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教学大纲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00468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二牺牲精神二意志自由三要素组成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杜德海姆 2.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别是施加或改变一种条件,以引起研究对象某种现象出现 而进行观察的方法是 A.经验总结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3.品德包括思想品质二政治品质二法纪品质和 A.德行品质 B.道德品质 C.德育品质 D.教育品质 4.古代学校德育内容相对丰富,基本目标是 A.自由 B.平等 C.明人伦 D.博爱 5.从他性和情境性,是以下哪一年龄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A.婴儿期 B.童年期 C.幼儿期 D.少年期 6.德育目的在于使人们形成信仰上帝二绝对服从二忍耐二勤劳二节俭二禁欲等宗教思想道德品质 的是 A.欧洲中世纪 B.中国奴隶社会 C.欧洲奴隶社会 D.中国封建社会 7.在德育上提出 明明德 二 亲民 二 止于至善 三大纲领的是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 德育学科性质: 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一、研究对象——一般问题 德育一般问题是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德育科学产生和发端于德育问题。p3 考点提示:特殊问题、普遍问题、现象 二、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 (一)研究任务p3 根本任务——揭示德育规律 最终目的——指导实践、解决德育问题 (二)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 1.德育规律的特点: 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 2.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 被揭示出的客观规律是科学规律 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发展历史 一、形成发展历史过程 1.萌芽阶段 《论语》、《理想国》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2.独立科学阶段 1632《大教学论》 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德育原理在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3.真正科学阶段 标志——马克思德育原理的产生 二、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实践 (一)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等 思想: 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 2.集体教育思想(核心)—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3.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思想 (二)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最高目标:道德信念 方法:自我教育 三、20世纪西方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杜德海姆 《道德教育论》 道德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 道德过程:他律到自律 (二)杜威 《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1.道德价值——”实用主义“标准 2.道德教育目的——促进儿童生长 3.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 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

初二英语教学大纲

学习教学大纲 学员: 总教学时间: 授课教师:教学大纲总述: ___________同学为初二学生,英语基础中等,考虑到该同学下学期为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经教研部教师商量之后故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份: 1、通过复习新概念一册的各知识点,理顺学生在中学课程当中已经学过的语法、语态等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形成对英语学习的一些良好习惯,同时巩固原先已经掌握的各知识点,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和提高打下良好的铺垫。(所花课时为10小时) 2、通过对新概念二册进行详细讲解,全方位、系统化的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以何同学目前的英语程度,相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使何同学能够顺利通过即将在一年后参加的中考,并取得理想的成绩。(新概念二册教材共有96课,但因为每篇文章的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进度,本阶段暂定96小时) 一、复习阶段 使用教材:新概念一册 复习目的:让孩子基础打得更扎实,树立学习新二册的信心,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复习内容: 1、句型(疑问句、简单倒装句、祈使句、There be句型、) 2、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过去式、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 时、过去完成时) 3、音标(48个国际音标) 4、语态(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分析) 5、从句(if条件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 以上内容会根据何同学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分类讲解。以文章为主,让学生在短文中掌握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二、新二册教学讲解部份 使用教材:《过目不忘新概念二上、下册》、新概念教程对新二的具体教学步骤: 1、词汇的讲解: 着重讲解词汇的发音、用法 2、看图说话: 让孩子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图片的大意,得出本课的主题

德育原理

1、人类的德育历程大体经历了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等几个阶段。 2、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的特征:第一,学校德育的民主化;第二,学校德育的世俗化;第三,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3、德育理论的形态是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或德育学科群(德育原理) 4、德育原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课题:德育与德育原理的发展;现当代德育思想流派;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等。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德育观点 1.首先,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承认和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2.他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他坚决主张政治信仰的确立和道德教育的进行都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实现校园与社会生活的沟通。 3.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十分重视显性德育,但更重视通过环境进行渗透性质的隐性的教育,或者说在他的德育艺术中显性德育更多的隐性化了。 4.他特别强调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重视“奉献”活动。 5.他还对人的全面发展、集体教育理论等许多社会主义德育思想家关注的问题有十分深入的思考。 6、科尔伯格主要观点 1.科尔伯格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研究。在道德发展的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道德教育方面,他提出了“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等。 2.他认为和一般认知发展一样,道德思维也具有结构的特质,是一种有组织的心理活动形式,个体道德发展处于不断的建构或结构的重建之中。

自学考试《德育原理》笔记

自学考试《德育原理》笔记 1.德育规律的特性: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 2.德育原理的形成阶段:⑴萌芽阶段:⑵独立科学阶段: ⑶真正科学阶段: 3.“德”的基本涵义:指人的合乎“道”即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规范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育”指培养人的品德,即培养人的合乎“道”即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规范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 4.德育是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要,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修一定社会的思想形成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是品德的活动。 5.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传、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教育4个部分组成。 6.品德的要素:知、情、意、行。结构是由品德内容、形式、能力以及内部动机和外显行为等多方面、多因素、多层次构成的多水平、多序列、多形态的动态的、开放性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7.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是教育内容中四个相对独立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首先,它们统一于培养人的活动之中,存在于教育的整体结构中。其次,是互相渗透的,德育中包含哲学世界观、政治、法律、道德等知识的传习、健身观念的培养、审美情趣及情感的陶冶;也说明智体美育中包含有德育。第三,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因为人的身心、品德、智力、体质、审美能力之间是对立统一的。总之,我们应该从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区别中更好地把握德育的本质又从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中更好的认识把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8.品德和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两种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现象。它们密切联系是因为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个人品德的社会前提和基础,离开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就谈不上人的品德。而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通过个人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即社会上许多人的品德也构成或品德社会的精神面貌、政治倾向、法律秩序、思想状况和道德风尚与习惯等。它反映着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的发展水平。区别是因为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发生、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它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具体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它既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又受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制约,它是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品德发展心理学、德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9.品德结构的一致认识和趋向: 1,大多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品德结构研究的最一般的方法论,并具体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品德结构因素分析和综合,这在指导思想上几乎是共同的、趋向性的。 2在结构系统因素分析上,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多维度、多水平、多序列的众多因素构成的

德育原理复习提纲 有答案

《德育原理》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 尼尔·诺丁斯 B. 科尔伯格 C. 苏霍姆林斯基 D. 马卡连柯 2.以下是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和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相统一”思想的教育思想家是(B) A. 班杜拉 B.苏霍姆林斯基 C. 科尔伯格 D. 杜威 3.以下不属于“品德教育”运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D) A. 托马斯·里可纳 B. 威廉·贝内特 C. 爱德华·怀因 D. 尼尔·诺丁斯 4.当代德育课程模式中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D) A. 威尔逊 B. 麦克费尔 C. 科尔伯格 D. 纽曼 5.以下那一着作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A)。 A.《道德教育论》 B.《德育鉴》 C.《训育论》 D.《德育原理》 6.德育的主要功能不包括(B)。 A.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B.德育的自然性功能

C.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D.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7.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A) A.涂尔干道德教育论 B.杜威的反对传统教育 C.科尔伯格的认知主义 D.诺丁斯的关怀理论 8.价值澄清理论诞生的标志是1966年(A)和他的学生哈名、西蒙合着的《价值与教学》的出版。 A.拉思斯 B.萨沙 C.科尔伯格 D.诺丁斯 9.诺丁斯课程体系的第一步是(A) A.对自我的关怀 B.对思想的关怀 C.对亲密的人的关怀 D.对世界的关怀 10.我国德育课程基本上采用的是(D) A.综合课程形式 B.活动课程形式 C.隐性课程形式 D.螺旋式结构 11.麦克费尔的德育课程模式是(B) A.“符号”课程模式 B.“体谅”课程模式 C.“社会行动”课程模式 D. 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12.夸美纽斯将德育理论的依据奠定在()的基础之上。 A. 自然论 B. 实践哲学 C. 神学 D. 儿童心理学

德育原理试题库

德育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是教育家()首先提出的。 A 、马卡连柯 B 、赞科夫 C 、苏霍姆林斯基D、加里宁 2、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D、强调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 3、我国新时期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公民道德”指的是() A、私德 B、社会公德 C、国民公德 D、职业道德 4.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 A、推理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道德两难法 5.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 A、品德情感 B、品德行为 C、品德认识 D、品德意志 6、关于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强调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忽视基础文明教育和道德教育 B、心理品质的发展也作为德育目标的要求 C、不仅重视思想准则、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培养,而且强调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 D、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和对其中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分开来 7、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 ) A 、1990年B、1993年 C 、1994年D、1995年 8、学校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品德教育 9、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能改变、废除的是( ) A、德育原则 B、德育规律 C、德育方法 D、德育规则 10、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 A、示范法 B、讨论法 C、陶冶法 D、讲解法 11、价值澄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拉斯 12、我国新时期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公民道德”指的() A、私德 B 、社会公德 C 、国民公德D、职业道德 1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15、学校实施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团队活动 D、校会晨会 16、价值澄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拉斯 17、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德育规律 B、总结德育方法 C、探讨德育现象 D、研究德育功能 18、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 A、推理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道德两难法 19、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并利用学生本身存在的优点克服缺点错误,这种做法主要遵循了( )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 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 C.个体从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变化的过程 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 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德育方法是()A.示范法B.讨论法 C.陶冶法D.讲解法 3.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品德修养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统一的,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 B.品德修养主要用外烁的方法,德育主要通过内省的方法 C.德育的对象和品德修养的对象是一致的 D.品德修养和德育活动过程的主要矛盾是相同的 4.把学生品德分为若干因素和项目,每个因素或项目分为若干等级并用评语来表示,这种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方法是() A.评语定量法B.加权定量法 C.测试评分法D.评语定性法 5.下列关于德育工作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 B.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和政教处的管理者 C.德育工作者指履行德育职责的专业人员 D.德育工作者指班主任、德育课教师 6.“德育与社会发展不总是同步的”这一事实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A.德育与社会发展间没有必然联系 B.德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德育可能超前于社会发展 D.德育可能滞后于社会发展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第 1 页

德育原理.pdf

德育原理 第一章德育即道德教育 1、早在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或实践教育。 2、而使之风靡全球者,当是英国学者斯宾塞。 3、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和“知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 4、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德育外延的演变? 1.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2.从“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 德教育” 3.从“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到“德育即社会意识与个性心理教育” 5.“大德育”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我国的“大德育”颇具特色。他虽然越来越“大”,但基本的格局依然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大板块。 我国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统称为“德育”,这种约定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 我国一向有实施“大德育“的习惯和传统,长期的实践,形成了 一套自然而然地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全面实施社会意识教育的经验。

“大德育”与当前国际教育的改革趋势相一致。我国坚持“大德育”的传统,与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不谋而合。 6、学校生活中的“道德领域”与“非道德领域”划分区别? 学校生活中,能够从道德上进行善恶评价的领域属于“道德领域”,不能从道德上进行善恶评价的领域属于“非道德领域”。 在没有发生思想问题和行为问题时,通常没必要非得把学校生活 的“道德领域”和“非道德领域”区分开来。 违背学校生活要求的思想和言行,如属“道德错误”,被判为“失德”或“缺德”,那就是“道德领域”中的事件;否则,就是“非道 德领域”中的事件。 “非道德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有时发 生间接地联系;在时间、地点转移的条件下,两者有时相互转化。所以,不能机械地坚持“道德领域”与“非道德领域”的划分。但相对 地区分仍是必要的。 第二章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 1、教育、教学和教唆的区别? 教育属于褒义词,具有善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包含有价值的内 容、产生有益影响的教 教学是否包含善意,其内容有无价值,其影响有益与否,都是不 确定的。 教唆属于贬义词,包藏恶意、产生有害影响的教。 2、教育的标准?

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 卷 2019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D.杜威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 2.在我国,最早使用“德育”这一专门术语的是

A.《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B.王国维的论文《论德育之宗旨》 C.唐钺编著的《德育大辞书》 D.王克仁等编写的《中国教育辞书》 3.德育效果问题指的是 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 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 4在德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首要的是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生态功能 5.学校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初期 6.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是学校德育的 A.民主化 B.世俗化

C.平民化 D.科学化 7.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 A.规范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8.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需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这一德育目的属于 A.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 B.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C.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 D.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 9.社会学习理论是一个受行为主义影响但又有所发展的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10.提升直接德育课程实效的关键点是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版汇编

1、德育: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2、德性:德性就是在人的生物性存在中实存的精神性。 3、新性善论: 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际的作用,人类个体已经先天地拥有某种对个体来说是先验但对人类整体实践来说是后天的社会性心理文化结构的遗传存在,它提供了道德教育的可能性,正式由于先天道德禀赋的存在,道德教育才有发掘,发扬光大这一禀赋的可能。 4、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5、德育过程: 即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也有人从单个德育任务自开始到完成的历程角度加以界定) 6、德育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7、德育主体:在德育过程中以充分注意道德学习主体性发挥为自己道德教育活动最大主体性目标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教师。 8、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9、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10、思维训练法: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11、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炼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12、情感陶冶法: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13、品德测评:测评者设置一定的情境和标准,并观察被测评者在该情境中的反应,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对被测评者的品德发展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14、习俗性德育: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去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 15、澄清反应::“澄清反应”亦称“澄清式问答”、“澄清式回应”,教师通过与学生就其关注的某一问题的对话,帮助学生澄清其思想以形成学生个人的价值观。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商品性、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发展性、革命性 2、德育理论的形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德育原理、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德育学科群。 3、价值澄清过程的七个步骤涉及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选择、珍视、行动。 4、新性善论是现代德育理念的基础,是德育主题性发挥的前提之一。 5、关于道德发展,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很多。概括地讲,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大流派:情感发展方面的精神分析理论、行为发展方面的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方面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6、德育目的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7、德育目的的公德功能主要表现为:引导性功能、规范性功能 8、德育过程的特点包括:计划性与正面性性、复杂性与多端性、引导性与整合性 10、方法论意义上的的德育方法包括:启发法、塑造法、雕琢法、树人法、系统或综合法 11、当代西方德育界形成的主要方法模式有:(1)认知发展方法模式(2)社会学习方法模式(3) 价值澄清方法模式(4) 社会行动方法模式 12、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应分为德育师资的培育和(德育主体的自修)两个部分来研究。 13、德育目的有教育功能。具体说来,德育目的对教育过程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14、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我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家庭美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和信仰道德教育 15、德育过程的特点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内容:计划性与正面性、复杂性与多端性、引导性与整合性 16、具体的德育方法有:思维训练法、情感陶冶法、理想激励法、行为训练法、修养指导法。 17、在中国大陆,德育概念的泛化的原因主要有:传统思想的影响、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 18、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文明习惯、基本道德、公民道德和信仰道德 19、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由三个维度构成,即道德素养、专业素养、教育素养 20、理想激励法师指通过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21、大众传媒之社会影响的一般特征有:中介性、大众性、程序性。 22、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 23、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就是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英语新课程标准 前言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下半年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全球化的表现。 答:德育全球化缘于经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全球化。德育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影响的全球化;第二是主题的全球化。 所“影响的全球化”是指德育思想的经验的全球化影响。所谓“主题化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关心的主题有趋势,也指学校德日益关心诸如生态环境,人口与发展,个人权利,多元文化,世界和平等主题。 2、传统德育过程模式。 答: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知、情、意、行是构成学生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这四个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 3、“启发”在道德教育中的意味。 答:“启发”在道德教育上意味着:第一,它承认人性的善良或道德教育在人性上的可能。第二,道德教育只有在具备一定的主体接受条件下才能进行。 4、世界各国的德育、政府领导方式的类型。 答:世界各国的德育,政府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全面干预型(中过、日本、法国、发展中国家);一种是部分干预型(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一种是政策干预性型(美国、加拿大、瑞典等)。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如何解决德育过程中的矛盾 答: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有三个方面。从过程之外到过程之内,这三个矛盾依次是:①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德育影响之间的矛盾;②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③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的矛盾。其中,第二对矛盾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德育影响之间的矛盾”是指学校道德教育(有计划、系统的、)系统之外的社会价值环境(无序的、多元的)与学校德育价值系统的矛盾,有同质矛盾和异质矛盾。同质矛盾(大家影响都是正面的,但是社会的道德影响与学校的道德影响并不一样)是指社

《德育原理》考试资料

《德育原理》期末考试 (A 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20分) 1、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是( )、( )、 ( )、( )、( )。 2、德育的功能是( )、( )。 3、德育的社会目标主要包括( )、( )、( )、( )。 4、德育方法的制约因素是( )、( )、( )、( )。 5、政治环境影响德育的方式是( )、( )、( )。 6、根据德育评价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德育评价分为 ( )和( )。 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1、德育原理就是德育规则。( ) 2、德育为首就是学校教育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 3、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的内容是一样的。( ) 4、道德认识是人品德形成的先导,所以,有知便有德,无知便无德。( ) 5、对德育规律认识中外是有相同的。( ) 6、适当的体罚对学生的品德成长十分有益。( ) 7、德育环境对人的道德影响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实现的。( ) 8、问题学生就是“差生”。( ) 9、受教育者也可以调控德育过程。( ) 10、德育主体具有能动性的特点。( ) 三、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要求:只写要点,不做阐述)

1、人的品德形成规律是什么? 2、德育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3、德育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4、德育方法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5、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志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德育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怎 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灌输是否可行?为什么? 五、实践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职责是什么? 2、班主任怎样转变一个品德有问题学生? 《德育原理》(A )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20分) 1、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是(遗传素质)、(社会环境)、(人的社会实践)、(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2、德育的功能是(文化传递功能)、(育人的功能)。 3、德育的社会目标主要包括(家庭德育目标)、(学校德育目标 )、(社会公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4、德育方法的制约因素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对象)、(德育活动条件)。 5、政治环境影响德育的方式是(通过国家政策影响)、(通过国家对德育资源的控制和分配影响)、(通过控制社会文化环境来影响)。 6、根据德育评价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德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评价一、教学目的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与要求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英语按不同情况分两级要求,从一年级起学习两年的,为一级要求;学三或四年的,为二级要求。每周课时为4课时。(一)一级目标与要求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基本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的概要。 3.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说 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问答。 2. 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所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对话。读 1. 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 3. 能初步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写 1. 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2. 能听写用学过的课文组成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每分钟分别为6—8个词。 3. 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语音 1. 能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 2. 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 3. 能连贯地朗读学过的课文,语调、节奏和语音基本正确。词汇 1. 能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2. 能掌握450个左右最常用单词,1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流活动中运用。语法 1. 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 2. 能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能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二)二级目标与要求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 3. 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 4.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一

作业名称:第一阶段-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6-6-8 21:51:56 至2016-6-8 23:47:36 学员姓名:915330066 学员成绩:75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74.83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自由、平等、博爱等反对等级制度要求的道德观念进入学校德育内容是()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现代社会 D、当代社会 学员答案:C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的原则 A、守多而望多 B、守一而望一 C、守多而望一 D、守一而望多 学员答案:D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在西方,在巨变之后的俄罗斯、东欧诸国,()都有同道德教育携手的取向存在 A、思想教育 B、法律教育 C、宗教教育 D、政治教育 学员答案:C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10、()中含有价值真理、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 A、品德能力 B、品德内容 C、品德形式 D、品德方法

学员答案:B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关于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及其实现的思考,还有相关的()功能问题 A、批判性 B、滞后性 C、适应性 D、反思性 学员答案:B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道德可教吗?是古希腊时期曼诺对()提出的问题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普罗塔哥拉 学员答案:A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功能有正有负,近年来中国理论界也探讨到了德育的() A、弱功能 B、负功能 C、正功能 D、强功能 学员答案:B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 A、20世纪初以来 B、19-20世纪 C、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D、文艺复兴运动以来 学员答案:A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00468德育原理 全国2013年7月自考 试题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 A.班杜拉B.柯尔伯格 C.赞科夫D.凯洛夫 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集体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 C.道德教育D.劳动教育 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 A.全面发展性B.全面性 C.科学性D.主体独立性 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 A.社会实践活动B.人际交往活动 C.理论学习活动D.信仰敬拜活动 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 A.社会适应说B.螺旋循环说 C.社会建构说D.自我建构说 6.一般说来,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 A.独立性B.滞后性 C.超前性D.不平衡性 7.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A.德育方法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D.德育方针政策 8.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 A.德育科学规律B.德育原理 C.德育实践经验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 9.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

A.教育者的教育水平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C.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D.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10.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A.评比法B.品德评价法 C.奖励法D.操行评定法 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B.形成优良班风 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 12.制约个人品德修养的条件主要包括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 A.身体条件B.知识水平 C.智力水平D.自身的主观条件 13.品德测评的关键是 A.分析B.指导 C.运用D.系统化 14.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 A.少年期B.童年期 C.幼儿期D.青年初期 15.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16.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17.品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是 A.实践法B.陶冶法 C.评价法D.内省法 18.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 19.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的A.统一性B.全民性 C.全面发展性D.整体性 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全

德育原理 绪论 一、德育原理的对象与任务 一、德育原理的对象 1.不同观点 “德育学是研究德育规律的科学”,“德育学研究的对象是德育规律,它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规律,也包含品德的形成规律”。(华中师大,1988) “德育原理就是研究德育的本质,德育在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德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德育目标、容、过程以及如何实施德育等问题”,“德育原理也就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胡守棻,1996)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问题”,“德育学的分类问题……不同的德育学科研究不同的德育问题,对不同的德育问题的研究形成不同的德育学科,在众多的德育学科中,有一门德育学科叫德育学原理,它的研究对象是德育一般问题,包括普通中小学德育一般问题”。(胡厚福,1996) 2.基本观点 德育原理理所当然要把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德育现象 (2)德育问题 产生的过程:从心理上感受问题、从思维(或认知)上把握和澄清问题、用语言符号表达问题 基本特征:客观性语境依赖性主体性 二、德育原理的任务 (一)认识和研究德育现象、德育问题 (二)探索和揭示德育规律 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看,德育规律可分为德育科学规律和德育客观规律。 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上看,德育规律可分为德育一般规律和德育特殊规律。 (三)指导和改进德育实践 二、德育原理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德育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德育思想 《论语》、《墨子》、《孟于》、《荀于》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论语?里仁》(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荀子》 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