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
穴位敷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敷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常用穴位敷贴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禁忌、职业防护。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及医疗保健机构规范管理和指导有关医师、护理人员和从事养生保健人员正确应用穴位敷贴的技术操作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46-2021 腧穴名称与定位。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穴位敷贴medicated plaster applied to a point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于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4.1施术前准备4.1.1核对医嘱4.1.2物品药物、纱布、胶布、压舌板、治疗盘、镊子、75%乙醇(或碘伏)、棉签(或棉球)、必要时备屏风。
4.1.3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GB/T 12346-2021的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4.1.4体位以患者舒适,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1.5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温湿度适宜的环境。
4.1.6消毒施术者双手应用手消液或肥皂水清洗干净,戴口罩4.2施术方法4.2.1遵照医嘱确定敷贴部位,充分暴露敷贴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2.2用75%乙醇(或碘伏)的棉签(或棉球)在敷贴部位消毒。
4.2.3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恰当的穴位敷贴方法,将敷贴贴置于相应穴位(药物涂抹直径2~3cm),并给予胶布固定,常用穴位敷贴方法参见附录B。
4.2.4敷贴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患者皮肤情况。
4.2.5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4.2.6询问患者感受。
4.2.7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酌情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吹对流风。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调整贴敷时间
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需要,合理调整贴敷时间。一般成人 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儿童酌减。
如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并 咨询医生意见。
04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控制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体质,合理控制贴敷时间,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 时,儿童酌减。
贴敷时间限制
穴位贴敷疗法需要一定的 贴敷时间,对于某些急性 疾病或需要快速缓解症状 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贴敷药物 或胶布过敏,出现皮肤瘙 痒、红肿等反应。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穴位贴敷疗法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 行针对性治疗。
05
常见问题解答
贴敷后皮肤出现红疹怎么办?
01
02
03
立即停止贴敷,观察红 疹情况。
如红疹较轻,可涂擦抗 过敏药膏;如症状较重, 应及时就医。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抓挠,防止感染。
04
记录贴敷药物及反应情 况,以便日后参考。
如何选择合适的贴敷药物?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贴敷药物。
了解药物的成分、功效及适用人群。
02
清洁时应使用温水和软毛巾,避 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以免 对皮肤造成损伤。
贴敷药物
药物应选用质量可靠、来源正规的产 品,并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正确使用。
贴敷时应避开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 以免加重皮肤损伤或引起感染。
在贴敷前,应将药物置于选定穴位上, 轻轻按压使其与皮肤充分接触。
固定贴敷部位
贴敷后,应用胶布或绷带等物品将药物固定在穴位上,以免 药物移位或脱落。
针灸科中医操作规范
荆门市中医医院中医技术操作规范针灸科目录普通针刺 (3)灸法 (5)拔罐 (7)穴位贴敷法 (9)中药封包 (11)穴位注射 (15)三棱针 (18)火针 (23)银质针(内热针) (27)眼针疗法 (30)浮针疗法 (32)背俞穴针罐疗法 (37)薄氏腹针疗法 (40)热敏灸疗法 (41)平衡针灸 (42)普通针刺一、在针刺前患者要选择适合的体位,选择适合体位的原则:1、便于医生取穴准确,操作起来也更方便。
2、便于患者自然舒适,方便持久留针。
临床针刺时的常用体位:1、仰卧位适用于前身部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后身部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前头、颜面、颈前、上胸部以及肩部与上、下肢前面、侧面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背、肩部的腧穴。
6. 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面颊、颈侧、耳部的腧穴。
二、确定患者体位后医者必须将施术的腧穴位置定准。
医者以手指在腧穴处进行揣摩、按压,以取定腧穴。
三、在针刺操作时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范围包括:1、针具器械消毒本院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2、医生手指消毒在临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
3、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腧穴皮肤上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在用75%乙醇棉球擦拭脱碘。
4、治疗室内消毒治疗室要定期消毒净化,保持空气流通,治疗台上的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
四、进针法:消毒完毕后,即可进行进针,一般采取单手进针法,即医者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下段,当拇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当选择3寸以上的长针针刺时,针刺手法采用双手进针法中的夹持进针法,即左手拇、食指捏持针体下段,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迅速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处,采用舒张进针法,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指分张置于穴位两旁以固定皮肤,右手持针从左手食中指之间刺入穴位。
(精品医学)穴位贴敷PPT演示课件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 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 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 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 采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 部发泡、甚至化脓,中医称之为“灸疮”, 这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方法称为“天灸”、 “自灸”或“发泡疗法”。如果将药物贴 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 防治疾病时,又称定
为了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无论 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 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
固定方法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 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若贴敷在头面 部,外加绷带固定特别重要,还可防止药物掉入 眼内,避免发生意外。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 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 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
实施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 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 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 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
.
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 般以6~8穴为宜;对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调理, 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使用方法,每 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 过久,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
.
11药袋
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 以水、醋、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 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后更换。
.
12磁片
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 的和穴位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 贴敷于相应穴位。
.
操作方法
1 穴位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基本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与规范
3.施术后处理
3.1 施灸后, 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 不需处理, 可自行消失。 3.2 灸后如对表皮基底层以上的皮肤组织造成灼伤可发生水肿或水泡。如水泡直径在1 cm 左右,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待其自行吸收即可;如水泡较大, 可用消毒针剪刺破或剪开泡皮放出水泡内容物, 并剪去泡皮, 暴露被破坏的基底层, 涂 搽消炎膏药以防止感染, 创面的无菌脓液不必清理, 直至结痂自愈。灸泡皮肤可以在5 ~ 8 d 内结痂并自动脱落, 愈后 一般不留瘢痕。 3.3 灸后有时会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织, 发生水肿、溃烂、体液渗出, 甚至形成无菌性化脓。轻者仅破坏皮肤基 底层, 受损伤的皮肤在7 ~ 20 d 内结痂并自动脱落, 留有永久性浅在瘢痕;重者真皮组织被破坏, 创面在20 ~ 50 d 结 厚痂自动脱落, 愈后留有永久性瘢痕, 即古代医著所记载的灸疮。在灸疮化脓期间, 不宜从事体力劳动, 要注意休息, 严 防感染。若感染发生, 轻度发红或红肿, 可在局部做消炎处理, 一般短时间内可消失;如出现红肿热痛且范围较大, 在上 述处理的同时口服或外用消炎药物;化脓部位较深, 则应请外科医生协助处理。
• 3.选穴: • 就近拔罐+重视特殊部位拔罐+重视任督二脉和膀胱经
• 4.沟通:
•
1)核对基本信息(人名、主诉),询问病情 、病史、治疗史(含有
无拔罐治疗);
•
2)告知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
消失,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11
(三)操作
1.检查、核对 2.闪火拔罐 3.留罐或走罐 4.起罐
5.适应症 艾灸对于内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妇科及儿科疾病,以及各种痛证,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都有很好的
预防保健效果。艾灸还可强身保健,可常灸命门、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 儿科灸疗一般多用于: 感冒、虚咳、寒哮、呕吐、腹痛、寒湿泄、五迟五软等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ppt课件
;...
8
谢谢!
;...
9
;...
6
三、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敷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 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 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 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注意: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药物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在此基础上适当配伍通经走 窜、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之品,以促进药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菖蒲、花椒、白芥子、 姜、肉桂等。一则易透入皮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 用;三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
;...
4
2、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机则不 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通”字概括, “理通则治自通”。
;...
5
3、辨证加药的组方配药特点
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单验方外治形式而问世的,但后来辨证施治治疗原则逐渐渗透于这一治法中,给这一 治法赋以辨证施治的选药思想,使其疗效更加肯定。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三因制宜,而在临证灵 活加入糁药,一般要求加药与膏药相应,膏统治而加药专治,重症还可加入劫药如巴豆等所加糁药原则上 选用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药或选效验方和单方为主以提高疗效。如治热秘除用膏敷贴外,常在膏上糁以芒硝、 大黄等,再贴于脐腹部。
穴位贴敷的操作规则
穴位贴敷的操作规则2016-7-25 利君贴敷学院操作规则(一)消毒一般应用75%的酒精棉球,由腧穴或患处部位的中心向四周绕圈擦拭需敷药的部位皮肤;或先用25%酒精棉球擦拭,然后再用75%的酒精棉球涂擦消毒;也可用温开水或消毒液,洗净穴位皮肤,然后再敷药。
当穴位及患处皮肤消毒后,切忌再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二)药饼制作根据疾病情况,选择相关药粉,辩证病情用专用勺取适量到铝塑板内,取相应透皮液,用压舌板调和直至糊状,以不松散、易成型为度再将药泥放到沙蒿籽饼上,用压舌板压至长方形状,厚度约2-3mm,最后将药饼放到无纺布上即可。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一)严格消毒,预防感染穴位贴敷一般都会起小水泡,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敷药之前,一般应用75%医用乙醇按常规消毒穴位或疾患皮肤,然后再敷药,以免发生感染。
(二)药量及时间因小儿皮肤薄嫩,故不能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一般是1-2小时,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头面部、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也不易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某些敏感部位也不宜进行贴敷。
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
对久病体弱消瘦者,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的患者,使用时间不宜过久,以免患者发生呕吐、眩晕等。
(三)注意生活调理穴位贴敷贴药时间内,应尽量减少出汗,以使药物与穴位充分接触,并保持胶布的粘度。
贴敷部位在10小时内,一般不宜用冷水或过热的水擦拭,勿抓破。
穴位贴敷治疗的当天,患者要禁止进食寒凉、生冷和辛辣之品。
(四)间断敷药,疗程易短在治疗过程中,要提倡间接性敷药,每个或每组穴位,不宜连续贴敷太久,要交替使用,以免造成皮肤因长期不呼吸而破损,影响继续治疗。
使用膏剂贴敷时,应注意膏的软硬度,并需要及时更换,以防药膏干燥、裂伤皮肤,引起疼痛或溃烂。
每个疗程之间应休息5-7天,以免皮肤损伤过度,引起继发性感染。
穴位贴敷用药
穴位贴敷用药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穴位贴敷及其用药的术语和定义、药物使用总原则及使用人群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穴位贴敷临床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21709.9-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3术语和定义GB/T21709.9-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穴位贴敷acupoint paste在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
3.2助透剂penetration enhancers能够增加药物透皮速度或增加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3.3赋形剂excipients赋予药物以适当的形态和体积的物质。
4药物使用总原则4.1基本原则应根据中医辨证、辨病原则选择贴敷药物。
药物的选择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
温阳益气、通经活络、开窍活血、宣肺止咳定喘类药物为首选药,常用药物参见附录A。
4.2使用原则4.2.1凡是临床上防治疾病有效的方剂,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进行加减应用,一般都可以研末或者熬膏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
4.2.2 贴敷用药的使用剂量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
4.2.3刺激发泡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应通过控制贴敷时间、贴敷剂量或药物炮制等方式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4.2.4有毒的药物,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进行减毒加工后使用,贴敷用量、贴敷时间均应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
经皮直接吸收有毒的药物禁止作为贴敷原材料。
4.2.5根据患者病情,按GB/T 12346的规定选择相应的贴敷穴位。
4.2.6贴敷方法、贴敷时间、不良反应的处理按GB/T21709.9-2008的规定进行操作和处理。
中医针灸11第九章电针、穴位注射、穴位敷贴
(1)连续波 (1)连续波
也叫可调节波,是单个脉冲采用不同方 也叫可调节波 是单个脉冲采用不同方 式组合而成。 式组合而成 。 频率有每分钟几十次到每 秒钟几百次不等。 秒钟几百次不等。 分类:疏波、 分类:疏波、密波
密波: 密波:
• 一般频率高于30Hz,50-100次/秒的连续 一般频率高于30Hz, 次秒 波称为密波。 波称为密波。 • 密波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常用于止痛 密波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 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 、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也用于 针刺麻醉等。 针刺麻醉等。
3. 波宽
• 波宽即指脉冲的持续时间,脉冲宽度也 波宽即指脉冲的持续时间, 与刺激强度有关, 与刺激强度有关,宽度越大则意味着给 患者的刺激量越大。 患者的刺激量越大。 • 电针仪一般采用适合人体的输出脉冲宽 度约为0.4毫秒左右 毫秒左右。 度约为0.4毫秒左右。
4.频率 4.频率
• 频率是指每秒钟内出现的脉冲个数,其 频率是指每秒钟内出现的脉冲个数, 单位为赫兹(Hz)。 单位为赫兹(Hz)。 • 脉冲的频率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 脉冲的频率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 临床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病情适当选择。 临床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病情适见的脉冲波形有方形波、尖峰波、三 常见的脉冲波形有方形波、尖峰波、 角波和锯齿波(见图9 ),也有正向是 角波和锯齿波(见图9-3),也有正向是 方形波,负向是尖峰波的。 方形波,负向是尖峰波的。 • 单个脉冲波可以不同方式组合而形成连 续波、疏密波、断续波( 续波、疏密波、断续波(图9-4)和锯齿 波等。 波等。
穿刺埋线法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 2cm长的消毒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 2cm长的消毒羊肠线 长的消毒羊肠线, 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 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绷紧或 提捏针刺部位的皮肤, 提捏针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针刺入到 所需深度,边推针芯边退针管, 所需深度,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 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 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 孔处覆盖消毒纱布。 孔处覆盖消毒纱布。
中医穴位贴敷操作规程(标准版)
穴位贴敷操作规程【目的】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操作方法】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最终版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酒精、药物、医用防渗水敷料贴;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麝香、白芷、细辛、冰片、米醋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麝香、白芷、细辛、冰片、米醋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白芷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的治疗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生药粉和米醋、生理盐水的比例约为2克:2毫升,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用免洗消毒凝胶消毒。
(二)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防渗水敷料贴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
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
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
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二、禁忌症皮肤过敏者三、准备工作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四、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禁用。
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
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穴位贴敷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用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上药物或其他疗法材料,以达到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健康的目的。
穴位贴敷技术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工作、穴位定位、穴位清洁、穴位刺激、固定贴敷、检查评估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并附带流程图和评分标准。
一、准备工作1.确定贴敷目的:明确要进行穴位贴敷的目的,是疾病治疗还是保健调理。
2.准备工具和材料:准备好所需的贴敷工具和材料,如穴位图、消毒棉球、贴敷药物、贴敷粘贴布等。
二、穴位定位1.辨明穴位位置:根据具体的贴敷目的,找出要贴敷的穴位。
可以参考穴位图或请专业人士指导。
三、穴位清洁1.清洁工具准备:准备消毒棉球、清洁液等。
2.清洁穴位:使用消毒棉球蘸取清洁液,对贴敷穴位进行清洁,注意力度和角度要适宜。
3.清洁卫生评分:根据清洁的彻底程度、步骤的正确性等,评分标准为:彻底清洗(10分)、基本清洗(5分)、未清洗(0分)。
四、穴位刺激1.刺激方法选择:根据贴敷目的和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刺激方法,如贴敷药物、按摩、灸疗等。
2.刺激力度和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所需刺激力度,选择合适的刺激力度和刺激时间。
3.刺激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评估刺激效果的好坏。
4.刺激技术评分:根据刺激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刺激力度和时间的掌握程度、刺激效果的好坏等,评分标准为:技术熟练(10分)、基本熟练(5分)、技术不熟练(0分)。
五、固定贴敷1.选择固定材料:根据穴位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如贴敷布、胶带等。
2.固定效果:固定布料是否紧贴皮肤、是否做到固定贴敷不易松动等。
3.固定贴敷评分:根据固定材料的选择合理性、固定效果的好坏等,评分标准为:固定牢固(10分)、基本牢固(5分)、未牢固(0分)。
六、检查评估1.贴敷效果检查:观察贴敷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不适情况,评估贴敷效果。
2.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体验感受,评估疗效的好坏。
中医标准化考题穴位注射、穴位敷贴
题库: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一、1-17题是关于GB/T 21709.6—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的相关内容:1.按该标准关于穴位注射的定义:穴位注射是以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A.中西医理论 B. 中医理论 C. 西医理论 D.医学理论2. 穴位注射使用的是:和。
A.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B. 普通注射器C.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D. 普通注射针3. 穴位注射的药物是中药及西药的。
A.静脉滴注 B. 外敷药 C. 皮试药剂 D.肌肉注射剂4.关于穴位注射的剂量,一次穴位注射的用药总量须该药一次的常规肌肉注射用量。
A.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倍于5. 穴位注射是否需要得气?。
A. 需要B. 不需要C. 无所谓D. 与得气无关6. 在一次穴位注射中各部位的每穴注射量宜控制在:耳穴:,头面部穴位,腹背部及四肢部穴位,腰臀部穴位。
A.1-2ml B. 0.1-0.5ml. C. 2-5ml D. 0.1-0.2ml7. 穴位注射后,应嘱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休息分钟,以便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A.0 B.30 C.5-10 D.608. 同一组穴位两次穴位注射的间隔时间宜。
A. 1-3天B. 3-5天C. 7天D. 10天9.穴位注射的一个疗程时间宜为。
A. 2次B. 3-10次C. 10-15次D.3次10.穴位注射的疗程间隔时间宜为。
A.15天 B. 3天 C. 5-7天 D.10天11. 在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中,不应穴位注射。
A. 头部穴位B. 孕妇的下腹、腰骶部普通注射器C. 女性胸部穴位D. 腹部穴位12.下列属于穴位注射禁忌事项是(多项选择)。
A.禁止将药物注射在血管内 B. 禁针的穴位及部位禁止穴位注射C. 针刺过的穴位D.表皮破损的部位禁止穴位注射。
13. 在穴位注射中,直刺法要求。
A. 针体与皮肤成90°角B. 针体与皮肤成45°角C. 针体与皮肤成30°角D. 针体与皮肤成75°角14.穴位注射的药物是否需要做过敏试验:。
第9部分穴位贴敷
药物常用剂型参见附录 A.
4. 1. 2 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按 GB/T 12346 的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4. 1. 3 体位
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 1
Gß/T 21709.9-2008 4. 1. 4 环境
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 1. 5 消毒 4. 1. 5. 1 部位
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 应 及 时 到 医 院 就诊 。 6 禁忌
6. 1 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癌者 禁 用 。 6.2 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
• Gß/T 21709.9-2008
3
用 75% 乙醇或 o. 5%~1% 腆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4. 1. 5. 2 术者
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4.2 施术方法
4.2.2 敷法
将己制备好的药品
4.3.1 换药
贴敷部位 无9.](
4.3.2 水泡处理
小的水泡一般不必
5 注意事项 5. 1 5.2 孕妇、幼儿慎用。 5.3 颜面部慎用。 5.4 糖尿病患者慎用。 5.5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5.6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5. 7 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 45 C0 ,以免烫伤。 5.8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肢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5.9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5. 10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5. 11 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参见附录 B 。 5.12 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癌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
• GB/T 21709.9-2008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注意事项
敷药前评估患者,清 洁皮肤,随调配随敷用, 防蒸发; 治疗期间加强巡视, 如有痒热痛感为正常, 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及 时揭去药膏; 敷药后注意固定,以 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室内通风,注意防暑, 适当活动,但不要剧烈 运动。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 及注意事项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胸外科
刘小琼
01 概念
02 穴位贴敷适应症
学习目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穴位贴敷禁忌症
04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流程
05 穴位位置评估
06 穴位贴敷疗法注意事项
概念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 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 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 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痛、
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头痛、眩晕、口 眼斜、消渴、月经不调、痛经、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 夜啼、厌食、遗尿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症
贴敷时间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不超过8小时,小儿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全 麻术后病人特别注意观察,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妥善处理过敏皮肤。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 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 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 豆类及豆制品, 避免进食温热易发食物 (如羊肉、狗肉、鸡肉、 鱼虾、螃蟹等), 避免空调直吹,影响治疗 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 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因此, 本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 少有毒药物外,本法一般无危险性和 毒副作用,较为安全、简便,对于衰 老稚弱者、药入即吐者尤宜。
腧穴敷贴法与现代医学的“透皮 给药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随着现 代医学“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不断 深入,中药透皮治疗与经络腧穴相结 合,将为中医外治法开拓广阔的前景。
23
2、咯血
取穴:双侧涌泉。药物:独头蒜1头, 硫磺末6克,肉桂末3克,冰片3克
用法:将大蒜去皮洗净,捣烂成泥膏 状,再加入上药末调匀。敷贴时每次 用10克,分别贴于双侧涌泉穴,用胶 布固定。为防止局部起泡,可先在穴 位处涂擦植物油少许。每次敷贴3~5 小时。每日1次,连续3天为1疗程。
24
3、支气管哮喘
27
(三)注意事项
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需随调配随敷 贴,以防蒸发。 2.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 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 3.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无纺布制品 或用绷带固定敷贴药物。
28
4.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敷贴 穴位不宜过多,敷贴面积不宜过大, 敷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 或发生药物中毒。 5.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 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 大,敷贴时间不宜过久,并在敷贴 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36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 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 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 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37
38
谢谢!
39
9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 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 疗相应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赋形剂
excipients
赋予药物以适当的形态和体积的物质。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4. 1 施术前准备 4. 1. 1 药物
药物常用剂型参见附录 A.
4. 1. 2
4. 1. 3
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按 GB/T 12346 的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体位
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
1
Gß/T 21709.9-2008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 T 12346
脆穴名称与定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GB/ T 21709 的本部分。
3. 1
穴位贴敷
medicated plaster applied to a point
在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
• GB/T 21709.9-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 9 部分:穴位贴敷
1
范围
GB/ T 21709 的本部分规定了穴位贴敷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B/ T 21709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参见附录 B 。
5. 10 5. 11
5.12
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癌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
• Gß/T 21709.9-2008
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 应 及 时 到 医 院 就诊 。
6
禁忌
6. 1
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癌者 禁 用 。
小的水泡一般不必
5
注意事项
5. 1
5.2 5.3
5.4
孕妇、幼儿慎用。
颜面部慎用。 糖尿病患者慎用。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 45 C ,以免烫伤。
0
5.5 5.6
5. 7
5.8 5.9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肢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6.2
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
3
4. 1. 4
4. 1. 5
环境
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消毒
部位
4. 1. 5. 1
4. 1. 5. 2 4.2
用 75% 乙醇或 o. 5%~1% 腆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术者
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施术方法
4.2.2
将己制备好的药品
敷法
4.3.1
换药
贴敷部位 无9.](
4.3.2
水泡处理
3.2
敷脐疗法
medicated plaster applied to the navel
将药物贴于脐部的治疗方法。
3.3
助透剂
penetration enhancers
能够增加药物透皮速度或增加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
3.4
巴布剂
cataplasm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药物制成的外用贴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