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六安市三十铺中学黄德彬

【摘要】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我们通过课堂内教学、学科间整合、生活实践、创新活动、网络交流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的分析,说明信息素养的养成是持久性的、综合性的。

【关键词】信息素养构建主体学科整合生活实践创新活动网络交流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每天以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速度增长,信息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部分,是除物质和能量之外的第三类资源。谁占用最新的信息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和主动权。只有主动地去吸收信息营养,树立全新的时空观,强化信息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所以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为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记忆型教育转化为信息教育,即培养学生从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主要教育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单一学科的任务,还要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体现出信息素养目标,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等融合,来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立体的生存发展环境。

1、学生成为信息素养的主动构建主体

越不越多的实践表明,以“一言堂”、“填鸭式”为代表的教育模式已经山穷水尽了。在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学生观念,教师观念。师生关系观念都要发生转变,交流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等更加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等四要素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模式下,老师的传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很多方面学生懂得的甚至比我们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学生提出我们教师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下寻找答案。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已不只停留在课堂上、教科书上,并

能自觉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去解决问题。这足以说明他们对信息获取的意识观念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

2、结合学科整合开拓学生信息素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加以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进程结构所必不可少的。通过巧妙的课程整合,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技巧,更是锻炼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系列的实践也表明,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整合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3、通过生活实践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生活与信息技术相互促进成为社会向前发展中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显出其巨大的价值。相反,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相脱离,将使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失去意义。

中学生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展开,中学生一方面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生在参与课程(尤其是地本、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开发活动中,与社区、社会生活的联系日

益密切,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临着重新建构,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同时,通过信息搜集、比较、概括等方法扩展、增殖信息,并在信息扩展与增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通过创新活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信生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学生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创新能力,也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并根据分析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和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是一条很好的的渠道。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用电脑设计班报、设计教室布置、成绩统计;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等等。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参加教育部门的评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参加实践活动,这对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5、网络交流活动激发学生信息意识

网络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它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空,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互动方式的变

化。无论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伙伴与团体活动中,网络的运用将大大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强调个体作为的个体活动中解放出来,融入到广阔的社会群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的社会化。

网络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有些学生认为上网不上QQ聊天等于没上。QQ、聊天、论坛等等构成一个虚拟的世界,成为现实生活之外的第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许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信息,也有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东西。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明辨网络世界中的是非曲直,树立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地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成为网络生活的驾驶者,而不是网络的奴隶。

总之,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但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一学科就能解决的事,它是信息社会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新生事物,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书目:《什么是信息素养》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简述信息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