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能进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推导,提升微观探析能力。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A Z X的含义,并能比较它们的不同,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横行原则: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4)纵列原则: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2)族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共有16个族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分类主族共有7个,包括第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族副族共有7个,包括第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族Ⅷ族包括第8、9、10三个纵列0族占据元素周期表的第18纵列,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3)常见族的别称族别名第ⅠA族(除氢外) 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4.元素周期表方格中的符号的意义(1)一个横行即是一个周期,一个纵列即是一个族()(2)每一周期都是碱金属元素开始,稀有气体元素结束()(3)同周期中元素电子层数一定相同()(4)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等于族序数()(5)0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6)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新的变化了()答案(1)×(2)×(3)√(4)×(5)×(6)×1.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一定为第ⅡA族的元素吗?提示不一定,可能是第ⅡA族,也可能是0族或副族元素。

新课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新课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现元素周期表,使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2、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的关系。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最全版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最全版

【演示】元素周期表发展史(资料二) 【活动】我们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根据什么编排的呢?请阅读 P4 第一至第五段,回答 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这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否相同? 2、原子序数是如何确定的?它和原子结构有何关系? 3、什么样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4、什么样的元素位于周一主族? 【回答】边回答边记录板书 1、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原子叙述排列的。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相对原子 质量排列的。 2、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3、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主族。 【板书】2、元素周期表中的编排原则
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
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
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
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
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
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这里有一份手稿,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展示】门捷列夫最初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提问】你能看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吗? 【回答】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排列,且元素性质相似的元素在同一行。 【过渡】门捷列夫研制元素周期表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经历了很多波折的,下面 我们就来看一看门捷列夫的故事。 【演示】门捷列夫发现周期表的故事(资料一) 【板书】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学生讨论]略。

(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

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

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

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

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

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新)人教版化学《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教案(推荐)

(新)人教版化学《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教案(推荐)

第2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2.通过元素周期表,学会分类研究问题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初步形成“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常见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情境导入一位不懂汉语的外国学生走进了我们的实验室,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上,一脸茫然——因为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同样我们走进外国的实验室,也难以认识试剂瓶标签上的文字。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就出现了“元素符号〞。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素符号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表示方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3)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二元素周期表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区分。

(2)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作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教案

教案: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以及其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排列规律和常用元素的原子序数。

3.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3.常用元素的原子序数4.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3.常用元素的原子序数4.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和结构。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练习法: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2)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讲解常用元素的原子序数:引导学生掌握前20个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以便于查阅和使用元素周期表。

4.应用实例分析:(1)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让学生练习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2)利用元素周期表分析化合物的组成:让学生练习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组成元素。

5.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补充:1.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介绍道尔顿、汤姆生、拉瓦锡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过程。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1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讨论总结;第二课时:问题式教学;第三课时:讲授、阅读。

【教学用品】坩埚、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钳、酒精灯、培养皿、试管、胶头滴管、钾、氯水、 NaBr 溶液、 KI 溶液、溴水、四氯化碳、投影仪、元素周期表挂图【教学课时】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课前预习〗分小组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或资料卡片等,课堂上进行分组汇报。

〖教学流程〗查找资料(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实践活动汇报→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小结。

(导入)正如我们外出旅游离不开交通图、外出探险离不开指南针一样,我们学习化学离不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

〖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实践活动汇报)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将元素依次排列,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直到 20 世纪原子结构理论有了发展之后,元素排列的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元素周期表才发展成课本后的形式。

(阅读) P4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投影并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采用 Flash 动画形式,每一板块点击出现)〖板书〗一、元素周期表(一)编排原则:(横七竖十八)将元素:①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成横行;②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探究等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教学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1.哪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探究: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讨论:请大家讨论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 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 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将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将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课件展示: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过程;(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等概念;(3)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2)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预测元素性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周期、族的划分;(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信息、分析元素性质等。

2.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其应用;(2)对周期表中特殊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奥秘;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变化,增强直观感受;3. 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价值;4.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元素周期表相关资料,如图片、图表等;2.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 准备实例,展示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4. 划分学生为小组,便于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过程;(2)提问:元素周期表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分析其结构;(2)引导学生发现周期表中的规律,如周期、族的划分;(3)让学生尝试查找元素信息,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3. 案例分析:(1)展示生活中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实例;(2)让学生分析实例中元素周期表的应用;(3)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其应用;(2)每组选取一个特殊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3)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是深入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本教案将围绕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和运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1.2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能够阐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1.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2. 能力目标:2.1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与元素相关的实际问题;2.2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3. 情感目标:3.1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3.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构建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全面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扩展(5分钟)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好奇心和思考。

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或展示一些与化学元素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构建(15分钟)通过展示以下几个重要科学家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构建的历史:2.1 门捷列夫的周期律法则;2.2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2.3 亨利·莫塞里的化合价概念;2.4 亨利·莫塞里的周期表;2.5 亨利·莫塞里的八族法则。

3.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信息(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自主查询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并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学习和讨论。

4.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15分钟)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表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基本结构。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3. 熟悉几个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研究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2:概念解释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元素的概念,并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解释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元素的,包括周期、族和原子序数的含义。

Step 3:学习元素周期表给学生分发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浏览元素周期表,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让学生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Step 4: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通过互动游戏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尽可能快速地掌握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Step 5: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选择几个重要的元素,如氧气、铁和金,向学生介绍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元素的作用。

Step 6:小结与评价请学生自己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用小测验或班级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案二:《元素与化学反应》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熟悉几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掌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元素表示出好奇心。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能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吗?”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Step 2:概念解释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并提出元素存在的形式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等,让学生理解元素变化的多样性。

Step 3:实验观察选择一些易于观察的元素,如铁和铜,进行实验演示。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2)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包括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元素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1、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和内容。

2、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2)运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元素的性质,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图片、动画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元素的图片或实物,如钠、镁、铝等,提出问题:这些元素在性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从而引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主题。

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和族的概念。

周期是指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横行;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按照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纵行。

(2)详细讲解周期的分类,包括短周期(1、2、3 周期)和长周期(4、5、6、7 周期),以及族的分类,包括主族(A 族)、副族(B 族)、第Ⅷ族和 0 族。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元素周期表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化学元素的特性和排列方式,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元素周期表》教案,让学生感到有趣、容易理解并且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撰写教案。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及价态;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以及描述这些规律的基本概念;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和应用方法,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为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讲授法: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表格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实验法:利用化学实验在实验室中模拟元素间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反应;3. 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排列方式;2. 元素周期表中基本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和价态;3. 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评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测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通过这些手段,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教案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教案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特征;3.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和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1.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1.2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组成部分2. 元素的分类和特征2.1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2 元素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3.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和重要意义3.1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3.2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分类特征,以及相关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提高学生对元素分类和特征的理解;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场景和意义,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课本、化学元素周期表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器材、元素周期表展板;3. 多媒体投影仪:用于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生活场景作为引子,引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2. 概念解释:简要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和作用;3.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3.1 解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包括周期数、周期表组和原子序数;3.2 介绍周期表中不同区域的元素,如金属、非金属和过渡元素等;3.3 展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4. 元素的分类和特征:4.1 解释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元素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特征的变化规律;4.2 介绍元素周期表中主要分类的特点:碱金属、碱土金属、卤素等;5.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和重要意义:5.1 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并介绍重要贡献者的研究成果;5.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6. 实验演示:进行元素周期表相关实验,帮助学生巩固理解;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分享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8. 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应用。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和技能。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自行阅读老师提供的预习资料,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通过平台或直接提交给老师,以便老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家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制备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元素周期表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周期表中的特定元素或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在实验中的体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说课教案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说课教案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材化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 / 高一化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元素周期表》说课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和做实验,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严谨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合作沟通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一化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分析: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必修一中金属钠和非金属氯气的学习,给学生学习本章知识提供了感性认识材料,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同时,本章知识的学习也后面的选修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元素周期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等。

教学中,应以元素的原子结构为基础,通过相邻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区别找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

这不仅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本质决定现象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对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生起到导学作用。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