源丰富; ③储盖一体,致密储层普遍含气; ④上倾方向气水关系倒置,下倾方向无底水。
深盆气成藏不受构造圈闭控制,微弱的构造作用是成藏有利条件,北美地区发现的致密砂岩气皆属于此类,如美国圣胡安盆地布兰科气田和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西部的埃尔姆沃斯、牛奶河、霍得利气田。
我国对深盆气藏的勘探和认识滞后于国外,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且我国深盆气成藏条件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虽然我国深盆气藏有利分布区域广泛,但主要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取得较大突破。
4.1两种气藏成藏特征异同点“先成型”深盆气藏要求源藏伴生、源储一体,距离越近越好,直接接触或互层为最佳,天然气为“有根“状态;而”后成型“致密气藏聚集位置与气源岩既可以是近源也可以是远源。
储层致密是2类气藏的共同表征,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一般低于1×10-3μm2。
不同的是“先成型”深盆气藏成藏时储层物性已经变得致密,而“后成型”致密气藏在气藏成藏时储层并非致密,而是由于受后期成岩演化或构造挤压而变得致密。
2类气藏最大的差异就是二者由于成藏机理的不同而导致的气水关系表征,“先成型”深盆气藏中的流体在剖面上表现为不服从重力分异原理的气、水倒置关系,而且同一储层中从下倾部位的饱含气层向构造上倾方向气水过渡带再向上渐变为饱含水带,气藏无明显的底水和边水,与常规天然气和“后成型”致密气藏的气上水下分布、服从重力分异原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