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4.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 )模型。
A.P-O-X B.B=f(P,E)C.TIRO D.A-B-C 多选:5.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 A.量表法 B.投射法 C.行为反应测量法 D.实验法
单选:6.在海德的P-O-X模型中,两种关系否定,一种肯定,则存在()。 (A)不平衡状态(B)平衡状态(C)强平衡状态(D)弱平衡状态
第五节 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第一单元:态度概述
一、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一)态度的特点: 1、内在性;2、对象性;3、稳定性。 (二)态度的成分 C成分 ABC理论 3、行为倾向成分 B成分 A成分 1、认知成分; 2、情感成分;
态度成分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占主导地位 (三)态度与行为:关系比较复杂(一致或不一致) (四)态度与价值观:态度对象的主客观价值与态度会相互影响
三、态度转变理论
(一)海德的平衡理论(P- O- X模型)
P + O + P + X O -
P
P
P X O
+ P
X
O
• • • •
X O
-
+
X+O
+
+
X
费力最小原则 P-O之间肯定情况下的平衡要比否定情况下的平衡更愉快 此模型中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肯定与否定影响平衡的强弱
(二)认识失调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 认知失调: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的认知因素, 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源自文库
二、态度的功能
社会心理学家卡茨的观点: (一)工具性功能:个体倾向于发展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
(二)自我防御功能:个体倾向选择有利于自我防御的态度。
(三)价值表现功能:强调个体主动表现自己。 (四)认知功能:对情景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
三、态度的属性
(一)方向;(二)强度;(三)深度; (四)向中度;(五)外显度。
四、态度的形成
美国学者凯尔曼的理论: (一)依从;
(二)认同;
(三)内化;
第二单元:态度转变
一、态度转变模型(霍夫兰德)
传递者
可信 意图
沟通信息
差距 畏惧
目标(接受者)
信念 人格
情景
警告 分心
二、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一)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传递者的威信 2、传递者的立场 3、说服的意图 4、说服者的吸引力
(二)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1、信息差异:传递者威信大小与差异大小的影响 2、畏惧: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到U曲线 3、信息倾向性:单一倾向的信息;正反两方面的信息 4、信息提供的方式:口头、书面;面对面、传媒。 (三)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 2、人格因素:依赖性、自尊心、社会赞许动机 3、个体的心理倾向性:拒绝被说服。 (防卫策略: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等) (四)情景 1、预先警告 2、分心 3、重复(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间呈到U曲线)
态度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主要 测态度的方向和强度两个属性。
真题分享 多选:1.态度的特点包括( )。 A.稳定性 B.内在性 C.间接性 D.针对性
单选:2.态度概念的ABC模型中,B指( )。 A.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多选: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心会消减说服效果 B.预警会促进态度转变 C.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不易转变 D.自尊水平高的接受者的态度不易转变
认知失调的原因:
1、逻辑的矛盾;2、文化价值冲突; 3、观念的矛盾;4、新旧经验矛盾。 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 1、改变、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 2、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 3、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三)社会交换理论 它认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