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课件: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18页) (共18页)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统治
在思想文化领域,商鞅还采取了焚烧诗书的 措施。他认为儒家学说于国有害,把礼乐、诗 书、修善、孝悌、诚信、 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 统称为“六虱”,认为这些 是耕战政策、富国强兵以 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 国之俗,应该统统毁灭。
焚烧诗书 其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利于变法措施的推行。 你如何认识商鞅“焚烧诗书”的措施? 但从长远来看,它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2、经济: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和 小农经济出现并发展;
3、思想:私学兴起,打破学在官府,百家争鸣; 4、阶级:奴隶主阶级走向没落,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 士人阶层兴起
三晋(魏国)攻夺我先君河西 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 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 与之分土。 ——秦孝公《求贤令》
收富国强兵之效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109年之间,秦同 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城 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
课堂探究:商鞅变法成败论 商鞅变法的评价: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获 意义: 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 材料二: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1)收富国强兵之效,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 材料三: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济,增强了国力,; “残伤民以峻刑”……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 2)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 材料四:“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 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材料五:商鞅把礼乐、诗书、孝悌、诚信……统称为“六虱”…… 局限性:
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整合22
L 李悝改革 魏文侯变法一— 」吴起军事改革2017-2018学年咼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整 合岳麓版选修1[网络构建]春秋时期变法一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战国时 变 法 —内容;废井田.奖军功•奖耕织.1商鞅1 建县制 1变法「 影响: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内容;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汉化 影响:北方经济扳复:另中国多民族共 同发展的万史做出了贡献王安石变法 背景:三冗皿两积内容: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影响:聪得一定成就■后来变质忽必烈改制 张居正改革立志变通创新“汉法”与“旧俗”之争改革;政体更新、转变立国之本背景:内忧外患内容:整顿吏治、实施边防新政、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影响;促进经济发畏、社会安定[考题例证] 例1 (2016 •全国川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 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
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
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请回答:(1) 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解析:第(1) 问,根据“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得出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根据“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 得出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根据“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得出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根据“ ‘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得出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4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
(3)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
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答案
深化探究
材料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
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 如之……若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 思考 (1)李悝变法实行的是怎样的土地政策?
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管仲提出解决“粮价波动”的措施。 答案 宏观调控,打击投机倒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答案 作用: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农业生产
发展;稳定统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
重点精讲
“相地而衰征”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答案
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号召“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
答案
(2)魏文侯变法的内容还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内容: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改变世卿世禄制;制定《法经》;
创建强大的军队。影响: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
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3)战国大变法运动比春秋改革更加彻底,主要体现在哪一措施上?导致 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权力下移,血缘纽带开始松散, 宗法分封制 遭到破坏。
答案
井田 (2)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_____ 制 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阶级方面:新兴 地主阶层 日益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 展地主经济。 2.各国应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
2017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1讲 中国古代重大改革
第1讲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识点1商鞅变法1.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①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推行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2)具体原因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内容、作用(1)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巩固改革。
(2)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
(3)核心是“农战”和“法治”。
(4)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4.影响(1)积极影响①对秦国: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百代犹得秦政法”。
(2)消极影响①变法施行的苛刻的法律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2)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3)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
2.措施(1)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2)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知识点3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①“三冗”问题,阶级矛盾尖锐。
②积贫积弱局面: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 选修1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课件(29张)
4.意义 (1)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5.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 是行不通的。
(2)评价 ①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 的爱国政治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爱国性、启蒙性, 有进步意义。 ②引发了思想的巨浪,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③通过变法,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 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
④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 业(新式学堂)的发展;出版印刷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认 知空间空前扩大。 ⑤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 风。 ⑥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 1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及评价 [名师指津] (1)时代背景 ①民族危机加剧:甲午一战,中国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 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②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a.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的产生和发展。
单元概览 1.俄国农奴制改革: ①1861 年改革的历史背景;②“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③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进程的影 响。 2.日本明治维新: ①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主要过程和内容;②明治维新在日 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③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戊戌变法: ①戊戌变法的历史条件;②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③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上)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34页 0089页 0134页 0203页 0231页 0262页 0313页 0407页 0443页 0464页 0502页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 忽必烈改制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改革
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5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1)
在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代,各诸侯国内部新旧贵族的斗争直
接推动着各国不断前进。不甘落后的秦国必然要奋起直追,这就是商鞅变
法的时代背景。
二、变法的措施及作用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1)内容 ①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 爵位。立有 军功 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②按照 爵位 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 (2)作用 ①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 战斗力。 ②新法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 地主阶级 的政治、经济优势。
自己的职守。
答案
重点精讲
1.你认为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
为什么?
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1)积极:①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巩
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2)消极:①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
济萌芽的发展;②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2.商鞅变法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归纳总结
对商鞅变法背景的理解可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1)必要性:秦国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地位低下、文化上社会风习落后。 (2)可能性:偏处西部、前代变法经验、孝公支持、商鞅到来。 (3)准备:商鞅阐述变革、舌战保守派、取信于民。
深度认识
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
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徙木立信
思考 (1)王安石认为商鞅能“令政必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能取信于民。
(2)“南门徙木”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案 推行。
高中历史有文字记载的首次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2、根本原因:
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
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 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 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
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 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四、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 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 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 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一 改革的背景:
1 实行君主制 2 统治者的巧取豪夺 3 卢伽尔安达暴政
二 改革的措施:
1 撤消派往各地的监督和税吏 2 禁止欺凌孤寡 3 降低丧葬费用 4 将卡里安尔达及妻子.亲信霸占 的土地归还给神庙等
课文P10:试阅读这份文献,分析它反映了哪些人的 利益到了侵犯,谁又从中获得了利益? 答: 利益受到侵犯的:船夫、牧民、渔夫、僧侣、手 工业者、自由民、宁吉尔苏神及其家属。 获得利益的:船夫收税人、牧民收税人、渔天 收税人、管糖官、恩西、恩亚及其家属。 从中可以看出,卢伽尔安达即恩西伦后,苏美 尔各国是层层盘剥。
三 影响:
经济恢复 社会稳定 国力增强
四 失败及其原因
主 要 原 因
:
国内利益受损者的反对
国外强大邻邦的入侵
问题: 结合乌鲁卡基那改革,谈谈应该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一场改革?
①认识: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乌鲁卡基 那改革的阻力:卢伽尔安达当政时期的既得 利益者+不满拉伽什霸权的邻邦) 。 ②标准:改革有利于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 序,改善人们生活,就是值得肯定的改革。 ③评价:乌鲁卡基那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改革 家。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分层突破 岳麓版选修1
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分层突破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焚书坑儒D.孝文帝改革E.“三冗”F.枢密院主题一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总结1.改革的类型(1)促进社会转型的变革:此类变革多侧重从政治秩序、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入手进行改革,属此类型的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和商鞅变法等。
(2)封建社会富国强兵、拯救危局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把推行新的经济政策作为改革的重点,属此类型改革的有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
(3)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是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接受先进文化为主体,属此类改革的有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忽必烈改制。
2.改革的内容(1)调整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2)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3)改革军制,调整官制,整顿吏治。
(4)开源节流,增加政府收入。
(5)吸收中原地区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
3.改革的结果和成效中国古代改革从效果上来看都收到了明显成效。
管仲改革、商鞅变法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忽必烈改制大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一度改变了中衰局面。
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则有成有败,一般情况下,最高统治者直接推行的改革都取得成功,王朝中后期推行的改革大多遭到失败。
4.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手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杰出人物在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过程伴随着尖锐而复杂的斗争,充满着艰辛。
王安石、张居正等人的变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值得后人学习。
[即时演练]1.我国的许多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解析】改革者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改革者需要奉献和牺牲精神。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1)
1
Hale Waihona Puke 2345
3.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这是因为 ( ) ①维护了官僚特权 ②减轻了农民负担 ③增加了国家收入 ④ 减少了税收舞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一条鞭法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损害了官僚和地主的利 益。 答案:B
1
2
3
4
5
4.
明长城 (图文探究)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为伟大壮观的军事防御工程。中国 历代中原王朝大都对长城的修建十分重视,至明代尤甚。其规模之 宏大,工程之艰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右图为明长城一部 分。 雄伟壮观的长城未能起到抵御蒙古铁骑的作用。1449年,瓦剌大军 南下,明军溃败,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实施边防新政 (1)措施: 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大力增修、 加固长城,提高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 ②“外示羁縻”: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 互市友好往来。 (2)作用: ①边境秩序安定,军费节省,民间交易活跃,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②蒙汉之间在长期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在思想 文化、生活习俗上互相熏染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 固和发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切入点是张居正改革中整 顿吏治和实施边防新政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内在联系。 解题指导:回答第(1)问要注意理解材料一中的现象是行政效率加 强的表现。回答第(2)问则需理解张居正改革实施边防新政的两个 方向“外示羁縻”“内修武备”之间的内在联系。第(3)问则需从宏观 角度理解“整顿吏治”与其他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张居正整顿吏治的结果。考成法。 (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关系:“内修守备”为“外示羁縻”提供了巩固的后方及基础,“外示 羁縻”又为“内修守备”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3)政府整顿吏治、实施考成法,提高了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加 强了内阁的核心地位,为全面推行各项变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目标导航 1.概述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重点) 2.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难点)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自主学习
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提示 创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
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 (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 措施:军功授爵制度。影响: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提示
史论总结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对秦国而言:使秦国收到富国强兵之效,迅速崛起为当时的先进国 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发展模式的基础。
②作用:为稳定国家 财政 ,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有利于提高人们
的生产积极性。
3.政治: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县制 (1)建立________ ①内容:把秦国划为41个县,各县设有令和丞,由 国君 任免。 ②作用:取代 封国采邑制 ,成为新的政体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2)推行 什伍连坐 制度 ①内容:什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其余九家必须告发,否则连坐;连
(2)消极影响
①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对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
支持。
②对后世而言:商鞅迷信刑罚,用法过峻的做法,片面扩大了暴力的
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 所遵循,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焚烧诗书造成 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恶劣的影响。
思维点拨
思维点拨
三、变法的结果及评价
1.结果: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2.评价
(1)积极作用
①发展了 地主经济 ,增强了国力。
②壮大了 军事力量 ,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③是战国时期 最彻底 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
推动宗法分封制向 中央集权制 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
史料二
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 ——商鞅变法的规定
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②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史料解读 ①说明打击旧贵族利益、创新制度是贯彻在商鞅变法中的基本精神。 ②指商鞅打击“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
征兵的需要。
②作用: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2.经济: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1)废除井田 ①内容: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允许 自由买卖 土地。 ②作用:正式废除了 井田制 ,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织 ①内容:对努力 耕织 ,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免除徭役;对弃农经商 或不事劳作的进行惩罚,招徕三晋地区的无地农民到秦国垦荒。
坐还实行于军队之中。
②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 (3)严格刑罚 ①内容:规定 轻罪重刑 。 ②作用: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
4.思想文化
(1)内容: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
统称为“六虱”,应毁灭。
(2)作用:加强了 思想文化 统治。
基础。
(2)消极影响:商鞅实行的文化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 产生了长远而消极的影响。
历史认识 史论要旨
知识图示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主题一 史料一
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
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 可化而民从制”。……①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 度创新。
史料解读 ①从规模、措施、过程、力度等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 ②通过与其他变法运动比较,突出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行力度大、成效大。 (2)根据史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
思维点拨
二、变法的内容 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1)实行军功爵制度 ①内容:奖励军功,废除了 世卿世禄 制度。 ②作用: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打击 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 新兴地主阶级 的政治、经济优势。 (2)建立什伍组织 ①内容: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以适应战时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史料二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 …… 但是各国的变法
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
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 ……②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
义上的成功 …… 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
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主题二
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其成功的原因
史料一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
①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
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
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
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一、变法的前夕 1.变法的背景 (1) 战国初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 于其他六国。 (2)公元前362年, 秦孝公 继位,他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 广纳贤士。
2.变法的准备 (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 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 (2)商鞅与旧贵族展开 论战 ,进行变法宣传,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3.变法的展开: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